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西域被斬殺的最後一支大唐軍隊

西元8世紀, 怛羅斯之戰的失敗與安史之亂的爆發, 讓大唐王朝的勢力逐步從中亞和西域撤出。 然而留守在當地的駐軍卻一直堅守下來,

其中也不乏於闐這樣心系大唐的土著王國勢力。 他們的努力, 讓唐朝的軍政制度在西域堅持到了西元1000年後, 才終遇倒在了不斷東進的伊斯蘭突厥人之手。

於闐位於絲綢之路上的重要關口

于闐王國位於今天新疆西南部的和田地區。 早在西漢時, 就與中國發生了重要聯繫。 早期抵達這裡的漢使發現, 相比很多西域的小國勢力, 於闐不僅更為富庶也更為開化。

這裡的居民不僅有較高的農耕水準, 還佔據著絲綢之路的東西方要道。 除了農耕產出與貿易收入, 于闐國附近還有非常好的玉石礦資源。

這對於玉文化情節濃厚的東亞貴族來說, 是不可多得的優質寶石。 因而他們很快就成為漢朝西域經營戰略的重要一環。

於闐在西元1-2世紀 成為貴霜與漢朝的勢力交匯點

西元1世紀初, 原本已經被莎車國吞併的他們, 就在名將班超的幫助下複國。 這裡也就開始成為漢朝經營西域的駐軍點之一。

但在當時, 於闐人並沒有立刻選擇投入漢朝的懷抱。 一方面是因為這裡的居民大多屬於波斯文化輻射圈內的東伊朗人口, 其國王甚至以波斯式的“萬王之王”自居。 同時在西面, 還有剛剛興起的貴霜帝國勢力存在。

所以兩頭稱臣的於闐, 很好的玩轉於兩個大國之間。 通過貴霜勢力的支持, 保住自己的獨立屬性。 又通過與漢朝的交好, 吞併了附近不少地盤。 甚至在漢軍與貿易隊伍幫助下, 引進了稻米種植與桑蠶養殖。

這一時期的經營,為於闐在後來紛亂的亂世中倖存,打下了基礎。一直到唐朝再次經營西域,于闐國因其地理位置險要,成為唐朝重點經營的安西四鎮之一。

當地的唐軍不僅控制了東西方貿易的重要關口,還可以同時節制北方的突厥與南方的吐蕃。

大量唐軍的進駐,讓於闐當地開始了一個漫長的漢化過程。內地城市的裡坊制在於闐城出現,原本的部落制則繼續在城市周圍的鄉村施行。安史之亂中,唐朝大量招募番將來對抗安祿山的外族將領集團。

于闐國王尉遲勝就相應號召,帶著當地駐軍為李唐王朝作戰,最後自己也死在了長安。經此一亂的大唐,已經難以維繫對西域的牢固掌控。不得已之下,開始逐步將權力下放給于闐的尉遲氏王族。

西元8世紀末,盛極一時的吐蕃人從南方的高原殺出。位於南疆的於闐,因為地理位置靠近青藏高原,被吐蕃人順勢吞併。但這並不意味著唐朝制度在當地的式微。相反,由於缺乏組織管理能力,吐蕃人只是在當地設立最高管理與駐軍。

滯留的唐朝殘軍與漢人後裔,繼續成為城市生產的主力軍。這反過來也強化了他們與於闐本地人的合流。

西元9世紀,於闐人終於利於吐蕃人的衰落,再次獲得獨立。儘管中原的晚唐已經無力顧及他們,於闐人還是不斷遣使中原。

這個種植稻米、養蠶制絲、出口玉器的綠洲番邦,基本上恢復了被吐蕃也壓制的唐制,自己儼然已經成為一個西域的小中國。

在穆斯林勢力開始在中亞獲得絕對控制力後,恪守佛教信仰的於闐人繼續通過與敦煌一帶的漢人歸義軍交好,維持著通向東方的貿易線路。

西元938年,于闐國王尉遲婆跋遣使中原的後晉王朝。在被石敬瑭冊封為大寶于闐國王李聖天后,整個國家似乎得到了復興。一個由於闐、歸義軍和信奉佛教的回鶻勢力組成的聯盟,在當時的西域悄然建立。

