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汽車>正文

當老行家撞上新勢力,將會碰撞出怎樣的火花?

文/大眾侃車

汽車產業已經是個老產業, 並且中國的汽車市場也已經發展幾十年了, 早已形成了一批比較固定的傳統陣容, 但是近幾年, 汽車行業迎來巨大的變革, 隨著智慧化、互聯化的行業趨勢, 很多新興的造車勢力已經湧現出來, 在正在進行的北京車展上, 我們也能發現很多新勢力的身影, 他們快速成長, 開始帶著產品對傳統車企發出衝擊的信號。 而當汽車老行家遇上造車新勢力, 又將會碰撞出什麼樣的火花?

4月26日, 大眾侃車網、易車網、汽車產經網聯合承辦了首屆“中國汽車新零售新行銷互動峰會”,

分別邀請新老勢力的代表進行了討論, 現場火花四濺, 經典頻出。

參與本次圓桌討論的嘉賓分別為一汽大眾銷售有限公司、責任公司副總經理馬振山先生、華晨汽車銷售公司副總經理景瑤女士、東風英菲尼迪市場傳播及縱觀總監文飛先生、奇點汽車CEO沈海寅先生、新特汽車CEO先越先生。

同時大眾侃車創始合夥人兼總裁吳廣先生是本次討論會的主持人。

以下是議會實錄:

吳廣:我相信剛才兩場論壇都非常精彩, 主持的都非常棒, 各位老總都講的非常到位, 但我相信今天下午這一場應該是最受期待的, 當所謂傳統車企遇上造車新勢力, 第一次以集成的形式進行正對面的交流, 今天看看有沒有火花。

首先, 既然今天有幾位新主角, 有很多傳統車企的, 還有媒體不太清楚的, 我們請他們介紹一下, 兩位新勢力的代表, 一個是奇點汽車的老總沈海寅;一位是我們新特汽車的老總先越。 用一分鐘的時間介紹一下自己的企業, 北京車展帶來了什麼?

沈海寅:大家好,

我是奇點汽車的沈海寅。 奇點汽車是一家比較新的車企, 這裡叫造車新勢力, 但我自己不太喜歡這樣的一個詞。 其實我們是做智慧電動汽車的, 在這次北京車展中, 我們也發佈了今年年底即將量產的中大型智慧電動汽車, 是個SUV, 如果大家有興趣的話, 可以到我們展臺看一下。

吳廣:我們相信所謂的互聯網造車, 應該會更好的宣傳自己。 下麵是先越總。

先越:我是新特汽車的先越。 新特應該是一家最新的互聯網的造車新勢力, 新特主要是基於共用大資料+智慧電動汽車, 這三個核心來圍繞打造我們的全體系產業, 我們在北京車展之前, 4月19號發佈了第一款智慧電動汽車, 跟沈總不一樣, 我們定位的第一款是DEV 1, 這次北京車展也是和中國一汽聯合參展, 我們也正式推出了我們的智慧作業系統, 叫DOS系統, 應該說是最新的一家, 也多向前輩學習, 也歡迎大家到北京車展E1館進行參觀。

吳廣:第一位目前已經融資數十億, 還有100億的和蘇州合作的基金。 這位先越先生是做電動樁出身的, 他們都不是做整車廠出身的人, 他們怎麼做下去?做的好不好?我們請汽車老行家們評價一下。 先請馬總來做一分鐘評價, 你覺得它的優點在哪裡?可能的短板在哪裡?

馬振山:歡迎兩位新夥伴加入汽車陣營。 應該說新的勢力進入這個產業有優勢, 因為它沒有包袱,沒有像老企業多年運行中的慣性,機制一定是靈活的,否則他們生存不了,一定是客戶導向,一定是跟大資料緊密聯繫在一起的,剛才講了新零售,也是說天然是這塊的新勢力。我覺得他們肯定也有優勢,當然了,它進入到量產車裡面,一定要經歷一些陣痛,因為無論是電動車還是汽油車,都是行駛各種路況的東西,一定會經歷很多實驗和問題。但最終能不能過,得需要資料的積累,需要試錯。所以,我覺得電動車也得經歷這樣的一個過程,所以我覺得他們有優勢,同時也有天生的不足,就是時間太短了,汽車是需要多年積累的。

吳廣:非常好,馬總認為他們有後發優勢,沒有包袱,但時間太短,還有待驗證。景總用一分鐘談談您的觀點。

景瑤:我個人當然非常歡迎新的形式進入到汽車行業。其實剛才馬總已經說了,優點就不用說了,個性化,直接沒有包袱的進入市場,更知道客戶需要什麼,尤其是現在隨著85後、90後成為主要的消費群體,而我們更多的汽車人,幾代汽車人,還都是一些老的傳統模式。但如果讓我覺得隱憂是長期的,我覺得眼前可能有幾十個億,甚至幾百個億。但如果這樣投下去,如果一旦當你還不能探索出它的業態模式,或者說你管道的整個運營週期,可能突然就會因為資金各方面的原因造成這個項目的斷裂。因為在我看來,大部分的新勢力造車,更多的是出於資本進入,資本進入最大的問題是很多投資人都把汽車作為一個項目去看待,他認為什麼都可以做,汽車也可以做。其實我個人認為,尤其是中國的,但我當然相信歐美更是這樣的,其實我們把厚重的、有幾千個零部件、上千上萬個螺絲釘的這樣一款車,最後呈現給消費者的一個交通工具出行服務,我認為需要很長的時間,到底資本能不能去支撐?我覺得是個重點。

