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六合八法拳24式練法 教學

練法歌訣

起勢並步鎖心猿, 以意導氣霧彌漫。

停車問路把手招, 懸崖勒馬蹄咆哮。

閉門推月抬頭望, 撥雲見日笑開顏。

摘星換鬥繁星點, 鴻雁雙飛翻轉旋。

孤雁出群空中墜, 川流不息入海灣。

野馬分風任馳騁, 伏虎聽風瞭望眼。

聲東擊西忽左右, 青龍探爪水裡鑽。

九品連台為官正, 怒馬回頭腰後轉。

順水推舟波浪翻, 驚馬回頭奔騰去。

瓶花落硯飄在盤, 高山流水瀑布漣。

童子送書遞案前, 樵夫擔柴靠兩肩。

燕子穿雲霧開散, 托天蓋地手撐圓。

收勢還原沉丹田, 水拳意境記心間。

 起勢

①兩腿併攏成“並立步”, 兩手放於身體兩側, 自然下垂, 頭正身直, 目視前方。 (圖0-1)

要點:全身放鬆, 心無雜念, 精神集中, 調氣養神。 拳經雲:“鎖住心猿與意馬, 一心要立海底基”即是此意。 形如燦爛的陽光普照大地。

②上動不停, 左腳橫向開立, 略寬于肩, 成“開立步”;右掌成“俯掌”, 掌心向下, 從下向上慢慢抬起,

高於肩齊, 目視右掌。 (圖0-2)

要點:右掌與左腳同時啟動, 慢慢而起, 輕輕而至。 形如春雪初融。

③上動不停, 以腰帶臂, 做順時針轉動, 右掌成“俯掌”向左劃弧至於胸前;左掌成“俯掌”, 掌心向下, 以腰帶臂, 做順時針轉動, 從左向右經腹前劃平圓, 目視左掌。 (圖0-3、4、5、6)

要點:兩掌順時而動, 右掌先, 左掌後, 動作輕柔和順。 形如春雪融化潤芳土。

④上動不停, 以腰帶臂, 做逆時針轉動, 右掌成“橫掌”, 掌心向前, 向右、向下、從體側劃弧, 與左掌同時外翻成“倒立掌”, 掌心向前, 置於腹前, 目視前方。 (圖0-7、8、9、10、11、12、13、14)

要點:右掌外翻劃弧與腰同轉, 雙掌外翻置腹前, 使氣上提。 形如地氣騰升。

⑤上動不停, 腰向左轉, 兩腿微屈成“點虛步”, 左掌成“橫掌”, 掌心向內, 右掌成“立掌”掌心向前, 貼于左小臂內側,

兩掌成“雙靠掌”向左慢慢推出, 目視雙掌。 (圖0-15、15反、16)

要點:轉腰與兩手合一前推要協調一致。 拳經雲:“體合於心, 心合於意, 意合於神”即是此意。 形如騰氣彌漫大地。

 第一式 停車問路

①接上式, 兩掌翻掌成“俯掌”, 經體前分別向身體兩側擺動, 高於肩平, 身體稍向右轉;左腳回收與右腳併攏, 兩腳跟抬起, 腳尖點地成“雙提步”, 目視左掌。 (圖1-1、2、3、4、4反)要點:雙提步重心要穩, 兩掌擺動要突然、快速。 形如行駛的車輛嘎然而止。

②上動不停, 兩手成“俯掌”慢慢下落, 置於腰間, 右手翻掌成“仰掌”, 從右側腰間, 經左手臂上方, 向左前斜向穿出成“穿掌”;左腳向左伸出, 屈膝下蹲成“點虛步”, 目視右掌。 (圖1-5、6、7、8、9、10、11、12)

要點:點虛步重心要穩, 穿掌要慢慢穿出。 形如汽車慢慢停止, 司機招手問路。

 第二式 左懸崖勒馬

①接上式, 右掌外翻成“橫掌”, 掌心向內, 向右劃弧橫撥至右斜前方, 目視右掌。 (圖2-1、2、3)

要點:以腰帶動右掌劃弧。 形如手握疆繩騎在馬背上。

②上動不停, 右掌翻掌成“立掌”;左腳向前上一小步成“半馬步”, 右掌成“俯掌”弧形前伸, 再翻掌成“立掌”推出;同時由“半馬步”變成“左 弓箭步”,

左掌成“俯掌”向外劃弧, 置於左胯外側, 目視右掌。 (圖2-4、5、6、7、8、9、10、11、12)要點:左掌向外劃弧與腰向左擰轉協調一 致。 右掌先穿後推徐徐而至。 形如馬在草原上慢步行走。

③上動不停, 右掌成“外旋掌”向外擰旋翻掌, 身體前傾, 以腰帶臂, 右掌翻掌成“橫掌”, 掌心向內, 向懷中橫拉, 身體後移;左掌翻掌成“豎掌” 貼於右小臂內側, 向前慢慢推出, 由“左弓箭步”變成“半馬步”, 目視左掌。 (圖2-13、14、15、16、17、18、19、20、21、22)

要點:向體前傾與右掌擰旋外翻同時完成;變步、右掌回拉與左掌前推同時進行。 形如慢步行走的馬, 在懸崖陡峭邊緊緊被勒住疆繩。

第三式 右懸崖勒馬

①接上式,身體重心上移,右腳向右前斜方向邁出一大步成“右弓箭步”;左掌翻掌成“立掌”,再由“立掌”變成“俯掌”弧形前伸,然後翻掌成“立掌”推出;右掌成“俯掌”向外劃弧,置於右胸前,目視左掌。(圖3-1、2、3、4、5、6、7)

要點:右掌向外劃弧與腰向右擰轉協調一致。左掌先穿後推。形如馬在草原上馳騁。

②上動不停,身體重心後移成“半馬步”,腰微向左轉,右掌外翻成“橫掌”,向身體左側橫捋至左側胸前成“豎掌”;腰再向右微微轉動,左掌外翻成“橫掌”,向身體右側橫捋至左側胸前,目視左掌。(圖3-8、8反、9、9反、10、10反、11、11反、12、12反)

要點:左右橫捋腰做迂回。形如賓士的馬在懸崖邊盤旋。

③上動不停,右掌翻掌成“立掌”貼于左小臂內側,向前突然推出,抖腰振臂發勁;左掌向懷中回拉,置於左側胸前,目視右掌。(圖3-13、13反、14、15、16、16反)

