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六合八法劍30式

第一式起勢

1.上舉劍

左手抱劍,左腳橫向開立與肩同寬成“開立步”,右手變劍指,兩手向上平行舉過頭頂;然後兩手下落至兩大腿外側,旋腕,兩腿由屈到伸,兩手再次上舉,目視前方。 (圖1—1、1-2、1-3、1-4、1-5、1-6、1-7、1-8、1-9、1-10)

【要點】

兩次舉劍時要注意重心轉換。

【解析】

上舉劍是以劍首向上舉起;此招有攻擊對方下頜之意。

2.前伸劍

上動不停,兩手下落至兩大腿外側;然後兩腿由屈到伸,兩手上下分開,右劍指收於右胯外側,左手持劍置於左胸前,目視左手。 (圖1-11、1-12、1-13、1-14)

【要點】

兩腿直立與兩手前後分開同時進行。

【解析】

前伸劍是以劍首向前伸出;此招有攻擊對方胸部之意。

第二式停車問路

1 .丁步劍指

接上式,兩腿彎屈,右劍指從左手下方伸出向上、向右劃弧,隨身體重心上提置於身體右側;然後身體右轉,右腳向前上一小步,左腳緊隨半步,腳尖點地,腳跟抬起成“左丁步”;同時兩手分別與體側劃一立圓,左手持劍置於體後,右手劍指向前伸出,目視右手。 (圖2-1、2-2、2-3、2-4、2-5、2-6、2-7)

【要點】

兩腳上步要自然,兩手劃弧要協調。

【解析】

劍指是中指與食指伸直併攏,其餘三指彎屈,拇指壓在無名指與小指第一指節上;此招有攻擊對方胸部之意。

2.虛步穿劍

上動不停,身體左轉180度成“左虛步”,右手接劍,左手變劍指向上挑起,屈臂置於腹前,右手反握劍向前上方穿出,目視劍尖。 (圖2-8、2-9、2-10、2-11、2-12)

【要點】

接劍要准,左劍指上挑屈臂與右手穿劍同時進行。

【解析】

上穿劍是反握劍柄平劍向前斜上方穿出;此招有攻擊對方喉部之意。

第三式懸崖勒馬

接上式,左腳向前上半步成“左弓步”,右手持劍旋腕劃一平圓旋劍;然後重心後移,兩腿彎屈成“左半馬步”,右手持劍回拉,橫握劍於右胸前,劍尖斜向下,左劍指前伸,目視劍指。 (圖3-1、3-2、3-3、3-4、3-5)

【要點】

旋劍時身體前俯,拉劍時以腰帶勁。

【解析】

旋劍是平劍從胸前順時針向前劃弧一周,再收於胸前,手心朝上,劍尖朝前,力達劍身中部;此招有化撥對方器物之意。

第四式閉門推月

1.回身掃劍

接上式,身體向右轉體180度,右腿彎屈成“右弓步”,左手劍指從左向右、向上、向下劃弧橫掃,置於右大臂內側,右手持劍向右下方橫掃,目視劍尖。 (圖4-1、4-2、4-3、4-4)

【要點】

橫掃劍動作幅度要大,轉體動作要協調。

【解析】

橫掃劍是正握劍柄平劍橫掃,力達劍刃;此招以劍刃橫掃攻擊對方手臂或器物。

2. 仰身抹劍

上動不停,身體左轉180度,右手持劍向左劃弧於體前旋腕翻轉,平劍向外橫抹,同時身體稍後仰,目視劍身。 (圖4-5、4-6、4-7、4-8、4-9、4-10)

【要點】

注意身體重心前後變化。

【解析】

上抹劍是平劍從一側經體前弧形向另一側回抽為抹,腕與胸平,劍尖朝異側前方,力達劍身;此招有化解對方器物,橫擊對方手臂之意。

3.弓步截劍

上動不停,身體重心前移成“左弓步”,右手持劍翻腕下截,目視劍尖。 (圖4-11、4-12)

【要點】

重心前移與翻腕下截同時進行。

【解析】

下截劍是劍身斜向下方,力達劍身前部。 此招有以劍下刃截擊對方持器物攻擊的手臂之意。

第五式川流不息

1.前穿劍接上式,上體稍後仰,右手旋腕抹劍,右腳向左腳前上步,腳尖外展,左腳再向右腳前上步腳尖外展,右腳再向左腳前上步,膝關節彎屈,同時左劍指附著在右手臂上,右手仰握劍柄平劍向右前斜方向穿出,目視劍尖。 (圖5-1、5-2、5-3、5-4、5-5、5-6、5-7)

【要點】

連續三步即為玉環步,方向斜行。

【解析】

前穿劍是仰握劍柄平劍向前穿出;此招有攻擊對方胸部之意。

2.前刺劍

上動不停,上體稍後仰,右手旋腕轉劍,左腳向右腳前上步,腳尖外展,右腳再向左腳前上步腳尖外展,左腳再向右腳前上步,膝關節彎屈,同時左劍指附著在右手臂上,右手俯握劍柄平劍向左前斜方向刺出,目視劍尖。 (圖5-8、5-9、5-10、5-11、5-12)

【要點】

玉環步斜行動作要流暢。

【解析】

前刺劍是俯握劍柄平劍向前刺出;此招有攻擊對方胸部之意。

3.前穿劍

上動不停,動作、要點、攻防與1相同。 (圖5-13、5-14、5-15、5-16、5-17)

第六式青龍探爪

1.前穿劍

接上式,身體重心下移,右手旋腕轉劍下壓;起身右腿彎屈,左腿伸直,右手反握劍柄平劍穿出,左手劍指後擺,目視劍尖。 (圖6-1、6-2、6-3)

【要點】

重心上下起伏要穩。

【解析】

與第五式順流不息1相同。

2.前絞劍

上動不停,左腳向前上步,腳尖點地,腳跟抬起“左虛步”,右手反握劍柄平劍從胸前順時針劃一立圓,目視劍尖。 (圖6-4)

【要點】

上步與絞劍同時進行。

【解析】

前絞劍是反握劍柄,平劍從胸前順時針向前劃弧一周成一立圓,再收於胸前,手心朝上,劍尖朝前,力達劍身中部;此招有圈割對方手腕之意。

3.扣膝穿劍

上動不停,右腳向左腳前上步,腳尖外展,兩腿彎屈,右手壓劍;左腳向前上步起,左手劍指挑起收於右小臂內側,右腳扣在左腿膝關節窩處成“扣膝步”,右手反握劍柄,平劍向前斜上方穿出,目視劍尖。 (圖6-5、6-6、6-7、6-8、6-9、6-10)