但就在李聖天死前不久的960年,王國的北方局勢出現大變。原本信奉佛教與摩尼教的喀喇汗王朝,在第三代大汗薩圖克·柏格拉汗手下,皈依伊斯蘭。

這些突厥化的回鶻人,原本在中亞以錫爾河畔的怛羅斯為中心,卻在波斯人的薩曼王朝攻擊下,節節敗退到西域的喀什噶爾。

為了強化內部組織與戰鬥水準,喀喇汗國依然選擇皈依伊斯蘭,並通過與河中地區的穆斯林教團聯合,集聚實力。

當李聖天努力維繫一個佛教文化圈的國際貿易同盟時,喀喇汗國的伊斯蘭騎兵已經在西面的世界吹響反攻號角。

對於於闐人來說,這絕對不是一個好消息。他們過去的貿易網路,主要仰仗地區內勢力之間的實力均衡。當喀喇汗人在河中等地頻頻獲勝,一個近在咫尺的強權已經顯露端倪。

後者不僅以宗教教團來加強自身組織,還通過學習波斯式的中央宮廷制度,逐步強化了對麾下個部落的掌握和管理。

於闐人若是不願在日後被強大的對手威脅,就必須選擇先下手為強。

西元962年,於闐趁喀喇汗主力軍在中亞與薩曼波斯人對峙,出兵攻擊了喀什噶爾。這也是自吐蕃人攻滅安西四鎮後,唐系軍隊在西域的首次大規模出擊。

雖然唐朝本身在數十年前已經被推翻,但這並不妨礙他們在西域的後裔,繼續以高仙芝時代的戰術作戰。

於是在喀什噶爾的佛教徒求救下,于闐的唐式步兵與高昌回鶻派來的騎兵一起,包圍了喀喇汗國的首都。這次戰爭本身沒有太大建樹,但厲兵秣馬的於闐人,還是在7年後奪下了喀什噶爾。

這也就為雙方在此後數十年內的長期拉鋸戰,打下了基調。雙方基本上圍繞喀什噶爾一地,不斷發生拉鋸消耗戰。

隨著聯軍在戰場的各處被壓制,回鶻騎兵首先推出戰場。來不及逃走的於闐步兵,則開始被中亞的步騎兵們逐步合圍。

巨大的體能消耗與不利的戰場形勢,最終讓聯軍全線崩潰。喀什噶爾城內的守軍,在目睹了主力部隊的覆亡後,選擇了投降。

西元1000年的喀什噶爾之戰,無疑是於闐這樣的佛教國家的災難。得勝的喀喇汗國,不僅拿回了屢遭侵佔的喀什噶爾城。隨後又乘勝追擊,奪取了兵力空虛的葉爾羌與葉城。損失掉大部分部隊的於闐人,連自己的王城都無法堅守。國王尉遲薩格瑪依只能逃到南方的山區打遊擊。

這一年的雙11,卡迪爾汗僅帶著數千人的部隊追擊到南部山區。埋伏在山麓兩側的於闐殘軍,利用喀喇汗士兵集體朝拜的時候,獲得了最後一場突襲勝利。吃了敗仗的卡迪爾汗,僅同少數人一起逃回於闐城。這一年的大規模東征,也就隨著冬季來臨而告一段落。

1001年,休整完畢的喀喇汗軍隊,再次席捲南疆各地。殘存的於闐城鎮被悉數佔領,尉遲薩格瑪依戰死。延續千年的于闐王國,從此消失在歷史的長河之中。喀喇汗軍隊隨即又開始了針對高昌回鶻的攻勢。後者同樣在內亞強軍面前,無力硬抗。

隨著于闐王國的滅亡,西域當地也發生了歷史性的轉折。原本在當地佔據絕對優勢的佛教勢力,開始遭到伊斯蘭擴張的打壓和清算。雖然部分團體依然堅持了很長時間的佛教信仰,西域本地也依然有諸如摩尼教和涅斯托利基督教信徒存在,但整體伊斯蘭化的趨勢,已經不可避免。

今天送本書給大家吧~~

說說您讀過的哪本書影響你最深?