吳廣:有請文飛,您在好幾個企業做過,說說看。

文飛:首先,我個人向兩位老總,作為新勢力造車的老總表示敬意,我覺得能夠投身新勢力造車的都是有情懷、有夢想、有勇氣的人。

吳廣:都是漢子。

文飛:對,都是真漢子。我個人覺得,新勢力造車就這個“新”來說,我個人總結,應該是四方面的“新”。

首先是品牌新,基本上品牌的歷史誕生不超過3年;第二個是產品新,基本上來說,概念車要多過量產車;第三個是技術新,應用的基本直接是電機電池的技術,基本都是從純電源入手;第四是模式新,大部分都採用互聯網或者是比較創新體驗店的這種銷售模式。我覺得毫無疑問,還是給傳統汽車企業帶來了一定的衝擊。

但傳統汽車行業,同樣在四個方面可能比較有難以撼動的優勢。首先就是在品牌的歷史方面有比較深的積澱;第二是在產品的研發方面,一般都有百年的積澱和比較大資本的投入;第三是在管道模式方面;第四是在零部件的供應鏈方面。這些可能都是在新能源車企,目前還難以企及的。

簡單來說,我覺得傳統老勢力可能是事業小有成績的中年大叔,新勢力造車可能是初生牛犢不怕虎的小鮮肉。中年大叔要勇於面對小鮮肉的挑戰,但是小鮮肉也要對中年大叔多一些敬畏之心。

吳廣:是不是中年大叔,我們不知道,但我們想聽聽剛才他們這麼說,新勢力們怎麼說?你們覺得老行家,第一,哪些值得學習?第二,你們認為你們自己有哪些不一樣的地方?不僅僅是跟同行比,還跟傳統企業。

沈海寅:剛剛三位老總講的都非常對,我們進入到這個行業,從我自己來講,我是大學畢業之後,在汽車零部件行業工作了五年,轉到了互聯網行業,在互聯網行業待了十多年以後,再轉到了汽車行業。在學生畢業之後,就在製造業待了五年時間,基本上對製造業的艱辛,我覺得是有刻骨銘心的印象。所以我們進到這個行業,並不是心血來潮,也不像剛剛景總講的,我們是資本驅動。因為我覺得在今天進入到這個行業,還受到特斯拉的影響,我覺得汽車百年當中產生了一個非常大的變革,就在於我們今天從傳統汽車進入到智慧汽車這個時代。那麼進入到智慧汽車時代以後,在這個領域就會有新進來的一些企業的機會,我們講叫亂世出英雄,各個方面不出現變化,其實很難有這樣的機會,我覺得初心是在這兒。資本反而不是一個最重要的因素。

另外一個角度上來講,我覺得從我自己來講,我們在公司內部提倡一種精神,要敬畏傳統,大膽創新。因為我自己來自于製造業,原來做過設備,所以對傳統這塊還是非常敬畏的。同時我相信,可能三年前,我可能還對汽車的總體來講瞭解不多,但是今天經過三年的學習,我比在座的三分之二的以上人對汽車瞭解更深一些,包括各種各樣的工藝,包括零部件的一些基礎的東西,我可能用三年花了非常多的時間去學習。昨天有個記者問我,你現在一天睡幾個小時?我說不到五個小時。所以一天多花兩三個小時在汽車行業去學習,學電機學、學底盤,那麼基本上我對汽車的這個瞭解,我覺得還是下了一些功夫的,那麼在這種情況下,你不可能不對傳統工藝抱著敬畏之心,。反過來來講,如果太敬畏了,就沒有創新了。許多東西其實是需要破中有立,破了以後才有立。

吳廣:非常好,依然有敬畏之心,但是不破不立,觀點不錯。我們請新特的先越先生回答哪些值得學習,你們做的有哪些不一樣的。

先越:剛才幾位傳統的前輩說的非常好,我有一個想法,包括新特公司為什麼也是這麼去走,我覺得新舊不一定要有一個分界線,我們就提出一個融合創新。因為什麼呢?我覺得新興造車勢力在新時代下,智慧汽車、網聯汽車,包括共用汽車,比喻成一個帆船。帆是我們的智慧化,我們的創新模式,我們的新品牌,我們的一些新東西,帆是風起來的時候,這個船可以更快。船是什麼?車體本身,我們的供應商體系,我們的底盤零部件,我們所有的核心製造工藝。所以我覺得只有船穩,這個船才能真正啟航。但我們現在看到,這些新興的這些造車勢力有很多創新,但為什麼對造車一定要敬畏?這是一百年積累下來的,大家也看到了我們的供應鏈體系,不是說你把車設計出來,你去做一個概念車就可以落地,我們100多家供應商,一萬多個零部件,某一個件不合格,根本就沒有實際的產品。第二個是整車工藝製造,我們跟一汽在合作,真的一個製造工藝從車輛小批量試製和大規模交付,甚至說一個月2000台SOP到10000台SOP,它的品質要求和整個技術體驗都是不一樣的。所以我們新特認為首先是敬畏,所以我們走的是發展、創新和融合的道路。