要點:抖腰振臂發勁要乾脆。形如盤旋在懸崖邊的馬,突然被勒住疆繩。

第四式 閉門推月

接上式,左掌翻掌成“立掌”,右掌翻掌成“反掌”,身體重心前移成“右弓箭步”;腰微微向右轉動,右掌向懷中回拉,置於頭右側,左掌徐徐向前推出,目視左掌。(圖4-1、1反、2、2反、3、4、5、6)

要點:兩手翻掌左右同動,扭腰推掌與回拉同時完成。形如右掌關閉房門,左掌推開窗戶,眼望明月。

第五式 撥雲見日

①接上式,腰微左轉,右掌翻掌成“反掌”,向左側劃弧橫捋,置於左胸前;左掌回收置於腹前;然後兩腳向前斜上步成“坐山步”,右肘向右盤頂, 目視右肘。(圖5-1、2、3、3反、4、4反、5、5反)要點:右反掌橫捋要隉,盤肘要以腰帶勁,快速發勁。形如大地彌漫的霧氣,突然聚集在天邊。

②上動不停,身體重心後移,右掌成“俯掌”向下,經腹前向上回拉、向外翻掌成“反掌”抽出,扭擰抖臂;身體重心前移,左腳逐漸抬起,稍離地,目視右掌。(圖5-6、7、8、8反、9、10、11、11反、12、12反)

要點:右掌回拉要慢,翻掌、抖腰、抽打要一氣呵成,快速有力。形如天邊的浮雲向上升騰。

③上動不停,左腳向下落步成“坐山步”,兩掌成“橫掌”向左橫捋,然後向下、向右、再向左劃弧,左掌成“立掌”貼於右小臂內側,同時左腳向前 上步與右腳平行,屈膝下蹲成“夾馬步”,扭腰、振臂、抖腕,使兩掌成“雙靠掌”向前彈出,目視雙掌。(圖5-13、14、15、16、16反、17、 18、19、20、20反、21、22、22反) 要點:上步、扭腰、振臂、抖腕、彈出系列動作要協調一致,一觸即發。形如升騰的浮雲,在戲逐玩耍。

④上動不停,腰向右轉,兩掌向右外旋劃弧,置於右腰間,翻掌成“俯掌”向前伸出;右腳屈膝上提,向前踩落成“右外擺步”,兩掌隨之下落;左腳 向右腳前上步,兩掌翻掌成“倒立掌”,置於腹兩側,然後重心前移,右腳向左腳前上一大步成“右弓箭步”,兩掌翻掌成“雙推掌”向前推出,發渾身之整勁,目 視雙掌。(圖5-23、24、25、26、27、28、29、30、31、32、33)

要點:雙掌外旋劃弧、前伸與落步收掌要緩慢進行;重心上提要突然,上步推掌要迅速有力。形如戲逐玩耍的浮雲,被雙掌推到天邊無限遠處。

⑤上動不停,腰向左轉,兩掌成“雙捋掌”向左橫捋,向下經腹前劃一立圓,然後兩掌前後分開,兩臂撐圓,兩掌成“雙抱掌”向下抱於胸前,身體重心下移成“半馬步”,目視左側方向。(圖5-34、34反、35、35反、36、36反)

要點:腰左轉與兩掌橫捋要協調一致;兩臂和虎口均要撐圓。形如撥開浮雲,兩手捧月。

第六式 摘星換鬥

①接上式,身體重心前移成“左弓箭步”,兩掌向前、向下按出,然後回收至腹前;右腳向前上步屈膝下蹲成“歇坐步”,左掌從上向下按落,掌心向下,右掌置於右側腰間,目視左掌。(圖6-1、1反、2、3、4、5、6、7、8、9、10、11、11反)

要點:弓箭步雙按掌要有前撲之勢;歇坐步單按掌要有下按之勢。形如雙手摘下繁星。

②上動不停,左腳向前上步,右腳抬起扣于左腿膝關節窩成“左扣膝步”;左掌翻掌回收成“橫掌”,右掌向前成“立掌”貼于左手臂內側,兩掌成“雙靠掌”同時向前慢慢推出,目視雙掌。(圖6-12、13、14、15、16、16反)

要點:起身要慢,扣膝步要穩。形如把摘下的繁星換成北斗星。

第七式 鴻雁雙飛

①接上式,身體向右擰轉,右腳向前斜方向落步成“右外擺步”;兩掌翻掌成“俯掌”,經胸前向兩側

分開;身體繼續向右擰轉,左腳向右腳前方向邁進一步,使身體旋轉360度,兩腳平行成“開立步”,兩掌成“俯掌”,掌心向下,置於胸前,目視雙掌。(圖7-1、1反、2、3、4、5)

要點:翻身轉體要快速,重心要穩。形如鴻雁在天空中翻轉。

②上動不停,兩腿屈膝下蹲成“夾馬步”,兩掌下落置於兩側腰間;然後身體左轉成“半馬步”,兩掌成“雙抱掌”向前伸出,身體重心下移,目視雙掌。(圖7-6、7、8)

要點:半馬步重心要穩,兩掌前伸要慢。形如翱翔的鴻雁比翼雙飛。

第八式 孤雁出群

①接上式,腰向右轉,右掌外翻成“橫掌”向後擰旋迂回,經腹前翻掌成“仰掌”,從左掌上方穿出,身體重心前移,腳跟抬起,左掌下落至腹前,目視右掌。(圖8-1、2、3、4、5、6、7、8)

要點:右掌迂回以腰帶勁,右掌前穿重心要前移。形如孤雁飛離群體。

②上動不停,右腳向前踩踏,屈膝下蹲成“半馬步”,同時右掌翻掌成“俯掌”向下按落,身體重心下移,目視右掌。(圖8-9、10、11、11反)

要點:上步踩踏與翻掌下按同時完成。形如孤雁墜落。

 第九式 右川流不息

①接上式,左腳向前斜上步成“半馬步”,兩掌翻掌成“倒立掌”收於腰間;兩腳繼續向左前斜上步成

“左騎龍步”,左掌翻掌向上成“橫掌”架於頭頂,右掌成“仰掌”向前穿出,高於胸齊,目視右掌。(圖9-1、1反、2、2反)

要點:騎龍步要快,穿掌迅速。形如山川湖泊的流水,歸入大海。

②上動不停,身體向右擰轉,右腳外旋成“右外擺步”,兩掌翻掌經體前交叉向兩側分開;身體繼續向右擰轉180度,左腳向右腳前上步與右腳平 行,屈膝下蹲成“夾馬步”;左掌在左側腰間向前翻轉成“倒立掌”,置於腹前;右掌在身體右側從下、向後、向上劃一立圓成“立掌”置於胸前,目視右掌。(圖 9-3、3反、4、4反、5、6、7)