【要點】

扣膝步時左腿稍彎屈,保持重心穩定。

【解析】

與第二式停車問路2相同。

4.後撩劍

上動不停,右腳向後落步,身體右轉180度,左手劍指上舉,右手反握劍柄立劍向後撩出,目視劍尖。(圖6-11、6-12)

【要點】

落步重心要穩,右手撩劍要有控制力。

【解析】

後撩劍是反握劍柄,立劍由下向後上方撩起,力達劍身前;此招以劍刃撩割對方手腕。

第七式丹成九轉

1.下壓劍

接上式,起身重心後移,仰身,右手旋腕上翻向外腕花,然後兩腿彎屈下蹲,右手壓劍,左劍指附著在右手腕上;左腳向前上步,左劍指挑起附著在右大臂上,右手反握劍柄平劍向前穿出,目視右劍尖。(圖7-1、7-2、7-3、7-4、7-5、7-6、7-7、7-8、7-9、7-10)

【要點】

動作連貫,協調一致。

【解析】

下壓劍是正握劍柄,平劍,手心朝下,向下為壓,劍尖朝前;此招是以手腕壓住對方手臂之意。

2.前撩劍

上動不停,左手劍指上舉,身體右轉180度,右手持劍從左側向上撩起為第一次撩劍,再從右側向後、向上撩起為第二次撩劍,再于左側向上撩起為第三次撩劍,目視劍尖。(圖7-11、7-12、7-13、7-14、7-15)

【要點】

三次撩劍動作要連貫,一氣呵成。

【解析】

前撩劍是正握劍柄,立劍由下向前上方撩起,力達劍身前;此招以劍刃撩割對方手腕。

3.橫推劍

上動不停,右腳向後回收半步,腳尖點地,腳跟抬起,右手持劍橫於腹前,左手劍指附著在劍身上;然後兩手同時上抬,再向前推出,目視劍指。(圖7-16、7-17、7-18)

【要點】

上步推劍時要跟步震腳,抖腰震臂。

【解析】

橫推劍是正握劍柄,立劍橫於體前,劍指附著在劍身上;此招以劍身前推攻擊對方。

第八式順頁水推舟

1.回身劍指

接上式,右手持劍下截,身體向左轉體180度,左劍指向前伸出,目視劍指。(圖8-1、8-2、8-3)

【要點】

回身與劍指前伸同時進行。

【解析】

與第二式停車問路1相同。

2.弓步截劍

上動不停,右腳向前上步,右手持劍橫掃,身體後仰,右手旋腕上抹;然後左腳向前上步,重心前移成“左弓步”,左手劍指上舉,右手反握劍柄平劍向前截出,目視劍身。(圖8-4、8-4、8-6、8-7、8-8)

【要點】

此動作要連貫,具有節奏感。

【解析】

此招是橫掃劍+上抹劍+下截劍的組合應用。

3.轉身推劍

上動不停,右手立劍,左手劍指附著在右手腕上,右手旋腕使劍尖向下,然後身體向右後轉體180度,右腳向後撤步屈膝下蹲,再向右後轉體270度,左腳再向右腳前上步,右手持劍向前

下壓劍是正握劍柄,平劍,手心朝下,向下為壓,劍尖朝前;此招是以手腕壓住對方手臂之意。

2.前撩劍

上動不停,左手劍指上舉,身體右轉180度,右手持劍從左側向上撩起為第一次撩劍,再從右側向後、向上撩起為第二次撩劍,再于左側向上撩起為第三次撩劍,目視劍尖。(圖7-11、7-12、7-13、7-14、7-15)

【要點】

三次撩劍動作要連貫,一氣呵成。

【解析】

前撩劍是正握劍柄,立劍由下向前上方撩起,力達劍身前;此招以劍刃撩割對方手腕。

3.橫推劍

上動不停,右腳向後回收半步,腳尖點地,腳跟抬起,右手持劍橫於腹前,左手劍指附著在劍身上;然後兩手同時上抬,再向前推出,目視劍指。(圖7-16、7-17、7-18)

【要點】

上步推劍時要跟步震腳,抖腰震臂。

【解析】

橫推劍是正握劍柄,立劍橫於體前,劍指附著在劍身上;此招以劍身前推攻擊對方。

第八式順頁水推舟

1.回身劍指

接上式,右手持劍下截,身體向左轉體180度,左劍指向前伸出,目視劍指。(圖8-1、8-2、8-3)

【要點】

回身與劍指前伸同時進行。

【解析】

與第二式停車問路1相同。

2.弓步截劍

上動不停,右腳向前上步,右手持劍橫掃,身體後仰,右手旋腕上抹;然後左腳向前上步,重心前移成“左弓步”,左手劍指上舉,右手反握劍柄平劍向前截出,目視劍身。(圖8-4、8-4、8-6、8-7、8-8)

【要點】

此動作要連貫,具有節奏感。

【解析】

此招是橫掃劍+上抹劍+下截劍的組合應用。

3.轉身推劍

上動不停,右手立劍,左手劍指附著在右手腕上,右手旋腕使劍尖向下,然後身體向右後轉體180度,右腳向後撤步屈膝下蹲,再向右後轉體270度,左腳再向右腳前上步,右手持劍向前推出,目視右手。(圖8-8、8-9、8-10、8-11、8-12、8-13、8-14、8-15、8´-16、8-17、8-17附、8-18)

【要點】

旋轉時注意方向,兩手保持不變。

【解析】

轉身推劍是正握劍柄劍尖向下,身體旋轉前推;此招是旋轉格擋對方器物,再以劍柄前推攻擊對方胸部。

第九式瓶花落硯

1.歇步掃劍

接上式,身體向右後轉體90度,兩手分別從身體兩側劃弧向體前合攏,右腿提起,右手持劍下截,左手劍指附著在右手腕內側;然後身體繼續向右後轉體180度,右腳隨之落地腳尖外展,兩腿屈膝下蹲,兩手向兩側分開,左手劍指平舉,右手正握劍向下橫掃,目視劍身。(圖9-1、9-2、9-2附、9-3、9-3附、9-4、9-5)

【要點】

動作連貫,重心穩定。

【解析】

此招是先截後掃之法。即提膝截劍,歇步掃腿。

2.虛步壓劍

上動不停,起身左腳向後撤步腳跟抬起,右手正握劍向前平刺,劍指向後;右腳向左腳後方向撤退一大步,左腳隨之向後撤一小步,腳尖點地,腳跟抬起成“左虛步”,右手持劍回拉置於腹前,左手劍指附著於右手腕上,目視前方。(圖9-6、9-7)