有兩本書我讀的非常仔細,一本兒是溥儀的《我的前半生》,另外一本是石康的《晃晃悠悠》。要說影響我最深的,恐怕還要數《大學英語六級詞彙背誦詞典》了,其實我學英語的方法很笨,當年聽過一節新東方的免費公眾課,對那位老師講的印象極深,他用詼諧的方式告訴台下的學生:你們吹牛逼是不是得有詞兒說才行啊?沒詞兒你就只能聽別人吹吧!英語也一樣!!後來我在新華書店買了本六級詞典,從頭到尾,從後往前,背了不知多少遍。。。

續:我們班有個哥們,為了考試也買了本詞典背。他很用功,但成績卻不理想,後來我才發現,丫的詞典是在地攤上買,盜版教材全特麼是亂碼~~像什麼niubility這樣的詞都出現了。。。哈哈哈

言歸正傳,今天我將從留言中隨機抽取一位幸運的朋友,這本《京味兒》我送您了~~

這一時期的經營,為於闐在後來紛亂的亂世中倖存,打下了基礎。一直到唐朝再次經營西域,于闐國因其地理位置險要,成為唐朝重點經營的安西四鎮之一。

當地的唐軍不僅控制了東西方貿易的重要關口,還可以同時節制北方的突厥與南方的吐蕃。

大量唐軍的進駐,讓於闐當地開始了一個漫長的漢化過程。內地城市的裡坊制在於闐城出現,原本的部落制則繼續在城市周圍的鄉村施行。安史之亂中,唐朝大量招募番將來對抗安祿山的外族將領集團。

于闐國王尉遲勝就相應號召,帶著當地駐軍為李唐王朝作戰,最後自己也死在了長安。經此一亂的大唐,已經難以維繫對西域的牢固掌控。不得已之下,開始逐步將權力下放給于闐的尉遲氏王族。

西元8世紀末,盛極一時的吐蕃人從南方的高原殺出。位於南疆的於闐,因為地理位置靠近青藏高原,被吐蕃人順勢吞併。但這並不意味著唐朝制度在當地的式微。相反,由於缺乏組織管理能力,吐蕃人只是在當地設立最高管理與駐軍。

滯留的唐朝殘軍與漢人後裔,繼續成為城市生產的主力軍。這反過來也強化了他們與於闐本地人的合流。

西元9世紀,於闐人終於利於吐蕃人的衰落,再次獲得獨立。儘管中原的晚唐已經無力顧及他們,於闐人還是不斷遣使中原。

這個種植稻米、養蠶制絲、出口玉器的綠洲番邦,基本上恢復了被吐蕃也壓制的唐制,自己儼然已經成為一個西域的小中國。

在穆斯林勢力開始在中亞獲得絕對控制力後,恪守佛教信仰的於闐人繼續通過與敦煌一帶的漢人歸義軍交好,維持著通向東方的貿易線路。

西元938年,于闐國王尉遲婆跋遣使中原的後晉王朝。在被石敬瑭冊封為大寶于闐國王李聖天后,整個國家似乎得到了復興。一個由於闐、歸義軍和信奉佛教的回鶻勢力組成的聯盟,在當時的西域悄然建立。