吳廣:非常好,第一敬畏,第二是發展融合。馬總,有個觀點說,拋棄你的不是這個行業,汽車行業若干年後會被“野蠻人”取代。作為老行家們,你們怎麼看?

馬振山:所謂“野蠻人”,就是以前不是這個行當的。其實我覺得這跟做實驗是一樣的,比方說新企業的創業做實驗,成功概率都很小,如果大比例要成功,都不是創新了,包括新企業也是一樣的,新企業要存活,也是九死一生過來的。實驗是這樣,有的實驗是經過幾萬次、幾百萬次才能發現的真理,汽車也是這樣,現在我們判斷國內這次車展很熱鬧,統計一下,現在國內新能源+汽油車,也得有三四百家。實際上,它背後暗示一個真理,現在房子火了,錢投哪去?肯定投車,我最近在研究中國市場,我發現車在中國的保有量來看,中國還是屬於在全球排比較末的。每個人有一個車,一個夢想來看,如果實現的話,中國車還是需要很多的,正是由於這樣的一個空間,所以很多都要進來。我覺得我要有那麼大投資的話,我也要進來,所謂野蠻人進入這個行業,可能野蠻人這個詞用的不好,這是屬於正常的心理,有錢投哪?不往汽車進,往房子裡進?肯定不對。除非說為了保險,去銀行,所以我覺得這是自然狀態。

吳廣:馬總認為這是蒸蒸日上的行業,不叫野蠻人,叫參與者,參與的人更多了。文總,您認為汽車行業會不會被其他的參與者顛覆或者取代?

文飛:我非常贊同剛才馬總的觀念,野蠻人的提法不好,還是新勢力好一點,既然是新勢力,具有成功的可能性,也具有失敗的風險。剛剛馬總說的資料,現在全國有那麼多家新勢力造車,所以一定會是比較殘酷的競爭。當然,我相信,我也希望其中會有一些脫穎而出。我覺得這倒不會有什麼直接的針鋒相對的取代,更多的可能是融合。比如提到跟一汽也有合作,現在傳統車企在車聯網的研發方面,也跟很多互聯網企業有跨界的合作,大家也在加快步伐,也就是說通過剛才沈總說的,新勢力造車在進入開發和合作,零部件供應鏈方面在逐步加快和成熟,這在往造車方面成熟,同時,通過我們剛才說的傳統造車企業,對於新技術的關注和合作,其實未來新勢力造車也在提速。昨天的車展,我們預計在2022年,有四分之一的車是電動車,傳統車企也在提速,未來很難說誰是真正的新勢力,誰能笑到最後。

景瑤:我也是認為剛才主持人問的問題是新勢力和老行業之間誰是贏家,我想拿電商舉個例子,在幾年前,很多進入到電商的這些人,用了很多的觀點,他們認為我們現在傳統的管道怎樣,通過幾年的燒錢,還是進入了一個問題,任何行業的新勢力或者投資人,他們肯定是對汽車有情懷,而且自己很決定,願意去做,我也聽過很多,包括像你說說的真正的體驗,這是作為背景後盾的。

最後我認為能夠真正留下來的,這麼多家我個人認為,10%不到。除此之外,我個人認為傳統汽車行業也會出現不一樣的,我的觀點跟主持人的問題稍微有點不同,我在上午的時候,有一個雙積分的討論,我認為現在國家出臺了這麼多政策,其實是在讓我們自我殘殺,我認為最後變成了幾個專家顧問,大部分媒體跟老百姓沒有區別,你所說的東西還不如一個網紅帶來的,你的威信在逐漸失去,雙積分也好,股比打開,包括國家的其他政策,目的是在傾斜我們的汽車行業,趨勢是我們產品的結構改變,我們現在浮躁也好,跟著走也好,其實都在摸著石頭過河,未來是否買積分,還是自己做電動新能源,無論是企業的大小,其實我們是一家人,我的想法是這樣。

吳廣:其實我們是一家人。裡面有很新的觀點,不管是誰,最後可能是10%。

景瑤:對,我的觀點是說新的部分,這只是我個人判斷的關於新部分。

吳廣:外面確實有言論。

景瑤:我也提到了傳統企業也是這樣的,很多企業在合資合作了,你會發現長城、吉利,很多企業的老總坐在一起,將來很有可能是一家人,出任何一家規避他們規則的,他們馬上會出手,所以未來會死去很多兄弟。

吳廣:我非常佩服他們,他們敢這麼做,第二是能拿到這裡,第三是確實踏踏實實往前走。但確實有問題,比如門檻比較高,第二是需要資本、需要錢、需要人才,請問,未來對活10家這個問題怎麼看?