要點:兩掌翻轉上下起伏劃弧與扭腰要協調一致。形如流淌的海水,源源不斷,永不停息。

第十式 左川流不息

①接上式,兩掌翻掌成“雙疊掌”,置於右側腰間;左腳向右腳內側併攏成“右丁立步”;右掌成“橫掌”向右推出,左掌成“立掌”置於右側胸前,目視右掌。(圖10-1、2)

要點:丁立步重心要穩,右掌橫推有力。形如奔騰的河流一瀉千里。

②上動不停,身體向左擰轉,左腳外旋成“左外擺步”,兩掌翻掌經體前交叉向兩側分開;身體繼續向左擰轉180度,右腳向左腳前上步與左腳平 行,屈膝下蹲成“夾馬步”;右掌在身體右側從上、向後、向下劃一立圓成“倒立掌”,置於腹前;左掌從下、向上翻轉成“立掌”,置於胸前;目視左掌。(圖 10-3、4、5、6、7、8、9、10、10反)

要點:兩掌翻轉上下起伏劃弧與扭腰要協調一致。形如翻滾的河流,波浪起伏。

第十一式 野馬分風

①接上式,腰向左轉成“左弓箭步”,兩掌成“雙捋掌”向左大幅度橫捋,然後身體重心後移成“半馬步”,兩掌翻掌成“俯掌”收於兩側腰間,同時左腳向右腳併攏成“單提步”,目視左側方向。(圖11-1、1反、2、3、4、5、5反)

要點:兩掌橫捋幅度要大,收掌成單提步重心上提。形如賓士的野馬鬃豎。

②上動不停,左腳向前邁出一步,腳尖點地,腳跟抬起成“點虛步”;兩掌成“雙抱掌”向前慢慢伸出,目視雙掌。(圖11-6、7、8、8反)

要點:點虛步與兩掌前伸同時完成。形如奔騰野馬的鬃毛,被風吹起。

③上動不停,左腳向左邁一小步成“左橫襠步”;腰向左轉,兩掌分別向左右分開,右掌成“俯掌”置於右胯外側,左掌成“仰掌”置於頭左側;目視左掌。(圖11-9、10、10反)

要點:左橫襠步幅度要大,兩掌動作要舒展。形如奔騰野馬的鬃毛,被風吹向左側。

④上動不停,身體左轉180度,右腳向左腳方向上步成“右橫襠步”;腰向右轉,兩掌分別向左右分開,左掌成“俯掌”置於左胯外側,右掌成“仰掌”置於頭右側;目視右掌。(圖11-11、12、13、14、15、16、17)

要點:右橫襠步幅度要大,兩掌動作要舒展。形如奔騰野馬的鬃毛,被風吹向右側。

第十二式 伏虎聽風

①接上式,身體重心後移,右掌翻掌成“俯掌”向懷中回拉,左掌置於胸前,目視右掌。(圖12-1、2、3)

要點:重心後移,身體要後仰。形如猛虎伏地或仰臥。

②上動不停,左腳向前上步與右腳平行成“開立步”;然後右掌翻掌成“勾掌”向前翻轉,同時身體重心下移成“夾馬步”,目視右掌。(圖12-4、5、5反)

要點:左腳上步與右勾掌外翻同時進行。形 如猛虎洞察四周動向。

第十三式 聲東擊西

①接上式,腰右轉,右掌翻掌成“橫掌”向右、向下、向內劃一立圓;然後腰再向左轉,左掌翻掌成“橫掌”向左、向下、向內劃一立圓,目視左掌。(圖13-1、2、2反、3、3反、4)

要點:左右雲手要慢,以腰帶臂,動作協調、舒展大方。形如波濤撞擊海上的瞧石,忽左忽右。

②上動不停,腰繼續右轉,右掌外翻成“仰掌”向內與左掌成“俯掌”交叉,左掌在上,右掌在下;然後分別向兩側分開,再與體前合攏,左掌成“仰 掌”從右手背上方穿出,右掌成“俯掌”置於腹前;同時左腳向前上步,屈膝下蹲成“半馬步”,目視左掌。(圖13-5、6、7、8、9、10、11、12、 13、14、14反)

要點:兩掌外分幅度要大,動作迅速;上步穿掌要暗藏殺機。形如平靜的海面,海底驚濤拍案。

第十四式 青龍探爪

①接上式,右掌成“俯掌”與左掌在胸前交叉向兩側分開;然後右腳向前上步成“半馬步”,右掌翻掌成“倒立掌”置於右側腰間,左掌翻掌成“橫 掌”置於胸前,向懷中回拉置腹前,掌心向下成“俯掌”;身體重心前移,右掌成“仰掌”向前穿出,目視右掌。(圖14-1、2、3、3反、4)

要點:第一次探爪形如青龍出水。

②上動不停,身體重心後移,以腰帶臂,右掌內旋劃弧成一立圓;然後身體重心再次前移,右掌成“仰掌”再次向前伸出,目視右掌。(圖14-5、6、7)

要點:第二次探爪形如青龍攪水。

③上動不停,身體重心後移,右掌翻掌成“俯掌”向懷中回拉,兩分別置於兩側腰間,掌心向下;然後身體重心前移,左腳跟抬起,向前上步成“半馬步”,左掌成“俯掌”向前伸出;目視左掌。(圖14-8、9、10、11)

要點:第三次探爪形如青龍戲水。

④上動不停,身體重心後移,左掌回收至左側腰間;然後身體重心前移,右掌向前伸出,目視右掌。(圖14-12、13、14)

要點:第四次探爪形如青龍吸水。

⑤上動不停,身體重心後移,右掌回收至右側腰間;然後身體重心前移,左掌向前伸出,同時右腿提起,右腳背貼扣在左腿膝關節窩上成“扣膝步”,目視左掌。(14-15、16、17、18、19、19反)

要點:第五次探爪形如吐水。

第十五式 九品連台

①接上式,腰微向右轉,右腳向下落步,屈膝下蹲成“下僕步”,右掌從上、向下、向前伸出;然後起身成“右弓箭步”,右腳回收一小步,腳尖外擺,屈膝下蹲成“歇坐步”,兩掌成“雙抱掌”向下按至腹前,目視雙掌。(圖15-1、2、3、4、5)