但就在李聖天死前不久的960年,王國的北方局勢出現大變。原本信奉佛教與摩尼教的喀喇汗王朝,在第三代大汗薩圖克·柏格拉汗手下,皈依伊斯蘭。

這些突厥化的回鶻人,原本在中亞以錫爾河畔的怛羅斯為中心,卻在波斯人的薩曼王朝攻擊下,節節敗退到西域的喀什噶爾。

為了強化內部組織與戰鬥水準,喀喇汗國依然選擇皈依伊斯蘭,並通過與河中地區的穆斯林教團聯合,集聚實力。

當李聖天努力維繫一個佛教文化圈的國際貿易同盟時,喀喇汗國的伊斯蘭騎兵已經在西面的世界吹響反攻號角。

對於於闐人來說,這絕對不是一個好消息。他們過去的貿易網路,主要仰仗地區內勢力之間的實力均衡。當喀喇汗人在河中等地頻頻獲勝,一個近在咫尺的強權已經顯露端倪。

後者不僅以宗教教團來加強自身組織,還通過學習波斯式的中央宮廷制度,逐步強化了對麾下個部落的掌握和管理。

於闐人若是不願在日後被強大的對手威脅,就必須選擇先下手為強。

西元962年,於闐趁喀喇汗主力軍在中亞與薩曼波斯人對峙,出兵攻擊了喀什噶爾。這也是自吐蕃人攻滅安西四鎮後,唐系軍隊在西域的首次大規模出擊。

雖然唐朝本身在數十年前已經被推翻,但這並不妨礙他們在西域的後裔,繼續以高仙芝時代的戰術作戰。

於是在喀什噶爾的佛教徒求救下,于闐的唐式步兵與高昌回鶻派來的騎兵一起,包圍了喀喇汗國的首都。這次戰爭本身沒有太大建樹,但厲兵秣馬的於闐人,還是在7年後奪下了喀什噶爾。

這也就為雙方在此後數十年內的長期拉鋸戰,打下了基調。雙方基本上圍繞喀什噶爾一地,不斷發生拉鋸消耗戰。

隨著聯軍在戰場的各處被壓制,回鶻騎兵首先推出戰場。來不及逃走的於闐步兵,則開始被中亞的步騎兵們逐步合圍。

巨大的體能消耗與不利的戰場形勢,最終讓聯軍全線崩潰。喀什噶爾城內的守軍,在目睹了主力部隊的覆亡後,選擇了投降。

西元1000年的喀什噶爾之戰,無疑是於闐這樣的佛教國家的災難。得勝的喀喇汗國,不僅拿回了屢遭侵佔的喀什噶爾城。隨後又乘勝追擊,奪取了兵力空虛的葉爾羌與葉城。損失掉大部分部隊的於闐人,連自己的王城都無法堅守。國王尉遲薩格瑪依只能逃到南方的山區打遊擊。

這一年的雙11,卡迪爾汗僅帶著數千人的部隊追擊到南部山區。埋伏在山麓兩側的於闐殘軍,利用喀喇汗士兵集體朝拜的時候,獲得了最後一場突襲勝利。吃了敗仗的卡迪爾汗,僅同少數人一起逃回於闐城。這一年的大規模東征,也就隨著冬季來臨而告一段落。

1001年,休整完畢的喀喇汗軍隊,再次席捲南疆各地。殘存的於闐城鎮被悉數佔領,尉遲薩格瑪依戰死。延續千年的于闐王國,從此消失在歷史的長河之中。喀喇汗軍隊隨即又開始了針對高昌回鶻的攻勢。後者同樣在內亞強軍面前,無力硬抗。

隨著于闐王國的滅亡,西域當地也發生了歷史性的轉折。原本在當地佔據絕對優勢的佛教勢力,開始遭到伊斯蘭擴張的打壓和清算。雖然部分團體依然堅持了很長時間的佛教信仰,西域本地也依然有諸如摩尼教和涅斯托利基督教信徒存在,但整體伊斯蘭化的趨勢,已經不可避免。

今天送本書給大家吧~~

說說您讀過的哪本書影響你最深?

有兩本書我讀的非常仔細,一本兒是溥儀的《我的前半生》,另外一本是石康的《晃晃悠悠》。要說影響我最深的,恐怕還要數《大學英語六級詞彙背誦詞典》了,其實我學英語的方法很笨,當年聽過一節新東方的免費公眾課,對那位老師講的印象極深,他用詼諧的方式告訴台下的學生:你們吹牛逼是不是得有詞兒說才行啊?沒詞兒你就只能聽別人吹吧!英語也一樣!!後來我在新華書店買了本六級詞典,從頭到尾,從後往前,背了不知多少遍。。。

續:我們班有個哥們,為了考試也買了本詞典背。他很用功,但成績卻不理想,後來我才發現,丫的詞典是在地攤上買,盜版教材全特麼是亂碼~~像什麼niubility這樣的詞都出現了。。。哈哈哈

言歸正傳,今天我將從留言中隨機抽取一位幸運的朋友,這本《京味兒》我送您了~~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