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新時代新氣象新作為——攜手世界,勇立時代潮頭

眼下的湖北, 時常成為世界的焦點。

4月27日至28日, 國家主席習近平在武漢非正式會晤印度總理莫迪。 莫迪, 成為今年以來繼英國首相特雷莎·梅後, 第二位訪鄂的外國政府首腦。

而在去年2月, 法國總理貝爾納·卡澤納夫訪問武漢。 短短一年多時間, 三位外國政府首腦造訪一個中國中部城市, 密集度歷史少有。

5月初, 上合組織成員國旅遊部長和歐盟駐華大使將聚首武漢, 上合組織成員國旅遊部長會議和“中國-歐盟旅遊年”燈橋點亮活動兩大國際盛會在漢舉行。

人們驚歎:武漢的“國際范兒”越來越足了!

這,

只是敞開胸懷、走向世界的湖北圖景之一;這, 只是中國改革開放, 融入世界發展潮流的一朵亮麗的浪花。

開放的大河奔騰, 融合的潮流湧動。 湖北, 攜手世界, 躍上開放前沿——

我家大門常打開, 開放懷抱迎賓客。 267家世界500強企業紛至遝來, 資金、技術、管理、人才、資源等生產要素源源不斷湧入。

踏著開放的鼓點, 鄂企走出國門。 高鐵橋樑、水利電廠等一批“湖北造”享譽全球。

開放, 弄潮全球化的必然選擇;開放, 加快崛起的必由之路。 “改革開放, 這場中國的第二次革命, 不僅深刻改變了中國, 也深刻影響了世界!”

不沿邊、不靠海的湖北大步走向世界、融入世界, “變身”腹地投資熱土、漸成內陸開放高地, 成為中國改革開放的精彩縮影之一。

融入國家戰略,

構建開放新格局

“中國開放的大門不會關閉, 只會越開越大!”4月10日博鼇亞洲論壇上, 國家主席習近平以鏗鏘話語, 鄭重宣示中國堅持擴大開放的堅定決心。

改革不停頓, 開放不止步。

融入國家大戰略, 湖北奮力前行, 構建全方位開放格局。

交通“大通道”, 築牢開放網路——

鐵龍蜿蜒。 “漢新歐”國際班列累計開通16條線路, 輻射28個國家、60多個城市, 實載率達97.7%, 居全國各中歐班列線路之首。

銀鷹翱翔。 58條國際和地區航線, 將遙遠的歐洲、北美洲、大洋洲等與湖北一一“拉近”。

航船揚帆。 “江海直達”航線、“瀘漢台”集裝箱快班穩定運行, 武漢至東盟、日韓等近洋航線持續優化, 武漢港、黃石港國際直航業務正式啟動並常態化運行。

服務管理“大通關”,

打通開放“隱形門”——

開放平臺不斷湧現。 武漢新港空港綜合保稅區(一期)、武漢東湖綜合保稅區(二期)通過國家驗收, 荊門保稅物流中心(B型)成功獲批, 仙桃保稅物流中心(B型)加快建設。 武漢鐵路口岸獲批汽車整車進口指定口岸。 陽邏港進口肉類指定口岸、東湖綜保區保稅物流園進口肉類指定查驗場、武漢天河機場進境水果指定口岸投入運營。

電子口岸加快建設。 湖北國際貿易“單一視窗”建成開通關檢聯合驗放、鐵路拆拼箱等19個功能應用專案, 成為中部地區應用專案最多、功能最齊全的省域電子口岸平臺。

產業發展“大集聚”, 壘起開放平臺——

瞄準中部有序承接產業轉移示範區、戰略性新興產業和高技術產業集聚區特色功能定位,

湖北大力打造長江經濟帶世界級產業集群。 光電子資訊、生物醫藥、新能源汽車等高端產業不斷集聚。

投資便利化“大環境”, 營造開放氛圍——“一帶一路”“長江經濟帶”“自由貿易試驗區”等一系列國家新戰略, 為湖北擴大開放提供了更大舞臺。 堅持以制度創新為核心, 湖北自貿區總體方案明確的170項試驗任務已啟動160項、完成32項, 國務院、相關部委複製推廣的111項改革試點經驗已落實104項。