沈海寅:我說我們企業成功的概率只有5%,慢慢說可能是10%。其實我的觀點跟景瑤總比較接近,新勢力也好,老行家也好,在新的一波浪潮當中,會出現一波的大淘汰,你的產品是否最終滿足使用者的需求,這是關鍵。說實話,我也算是半個老汽車人,我們跟在座的有什麼區別,我是從電機學開始學起做汽車的,沒有別的,我為了跟大家對話,啃了一些教科書,真正做汽車的,全都是企業裡面出來的,這不是關鍵點。而在於說我們做的事情,能不能去造出一輛滿足用戶需求的車,這才是核心點,能夠造出來,哪怕是100年的企業,也能活下來,如果做不出來,你再怎麼新,也是狗屁。這個結果是很簡單、很清晰的,我們唯一的目標是使用者需要什麼樣的車,用效率最高的方式把它造出來。我們過去講車是拼性能,我做了特斯拉,我情願說司機把速度放低一點,使用者關注的點完全不一樣了,不同的消費者關注的東西並不一樣,現在的年輕人,我們不說汽車,講到運動品牌的衣服,以前買耐克、愛迪達,它們在投入上不多嗎?美國也好,中國也好,為什麼不買了?因為發生變化了,是爸媽那個年代穿的,年紀大的人,也去買阿達姆,這是消費者從年輕方面往上引導的,我們講前向學習和後向學習。

汽車是否也會一樣?這些潮流也會產生,我爸媽要開寶馬賓士,我為什麼也要開寶馬賓士?新的品牌也是很酷的,最後還是產品的問題。

吳廣:從產品的年輕化來說,是為新進來的人提供了機會。

先越:活下去是新造車勢力最關鍵的一個點,不是說怎麼去觀點,最核心的點,第一是要學會去融合,我們和一汽融合,第二款車也會開發。第二是團隊的融合,包括北京集團的前總裁也加入到我們公司,這也是一種融合。第二個很現實的問題,咱有好幾百家,數數在北京車展上,真正能帶來車的,已經沒有多少了。任何一個汽車公司,說一千道一萬,是靠供應鏈和管道的體系所保障的,因為汽車產品和其他產品不一樣,所以我們選了A0級的試車,明年是9萬台,供應鏈體系宣傳完成。所以我們認為在這個時間點上,是我們的速度和優勢。我們在品牌上的創新,智聯網上的創新,包括管道上的創新做好,做好我們的優勢,才能贏下來。

吳廣:創新、融合和速度。每個人用一句話做一個總結,您為什麼要做汽車行業?您做汽車行業是為了什麼?

馬振山:這個題,我的答案,你可能不一樣,因為我生在一汽,從幼稚園到小學、到中學,一直到畢業,除了汽車,別的不熟。

吳廣:好,為這個“不熟”鼓掌。

文飛:為什麼剛才我的觀點是比較贊成融合?雖然在汽車行業做了12年,這也是一個誤打誤撞的機會,之後在IT行業,我覺得沒有什麼不可能。我個人特別想說的是,我覺得有新勢力造車有兩個責任心,新勢力造車一定要對產品、消費者,對產品企業負起責任,我非常贊同自動駕駛新能源車是爆發增長的先覺條件,如果真能做到L4、L5,很多都可以更大的顛覆突破。在沒達到之前,一定是安全大於性能、大於續航里程。

吳廣:要有責任。

文飛:我想呼籲傳統車企,大家不要一窩蜂撲在新能源車上,傳統的研發,一樣有非常積極的意思,這部只是漸進的過程,不能放棄汽車技術。

景瑤:其實,因為每個人選擇汽車企業,每個人都有感悟,我們選擇一個工作,不一定是我們一定選擇了工作,也是工作選擇了我們。由於各種原因,我本人在很多品牌工作過,除了汽車行業的幾個品牌,我最早是做傳媒出身,我之所以選擇汽車,當時是因為汽車行業是在15年前,將近20年前,首批宣導新聞發言人的,我是從傳媒進入到這個行業的,我也去過紅牛、肯德基,我都有快銷的經歷,我跟汽車最有情懷,是因為我覺得很驕傲,解釋起來太寬了,但我真的很驕傲。包括車展,我第一次在2002年,那個時候還是王俠找我們,雪佛蘭主動願意參加,我們開始進入中國的汽車業,我算是汽車老人了。

吳廣:因為熱愛,所有選擇。

景瑤:對。

吳廣:兩位為什麼選擇做汽車?