【要點】

右腳向後撤步要有距離感,下蹲重心 要穩。

【解析】

與第七式丹成九轉1相同。

3. 撤步斬劍

上動不停,左腳向後撤步,左劍指上舉,右手持劍從下、向右、向前平斬;然後右腳向後撤步成“虛步壓劍”,目視前方。(圖9-8、9-9、9-10、9-11)

【要點】

左腳撤步、左手劍指上舉與右手斬劍同時進行。

【解析】

斬劍是反握劍柄,平劍向橫向擊出,力達劍身;此招以劍的下刃平斬對:

第十式高山流水

1.提膝掛劍

接上式,右手持劍向後、向上、向左下方穿出,再向上舉起,同時左腿上提成“獨立步”,目視劍尖。(圖10-1、10-2、10-3、10-4)

【要點】

提膝重心要穩,掛劍要貼身。

【解析】

掛劍是正握劍柄立劍劃弧,劍尖由前向下、 同側或異側後方貼身掛出,達劍身前部;此招是掛防對方對我喉部或面部的器物攻擊。

2.下穿劍

上動不停,右手持劍向上翻轉,左腳向前落步,右腳繃直成“左橫襠步”;右手反握劍柄向前斜下方穿出,左手劍指上舉,目視尖劍。(圖10-5、10-6、10-7)

【要點】

落步重心要穩,下穿劍與左劍指上舉同時完成。

【解析】

下穿劍是反握劍柄平劍向前斜下方穿出;此招有攻擊對方襠、腹之意。

第十一式童兒送書

1.上步穿劍

接上式,兩手左右分開,右手持劍向左橫斬至左側肋部,隨即翻腕再向右橫掃,同時右腳向前左腳內側併攏成“右丁步”;然後右腳向前斜上步左腳緊隨,同時右手反握劍向前穿出,左手劍指附著在右手臂內側,目視劍尖。(圖11-1、11-2、11-2附、11-3、11-3附、11-4、11-5、11-6)

【要點】

丁步重心要穩,上步穿劍要手腳相隨。

【解析】

此招是斬劍+掃劍+穿劍的組合應用。

2.弓步刺劍

上動不停,腰微左轉,左腳向前上步,左手劍指上挑,,右手持劍回收至腰間;然後身體重心前移成“左弓步”,同時右手立劍前刺,左手劍指回收至右手臂內側,目視劍尖。(圖11-7、11-8、11-9)

【要點】

左弓步、右手刺劍與左劍指回收同時進行。

【解析】

與第五式順流不息2相同。

第十二式樵夫擔柴

1.擺步穿壓

接上式,兩手前後分開,右手持劍向後劃弧,翻腕從左手下方穿過,同時右腳向前上步,腳尖外展成“右擺步”,左手劍指回收至右小臂內側;然後左腳向前上步,腳尖外展成“左擺步”,右手持劍翻腕向下按壓,左劍指後拉,置於腹前,目視劍尖。(圖12-1、12-2、12-3、12-4)

【要點】

左右擺步動作連貫,手腳相隨。

【解析】

此招是穿劍+壓劍的組合應用。

2.回身劍指

上動不停,右腳向前上步成“右弓步”,右劍向前刺出;然後右腳尖內扣,身體向左後轉體180度成“左弓步”,同時左劍指向前穿出,目視左劍指。(圖12-5、12-6、12-7)

【要點】

回身時右腳尖要內扣,左腳要抬起向前邁步。

【解析】

此招是上步刺劍+回身劍指的組合應用。

第十三式天官摘星

1.雲劍前穿

接上式,身體右轉180度,右手持劍過頭頂劍尖朝上橫拉雲劍;腰向左轉,左腳向前上步,腳尖外展成“左擺步”,左手劍指向下;隨即右腳屈膝上提成“獨立步”,右劍回收置於腰間,左劍指向前伸出;然後右腳向前落步成“右弓步”,右劍向前穿出,左劍指附著在右小臂內側,目視劍尖。(圖13-1、13-2、13-3、13-4、13-5、13-6)

【要點】

獨立步重心要穩,右弓步穿劍要平。

【解析】

雲劍是反握劍柄平劍在頭頂上方劃平圓進行環繞;雲劍有以劍下刃從對方右臂下方向上雲割手腕之意;此招是雲劍+穿劍的組合應用。

2.夾馬步刺劍

上動不停,身體後仰,右手持劍向上橫抹,左劍指隨之向左擺動;隨即身體向左轉體90度,左腿提膝成“獨立步”,左劍指收於腹前,右手於胸前持劍;然後左腳向左落步屈膝下蹲成“夾馬步”,右手持劍向前斜下方刺出,左劍指附著在右手臂內側,目視尖劍。(圖13-7、13-8、13-9、13-10、13-11)

【要點】

獨立步持劍重心要穩,左腳落步與右劍下刺同時完成。

【解析】

此招是上抹劍+下刺劍的組合應用。第十四式燕子

銜泥

接上式,身體向右轉體90度,右手持劍向裡腕花,同時左腳向前上步成“左擺步”;隨即右腳向前上步,腳尖點地,腳跟抬起,同時右手持,劍向外腕花;然後兩腿屈膝下蹲成“右虛步”,左手劍指隨之上舉,右手持劍,提腕劍尖下點,目視劍尖。(圖14-1、14-2、14-3、14-4、14-5)

【要點】

擺步裡腕花與虛步外腕花動作要協調;虛步下蹲與下點劍同時進行。

【解析】

點劍是立劍提腕,使劍尖由上向前下點出,臂自然伸直,力達劍鋒;此招是以劍峰點擊對方手腕。

第十五式靈猿摘果

接上式,左腳向前上步,兩手下落經腹前從身體兩側向前合攏,再向分別向體側分開,右手持劍橫掃;隨即右腳向前上步,左腿伸直成“右弓步”,兩手收至腰間;然後右手持劍翻腕向前穿出,左劍指附著在右小臂內側,目視劍尖。(圖15-1、15-2、15-3、15-4、15-5)

【要點】

兩腳連續上步與兩手動作要協調;右弓步與前穿劍同時完成。

【解析】

此招是橫掃劍+前穿劍的組合的應用。

第十六式猛虎回頭

接上式,右手持劍翻腕下按,身體向左後轉體180度,右腳與左腳平行成“開立步”,同時兩手於體前抱劍,高於胸齊,左手在外,右手在內,目視前方。(圖16-1、16-2、16-3)