新時代的湖北, 挾通江達海、聯通世界的綜合交通優勢, 從“開放腹地”一躍成為“開放前沿”。

走出去引進來, 開拓一片新天地

堅持開放先導, 湖北, 吸引著世界的目光。

2017年5月, 北京中聯部大樓。 湖北故事, 傳向世界。

鄂港澳粵經貿洽談、湖北英國“非凡城市周”……實地考察、投資推介、專案簽約、小範圍會談,

湖北成果豐碩。 “一帶一路”重點項目庫重磅發佈, 推進我省富餘產能、優勢產業與沿線國家地區的投資合作。

走出去, 企業“勇闖天涯”——

工程“走出去”。 中建三局、中鐵大橋局、中交二航局、中國一冶、中鐵十一局、五環集團等在鄂企佈局海外, 修橋築路, 建廠興業, 造福當地百姓。 電力緊缺的越南廣甯, 因為陽光凱迪修建的兩個標杆電廠, 結束了“三天拉閘、兩天停電”的歷史, 被越南政府讚譽“史無前例”。

產業“走出去”。 湖北三環、人福醫藥、安琪酵母等鄂企紛紛落子海外, 繁榮當地經濟。 人福醫藥並購澳大利亞、美國藥企, 成為全球同類藥企第二大生產企業;在馬里、衣索比亞新建現代化製藥廠, 為非洲民眾送去“湖北福音”。

技術、標準、服務“走出去”。湖北聯投主導的中比科技園正在火熱建設,將為數百家中歐企業搭建激情創新的新舞臺;江通動畫、兩點十分等文創企業與澳大利亞、日本等30多個國家和地區開展合作。

從歷史深處走來的“一帶一路”,是合作之路、共贏之路,也是開放之路。今年一季度我省對外承包工程新簽合同額44.4億美元,居全國首位,同比增長7.6%。

把湖北的送到世界去,把世界的請到湖北來。

開放的湖北,越來越走向世界——

法國、美國、韓國、英國在漢設立總領館,外國領館數量居中部第一。武漢,可辦理英國、法國、韓國、德國等14國簽證。

國際活動密集了。中國中部(國際)產能合作大會、中博會、華創會、全球服務外包大會、大曼徹斯特郡和武漢城市圈合作交流會、“中拉共同發展”國際學術研討會,重大活動精彩紛呈。“洋面孔”越來越多了。“漢馬”開跑,“武網”揮拍,國際選手在武漢流下了汗水,更留下了美好的回憶。荊楚發展,有他們建言,近5年來,已有近200位“洋面孔”現身省“兩會”會場。

開放的湖北,吸引外商投資搶灘登陸——

2017年,全省新設企業合同外資86.1億美元,同比增長1.6倍,扭轉過去兩年連續下跌局面;實際使用外資109.9億美元,同比增長8.5%。來鄂投資的世界500強企業累計達267家,居中部首位。