沈海寅:一個是感性的原因,男人最大的夢想是造一台自己喜歡的車,這是驅動我進入汽車行業的理由。理性的一個原因是什麼?我進入到汽車行業的時候,是40歲的時候做這個決定的,前20年的職業生涯,五年在汽車行業,15年在互聯網行業,在過去互聯網行業和汽車行業是風馬牛不相及,這兩年這兩個行業很自然融合到一塊了,我們的LOGO是交織在一起的人體DNA,基因遺傳下來,形成了互聯網汽車,兩個積累,促使我下定決心造智慧汽車的理由。

吳廣:一個是喜歡,第二個是行業的積累。

先越:汽車行業是在供應鏈領域積累最深,產業鏈最底端的行業,是值得我們去追求的偉大行業。新興造車勢力做這個行業,是我們目前認為這輩子最有挑戰的事情,也是難度最大的一件事情。我也很感慨,這可能是我們中國新銳的年輕人,第一次有機會自己走進汽車行業,做改革開放這麼多年,這應該是第一次機會,所以我們要珍惜這個平臺、珍惜這個行業、珍惜這個時代。

吳廣:對老行家們的熱愛、執著,以及寬厚、擴大鼓掌。也為新造車勢力的勇敢、創新鼓掌。

主持人:感謝各位,請入座,非常精彩,這一場有一點火藥味。作為媒體來說,我們很希望看到汽車老行家能夠百年傳承,看到造車新勢力蓬勃發展,我們希望看到新勢力加入到汽車行業的更多選擇,豐富我們汽車行業的發展。另一方面,我們也是希望優勝劣汰,能夠帶給最直觀、最優秀的產品。作為汽車廠家來說,我們對抗這種優勝劣汰的方法,大概是傳承+創新了。

今天很榮幸能聽到這一場盛會。這是一場很嚴肅有深度的溝通交流,也希望未來我們可以多多聚在一起,聊一聊汽車圈這些年發生的事兒,或者展望一下對未來的希冀,今天的《首屆中國汽車新零售新行銷互動峰會》到此就接近尾聲了,有點不舍,有點意猶未盡,那我們就下次再見吧,再見!

因為它沒有包袱,沒有像老企業多年運行中的慣性,機制一定是靈活的,否則他們生存不了,一定是客戶導向,一定是跟大資料緊密聯繫在一起的,剛才講了新零售,也是說天然是這塊的新勢力。我覺得他們肯定也有優勢,當然了,它進入到量產車裡面,一定要經歷一些陣痛,因為無論是電動車還是汽油車,都是行駛各種路況的東西,一定會經歷很多實驗和問題。但最終能不能過,得需要資料的積累,需要試錯。所以,我覺得電動車也得經歷這樣的一個過程,所以我覺得他們有優勢,同時也有天生的不足,就是時間太短了,汽車是需要多年積累的。

吳廣:非常好,馬總認為他們有後發優勢,沒有包袱,但時間太短,還有待驗證。景總用一分鐘談談您的觀點。

景瑤:我個人當然非常歡迎新的形式進入到汽車行業。其實剛才馬總已經說了,優點就不用說了,個性化,直接沒有包袱的進入市場,更知道客戶需要什麼,尤其是現在隨著85後、90後成為主要的消費群體,而我們更多的汽車人,幾代汽車人,還都是一些老的傳統模式。但如果讓我覺得隱憂是長期的,我覺得眼前可能有幾十個億,甚至幾百個億。但如果這樣投下去,如果一旦當你還不能探索出它的業態模式,或者說你管道的整個運營週期,可能突然就會因為資金各方面的原因造成這個項目的斷裂。因為在我看來,大部分的新勢力造車,更多的是出於資本進入,資本進入最大的問題是很多投資人都把汽車作為一個項目去看待,他認為什麼都可以做,汽車也可以做。其實我個人認為,尤其是中國的,但我當然相信歐美更是這樣的,其實我們把厚重的、有幾千個零部件、上千上萬個螺絲釘的這樣一款車,最後呈現給消費者的一個交通工具出行服務,我認為需要很長的時間,到底資本能不能去支撐?我覺得是個重點。

吳廣:有請文飛,您在好幾個企業做過,說說看。

文飛:首先,我個人向兩位老總,作為新勢力造車的老總表示敬意,我覺得能夠投身新勢力造車的都是有情懷、有夢想、有勇氣的人。

吳廣:都是漢子。

文飛:對,都是真漢子。我個人覺得,新勢力造車就這個“新”來說,我個人總結,應該是四方面的“新”。

首先是品牌新,基本上品牌的歷史誕生不超過3年;第二個是產品新,基本上來說,概念車要多過量產車;第三個是技術新,應用的基本直接是電機電池的技術,基本都是從純電源入手;第四是模式新,大部分都採用互聯網或者是比較創新體驗店的這種銷售模式。我覺得毫無疑問,還是給傳統汽車企業帶來了一定的衝擊。

但傳統汽車行業,同樣在四個方面可能比較有難以撼動的優勢。首先就是在品牌的歷史方面有比較深的積澱;第二是在產品的研發方面,一般都有百年的積澱和比較大資本的投入;第三是在管道模式方面;第四是在零部件的供應鏈方面。這些可能都是在新能源車企,目前還難以企及的。