要點:下僕步要突然,歇坐步按掌要慢。形如九品芝麻官穩坐大堂。

②上動不停,腰微向右轉,兩腿直立,兩掌與體前交叉成“俯掌”;左腳向右腳前上步,翻身轉體180度與右腳平行成“開立步”,兩掌經胸前至頭 頂向兩側分開,慢慢下落置於兩側腰間成“俯掌”;然後身體右轉,右掌翻掌成“橫掌”抬於胸前,左掌翻掌成“立掌”貼於右小臂內側,右腳向前邁出一步成“右 弓箭步”,同時兩掌成“雙靠掌”向前抖放推出,目視雙掌。(圖15-6、7、8、9、10、11、12)

要點:翻身轉體要快,兩掌抖放推出要有彈性。形如九品官吏步步高升。

第十六式 怒馬回頭

①接上式,右掌從裡向外劃弧,左掌從外向內劃弧,於體前交叉,右掌成“穿掌”向上穿出,左掌成“俯掌”置於腹前,目視前方。(圖16-1、2、3、4)

要點:左、右掌劃弧幅度要大,穿掌要慢。形如憤怒的馬豎蹄。

②上動不停,身體向左翻轉180度,屈膝下蹲成“點虛步”;右掌翻掌成“仰掌”置於頭頂,左掌從下向上抬起,高與胸齊,目視左掌。(圖16-5、6)

要點:轉身點虛步與回頭過渡要平穩。形如憤怒的馬回瞭望。

第十七式 順水推舟

①接上式,左腳向前邁出一小步成“半馬步”,兩掌與體前交叉,身體重心後移,兩掌上下分開;由“半馬步”變成“左弓箭步”,右掌置於右胯外側成“俯掌”,左掌置於體前成“反掌”,高於眉齊,目視左掌。(圖17-1、2、3)

要點:兩掌分開幅度要大,動作緩慢。形如小舟順水而下。

②上動不停,右腳向左腳前上步成“外擺步”;右掌翻掌前穿成“仰掌”,左掌成“俯掌”置於右手臂上方;左腳向前上步,屈膝下蹲成“半馬步”, 兩掌成“雙疊掌”置於右側腰問;然後腰微向左轉,由“半馬步”變成“左弓箭步”,左掌成“俯掌”貼靠在右小臂上,右掌翻掌成“立掌”向前推出,目視右掌。 (圖17-4、5、6)

要點:連續上步要自然、流暢;左掌貼臂要慢慢前推,以助腕力。形如順水而行小舟,被浪濤推波助瀾。

第十八式 驚馬回頭

①接上式,腰向右轉,身體重心後移成“右弓箭步”,右掌成“橫掌”向右後橫捋劃弧;然後身體重心逐漸前移成“左弓箭步”,右掌翻掌前伸成“仰掌”,左掌翻掌成“俯掌”置於左小臂上方,目視右掌。(圖18-1、2、3、4、5)

要點:身體重心前、後移動均在一條水平線上,右掌前伸要有暗藏殺機。形如馬突然受到驚嚇。

②上動不停,右腳向前上步成“外擺步”,左腳向右腳前上步緊隨,身體向右後轉體180度,屈膝下蹲成“歇坐步”,兩掌同時向身體兩側分開,兩掌成“橫掌”,掌心向外,目視前方。(圖18-6、7、8、9)

要點:連續上步要快,歇坐步要穩;兩掌分開迅速、有力;擺頭突然。形如受到驚嚇的馬突然問回頭。

 第十九式 瓶花落硯

①接上式,右腳向後撤步,右掌回收置於右腰間成“俯掌”,左掌翻掌前伸成“仰掌”;身體重心後移,以腰帶臂,左手腕向內旋轉劃弧成一立圓;左 腳向右腳後撤步,左掌回收于左腰間成“俯掌”;身體重心前移,右掌翻掌前穿成“仰掌”,目視右掌。(圖19-1、2、3、4、5、6、7)

要點:整個動作身體要協調一致。形如瓶中的花朵在搖曳。

②上動不停,身體重心再次後移,以腰帶臂,右手腕向內旋轉劃弧成一立圓,使掌心向上成“仰掌”,

目視右掌。(圖19-8、9、10)

要點:形如搖曳下的花瓣飄落在硯臺上。

第二十式 高山流水

接上式,腰向左轉動,右掌向左後橫捋劃弧;然後身體向右翻轉180度成,左腳向右腳前上步“橫襠步”;左掌向右橫捋,兩掌與體前交叉並上下分 開,左掌成“橫掌”上提置於頭左側,右掌成“俯掌”下按置於腹前,目視右掌。(圖20-1、2、3、4、5、6、7、8、9、10、11、11反) 要點:左右橫捋要協調,橫襠步兩掌上提、下按要緩慢進行。形如高山流水、瀑布下瀉的意境。

 第二十一式 童子送書

接上式,腰向右轉,右掌向右、向左 橫捋成“橫掌”;然後身體左轉90度,右腳向前上步與左腳平行成“開立步”;兩掌於體前交叉,兩腿屈膝下蹲成“夾馬步”,右掌翻掌向前斜上步穿出成“仰掌”,左掌成“俯掌”置於腹前,目視右掌。(圖21-1、1反、2、2反、3、3反、4、5、6)

要點:右掌要慢慢前穿。形如書童給給師長遞書。

第二十二式 樵夫擔柴

①接上式,腰微右轉,右掌成“橫掌”向右、向左橫捋,翻掌成“仰掌”;左掌成“俯掌”從右小臂上方穿過,與右掌交叉向兩側分開;然後左腳向前 上步成“半馬步”,右掌翻掌成“俯掌”置於腹前,左掌翻掌成“仰掌”向前穿出,目視左掌。(圖22-1、2、3、4、5、6、7、8)

要點:上步穿掌緩慢進行。形如樵夫上山。

②上動不停,右腳向前上步,左掌成“橫掌”前伸,右掌從腰間成“仰掌”向前穿出,左腳向後退一小步,身體重心後移,以腰帶臂,右掌內旋劃弧成 一立圓;然後左腳向前上步,右腳向左腳前再進一步成“半馬步”,右掌成“豎掌”前推,左掌成“俯掌”置於左 側腰間,目視右掌。(圖22-9、10、11、 11反、12、13、14、15、16、17、18、19)

要點:連續上步迅速,推掌有力。形如樵夫砍柴。

③上動不停,左掌抬起與右掌在一條水平線上,右腳向後收回,身體向右擰轉,屈膝下蹲成“歇坐步”,兩掌成“雙抱掌”從上向下按於腹前,目視雙掌。(圖22-20、21、22)

要點:歇坐步要穩,雙掌下按緩慢。形如樵夫拾柴。

④上動不停,兩腿直立,左腳向右前斜上步成“外擺步”,兩掌於腹前交叉經頭頂向身體兩側下落成“立掌”,高於肩平,同時右腳向右前斜上步,身體稍左轉,屈膝下蹲成“半馬步”,目視左掌。(圖22-23、24、25、26、27、27反)

