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育兒>正文

那些小時候不敢打回去的孩子,上了幼稚園會怎樣?

文|CC爸媽

1

昨天接CC放學, 老師一見我, 便囑咐道:您等一下。

得, 每次被留下, 一定沒好事兒。

等所有小朋友都接完了, 我和另外一位姥姥被留下了。

老師通知我們:您家兩個孩子今天打架了。

老師分別問過兩個孩子經過, 起初是口角爭執, 然後另外那個小女生先動手推了CC一把, CC覺得對方推的有點重, 就還手了, 然後倆人就打了起來。

我回頭看此時的兩個孩子, 早已好的如膠似漆了, 一會兒搭積木, 一會兒跑鬧追逐。

跟我們倆大人臊眉搭眼“被叫家長”的狀態, 全然兩個畫風。

既然沒有大事, 兩個孩子也重歸於好, 老師交代完, 我們就各自把孩子接走了。

出了幼稚園, 我自然要細問CC來龍去脈。

跟老師說得也差不多。

我跟她說, 你會保護自己這點很棒哦, 如果感覺自己是被欺負了, 媽媽是支持你還手的。

沒想到CC說, 老師這次也沒有生氣哦, 聽我說完, 她還笑了, 給我豎了一個大拇指。

我猜老師笑的, 應該是她那句“我覺得她推的我有點重”吧。

細琢磨這句話, 還是很有意思的。

我知道幼稚園老師的處事方法, 面對小朋友打架, 第一就是問誰先動手, 第二就是問動手是不是故意的, 第三就是看彼此的受傷情況。

一般是先動手的錯, 但如果先動手的非故意, “還手方”小題大做, 那老師也會“各打五十大板”;有些還手過激的, 老師可能還會批評, 因為人家小朋友可能只是無意拽了或者推了一下。

遇見倆人都說不清, 或者都有錯的, 一般也是罪責共擔, 兩人並罰。 但CC這句“我覺得她推的我有點重, 就也打了她。 ”

顯然就是明確表達自己“只是正當防衛”的節奏, 當然, 作為親媽的我覺得, 這很可能也是甩鍋的節奏。

可見, 平日裡, 為了給自己多爭取點權益, 她在家跟我擺事實、講道理、有理有據磨嘴皮子的功夫也不是白練的。

2

借著這件事情, 想說說孩子們打架。

想來, 我們也是一路看著孩子打大的。

1歲開始就會無意識的打人, 2歲之後不知道正確的表達方式還是會打人, 3歲以後自己氣得不知如何是好, 還是會打人出氣。

昨天跟CC的老師也做了深入交流, 她表示進入4歲之後, 班上常常會出現小朋友間打架的情況, 但這個時候, 顯然已經不是剛入園時那種不知道輕重的無意了。

這個階段的很多爭端, 都是故意的, 甚至說是惡意的。

有的孩子就是會伸著腿跟其他小朋友說:就不讓你過。

有的孩子會故意拉空前排小朋友的座椅, 讓他蹲個屁股蹲。

也有小男生把另外一個小男生欺負到幾天都不想上幼稚園。

往輕了說, 有些是惡作劇, 往重了說, 有些就是校園欺淩。

3

不要一直跟孩子強調沒關係。

就在昨天接完園, CC在操場玩, 我們幾個媽媽聊天的時候, 一個同班小女生哭著跑過來, 說:媽媽,

強強推我。

強強是他們同班同學, 媽媽直接安慰孩子說:沒事, 他肯定不是故意的, 你們都是一個班的。

但媽媽其實並不知道兩個孩子之間到底發生了什麼。

從我個人角度理解, 強強是他們班上最小的一個同學, 比很多孩子足足小了一歲, 確實應該也不是故意的。

只是, 故意與否, 不應該由媽媽說了算。

就算不是故意的, 也不能一直跟孩子強調沒關係。

“不是故意的”不是藉口, 不是擋箭牌, 不是說一句, 就代表傷害不存在。

因為跟這位媽媽關係極好, 我便跟她交流了之前老師說過的, 這個年紀的孩子們社交上的一些變化。

她表示很難相信, 3歲前還具有嚴重排他性只跟本班同學玩的小豆丁們, 4歲怎麼就學會真正的欺負人了呢?

所以也明白了,還是不應該全然不顧孩子的感受讓她選擇原諒,孩子可能確實會很寬容、很善良,但你怎麼知道,沒有把她往挨欺負的角色上推?

即便對方不是故意的,或者沒有誠懇的道歉,父母也應該給孩子及時的疏解。

有次CC也是跟好朋友一人拿一根剛修剪下來的小柳條跑著玩,結果朋友一不小心就抽到了她臉上,對方急忙解釋我不是故意的,然後嚇得跑掉了。

安撫她哭的不那麼厲害之後,我沒有強調小朋友不是故意的這件事,我問她,你很疼嗎?還是嚇了一跳?

她說不是太疼,就是嚇了一跳。

然後我才說,柳條太長了,你們太小控制不好距離,小朋友不是故意的,你還想跟小朋友一起玩嗎?還是想回家?