簡單來說,我覺得傳統老勢力可能是事業小有成績的中年大叔,新勢力造車可能是初生牛犢不怕虎的小鮮肉。中年大叔要勇於面對小鮮肉的挑戰,但是小鮮肉也要對中年大叔多一些敬畏之心。

吳廣:是不是中年大叔,我們不知道,但我們想聽聽剛才他們這麼說,新勢力們怎麼說?你們覺得老行家,第一,哪些值得學習?第二,你們認為你們自己有哪些不一樣的地方?不僅僅是跟同行比,還跟傳統企業。

沈海寅:剛剛三位老總講的都非常對,我們進入到這個行業,從我自己來講,我是大學畢業之後,在汽車零部件行業工作了五年,轉到了互聯網行業,在互聯網行業待了十多年以後,再轉到了汽車行業。在學生畢業之後,就在製造業待了五年時間,基本上對製造業的艱辛,我覺得是有刻骨銘心的印象。所以我們進到這個行業,並不是心血來潮,也不像剛剛景總講的,我們是資本驅動。因為我覺得在今天進入到這個行業,還受到特斯拉的影響,我覺得汽車百年當中產生了一個非常大的變革,就在於我們今天從傳統汽車進入到智慧汽車這個時代。那麼進入到智慧汽車時代以後,在這個領域就會有新進來的一些企業的機會,我們講叫亂世出英雄,各個方面不出現變化,其實很難有這樣的機會,我覺得初心是在這兒。資本反而不是一個最重要的因素。

另外一個角度上來講,我覺得從我自己來講,我們在公司內部提倡一種精神,要敬畏傳統,大膽創新。因為我自己來自于製造業,原來做過設備,所以對傳統這塊還是非常敬畏的。同時我相信,可能三年前,我可能還對汽車的總體來講瞭解不多,但是今天經過三年的學習,我比在座的三分之二的以上人對汽車瞭解更深一些,包括各種各樣的工藝,包括零部件的一些基礎的東西,我可能用三年花了非常多的時間去學習。昨天有個記者問我,你現在一天睡幾個小時?我說不到五個小時。所以一天多花兩三個小時在汽車行業去學習,學電機學、學底盤,那麼基本上我對汽車的這個瞭解,我覺得還是下了一些功夫的,那麼在這種情況下,你不可能不對傳統工藝抱著敬畏之心,。反過來來講,如果太敬畏了,就沒有創新了。許多東西其實是需要破中有立,破了以後才有立。

吳廣:非常好,依然有敬畏之心,但是不破不立,觀點不錯。我們請新特的先越先生回答哪些值得學習,你們做的有哪些不一樣的。

先越:剛才幾位傳統的前輩說的非常好,我有一個想法,包括新特公司為什麼也是這麼去走,我覺得新舊不一定要有一個分界線,我們就提出一個融合創新。因為什麼呢?我覺得新興造車勢力在新時代下,智慧汽車、網聯汽車,包括共用汽車,比喻成一個帆船。帆是我們的智慧化,我們的創新模式,我們的新品牌,我們的一些新東西,帆是風起來的時候,這個船可以更快。船是什麼?車體本身,我們的供應商體系,我們的底盤零部件,我們所有的核心製造工藝。所以我覺得只有船穩,這個船才能真正啟航。但我們現在看到,這些新興的這些造車勢力有很多創新,但為什麼對造車一定要敬畏?這是一百年積累下來的,大家也看到了我們的供應鏈體系,不是說你把車設計出來,你去做一個概念車就可以落地,我們100多家供應商,一萬多個零部件,某一個件不合格,根本就沒有實際的產品。第二個是整車工藝製造,我們跟一汽在合作,真的一個製造工藝從車輛小批量試製和大規模交付,甚至說一個月2000台SOP到10000台SOP,它的品質要求和整個技術體驗都是不一樣的。所以我們新特認為首先是敬畏,所以我們走的是發展、創新和融合的道路。

吳廣:非常好,第一敬畏,第二是發展融合。馬總,有個觀點說,拋棄你的不是這個行業,汽車行業若干年後會被“野蠻人”取代。作為老行家們,你們怎麼看?

馬振山:所謂“野蠻人”,就是以前不是這個行當的。其實我覺得這跟做實驗是一樣的,比方說新企業的創業做實驗,成功概率都很小,如果大比例要成功,都不是創新了,包括新企業也是一樣的,新企業要存活,也是九死一生過來的。實驗是這樣,有的實驗是經過幾萬次、幾百萬次才能發現的真理,汽車也是這樣,現在我們判斷國內這次車展很熱鬧,統計一下,現在國內新能源+汽油車,也得有三四百家。實際上,它背後暗示一個真理,現在房子火了,錢投哪去?肯定投車,我最近在研究中國市場,我發現車在中國的保有量來看,中國還是屬於在全球排比較末的。每個人有一個車,一個夢想來看,如果實現的話,中國車還是需要很多的,正是由於這樣的一個空間,所以很多都要進來。我覺得我要有那麼大投資的話,我也要進來,所謂野蠻人進入這個行業,可能野蠻人這個詞用的不好,這是屬於正常的心理,有錢投哪?不往汽車進,往房子裡進?肯定不對。除非說為了保險,去銀行,所以我覺得這是自然狀態。

吳廣:馬總認為這是蒸蒸日上的行業,不叫野蠻人,叫參與者,參與的人更多了。文總,您認為汽車行業會不會被其他的參與者顛覆或者取代?