要點:連環步要緊;兩掌下落左手低,右手高。形如樵夫擔柴。

第二十三式 燕子穿雲

①接上式,左腳向前上步,左掌翻掌從內向外成“倒立掌”置於體側,右掌成“立掌”置於左側胸前;左腳外擺,右腳向左腳前上步,左腿屈膝上提成 “獨立步”;右掌向外劃弧翻掌成“反掌”向前下方穿出成“插掌”,左掌成“豎掌”置於右胸前,目視右掌。(圖23-1、1反、2、3、4、5) 缺圖

要點:連環上步要緊,提膝要快,穿掌有力。形如飛燕穿入雲霄。

②上動不停,左腳向下落步,兩掌前後分開;右腳向左腳前上步成“半馬步”,右掌向後擺動,經體側向前上方穿出,左掌回收置於腹前成“俯掌”,目視右掌。(圖23-6、7、8)缺圖

要點:兩臂繞轉要協調,穿掌有力。形如飛燕從雲中鑽出。

第二十四式 托天蓋地

①接上式,身體向左翻轉180度,右掌翻掌成“仰掌”置於頭頂,左掌成“俯掌”下落至身體左胯夕側;左腳外擺,右腳向前上步,身體繼續左轉 90度成“半馬步”;身體重心後移,兩掌於體前交叉,左掌翻掌向前斜上方伸出成“仰掌”,右掌翻掌下落于左胸前,目視左掌。(圖24-1、2、3、4)缺圖

要點:上步擰身要協調,翻身轉體要快。形如單手托天。

②上動不停,右腳向右前斜上步,右掌翻掌成“仰掌”向外橫撥,左腳抬起,以右腳尖為軸向右後旋轉360度,左腳落回原地,兩掌成“雙疊掌”置 於左側腰問;然後身體右轉90度,兩掌成“雙按掌”從左側腰間向右旋轉,橫按於體側,目視雙掌。(圖24-5、6、7、8、9、10、11)缺圖

要點:旋轉時動作要快,重心要穩;雙掌橫按有力。形如雙掌鋪蓋大地。

收勢

接上式,兩腿直立,兩掌前伸,右腳抬起下落,右掌向內旋轉劃一平圓;兩掌慢慢下落置於身體兩側,左腳向右腳併攏,目視前方。(圖25-1、2、3、4、5、6、7、8) 缺圖

要點:右腳提起下落與右掌劃弧同時完成。

形如波濤洶湧的海面,逐漸恢復平靜。

第三式 右懸崖勒馬

①接上式,身體重心上移,右腳向右前斜方向邁出一大步成“右弓箭步”;左掌翻掌成“立掌”,再由“立掌”變成“俯掌”弧形前伸,然後翻掌成“立掌”推出;右掌成“俯掌”向外劃弧,置於右胸前,目視左掌。(圖3-1、2、3、4、5、6、7)

要點:右掌向外劃弧與腰向右擰轉協調一致。左掌先穿後推。形如馬在草原上馳騁。

②上動不停,身體重心後移成“半馬步”,腰微向左轉,右掌外翻成“橫掌”,向身體左側橫捋至左側胸前成“豎掌”;腰再向右微微轉動,左掌外翻成“橫掌”,向身體右側橫捋至左側胸前,目視左掌。(圖3-8、8反、9、9反、10、10反、11、11反、12、12反)

要點:左右橫捋腰做迂回。形如賓士的馬在懸崖邊盤旋。

③上動不停,右掌翻掌成“立掌”貼于左小臂內側,向前突然推出,抖腰振臂發勁;左掌向懷中回拉,置於左側胸前,目視右掌。(圖3-13、13反、14、15、16、16反)

要點:抖腰振臂發勁要乾脆。形如盤旋在懸崖邊的馬,突然被勒住疆繩。

第四式 閉門推月

接上式,左掌翻掌成“立掌”,右掌翻掌成“反掌”,身體重心前移成“右弓箭步”;腰微微向右轉動,右掌向懷中回拉,置於頭右側,左掌徐徐向前推出,目視左掌。(圖4-1、1反、2、2反、3、4、5、6)

要點:兩手翻掌左右同動,扭腰推掌與回拉同時完成。形如右掌關閉房門,左掌推開窗戶,眼望明月。

第五式 撥雲見日

①接上式,腰微左轉,右掌翻掌成“反掌”,向左側劃弧橫捋,置於左胸前;左掌回收置於腹前;然後兩腳向前斜上步成“坐山步”,右肘向右盤頂, 目視右肘。(圖5-1、2、3、3反、4、4反、5、5反)要點:右反掌橫捋要隉,盤肘要以腰帶勁,快速發勁。形如大地彌漫的霧氣,突然聚集在天邊。

②上動不停,身體重心後移,右掌成“俯掌”向下,經腹前向上回拉、向外翻掌成“反掌”抽出,扭擰抖臂;身體重心前移,左腳逐漸抬起,稍離地,目視右掌。(圖5-6、7、8、8反、9、10、11、11反、12、12反)

要點:右掌回拉要慢,翻掌、抖腰、抽打要一氣呵成,快速有力。形如天邊的浮雲向上升騰。

③上動不停,左腳向下落步成“坐山步”,兩掌成“橫掌”向左橫捋,然後向下、向右、再向左劃弧,左掌成“立掌”貼於右小臂內側,同時左腳向前 上步與右腳平行,屈膝下蹲成“夾馬步”,扭腰、振臂、抖腕,使兩掌成“雙靠掌”向前彈出,目視雙掌。(圖5-13、14、15、16、16反、17、 18、19、20、20反、21、22、22反) 要點:上步、扭腰、振臂、抖腕、彈出系列動作要協調一致,一觸即發。形如升騰的浮雲,在戲逐玩耍。

④上動不停,腰向右轉,兩掌向右外旋劃弧,置於右腰間,翻掌成“俯掌”向前伸出;右腳屈膝上提,向前踩落成“右外擺步”,兩掌隨之下落;左腳 向右腳前上步,兩掌翻掌成“倒立掌”,置於腹兩側,然後重心前移,右腳向左腳前上一大步成“右弓箭步”,兩掌翻掌成“雙推掌”向前推出,發渾身之整勁,目 視雙掌。(圖5-23、24、25、26、27、28、29、30、31、32、33)