【要點】

回身動作要快,右掌附著在右手背上,兩臂撐圓。

【解析】

抱劍是兩臂撐圓,兩手抱劍,平劍使劍尖向上;此招是於體前防禦對方的攻勢。 第十七式旋轉乾坤

1.連環四劍

接上式,,兩手抱劍在體前劃一平圓;隨即右手持劍,劍尖向下,從右向前格劍劃弧,再旋腕向後、向左撥劍劃弧;然後向右前斜上方帶劍,左手劍指附著在右小臂內側,目視劍身。(圖17-1、17-2、17-3、17-4、17—5、17-6)

【要點】

動作連貫要有節奏感,以腰帶勁。

【解析】

此招是抱劍+格劍+撥劍+帶劍的組合應用。

2.連環撩劍

上動不停,右手持劍從後經前下方向上撩起,同時右腳向前上步,腳尖點地,腳跟抬起成“右虛步”,左手劍指上舉;然後右手持劍再從前向左後方帶劍,左手劍指附著在右小臂內側,將右手劍向前上方撩起,同時左腳向前上步,腳尖點地,腳跟抬起成“左虛步”,目視劍身。(圖17-7、17-8、17-9、17-10)

【要點】

兩個虛步與兩個撩劍動作要協調一致。

【解析】

此招是撩劍+撩劍的組合應用。

第十八式掩手前刺

上動不停,左腳向前上步成“左弓步”,左劍指向上挑起,右手持劍向前立劍刺出,左手劍指附著右小臂內側,目視劍尖。(圖

【要點】

上步、劍指上挑、刺劍同時進行。

【解析】

此招是挑指刺劍之法。即左手挑指防禦,右劍前刺。

第十九式琵琶遮面

接上式,右手持劍向後帶拉,同時左劍指從下向上挑起;然後右手持劍平劍向前刺出,左手劍指上舉,目視劍尖。(圖19-1、19-2、19-3)

【要點】

帶劍時身體後仰,重心後移。

【解析】

此招是帶劍+刺劍的組合應用。

第二十式黃龍轉身

1.腕花撩劍

接上式,右腳向左腳內側併攏,腳尖點地,腳跟抬起成“右丁步”,同時右手持劍裡腕花,左手劍指附著在右手腕上;然後右腳向前斜上方邁步,腳跟點地,腳尖抬起,同時右手持劍向上撩起,左劍指隨之後擺,目視劍尖。(圖20-1、20-2、20-3)

【要點】

步型變換時重心起伏較大,注意保持身體平衡。

【解析】

此招是裡腕花+上撩劍的組合應用。

2.翻身劈劍

上動不停,腰向左轉,兩腿彎屈下蹲成“左半馬步”,右手持劍向左橫擺;隨即腰向右轉,右腳外擺,左腳上步內扣,同時右手持劍向上撩起;再翻身向下劈劍,左腳跟抬起,左劍指上舉;然後身體重心稍下移,左手劍指下落附著在右手腕上,目視劍尖。(圖20-4、20-5、20-6、20-7)

【要點】

轉身上步撩劍要協調,翻身劈劍動作要舒展。

【解析】

此招是格劍+撩劍+劈劍的組合應用。

3.撤步掃劍

上動不停,右手持劍從下向前平掃,收於腰間;同時右腳向後撤步與左腳平行,左手劍指從下向左橫擺再向上舉,目視前方。(圖20-8、20-9)

【要點】

左手劍指橫擺與右手掃劍回收動作要連貫,撤步要自然。

【解析】

此招是橫擺劍指+掃劍的組合應用。

第二十一式五聖朝天

1.起身托劍

接上式,身體下蹲,右手持劍下壓,左手劍指隨之下落,隨即起身兩手同時翻腕向上托起,高於胸齊,目視前方。(圖21-1、21-2、21-3)

【要點】

身體下蹲要深,兩手隨下蹲動作同時運動。

【解析】

托劍是劍身平置,由下向上抬起,手心朝上,力達劍身;此招是壓劍+托劍的組合應用。

2.蹬腿穿劍

上動不停,右腿屈膝上提,右手持劍收於腰間;然後右腿向前蹬出落地,同時右手平劍前穿,左手劍指上舉,目視劍尖。(圖21-4、21-5、21-6)

【要點】

右蹬腿時重心要穩,掌握好平衡。

【解析】

此招是蹬腿+穿劍的組合應用。

第二十二式葉底藏蓮

1.撤步掃劍

接上式,右手持劍外腕花,左腳向前上步成“左弓步”,左手劍指向上挑起,然後右手持劍從左腋下向右橫掃,左腳向後撤一小步成“左虛步”,目視左劍指。(圖22-1、22-2、22-3、22-4、22- 5、22-6、22-7)

【要點】

左弓步與橫掃劍同時進行。

【解析】

此招是劍指上挑+橫掃劍的組合應用。

2.托劍走圈

上動不停,右手持劍從左腋下向外翻轉撥出,左腳撤步與右腳平行,然後右腳向左腳前上方上步腳尖外展成“右擺步”,右手持劍上托,左手劍指上舉;左腳向右腳前上方上步腳尖內扣成“左扣步”;如此再走一個右擺步和一個左扣步,整個過程始終托劍,目視劍尖。(圖22-8、22-9、22-10、22-11、22-12)

【要點】

托劍走四步為一圈。

【解析】

此招是撥劍+托劍的組合應用。

3.僕步穿劍

上動不停,右腳向後撤步,右手持劍向右橫撥,經頭頂翻腕向下穿劍;同時左腿彎屈下蹲,右腿伸直成“僕步”,左手劍指向左伸出,目視劍尖。(圖22-13、22-14、22-15)

【要點】

撤步掃劍與僕步下穿劍動作要連貫、協調一致。

【解析】

此招是橫撥劍+下穿劍的組合應用。

第二十三式倒騎龍背

1.騎龍步帶劍

接上式,身體向後轉體180度,左腳向右上步,右手持劍隨轉體向下劈劍;然後右手外腕花,同時右腳向後撤步成“騎龍步”,右手帶劍,左手劍指隨之附著在右手臂上,目視劍身。(圖23-1、23-2、23-3、23-4、23-5、23-6、23-7、23-8)

【要點】

翻身與下劈劍同時進行,外腕花與騎龍步同時完成。

【解析】

此招是劈劍+腕花+帶劍的組合應用。

2.走圈穿劍

上動不停,左腳向右腳前上步,腳尖內扣成“左扣步”;右腳再向左腳前上步,腳尖外展成“右擺步”;左腳再向右腳前上步,右腳再向左腳前上步,左腳跟抬起,同時右手平劍向前穿出,左手劍指隨之附著在右小臂上,目視劍尖。(圖23-9、23-10、23-11、23-12)