開放的湖北,央企民企大佬紛至遝來——

兩次央企湖北行,三屆楚商大會,萬商聚集荊楚,帶來專案,帶來資金。校友回歸、資智回漢,帶來技術、帶來人才。

湖北,以寬廣的視界擁抱世界,贏得未來。

放眼量搶先機,打開開放新視野

開放,如大河之水,在滋養經濟繁榮的同時,不斷沖刷著人們思想的“河道”。

面對競爭激烈的區域和全球化競爭,誰的開放程度和國際化水準高、營商環境好,誰就能贏得競爭優勢。

扛起全省深化改革、擴大開放的大旗,自貿區,責無旁貸。

自2017年4月1日掛牌以來,湖北(中國)自貿區敢闖敢試,在放管服改革、負面清單、高端產業聚集等方面頻出新招,成為湖北開放的新高地。

投資自由化、貿易便利化水準不斷提高,與開放型市場經濟相適應的政府管理體制基本形成。

武漢自貿片區推出378項“馬上辦、網上辦、一次辦”改革,企業設立審批時間從7個工作日減至1至2個工作日。

宜昌片區做到權力運行清單之外無審批,在全省率先落地“27證合一”。

襄陽片區在全國率先推進“一枚印章管審批、一個部門管市場、一支隊伍管執法”改革,發出我省第一張“九證合一”營業執照,工業建設項目審批時間由原來的3至6個月壓縮到2個月。

“雙創”火熱,與創新驅動發展相匹配的創新創業生態已見端倪。

“新黃金十條”“新民營經濟八條”“光穀七條”等十多項創新政策,提升科技創新能力。

設立11個海外招才引智聯絡站,廣攬全球人才;紛至遝來的諾獎得主、千人計畫專家、“城市合夥人”,壘起湖北人才高地。

“每一項改革都來之不易,都是一次流程再造,但帶來的好處是實實在在的。”華中科技大學自貿試驗區研究中心主任陳波說。

企業辦事更方便了。辦稅環節平均減少50%,一般事項5分鐘以內辦結,複雜業務也不超過15分鐘。在襄陽自貿片,武漢屈臣氏代表齊星簽過承諾書後,領取《公共場所衛生許可證》,全程20分鐘,而過去至少需要20天。

出口通關更便捷了。武漢片區進口、出口實際通關時間分別比全國平均水準縮短7小時24分鐘和6分鐘。黑旋風鋸業公司副總經理李春林說,報關、交貨時間縮短,與歐洲客戶聯繫更緊密了,2017年該公司直接出口5000萬元。

以開放倒逼改革創新、倒逼結構調整、倒逼轉型升級,湖北正源源不斷收穫改革紅利、開放紅利。

小米第二總部、華星光電柔性面板線項目和第六代LTPS(低溫多晶矽)面板生產線開工、量產……目前,武漢片區引進投資項目50餘個,總投資超2000億元。武漢東部十公里的左嶺大道沿線,吸引逾4000億元產業投資,正成為彙集世界級電子資訊產業集群的“黃金大道”。

截至今年1月底,湖北自貿區以0.065%的國土面積,實現了全省31.4%的合同利用外資和29.6%的進出口,加速構建內陸開放的“升級版”。

開放先導,讓全國唯一需要經過兩個省才能到邊出海的湖北,躍上開放前沿。

在中國擴大開放的滾滾春潮中,全方位開放的湖北,必將勇立時代潮頭。(廖志慧)

為非洲民眾送去“湖北福音”。

技術、標準、服務“走出去”。湖北聯投主導的中比科技園正在火熱建設,將為數百家中歐企業搭建激情創新的新舞臺;江通動畫、兩點十分等文創企業與澳大利亞、日本等30多個國家和地區開展合作。

從歷史深處走來的“一帶一路”,是合作之路、共贏之路,也是開放之路。今年一季度我省對外承包工程新簽合同額44.4億美元,居全國首位,同比增長7.6%。

把湖北的送到世界去,把世界的請到湖北來。

開放的湖北,越來越走向世界——

法國、美國、韓國、英國在漢設立總領館,外國領館數量居中部第一。武漢,可辦理英國、法國、韓國、德國等14國簽證。

國際活動密集了。中國中部(國際)產能合作大會、中博會、華創會、全球服務外包大會、大曼徹斯特郡和武漢城市圈合作交流會、“中拉共同發展”國際學術研討會,重大活動精彩紛呈。“洋面孔”越來越多了。“漢馬”開跑,“武網”揮拍,國際選手在武漢流下了汗水,更留下了美好的回憶。荊楚發展,有他們建言,近5年來,已有近200位“洋面孔”現身省“兩會”會場。