她說還想一起玩,然後又去玩了。

其實並不需要大人刻意做什麼,只是認同孩子受傷的感受,幫她明白自己的感覺,以及確定自己對此事的回應。

接著一起玩,就是原諒了;不接著玩,就是不能釋懷,也無需強迫。

教會孩子求救,但更要學會自救。

很多媽媽都囑咐孩子,不要跟小朋友打架哦,如果有人欺負你,就要告訴老師,跟老師求救哦。

但事實上,求救只是自我保護的一個方面。

老師也不能對孩子“挨欺負”的程度感同身受,被小朋友踢了一下,也許他自己覺得很重,但老師可能覺得沒什麼,或者老師當下有更嚴重的糾紛要處理,可能就忽視了。

而且老師顧不過來那麼多孩子,如果不管大事小事一直告狀,老師還會覺得孩子小題大做,為了不助長這種風氣,對於不嚴重的問題老師可能會選擇性不回應。

所以,面對同齡人之間的這種欺淩,比起求救,更重要的,是教孩子自己學會反抗,教他接納自己的感覺,如果你覺得受到了威脅,就可以反擊,可以用語言,也可以用肢體。

如果都不奏效,那也就說明事情更嚴重了,可以求救老師。

向不瞭解狀況的老師求救,也要有理有據的講清來龍去脈,一味的哭還是爭取不到自己想要的公正。

4

這不是上了幼稚園之後才應該學會的事,早在這之前我們就應該教給孩子,被“欺負”時,他可以怎麼辦。

比如有人搶玩具,可以大聲的說:這是我的!

比如被別人打了,可以盯著對方的眼睛說:不許打我!

有的時候,你的態度,你的語言和氣勢,比你的拳頭還能震懾別人。

當你底氣十足的時候,別人才不敢變本加厲的繼續欺負你。

另外,3歲之後,已經不需要手把手的幫娃魔擋殺魔、佛擋殺佛了,試著放手,鼓勵孩子自己處理一些簡單的爭端,而不是隨時向媽媽求救。

接到孩子求助的時候,也要鼓勵孩子跟你描述,發生了什麼,是怎樣發生的?

從孩子還說不利索的時候,就可以跟他複述事情是如何發生的。

總之還是那句話,你護不住孩子一輩子,既然護不住,就有義務教會他生存的技能。

打人和被打,自家孩子和對方孩子的年齡因素都是要考慮的問題

當然,也不是鼓勵大家小題大做,對來自更小寶寶的,或者小夥伴之間的非故意的打鬧,也要鼓勵孩子多些包容,學習堅強,這也是一個孩子被其他小朋友接納的社交基礎,畢竟誰也不會喜歡跟嬌氣包、愛哭鬼一起玩兒。

所以也明白了,還是不應該全然不顧孩子的感受讓她選擇原諒,孩子可能確實會很寬容、很善良,但你怎麼知道,沒有把她往挨欺負的角色上推?

即便對方不是故意的,或者沒有誠懇的道歉,父母也應該給孩子及時的疏解。

有次CC也是跟好朋友一人拿一根剛修剪下來的小柳條跑著玩,結果朋友一不小心就抽到了她臉上,對方急忙解釋我不是故意的,然後嚇得跑掉了。

安撫她哭的不那麼厲害之後,我沒有強調小朋友不是故意的這件事,我問她,你很疼嗎?還是嚇了一跳?

她說不是太疼,就是嚇了一跳。

然後我才說,柳條太長了,你們太小控制不好距離,小朋友不是故意的,你還想跟小朋友一起玩嗎?還是想回家?

她說還想一起玩,然後又去玩了。

其實並不需要大人刻意做什麼,只是認同孩子受傷的感受,幫她明白自己的感覺,以及確定自己對此事的回應。

接著一起玩,就是原諒了;不接著玩,就是不能釋懷,也無需強迫。

教會孩子求救,但更要學會自救。

很多媽媽都囑咐孩子,不要跟小朋友打架哦,如果有人欺負你,就要告訴老師,跟老師求救哦。

但事實上,求救只是自我保護的一個方面。

老師也不能對孩子“挨欺負”的程度感同身受,被小朋友踢了一下,也許他自己覺得很重,但老師可能覺得沒什麼,或者老師當下有更嚴重的糾紛要處理,可能就忽視了。

而且老師顧不過來那麼多孩子,如果不管大事小事一直告狀,老師還會覺得孩子小題大做,為了不助長這種風氣,對於不嚴重的問題老師可能會選擇性不回應。

所以,面對同齡人之間的這種欺淩,比起求救,更重要的,是教孩子自己學會反抗,教他接納自己的感覺,如果你覺得受到了威脅,就可以反擊,可以用語言,也可以用肢體。

如果都不奏效,那也就說明事情更嚴重了,可以求救老師。

向不瞭解狀況的老師求救,也要有理有據的講清來龍去脈,一味的哭還是爭取不到自己想要的公正。

4

這不是上了幼稚園之後才應該學會的事,早在這之前我們就應該教給孩子,被“欺負”時,他可以怎麼辦。

比如有人搶玩具,可以大聲的說:這是我的!

比如被別人打了,可以盯著對方的眼睛說:不許打我!

有的時候,你的態度,你的語言和氣勢,比你的拳頭還能震懾別人。

當你底氣十足的時候,別人才不敢變本加厲的繼續欺負你。

另外,3歲之後,已經不需要手把手的幫娃魔擋殺魔、佛擋殺佛了,試著放手,鼓勵孩子自己處理一些簡單的爭端,而不是隨時向媽媽求救。

接到孩子求助的時候,也要鼓勵孩子跟你描述,發生了什麼,是怎樣發生的?

從孩子還說不利索的時候,就可以跟他複述事情是如何發生的。

總之還是那句話,你護不住孩子一輩子,既然護不住,就有義務教會他生存的技能。

打人和被打,自家孩子和對方孩子的年齡因素都是要考慮的問題

當然,也不是鼓勵大家小題大做,對來自更小寶寶的,或者小夥伴之間的非故意的打鬧,也要鼓勵孩子多些包容,學習堅強,這也是一個孩子被其他小朋友接納的社交基礎,畢竟誰也不會喜歡跟嬌氣包、愛哭鬼一起玩兒。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