【要點】

走圈時右手持劍保持劍姿。

【解析】

此招是走圈+穿劍的組合應用。

第二十四式童子抱琴

1.虛步壓劍

接上式,右手持劍外腕花,左腳向前上步成“左虛步”;然後右手持劍下壓,左手劍指隨之附著在右小臂上,目視劍尖。(圖24-1、24-2、24-3、24-4)

【要點】

右腕花與左虛步同時進,丘。

【解析】

此招是腕花+壓劍的組合應用。

2.右蹬腿

上動不停,左腳落地踏實,右腿前蹬,腳尖外擺向下踩落;同時左手劍指前伸,右手平劍收於腰間,目視劍指。(圖24-5、24-6)

【要點】

右蹬腿、劍指前伸和右手收劍同時完成。

【解析】

此招是蹬腿+劍指上挑+帶劍的組合應用。

第二十五式鷂子穿林

1.橫襠步刺劍

接上式,左腳提起扣在右腿膝關節窩處成“扣膝步”,右手持劍向右擺動,隨身體右轉左手劍指亦向右擺動於右胸前交叉,左手在上,右手在下;然後腰向左轉,右腿繃直成“左橫襠步”,同時右手平劍從左劍指上方向前刺出,目視劍尖。(圖25-1、25-2、25-3、25-4、25-5)

【要點】

扣膝步重心要穩,兩手擺動要協調,刺劍時肩要向前伸展。

【解析】

此招是掃劍+刺劍的組合應用。

2.回身刺劍

上動不停,身體重心稍後移,身體向右擰轉180度,右手持劍向右擺動,左手劍指向左穿出;然後右手持劍平劍刺出,目視劍尖。(圖25-6 25-7)

【要點】

回身刺劍要自然、協調。

【解析】

此招是掃劍+刺劍的組合應用。

第二十六式赤龍攪水

1.雙手合劍

接上式,兩手翻腕於體前交叉,左劍指在內,右手持劍在外,同時左腳向前上步,腳尖外展成“擺步”;然後右腳向前上步,兩手分別向兩側分開,再向內合攏於體前交叉,左劍指在內,右手持劍在外,目視劍身。(圖26-1、26-2、26-3)

【要點】

雙手合劍時兩臂撐圓;合劍、上步、分手、合劍四個動作完整一氣。

【解析】

合劍是平劍,劍尖向上,臂撐圓向內合攏;此招是格擋對方器物之意。

2.馬步抖劍

上動不停,重心前移成“右弓步”,右手持劍下壓;隨即身體左轉90度成“馬步”,兩臂撐圓,兩手合抱於體前,左手在外,右手在內,劃一平圓再向前抖出,目視劍身。(圖26-7、26-8、26-9、26-10、26-11)

劃圓時以腰帶勁,向前抖劍時抖腰震臂。

【解析】

抖劍是平劍,劍尖向上,在體前劃一平圓,從腹前抖放而出,力達劍柄,有用劍柄攻擊之意;此招是壓劍+抖劍的組合應用。

3.跳步崩劍

上動不停,重心上提,兩腳跳起合攏,向下並步落地;隨即右手持劍抖腕立劍向右斜下方崩出,左手劍指向左擺動,目視劍鋒。(圖26-12)

【要點】

跳步時兩腳離地不宜過高,並步落地與崩劍同時進行。

【解析】

崩劍是立劍,抖腕,使劍尖向下,發力於腕,力達劍鋒;此招是跳步+崩劍的組合應用。

第二十七式風動浮萍

接上式,左腳向後撤步,身體後仰,右手持劍在胸前裡腕,再外腕花;然後左腳向前上步,腳尖點地,腳跟抬起成“左虛步”,同時右手持劍沉腕向下點劍,左手劍指隨之附著在右小臂上,目視劍鋒。(圖27-1、27-2、27-3、27-4、27-5、27-6)

【要點】

裡腕花與外腕花動作連貫,虛步點劍重心要穩。

【解析】

此招是裡腕花+外腕花+點劍的組合應用。

第二十八式氣升昆侖

1.後插步穿劍

接上式,左腳向前上一小步成“半馬步”,左手劍指前伸,右手持劍後拉;然後右腳向左腳後方向倒插一步成“右插步”,同時右手持劍向左斜下方穿出,左手劍指回收至右小臂內側,目視劍尖。(圖28-1、28-2、28-3、28-4、28-4附)

【要點】

左腳上步、左手劍指前伸和右手持劍後拉同時完成;後插步穿劍重心要穩。

【解析】

此招是拉劍+穿劍的組合應用。

2.雙手捋劍

上動不停,左腳向後撤步成“右弓步”,右手平劍向前切出;隨即身體重心下移,兩手從上向下、從右向左擺動;然後重心上提成“橫襠步”,目視劍身o(圖28-5、28-6、28-7、28-8)

【要點】

左腳撤步與右手切劍同時完成;整個捋劍動作要注意重心變化。

【解析】

切劍是平劍向前切出,力達劍身,有攻擊之意;捋劍是平劍從身體一側向另一側劃弧擺動,力達劍身,有防守之意;此招是切劍+捋劍的組合應用。

3.回身蓋劍

上動不停,身體向左轉體180度,右腳向左腳前上步扣腳; 然後身體再向左轉180度成“左弓步”,右手平劍從頭頂向下落至腹前,左手劍指隨之後擺,目視劍身。(圖28-9、28-10、28-11、28-12)

【要點】

整個動作轉體360度要注意重心穩定和方向變化。

【解析】

蓋劍是平劍從上向下蓋打,力達劍身。

第二十九式存氣開關

接上式,身體重心稍後移,右手持劍橫掃回收至腰間,左手劍指前伸;然後右腳向前上步,身體重心前移成“右弓步”,右手平劍向前穿出,左手劍指附著在右小臂內側,目視劍尖。(圖29-1、29-2、29-3)

【要點】

重心後移要配合掃劍,上步與穿劍同時完成。

【解析】

此招是掃劍+穿劍的組合應用。

第三十式收勢

接上式,左手接劍換把;身體右轉90度,右腳向後撤步與左腳平行成“開立步”,兩手分別下落至身體兩側,再由體側向上平舉經體前回落;左手背劍,同時左腳向右腳併攏,恢復成立正姿勢,目視前方。(圖30-1、30-2、30-3、30-4、30-5、30-6、30-7、30-8、30-9)

