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健康>正文

新生態潮流來臨 醫健巨頭如何才能不掉隊

隨著互聯網、物聯網、大資料、人工智慧等新技術新模式不斷賦能, 原有醫療生態或許不能完全滿足現有日益多元的醫療需求, 全新的醫療生態格局正在形成。

新舊生態交替之際, 大健康領域市場各方該如何抓住機會, 先聲奪人?4月25-28日, 健康界傳媒攜手海南省衛生計生委、中國研究型醫院學會, 聯合國內外頂級醫療機構和學術團體召開“2018博鼇·健康界峰會”。 醫健生態領航者們齊聚一堂, 共用各自的領跑經驗。

流量、技術、生態圈的領跑邏輯

美年大健康產業集團董事長俞熔表示, 國內一線互聯網公司的核心要素是流量、技術、生態圈,

即首先通過規模創造出流量, 再通過流量帶來精准資料, 取得核心技術的突破, 最後通過新技術帶來生態圈的建立和發展。

美年大健康產業集團董事長俞熔

關鍵在於如何獲取大規模流量, 從而分析出精准資料,

達到不斷賦能的效果。 為解決難題, 美年大健康順應了國家由治療、診斷向體檢傾斜的趨勢, 不斷加強體檢服務建設。

其中他們就有與安翰醫療的膠囊內鏡服務專案進行了合作。 據上海安翰醫療技術有限公司董事長吉朋松介紹, 該公司的膠囊內鏡專注於消化道檢查, 通過新技術提高檢查的舒適度和腫瘤的檢出率, 再將所有檢查資料歸攏到一起, 為提高檢查的準確度服務, 最後實現整個生態圈的閉環。

上海安翰醫療技術有限公司董事長吉朋松

平安健康(檢測)中心總經理江穎提出的“創新+傳統”路徑和俞熔的想法不謀而合。 平安健康(檢測)中心利用自身產品收集海量患者資料, 再將資料導入自有大資料平臺, 供大資料研究中心研究, 最後利用研究成果改善醫療服務, 進而形成閉環。

平安健康(檢測)中心總經理江穎

學會減負 才能跑得更快

“醫保控費的真正目的是什麼?”東軟集團高級副總裁徐洪利現場拋出一個問題, 隨即給出了自己的理解, “控費的真正目的不在控費, 而在於減少不合理的醫療支出, 保障醫療公平。 ”

如何減少不合理的醫療支出, 為醫療減負, 徐洪利把眼光投向了大數據。

東軟集團高級副總裁徐洪利

徐洪利介紹, 東軟正通過支付方式來主動獲取真實可靠的患者方資料。 有了這些資料, 保險精算師能為需要醫療服務的患者進行核保和理賠, 醫療服務提供方能夠優化服務流程, 減少不合理的醫療成本, 最終既減少醫院成本、又減少患者支出。

需要減負的不光是費用, 還有醫院運營。

心醫國際聯合創始人、CEO邰從越表示, 心醫國際正在打造一個開放的醫院協同平臺, 通過運營把醫院、醫生、藥企、保險等整個醫療服務中涉及的夥伴都集中起來,打通彼此的利益關係,從中找到準確的合作機會。

心醫國際聯合創始人、CEO邰從越

對此,名醫主刀首席運營官陳曉榮表示贊同。在他看來,要發展諸如手術會診類的便利性醫療服務,則需要上百個醫聯體和上千名醫生合作。

“要打通名醫和縣級醫院的關係,需要從醫療的角度出發。”陳曉榮介紹稱,名醫主刀現階段正利用“名醫”的力量,幫助縣級醫院提升學科水準,並以此促進上下級醫院及醫生間的交流,實現服務流程的暢通。

國家隊也能跑在潮流前面

體制內的醫院總給人“不知變通”“觀念陳舊”的印象,但首都醫療集團總裁隋國平和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第一醫院(下稱浙大一附院)黨委書記顧國煜一登臺,這種觀念立即被擊得粉碎。

首先登臺的隋國平透露,首都醫療集團已經開始嘗試康養結合,並收購了一家康養集團,現總床位已超過1000張。對於康養事業,首都醫療集團進行了橫向、縱向兩條線的佈局:橫向積極探索產業鏈的延伸,開展康復諮詢、康復培訓等業務;縱向提升業務水準,在所有院區進行重症康復、運動康復和產後康復的研究。