要點:雙掌外旋劃弧、前伸與落步收掌要緩慢進行;重心上提要突然,上步推掌要迅速有力。形如戲逐玩耍的浮雲,被雙掌推到天邊無限遠處。

⑤上動不停,腰向左轉,兩掌成“雙捋掌”向左橫捋,向下經腹前劃一立圓,然後兩掌前後分開,兩臂撐圓,兩掌成“雙抱掌”向下抱於胸前,身體重心下移成“半馬步”,目視左側方向。(圖5-34、34反、35、35反、36、36反)

要點:腰左轉與兩掌橫捋要協調一致;兩臂和虎口均要撐圓。形如撥開浮雲,兩手捧月。

第六式 摘星換鬥

①接上式,身體重心前移成“左弓箭步”,兩掌向前、向下按出,然後回收至腹前;右腳向前上步屈膝下蹲成“歇坐步”,左掌從上向下按落,掌心向下,右掌置於右側腰間,目視左掌。(圖6-1、1反、2、3、4、5、6、7、8、9、10、11、11反)

要點:弓箭步雙按掌要有前撲之勢;歇坐步單按掌要有下按之勢。形如雙手摘下繁星。

②上動不停,左腳向前上步,右腳抬起扣于左腿膝關節窩成“左扣膝步”;左掌翻掌回收成“橫掌”,右掌向前成“立掌”貼于左手臂內側,兩掌成“雙靠掌”同時向前慢慢推出,目視雙掌。(圖6-12、13、14、15、16、16反)

要點:起身要慢,扣膝步要穩。形如把摘下的繁星換成北斗星。

第七式 鴻雁雙飛

①接上式,身體向右擰轉,右腳向前斜方向落步成“右外擺步”;兩掌翻掌成“俯掌”,經胸前向兩側

分開;身體繼續向右擰轉,左腳向右腳前方向邁進一步,使身體旋轉360度,兩腳平行成“開立步”,兩掌成“俯掌”,掌心向下,置於胸前,目視雙掌。(圖7-1、1反、2、3、4、5)

要點:翻身轉體要快速,重心要穩。形如鴻雁在天空中翻轉。

②上動不停,兩腿屈膝下蹲成“夾馬步”,兩掌下落置於兩側腰間;然後身體左轉成“半馬步”,兩掌成“雙抱掌”向前伸出,身體重心下移,目視雙掌。(圖7-6、7、8)

要點:半馬步重心要穩,兩掌前伸要慢。形如翱翔的鴻雁比翼雙飛。

第八式 孤雁出群

①接上式,腰向右轉,右掌外翻成“橫掌”向後擰旋迂回,經腹前翻掌成“仰掌”,從左掌上方穿出,身體重心前移,腳跟抬起,左掌下落至腹前,目視右掌。(圖8-1、2、3、4、5、6、7、8)

要點:右掌迂回以腰帶勁,右掌前穿重心要前移。形如孤雁飛離群體。

②上動不停,右腳向前踩踏,屈膝下蹲成“半馬步”,同時右掌翻掌成“俯掌”向下按落,身體重心下移,目視右掌。(圖8-9、10、11、11反)

要點:上步踩踏與翻掌下按同時完成。形如孤雁墜落。

 第九式 右川流不息

①接上式,左腳向前斜上步成“半馬步”,兩掌翻掌成“倒立掌”收於腰間;兩腳繼續向左前斜上步成

“左騎龍步”,左掌翻掌向上成“橫掌”架於頭頂,右掌成“仰掌”向前穿出,高於胸齊,目視右掌。(圖9-1、1反、2、2反)

要點:騎龍步要快,穿掌迅速。形如山川湖泊的流水,歸入大海。

②上動不停,身體向右擰轉,右腳外旋成“右外擺步”,兩掌翻掌經體前交叉向兩側分開;身體繼續向右擰轉180度,左腳向右腳前上步與右腳平 行,屈膝下蹲成“夾馬步”;左掌在左側腰間向前翻轉成“倒立掌”,置於腹前;右掌在身體右側從下、向後、向上劃一立圓成“立掌”置於胸前,目視右掌。(圖 9-3、3反、4、4反、5、6、7)

要點:兩掌翻轉上下起伏劃弧與扭腰要協調一致。形如流淌的海水,源源不斷,永不停息。

第十式 左川流不息

①接上式,兩掌翻掌成“雙疊掌”,置於右側腰間;左腳向右腳內側併攏成“右丁立步”;右掌成“橫掌”向右推出,左掌成“立掌”置於右側胸前,目視右掌。(圖10-1、2)

要點:丁立步重心要穩,右掌橫推有力。形如奔騰的河流一瀉千里。

②上動不停,身體向左擰轉,左腳外旋成“左外擺步”,兩掌翻掌經體前交叉向兩側分開;身體繼續向左擰轉180度,右腳向左腳前上步與左腳平 行,屈膝下蹲成“夾馬步”;右掌在身體右側從上、向後、向下劃一立圓成“倒立掌”,置於腹前;左掌從下、向上翻轉成“立掌”,置於胸前;目視左掌。(圖 10-3、4、5、6、7、8、9、10、10反)

要點:兩掌翻轉上下起伏劃弧與扭腰要協調一致。形如翻滾的河流,波浪起伏。

第十一式 野馬分風

①接上式,腰向左轉成“左弓箭步”,兩掌成“雙捋掌”向左大幅度橫捋,然後身體重心後移成“半馬步”,兩掌翻掌成“俯掌”收於兩側腰間,同時左腳向右腳併攏成“單提步”,目視左側方向。(圖11-1、1反、2、3、4、5、5反)

要點:兩掌橫捋幅度要大,收掌成單提步重心上提。形如賓士的野馬鬃豎。

②上動不停,左腳向前邁出一步,腳尖點地,腳跟抬起成“點虛步”;兩掌成“雙抱掌”向前慢慢伸出,目視雙掌。(圖11-6、7、8、8反)

要點:點虛步與兩掌前伸同時完成。形如奔騰野馬的鬃毛,被風吹起。

③上動不停,左腳向左邁一小步成“左橫襠步”;腰向左轉,兩掌分別向左右分開,右掌成“俯掌”置於右胯外側,左掌成“仰掌”置於頭左側;目視左掌。(圖11-9、10、10反)

要點:左橫襠步幅度要大,兩掌動作要舒展。形如奔騰野馬的鬃毛,被風吹向左側。

④上動不停,身體左轉180度,右腳向左腳方向上步成“右橫襠步”;腰向右轉,兩掌分別向左右分開,左掌成“俯掌”置於左胯外側,右掌成“仰掌”置於頭右側;目視右掌。(圖11-11、12、13、14、15、16、17)