【要點】

整個過程動作流暢、緩慢,心平氣和。

【解析】

此招是壓劍+背劍的組合應用。

(圖6-5、6-6、6-7、6-8、6-9、6-10)

【要點】

扣膝步時左腿稍彎屈,保持重心穩定。

【解析】

與第二式停車問路2相同。

4.後撩劍

上動不停,右腳向後落步,身體右轉180度,左手劍指上舉,右手反握劍柄立劍向後撩出,目視劍尖。(圖6-11、6-12)

【要點】

落步重心要穩,右手撩劍要有控制力。

【解析】

後撩劍是反握劍柄,立劍由下向後上方撩起,力達劍身前;此招以劍刃撩割對方手腕。

第七式丹成九轉

1.下壓劍

接上式,起身重心後移,仰身,右手旋腕上翻向外腕花,然後兩腿彎屈下蹲,右手壓劍,左劍指附著在右手腕上;左腳向前上步,左劍指挑起附著在右大臂上,右手反握劍柄平劍向前穿出,目視右劍尖。(圖7-1、7-2、7-3、7-4、7-5、7-6、7-7、7-8、7-9、7-10)

【要點】

動作連貫,協調一致。

【解析】

下壓劍是正握劍柄,平劍,手心朝下,向下為壓,劍尖朝前;此招是以手腕壓住對方手臂之意。

2.前撩劍

上動不停,左手劍指上舉,身體右轉180度,右手持劍從左側向上撩起為第一次撩劍,再從右側向後、向上撩起為第二次撩劍,再于左側向上撩起為第三次撩劍,目視劍尖。(圖7-11、7-12、7-13、7-14、7-15)

【要點】

三次撩劍動作要連貫,一氣呵成。

【解析】

前撩劍是正握劍柄,立劍由下向前上方撩起,力達劍身前;此招以劍刃撩割對方手腕。

3.橫推劍

上動不停,右腳向後回收半步,腳尖點地,腳跟抬起,右手持劍橫於腹前,左手劍指附著在劍身上;然後兩手同時上抬,再向前推出,目視劍指。(圖7-16、7-17、7-18)

【要點】

上步推劍時要跟步震腳,抖腰震臂。

【解析】

橫推劍是正握劍柄,立劍橫於體前,劍指附著在劍身上;此招以劍身前推攻擊對方。

第八式順頁水推舟

1.回身劍指

接上式,右手持劍下截,身體向左轉體180度,左劍指向前伸出,目視劍指。(圖8-1、8-2、8-3)

【要點】

回身與劍指前伸同時進行。

【解析】

與第二式停車問路1相同。

2.弓步截劍

上動不停,右腳向前上步,右手持劍橫掃,身體後仰,右手旋腕上抹;然後左腳向前上步,重心前移成“左弓步”,左手劍指上舉,右手反握劍柄平劍向前截出,目視劍身。(圖8-4、8-4、8-6、8-7、8-8)

【要點】

此動作要連貫,具有節奏感。

【解析】

此招是橫掃劍+上抹劍+下截劍的組合應用。

3.轉身推劍

上動不停,右手立劍,左手劍指附著在右手腕上,右手旋腕使劍尖向下,然後身體向右後轉體180度,右腳向後撤步屈膝下蹲,再向右後轉體270度,左腳再向右腳前上步,右手持劍向前

下壓劍是正握劍柄,平劍,手心朝下,向下為壓,劍尖朝前;此招是以手腕壓住對方手臂之意。

2.前撩劍

上動不停,左手劍指上舉,身體右轉180度,右手持劍從左側向上撩起為第一次撩劍,再從右側向後、向上撩起為第二次撩劍,再于左側向上撩起為第三次撩劍,目視劍尖。(圖7-11、7-12、7-13、7-14、7-15)

【要點】

三次撩劍動作要連貫,一氣呵成。

【解析】

前撩劍是正握劍柄,立劍由下向前上方撩起,力達劍身前;此招以劍刃撩割對方手腕。

3.橫推劍

上動不停,右腳向後回收半步,腳尖點地,腳跟抬起,右手持劍橫於腹前,左手劍指附著在劍身上;然後兩手同時上抬,再向前推出,目視劍指。(圖7-16、7-17、7-18)

【要點】

上步推劍時要跟步震腳,抖腰震臂。

【解析】

橫推劍是正握劍柄,立劍橫於體前,劍指附著在劍身上;此招以劍身前推攻擊對方。

第八式順頁水推舟

1.回身劍指

接上式,右手持劍下截,身體向左轉體180度,左劍指向前伸出,目視劍指。(圖8-1、8-2、8-3)

【要點】

回身與劍指前伸同時進行。

【解析】

與第二式停車問路1相同。

2.弓步截劍

上動不停,右腳向前上步,右手持劍橫掃,身體後仰,右手旋腕上抹;然後左腳向前上步,重心前移成“左弓步”,左手劍指上舉,右手反握劍柄平劍向前截出,目視劍身。(圖8-4、8-4、8-6、8-7、8-8)

【要點】

此動作要連貫,具有節奏感。

【解析】

此招是橫掃劍+上抹劍+下截劍的組合應用。

3.轉身推劍

上動不停,右手立劍,左手劍指附著在右手腕上,右手旋腕使劍尖向下,然後身體向右後轉體180度,右腳向後撤步屈膝下蹲,再向右後轉體270度,左腳再向右腳前上步,右手持劍向前推出,目視右手。(圖8-8、8-9、8-10、8-11、8-12、8-13、8-14、8-15、8´-16、8-17、8-17附、8-18)

【要點】

旋轉時注意方向,兩手保持不變。

【解析】

轉身推劍是正握劍柄劍尖向下,身體旋轉前推;此招是旋轉格擋對方器物,再以劍柄前推攻擊對方胸部。

第九式瓶花落硯

1.歇步掃劍

接上式,身體向右後轉體90度,兩手分別從身體兩側劃弧向體前合攏,右腿提起,右手持劍下截,左手劍指附著在右手腕內側;然後身體繼續向右後轉體180度,右腳隨之落地腳尖外展,兩腿屈膝下蹲,兩手向兩側分開,左手劍指平舉,右手正握劍向下橫掃,目視劍身。(圖9-1、9-2、9-2附、9-3、9-3附、9-4、9-5)

【要點】

動作連貫,重心穩定。

【解析】

此招是先截後掃之法。即提膝截劍,歇步掃腿。

2.虛步壓劍

上動不停,起身左腳向後撤步腳跟抬起,右手正握劍向前平刺,劍指向後;右腳向左腳後方向撤退一大步,左腳隨之向後撤一小步,腳尖點地,腳跟抬起成“左虛步”,右手持劍回拉置於腹前,左手劍指附著於右手腕上,目視前方。(圖9-6、9-7)