文飛:我非常贊同剛才馬總的觀念,野蠻人的提法不好,還是新勢力好一點,既然是新勢力,具有成功的可能性,也具有失敗的風險。剛剛馬總說的資料,現在全國有那麼多家新勢力造車,所以一定會是比較殘酷的競爭。當然,我相信,我也希望其中會有一些脫穎而出。我覺得這倒不會有什麼直接的針鋒相對的取代,更多的可能是融合。比如提到跟一汽也有合作,現在傳統車企在車聯網的研發方面,也跟很多互聯網企業有跨界的合作,大家也在加快步伐,也就是說通過剛才沈總說的,新勢力造車在進入開發和合作,零部件供應鏈方面在逐步加快和成熟,這在往造車方面成熟,同時,通過我們剛才說的傳統造車企業,對於新技術的關注和合作,其實未來新勢力造車也在提速。昨天的車展,我們預計在2022年,有四分之一的車是電動車,傳統車企也在提速,未來很難說誰是真正的新勢力,誰能笑到最後。

景瑤:我也是認為剛才主持人問的問題是新勢力和老行業之間誰是贏家,我想拿電商舉個例子,在幾年前,很多進入到電商的這些人,用了很多的觀點,他們認為我們現在傳統的管道怎樣,通過幾年的燒錢,還是進入了一個問題,任何行業的新勢力或者投資人,他們肯定是對汽車有情懷,而且自己很決定,願意去做,我也聽過很多,包括像你說說的真正的體驗,這是作為背景後盾的。

最後我認為能夠真正留下來的,這麼多家我個人認為,10%不到。除此之外,我個人認為傳統汽車行業也會出現不一樣的,我的觀點跟主持人的問題稍微有點不同,我在上午的時候,有一個雙積分的討論,我認為現在國家出臺了這麼多政策,其實是在讓我們自我殘殺,我認為最後變成了幾個專家顧問,大部分媒體跟老百姓沒有區別,你所說的東西還不如一個網紅帶來的,你的威信在逐漸失去,雙積分也好,股比打開,包括國家的其他政策,目的是在傾斜我們的汽車行業,趨勢是我們產品的結構改變,我們現在浮躁也好,跟著走也好,其實都在摸著石頭過河,未來是否買積分,還是自己做電動新能源,無論是企業的大小,其實我們是一家人,我的想法是這樣。

吳廣:其實我們是一家人。裡面有很新的觀點,不管是誰,最後可能是10%。

景瑤:對,我的觀點是說新的部分,這只是我個人判斷的關於新部分。

吳廣:外面確實有言論。

景瑤:我也提到了傳統企業也是這樣的,很多企業在合資合作了,你會發現長城、吉利,很多企業的老總坐在一起,將來很有可能是一家人,出任何一家規避他們規則的,他們馬上會出手,所以未來會死去很多兄弟。

吳廣:我非常佩服他們,他們敢這麼做,第二是能拿到這裡,第三是確實踏踏實實往前走。但確實有問題,比如門檻比較高,第二是需要資本、需要錢、需要人才,請問,未來對活10家這個問題怎麼看?

沈海寅:我說我們企業成功的概率只有5%,慢慢說可能是10%。其實我的觀點跟景瑤總比較接近,新勢力也好,老行家也好,在新的一波浪潮當中,會出現一波的大淘汰,你的產品是否最終滿足使用者的需求,這是關鍵。說實話,我也算是半個老汽車人,我們跟在座的有什麼區別,我是從電機學開始學起做汽車的,沒有別的,我為了跟大家對話,啃了一些教科書,真正做汽車的,全都是企業裡面出來的,這不是關鍵點。而在於說我們做的事情,能不能去造出一輛滿足用戶需求的車,這才是核心點,能夠造出來,哪怕是100年的企業,也能活下來,如果做不出來,你再怎麼新,也是狗屁。這個結果是很簡單、很清晰的,我們唯一的目標是使用者需要什麼樣的車,用效率最高的方式把它造出來。我們過去講車是拼性能,我做了特斯拉,我情願說司機把速度放低一點,使用者關注的點完全不一樣了,不同的消費者關注的東西並不一樣,現在的年輕人,我們不說汽車,講到運動品牌的衣服,以前買耐克、愛迪達,它們在投入上不多嗎?美國也好,中國也好,為什麼不買了?因為發生變化了,是爸媽那個年代穿的,年紀大的人,也去買阿達姆,這是消費者從年輕方面往上引導的,我們講前向學習和後向學習。