要點:右橫襠步幅度要大,兩掌動作要舒展。形如奔騰野馬的鬃毛,被風吹向右側。

第十二式 伏虎聽風

①接上式,身體重心後移,右掌翻掌成“俯掌”向懷中回拉,左掌置於胸前,目視右掌。(圖12-1、2、3)

要點:重心後移,身體要後仰。形如猛虎伏地或仰臥。

②上動不停,左腳向前上步與右腳平行成“開立步”;然後右掌翻掌成“勾掌”向前翻轉,同時身體重心下移成“夾馬步”,目視右掌。(圖12-4、5、5反)

要點:左腳上步與右勾掌外翻同時進行。形 如猛虎洞察四周動向。

第十三式 聲東擊西

①接上式,腰右轉,右掌翻掌成“橫掌”向右、向下、向內劃一立圓;然後腰再向左轉,左掌翻掌成“橫掌”向左、向下、向內劃一立圓,目視左掌。(圖13-1、2、2反、3、3反、4)

要點:左右雲手要慢,以腰帶臂,動作協調、舒展大方。形如波濤撞擊海上的瞧石,忽左忽右。

②上動不停,腰繼續右轉,右掌外翻成“仰掌”向內與左掌成“俯掌”交叉,左掌在上,右掌在下;然後分別向兩側分開,再與體前合攏,左掌成“仰 掌”從右手背上方穿出,右掌成“俯掌”置於腹前;同時左腳向前上步,屈膝下蹲成“半馬步”,目視左掌。(圖13-5、6、7、8、9、10、11、12、 13、14、14反)

要點:兩掌外分幅度要大,動作迅速;上步穿掌要暗藏殺機。形如平靜的海面,海底驚濤拍案。

第十四式 青龍探爪

①接上式,右掌成“俯掌”與左掌在胸前交叉向兩側分開;然後右腳向前上步成“半馬步”,右掌翻掌成“倒立掌”置於右側腰間,左掌翻掌成“橫 掌”置於胸前,向懷中回拉置腹前,掌心向下成“俯掌”;身體重心前移,右掌成“仰掌”向前穿出,目視右掌。(圖14-1、2、3、3反、4)

要點:第一次探爪形如青龍出水。

②上動不停,身體重心後移,以腰帶臂,右掌內旋劃弧成一立圓;然後身體重心再次前移,右掌成“仰掌”再次向前伸出,目視右掌。(圖14-5、6、7)

要點:第二次探爪形如青龍攪水。

③上動不停,身體重心後移,右掌翻掌成“俯掌”向懷中回拉,兩分別置於兩側腰間,掌心向下;然後身體重心前移,左腳跟抬起,向前上步成“半馬步”,左掌成“俯掌”向前伸出;目視左掌。(圖14-8、9、10、11)

要點:第三次探爪形如青龍戲水。

④上動不停,身體重心後移,左掌回收至左側腰間;然後身體重心前移,右掌向前伸出,目視右掌。(圖14-12、13、14)

要點:第四次探爪形如青龍吸水。

⑤上動不停,身體重心後移,右掌回收至右側腰間;然後身體重心前移,左掌向前伸出,同時右腿提起,右腳背貼扣在左腿膝關節窩上成“扣膝步”,目視左掌。(14-15、16、17、18、19、19反)

要點:第五次探爪形如吐水。

第十五式 九品連台

①接上式,腰微向右轉,右腳向下落步,屈膝下蹲成“下僕步”,右掌從上、向下、向前伸出;然後起身成“右弓箭步”,右腳回收一小步,腳尖外擺,屈膝下蹲成“歇坐步”,兩掌成“雙抱掌”向下按至腹前,目視雙掌。(圖15-1、2、3、4、5)

要點:下僕步要突然,歇坐步按掌要慢。形如九品芝麻官穩坐大堂。

②上動不停,腰微向右轉,兩腿直立,兩掌與體前交叉成“俯掌”;左腳向右腳前上步,翻身轉體180度與右腳平行成“開立步”,兩掌經胸前至頭 頂向兩側分開,慢慢下落置於兩側腰間成“俯掌”;然後身體右轉,右掌翻掌成“橫掌”抬於胸前,左掌翻掌成“立掌”貼於右小臂內側,右腳向前邁出一步成“右 弓箭步”,同時兩掌成“雙靠掌”向前抖放推出,目視雙掌。(圖15-6、7、8、9、10、11、12)

要點:翻身轉體要快,兩掌抖放推出要有彈性。形如九品官吏步步高升。

第十六式 怒馬回頭

①接上式,右掌從裡向外劃弧,左掌從外向內劃弧,於體前交叉,右掌成“穿掌”向上穿出,左掌成“俯掌”置於腹前,目視前方。(圖16-1、2、3、4)

要點:左、右掌劃弧幅度要大,穿掌要慢。形如憤怒的馬豎蹄。

②上動不停,身體向左翻轉180度,屈膝下蹲成“點虛步”;右掌翻掌成“仰掌”置於頭頂,左掌從下向上抬起,高與胸齊,目視左掌。(圖16-5、6)

要點:轉身點虛步與回頭過渡要平穩。形如憤怒的馬回瞭望。

第十七式 順水推舟

①接上式,左腳向前邁出一小步成“半馬步”,兩掌與體前交叉,身體重心後移,兩掌上下分開;由“半馬步”變成“左弓箭步”,右掌置於右胯外側成“俯掌”,左掌置於體前成“反掌”,高於眉齊,目視左掌。(圖17-1、2、3)

要點:兩掌分開幅度要大,動作緩慢。形如小舟順水而下。

②上動不停,右腳向左腳前上步成“外擺步”;右掌翻掌前穿成“仰掌”,左掌成“俯掌”置於右手臂上方;左腳向前上步,屈膝下蹲成“半馬步”, 兩掌成“雙疊掌”置於右側腰問;然後腰微向左轉,由“半馬步”變成“左弓箭步”,左掌成“俯掌”貼靠在右小臂上,右掌翻掌成“立掌”向前推出,目視右掌。 (圖17-4、5、6)

要點:連續上步要自然、流暢;左掌貼臂要慢慢前推,以助腕力。形如順水而行小舟,被浪濤推波助瀾。

第十八式 驚馬回頭

①接上式,腰向右轉,身體重心後移成“右弓箭步”,右掌成“橫掌”向右後橫捋劃弧;然後身體重心逐漸前移成“左弓箭步”,右掌翻掌前伸成“仰掌”,左掌翻掌成“俯掌”置於左小臂上方,目視右掌。(圖18-1、2、3、4、5)