【要點】

右腳向後撤步要有距離感,下蹲重心 要穩。

【解析】

與第七式丹成九轉1相同。

3. 撤步斬劍

上動不停,左腳向後撤步,左劍指上舉,右手持劍從下、向右、向前平斬;然後右腳向後撤步成“虛步壓劍”,目視前方。(圖9-8、9-9、9-10、9-11)

【要點】

左腳撤步、左手劍指上舉與右手斬劍同時進行。

【解析】

斬劍是反握劍柄,平劍向橫向擊出,力達劍身;此招以劍的下刃平斬對:

第十式高山流水

1.提膝掛劍

接上式,右手持劍向後、向上、向左下方穿出,再向上舉起,同時左腿上提成“獨立步”,目視劍尖。(圖10-1、10-2、10-3、10-4)

【要點】

提膝重心要穩,掛劍要貼身。

【解析】

掛劍是正握劍柄立劍劃弧,劍尖由前向下、 同側或異側後方貼身掛出,達劍身前部;此招是掛防對方對我喉部或面部的器物攻擊。

2.下穿劍

上動不停,右手持劍向上翻轉,左腳向前落步,右腳繃直成“左橫襠步”;右手反握劍柄向前斜下方穿出,左手劍指上舉,目視尖劍。(圖10-5、10-6、10-7)

【要點】

落步重心要穩,下穿劍與左劍指上舉同時完成。

【解析】

下穿劍是反握劍柄平劍向前斜下方穿出;此招有攻擊對方襠、腹之意。

第十一式童兒送書

1.上步穿劍

接上式,兩手左右分開,右手持劍向左橫斬至左側肋部,隨即翻腕再向右橫掃,同時右腳向前左腳內側併攏成“右丁步”;然後右腳向前斜上步左腳緊隨,同時右手反握劍向前穿出,左手劍指附著在右手臂內側,目視劍尖。(圖11-1、11-2、11-2附、11-3、11-3附、11-4、11-5、11-6)

【要點】

丁步重心要穩,上步穿劍要手腳相隨。

【解析】

此招是斬劍+掃劍+穿劍的組合應用。

2.弓步刺劍

上動不停,腰微左轉,左腳向前上步,左手劍指上挑,,右手持劍回收至腰間;然後身體重心前移成“左弓步”,同時右手立劍前刺,左手劍指回收至右手臂內側,目視劍尖。(圖11-7、11-8、11-9)

【要點】

左弓步、右手刺劍與左劍指回收同時進行。

【解析】

與第五式順流不息2相同。

第十二式樵夫擔柴

1.擺步穿壓

接上式,兩手前後分開,右手持劍向後劃弧,翻腕從左手下方穿過,同時右腳向前上步,腳尖外展成“右擺步”,左手劍指回收至右小臂內側;然後左腳向前上步,腳尖外展成“左擺步”,右手持劍翻腕向下按壓,左劍指後拉,置於腹前,目視劍尖。(圖12-1、12-2、12-3、12-4)

【要點】

左右擺步動作連貫,手腳相隨。

【解析】

此招是穿劍+壓劍的組合應用。

2.回身劍指

上動不停,右腳向前上步成“右弓步”,右劍向前刺出;然後右腳尖內扣,身體向左後轉體180度成“左弓步”,同時左劍指向前穿出,目視左劍指。(圖12-5、12-6、12-7)

【要點】

回身時右腳尖要內扣,左腳要抬起向前邁步。

【解析】

此招是上步刺劍+回身劍指的組合應用。

第十三式天官摘星

1.雲劍前穿

接上式,身體右轉180度,右手持劍過頭頂劍尖朝上橫拉雲劍;腰向左轉,左腳向前上步,腳尖外展成“左擺步”,左手劍指向下;隨即右腳屈膝上提成“獨立步”,右劍回收置於腰間,左劍指向前伸出;然後右腳向前落步成“右弓步”,右劍向前穿出,左劍指附著在右小臂內側,目視劍尖。(圖13-1、13-2、13-3、13-4、13-5、13-6)

【要點】

獨立步重心要穩,右弓步穿劍要平。

【解析】

雲劍是反握劍柄平劍在頭頂上方劃平圓進行環繞;雲劍有以劍下刃從對方右臂下方向上雲割手腕之意;此招是雲劍+穿劍的組合應用。

2.夾馬步刺劍

上動不停,身體後仰,右手持劍向上橫抹,左劍指隨之向左擺動;隨即身體向左轉體90度,左腿提膝成“獨立步”,左劍指收於腹前,右手於胸前持劍;然後左腳向左落步屈膝下蹲成“夾馬步”,右手持劍向前斜下方刺出,左劍指附著在右手臂內側,目視尖劍。(圖13-7、13-8、13-9、13-10、13-11)

【要點】

獨立步持劍重心要穩,左腳落步與右劍下刺同時完成。

【解析】

此招是上抹劍+下刺劍的組合應用。第十四式燕子

銜泥

接上式,身體向右轉體90度,右手持劍向裡腕花,同時左腳向前上步成“左擺步”;隨即右腳向前上步,腳尖點地,腳跟抬起,同時右手持,劍向外腕花;然後兩腿屈膝下蹲成“右虛步”,左手劍指隨之上舉,右手持劍,提腕劍尖下點,目視劍尖。(圖14-1、14-2、14-3、14-4、14-5)

【要點】

擺步裡腕花與虛步外腕花動作要協調;虛步下蹲與下點劍同時進行。

【解析】

點劍是立劍提腕,使劍尖由上向前下點出,臂自然伸直,力達劍鋒;此招是以劍峰點擊對方手腕。

第十五式靈猿摘果

接上式,左腳向前上步,兩手下落經腹前從身體兩側向前合攏,再向分別向體側分開,右手持劍橫掃;隨即右腳向前上步,左腿伸直成“右弓步”,兩手收至腰間;然後右手持劍翻腕向前穿出,左劍指附著在右小臂內側,目視劍尖。(圖15-1、15-2、15-3、15-4、15-5)

【要點】

兩腳連續上步與兩手動作要協調;右弓步與前穿劍同時完成。

【解析】

此招是橫掃劍+前穿劍的組合的應用。

第十六式猛虎回頭

接上式,右手持劍翻腕下按,身體向左後轉體180度,右腳與左腳平行成“開立步”,同時兩手於體前抱劍,高於胸齊,左手在外,右手在內,目視前方。(圖16-1、16-2、16-3)