開放的湖北,吸引外商投資搶灘登陸——

2017年,全省新設企業合同外資86.1億美元,同比增長1.6倍,扭轉過去兩年連續下跌局面;實際使用外資109.9億美元,同比增長8.5%。來鄂投資的世界500強企業累計達267家,居中部首位。

開放的湖北,央企民企大佬紛至遝來——

兩次央企湖北行,三屆楚商大會,萬商聚集荊楚,帶來專案,帶來資金。校友回歸、資智回漢,帶來技術、帶來人才。

湖北,以寬廣的視界擁抱世界,贏得未來。

放眼量搶先機,打開開放新視野

開放,如大河之水,在滋養經濟繁榮的同時,不斷沖刷著人們思想的“河道”。

面對競爭激烈的區域和全球化競爭,誰的開放程度和國際化水準高、營商環境好,誰就能贏得競爭優勢。

扛起全省深化改革、擴大開放的大旗,自貿區,責無旁貸。

自2017年4月1日掛牌以來,湖北(中國)自貿區敢闖敢試,在放管服改革、負面清單、高端產業聚集等方面頻出新招,成為湖北開放的新高地。

投資自由化、貿易便利化水準不斷提高,與開放型市場經濟相適應的政府管理體制基本形成。

武漢自貿片區推出378項“馬上辦、網上辦、一次辦”改革,企業設立審批時間從7個工作日減至1至2個工作日。

宜昌片區做到權力運行清單之外無審批,在全省率先落地“27證合一”。

襄陽片區在全國率先推進“一枚印章管審批、一個部門管市場、一支隊伍管執法”改革,發出我省第一張“九證合一”營業執照,工業建設項目審批時間由原來的3至6個月壓縮到2個月。

“雙創”火熱,與創新驅動發展相匹配的創新創業生態已見端倪。

“新黃金十條”“新民營經濟八條”“光穀七條”等十多項創新政策,提升科技創新能力。

設立11個海外招才引智聯絡站,廣攬全球人才;紛至遝來的諾獎得主、千人計畫專家、“城市合夥人”,壘起湖北人才高地。

“每一項改革都來之不易,都是一次流程再造,但帶來的好處是實實在在的。”華中科技大學自貿試驗區研究中心主任陳波說。

企業辦事更方便了。辦稅環節平均減少50%,一般事項5分鐘以內辦結,複雜業務也不超過15分鐘。在襄陽自貿片,武漢屈臣氏代表齊星簽過承諾書後,領取《公共場所衛生許可證》,全程20分鐘,而過去至少需要20天。

出口通關更便捷了。武漢片區進口、出口實際通關時間分別比全國平均水準縮短7小時24分鐘和6分鐘。黑旋風鋸業公司副總經理李春林說,報關、交貨時間縮短,與歐洲客戶聯繫更緊密了,2017年該公司直接出口5000萬元。

以開放倒逼改革創新、倒逼結構調整、倒逼轉型升級,湖北正源源不斷收穫改革紅利、開放紅利。

小米第二總部、華星光電柔性面板線項目和第六代LTPS(低溫多晶矽)面板生產線開工、量產……目前,武漢片區引進投資項目50餘個,總投資超2000億元。武漢東部十公里的左嶺大道沿線,吸引逾4000億元產業投資,正成為彙集世界級電子資訊產業集群的“黃金大道”。

截至今年1月底,湖北自貿區以0.065%的國土面積,實現了全省31.4%的合同利用外資和29.6%的進出口,加速構建內陸開放的“升級版”。

開放先導,讓全國唯一需要經過兩個省才能到邊出海的湖北,躍上開放前沿。

在中國擴大開放的滾滾春潮中,全方位開放的湖北,必將勇立時代潮頭。(廖志慧)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