要點:身體重心前、後移動均在一條水平線上,右掌前伸要有暗藏殺機。形如馬突然受到驚嚇。

②上動不停,右腳向前上步成“外擺步”,左腳向右腳前上步緊隨,身體向右後轉體180度,屈膝下蹲成“歇坐步”,兩掌同時向身體兩側分開,兩掌成“橫掌”,掌心向外,目視前方。(圖18-6、7、8、9)

要點:連續上步要快,歇坐步要穩;兩掌分開迅速、有力;擺頭突然。形如受到驚嚇的馬突然問回頭。

 第十九式 瓶花落硯

①接上式,右腳向後撤步,右掌回收置於右腰間成“俯掌”,左掌翻掌前伸成“仰掌”;身體重心後移,以腰帶臂,左手腕向內旋轉劃弧成一立圓;左 腳向右腳後撤步,左掌回收于左腰間成“俯掌”;身體重心前移,右掌翻掌前穿成“仰掌”,目視右掌。(圖19-1、2、3、4、5、6、7)

要點:整個動作身體要協調一致。形如瓶中的花朵在搖曳。

②上動不停,身體重心再次後移,以腰帶臂,右手腕向內旋轉劃弧成一立圓,使掌心向上成“仰掌”,

目視右掌。(圖19-8、9、10)

要點:形如搖曳下的花瓣飄落在硯臺上。

第二十式 高山流水

接上式,腰向左轉動,右掌向左後橫捋劃弧;然後身體向右翻轉180度成,左腳向右腳前上步“橫襠步”;左掌向右橫捋,兩掌與體前交叉並上下分 開,左掌成“橫掌”上提置於頭左側,右掌成“俯掌”下按置於腹前,目視右掌。(圖20-1、2、3、4、5、6、7、8、9、10、11、11反) 要點:左右橫捋要協調,橫襠步兩掌上提、下按要緩慢進行。形如高山流水、瀑布下瀉的意境。

 第二十一式 童子送書

接上式,腰向右轉,右掌向右、向左 橫捋成“橫掌”;然後身體左轉90度,右腳向前上步與左腳平行成“開立步”;兩掌於體前交叉,兩腿屈膝下蹲成“夾馬步”,右掌翻掌向前斜上步穿出成“仰掌”,左掌成“俯掌”置於腹前,目視右掌。(圖21-1、1反、2、2反、3、3反、4、5、6)

要點:右掌要慢慢前穿。形如書童給給師長遞書。

第二十二式 樵夫擔柴

①接上式,腰微右轉,右掌成“橫掌”向右、向左橫捋,翻掌成“仰掌”;左掌成“俯掌”從右小臂上方穿過,與右掌交叉向兩側分開;然後左腳向前 上步成“半馬步”,右掌翻掌成“俯掌”置於腹前,左掌翻掌成“仰掌”向前穿出,目視左掌。(圖22-1、2、3、4、5、6、7、8)

要點:上步穿掌緩慢進行。形如樵夫上山。

②上動不停,右腳向前上步,左掌成“橫掌”前伸,右掌從腰間成“仰掌”向前穿出,左腳向後退一小步,身體重心後移,以腰帶臂,右掌內旋劃弧成 一立圓;然後左腳向前上步,右腳向左腳前再進一步成“半馬步”,右掌成“豎掌”前推,左掌成“俯掌”置於左 側腰間,目視右掌。(圖22-9、10、11、 11反、12、13、14、15、16、17、18、19)

要點:連續上步迅速,推掌有力。形如樵夫砍柴。

③上動不停,左掌抬起與右掌在一條水平線上,右腳向後收回,身體向右擰轉,屈膝下蹲成“歇坐步”,兩掌成“雙抱掌”從上向下按於腹前,目視雙掌。(圖22-20、21、22)

要點:歇坐步要穩,雙掌下按緩慢。形如樵夫拾柴。

④上動不停,兩腿直立,左腳向右前斜上步成“外擺步”,兩掌於腹前交叉經頭頂向身體兩側下落成“立掌”,高於肩平,同時右腳向右前斜上步,身體稍左轉,屈膝下蹲成“半馬步”,目視左掌。(圖22-23、24、25、26、27、27反)

要點:連環步要緊;兩掌下落左手低,右手高。形如樵夫擔柴。

第二十三式 燕子穿雲

①接上式,左腳向前上步,左掌翻掌從內向外成“倒立掌”置於體側,右掌成“立掌”置於左側胸前;左腳外擺,右腳向左腳前上步,左腿屈膝上提成 “獨立步”;右掌向外劃弧翻掌成“反掌”向前下方穿出成“插掌”,左掌成“豎掌”置於右胸前,目視右掌。(圖23-1、1反、2、3、4、5) 缺圖

要點:連環上步要緊,提膝要快,穿掌有力。形如飛燕穿入雲霄。

②上動不停,左腳向下落步,兩掌前後分開;右腳向左腳前上步成“半馬步”,右掌向後擺動,經體側向前上方穿出,左掌回收置於腹前成“俯掌”,目視右掌。(圖23-6、7、8)缺圖

要點:兩臂繞轉要協調,穿掌有力。形如飛燕從雲中鑽出。

第二十四式 托天蓋地

①接上式,身體向左翻轉180度,右掌翻掌成“仰掌”置於頭頂,左掌成“俯掌”下落至身體左胯夕側;左腳外擺,右腳向前上步,身體繼續左轉 90度成“半馬步”;身體重心後移,兩掌於體前交叉,左掌翻掌向前斜上方伸出成“仰掌”,右掌翻掌下落于左胸前,目視左掌。(圖24-1、2、3、4)缺圖

要點:上步擰身要協調,翻身轉體要快。形如單手托天。

②上動不停,右腳向右前斜上步,右掌翻掌成“仰掌”向外橫撥,左腳抬起,以右腳尖為軸向右後旋轉360度,左腳落回原地,兩掌成“雙疊掌”置 於左側腰問;然後身體右轉90度,兩掌成“雙按掌”從左側腰間向右旋轉,橫按於體側,目視雙掌。(圖24-5、6、7、8、9、10、11)缺圖

要點:旋轉時動作要快,重心要穩;雙掌橫按有力。形如雙掌鋪蓋大地。

收勢

接上式,兩腿直立,兩掌前伸,右腳抬起下落,右掌向內旋轉劃一平圓;兩掌慢慢下落置於身體兩側,左腳向右腳併攏,目視前方。(圖25-1、2、3、4、5、6、7、8) 缺圖

要點:右腳提起下落與右掌劃弧同時完成。

形如波濤洶湧的海面,逐漸恢復平靜。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