首都醫療集團總裁隋國平

從建院之初就勵志要做“南方協和”的浙大一附院在互聯網醫院的領域上創出了一片新天地。顧國煜在現場表示,醫院的經營理念緊隨新生態的潮流,“作為一家公立醫院,我們在整個資訊技術和互聯網技術發展的浪潮中不甘落後。雖然不像民營醫療機構有資本的加持,我們一直靠自己的努力進行探索。”

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第一醫院黨委書記顧國煜

顧國煜表示,醫院依託資訊化和網路醫療的基礎,建立了大型互聯網醫院。和其他互聯網醫院不同的是,這家互聯網醫院有實體的三甲醫院做靠山,能真正實現將實體醫院無法完成的服務延伸到互聯網的願景。

憑藉互聯網醫院運營經驗,浙大一附院開始嘗試智慧醫療,“智慧醫療是醫院發展的大趨勢。”顧國煜表示,為實現智慧醫療,浙大一附院利用互聯網、物聯網技術開展了遠端醫療、大資料平臺、雲影像中心等一系列業務。

“行知新生態,重構服務力”,這句話的重點既在行,也在服務。弘慈醫療集團董事、總經理李蜀光表示,醫療服務是整個生態的入口、醫療中心的環節。

讓我們期待在新生態裡,越來越多的醫健獨角獸跑得更遠。

(本文系健康界原創,轉載需授權。商務諮詢:010—82736610—8877)

點擊“閱讀原文”,報名參會

通過運營把醫院、醫生、藥企、保險等整個醫療服務中涉及的夥伴都集中起來,打通彼此的利益關係,從中找到準確的合作機會。

心醫國際聯合創始人、CEO邰從越

對此,名醫主刀首席運營官陳曉榮表示贊同。在他看來,要發展諸如手術會診類的便利性醫療服務,則需要上百個醫聯體和上千名醫生合作。

“要打通名醫和縣級醫院的關係,需要從醫療的角度出發。”陳曉榮介紹稱,名醫主刀現階段正利用“名醫”的力量,幫助縣級醫院提升學科水準,並以此促進上下級醫院及醫生間的交流,實現服務流程的暢通。

國家隊也能跑在潮流前面

體制內的醫院總給人“不知變通”“觀念陳舊”的印象,但首都醫療集團總裁隋國平和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第一醫院(下稱浙大一附院)黨委書記顧國煜一登臺,這種觀念立即被擊得粉碎。

首先登臺的隋國平透露,首都醫療集團已經開始嘗試康養結合,並收購了一家康養集團,現總床位已超過1000張。對於康養事業,首都醫療集團進行了橫向、縱向兩條線的佈局:橫向積極探索產業鏈的延伸,開展康復諮詢、康復培訓等業務;縱向提升業務水準,在所有院區進行重症康復、運動康復和產後康復的研究。

首都醫療集團總裁隋國平

從建院之初就勵志要做“南方協和”的浙大一附院在互聯網醫院的領域上創出了一片新天地。顧國煜在現場表示,醫院的經營理念緊隨新生態的潮流,“作為一家公立醫院,我們在整個資訊技術和互聯網技術發展的浪潮中不甘落後。雖然不像民營醫療機構有資本的加持,我們一直靠自己的努力進行探索。”

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第一醫院黨委書記顧國煜

顧國煜表示,醫院依託資訊化和網路醫療的基礎,建立了大型互聯網醫院。和其他互聯網醫院不同的是,這家互聯網醫院有實體的三甲醫院做靠山,能真正實現將實體醫院無法完成的服務延伸到互聯網的願景。

憑藉互聯網醫院運營經驗,浙大一附院開始嘗試智慧醫療,“智慧醫療是醫院發展的大趨勢。”顧國煜表示,為實現智慧醫療,浙大一附院利用互聯網、物聯網技術開展了遠端醫療、大資料平臺、雲影像中心等一系列業務。

“行知新生態,重構服務力”,這句話的重點既在行,也在服務。弘慈醫療集團董事、總經理李蜀光表示,醫療服務是整個生態的入口、醫療中心的環節。

讓我們期待在新生態裡,越來越多的醫健獨角獸跑得更遠。

(本文系健康界原創,轉載需授權。商務諮詢:010—82736610—8877)

點擊“閱讀原文”,報名參會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