汽車是否也會一樣?這些潮流也會產生,我爸媽要開寶馬賓士,我為什麼也要開寶馬賓士?新的品牌也是很酷的,最後還是產品的問題。

吳廣:從產品的年輕化來說,是為新進來的人提供了機會。

先越:活下去是新造車勢力最關鍵的一個點,不是說怎麼去觀點,最核心的點,第一是要學會去融合,我們和一汽融合,第二款車也會開發。第二是團隊的融合,包括北京集團的前總裁也加入到我們公司,這也是一種融合。第二個很現實的問題,咱有好幾百家,數數在北京車展上,真正能帶來車的,已經沒有多少了。任何一個汽車公司,說一千道一萬,是靠供應鏈和管道的體系所保障的,因為汽車產品和其他產品不一樣,所以我們選了A0級的試車,明年是9萬台,供應鏈體系宣傳完成。所以我們認為在這個時間點上,是我們的速度和優勢。我們在品牌上的創新,智聯網上的創新,包括管道上的創新做好,做好我們的優勢,才能贏下來。

吳廣:創新、融合和速度。每個人用一句話做一個總結,您為什麼要做汽車行業?您做汽車行業是為了什麼?

馬振山:這個題,我的答案,你可能不一樣,因為我生在一汽,從幼稚園到小學、到中學,一直到畢業,除了汽車,別的不熟。

吳廣:好,為這個“不熟”鼓掌。

文飛:為什麼剛才我的觀點是比較贊成融合?雖然在汽車行業做了12年,這也是一個誤打誤撞的機會,之後在IT行業,我覺得沒有什麼不可能。我個人特別想說的是,我覺得有新勢力造車有兩個責任心,新勢力造車一定要對產品、消費者,對產品企業負起責任,我非常贊同自動駕駛新能源車是爆發增長的先覺條件,如果真能做到L4、L5,很多都可以更大的顛覆突破。在沒達到之前,一定是安全大於性能、大於續航里程。

吳廣:要有責任。

文飛:我想呼籲傳統車企,大家不要一窩蜂撲在新能源車上,傳統的研發,一樣有非常積極的意思,這部只是漸進的過程,不能放棄汽車技術。

景瑤:其實,因為每個人選擇汽車企業,每個人都有感悟,我們選擇一個工作,不一定是我們一定選擇了工作,也是工作選擇了我們。由於各種原因,我本人在很多品牌工作過,除了汽車行業的幾個品牌,我最早是做傳媒出身,我之所以選擇汽車,當時是因為汽車行業是在15年前,將近20年前,首批宣導新聞發言人的,我是從傳媒進入到這個行業的,我也去過紅牛、肯德基,我都有快銷的經歷,我跟汽車最有情懷,是因為我覺得很驕傲,解釋起來太寬了,但我真的很驕傲。包括車展,我第一次在2002年,那個時候還是王俠找我們,雪佛蘭主動願意參加,我們開始進入中國的汽車業,我算是汽車老人了。

吳廣:因為熱愛,所有選擇。

景瑤:對。

吳廣:兩位為什麼選擇做汽車?

沈海寅:一個是感性的原因,男人最大的夢想是造一台自己喜歡的車,這是驅動我進入汽車行業的理由。理性的一個原因是什麼?我進入到汽車行業的時候,是40歲的時候做這個決定的,前20年的職業生涯,五年在汽車行業,15年在互聯網行業,在過去互聯網行業和汽車行業是風馬牛不相及,這兩年這兩個行業很自然融合到一塊了,我們的LOGO是交織在一起的人體DNA,基因遺傳下來,形成了互聯網汽車,兩個積累,促使我下定決心造智慧汽車的理由。

吳廣:一個是喜歡,第二個是行業的積累。

先越:汽車行業是在供應鏈領域積累最深,產業鏈最底端的行業,是值得我們去追求的偉大行業。新興造車勢力做這個行業,是我們目前認為這輩子最有挑戰的事情,也是難度最大的一件事情。我也很感慨,這可能是我們中國新銳的年輕人,第一次有機會自己走進汽車行業,做改革開放這麼多年,這應該是第一次機會,所以我們要珍惜這個平臺、珍惜這個行業、珍惜這個時代。

吳廣:對老行家們的熱愛、執著,以及寬厚、擴大鼓掌。也為新造車勢力的勇敢、創新鼓掌。

主持人:感謝各位,請入座,非常精彩,這一場有一點火藥味。作為媒體來說,我們很希望看到汽車老行家能夠百年傳承,看到造車新勢力蓬勃發展,我們希望看到新勢力加入到汽車行業的更多選擇,豐富我們汽車行業的發展。另一方面,我們也是希望優勝劣汰,能夠帶給最直觀、最優秀的產品。作為汽車廠家來說,我們對抗這種優勝劣汰的方法,大概是傳承+創新了。

今天很榮幸能聽到這一場盛會。這是一場很嚴肅有深度的溝通交流,也希望未來我們可以多多聚在一起,聊一聊汽車圈這些年發生的事兒,或者展望一下對未來的希冀,今天的《首屆中國汽車新零售新行銷互動峰會》到此就接近尾聲了,有點不舍,有點意猶未盡,那我們就下次再見吧,再見!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