【要點】

回身動作要快,右掌附著在右手背上,兩臂撐圓。

【解析】

抱劍是兩臂撐圓,兩手抱劍,平劍使劍尖向上;此招是於體前防禦對方的攻勢。 第十七式旋轉乾坤

1.連環四劍

接上式,,兩手抱劍在體前劃一平圓;隨即右手持劍,劍尖向下,從右向前格劍劃弧,再旋腕向後、向左撥劍劃弧;然後向右前斜上方帶劍,左手劍指附著在右小臂內側,目視劍身。(圖17-1、17-2、17-3、17-4、17—5、17-6)

【要點】

動作連貫要有節奏感,以腰帶勁。

【解析】

此招是抱劍+格劍+撥劍+帶劍的組合應用。

2.連環撩劍

上動不停,右手持劍從後經前下方向上撩起,同時右腳向前上步,腳尖點地,腳跟抬起成“右虛步”,左手劍指上舉;然後右手持劍再從前向左後方帶劍,左手劍指附著在右小臂內側,將右手劍向前上方撩起,同時左腳向前上步,腳尖點地,腳跟抬起成“左虛步”,目視劍身。(圖17-7、17-8、17-9、17-10)

【要點】

兩個虛步與兩個撩劍動作要協調一致。

【解析】

此招是撩劍+撩劍的組合應用。

第十八式掩手前刺

上動不停,左腳向前上步成“左弓步”,左劍指向上挑起,右手持劍向前立劍刺出,左手劍指附著右小臂內側,目視劍尖。(圖

【要點】

上步、劍指上挑、刺劍同時進行。

【解析】

此招是挑指刺劍之法。即左手挑指防禦,右劍前刺。

第十九式琵琶遮面

接上式,右手持劍向後帶拉,同時左劍指從下向上挑起;然後右手持劍平劍向前刺出,左手劍指上舉,目視劍尖。(圖19-1、19-2、19-3)

【要點】

帶劍時身體後仰,重心後移。

【解析】

此招是帶劍+刺劍的組合應用。

第二十式黃龍轉身

1.腕花撩劍

接上式,右腳向左腳內側併攏,腳尖點地,腳跟抬起成“右丁步”,同時右手持劍裡腕花,左手劍指附著在右手腕上;然後右腳向前斜上方邁步,腳跟點地,腳尖抬起,同時右手持劍向上撩起,左劍指隨之後擺,目視劍尖。(圖20-1、20-2、20-3)

【要點】

步型變換時重心起伏較大,注意保持身體平衡。

【解析】

此招是裡腕花+上撩劍的組合應用。

2.翻身劈劍

上動不停,腰向左轉,兩腿彎屈下蹲成“左半馬步”,右手持劍向左橫擺;隨即腰向右轉,右腳外擺,左腳上步內扣,同時右手持劍向上撩起;再翻身向下劈劍,左腳跟抬起,左劍指上舉;然後身體重心稍下移,左手劍指下落附著在右手腕上,目視劍尖。(圖20-4、20-5、20-6、20-7)

【要點】

轉身上步撩劍要協調,翻身劈劍動作要舒展。

【解析】

此招是格劍+撩劍+劈劍的組合應用。

3.撤步掃劍

上動不停,右手持劍從下向前平掃,收於腰間;同時右腳向後撤步與左腳平行,左手劍指從下向左橫擺再向上舉,目視前方。(圖20-8、20-9)

【要點】

左手劍指橫擺與右手掃劍回收動作要連貫,撤步要自然。

【解析】

此招是橫擺劍指+掃劍的組合應用。

第二十一式五聖朝天

1.起身托劍

接上式,身體下蹲,右手持劍下壓,左手劍指隨之下落,隨即起身兩手同時翻腕向上托起,高於胸齊,目視前方。(圖21-1、21-2、21-3)

【要點】

身體下蹲要深,兩手隨下蹲動作同時運動。

【解析】

托劍是劍身平置,由下向上抬起,手心朝上,力達劍身;此招是壓劍+托劍的組合應用。

2.蹬腿穿劍

上動不停,右腿屈膝上提,右手持劍收於腰間;然後右腿向前蹬出落地,同時右手平劍前穿,左手劍指上舉,目視劍尖。(圖21-4、21-5、21-6)

【要點】

右蹬腿時重心要穩,掌握好平衡。

【解析】

此招是蹬腿+穿劍的組合應用。

第二十二式葉底藏蓮

1.撤步掃劍

接上式,右手持劍外腕花,左腳向前上步成“左弓步”,左手劍指向上挑起,然後右手持劍從左腋下向右橫掃,左腳向後撤一小步成“左虛步”,目視左劍指。(圖22-1、22-2、22-3、22-4、22- 5、22-6、22-7)

【要點】

左弓步與橫掃劍同時進行。

【解析】

此招是劍指上挑+橫掃劍的組合應用。

2.托劍走圈

上動不停,右手持劍從左腋下向外翻轉撥出,左腳撤步與右腳平行,然後右腳向左腳前上方上步腳尖外展成“右擺步”,右手持劍上托,左手劍指上舉;左腳向右腳前上方上步腳尖內扣成“左扣步”;如此再走一個右擺步和一個左扣步,整個過程始終托劍,目視劍尖。(圖22-8、22-9、22-10、22-11、22-12)

【要點】

托劍走四步為一圈。

【解析】

此招是撥劍+托劍的組合應用。

3.僕步穿劍

上動不停,右腳向後撤步,右手持劍向右橫撥,經頭頂翻腕向下穿劍;同時左腿彎屈下蹲,右腿伸直成“僕步”,左手劍指向左伸出,目視劍尖。(圖22-13、22-14、22-15)

【要點】

撤步掃劍與僕步下穿劍動作要連貫、協調一致。

【解析】

此招是橫撥劍+下穿劍的組合應用。

第二十三式倒騎龍背

1.騎龍步帶劍

接上式,身體向後轉體180度,左腳向右上步,右手持劍隨轉體向下劈劍;然後右手外腕花,同時右腳向後撤步成“騎龍步”,右手帶劍,左手劍指隨之附著在右手臂上,目視劍身。(圖23-1、23-2、23-3、23-4、23-5、23-6、23-7、23-8)

【要點】

翻身與下劈劍同時進行,外腕花與騎龍步同時完成。

【解析】

此招是劈劍+腕花+帶劍的組合應用。

2.走圈穿劍

上動不停,左腳向右腳前上步,腳尖內扣成“左扣步”;右腳再向左腳前上步,腳尖外展成“右擺步”;左腳再向右腳前上步,右腳再向左腳前上步,左腳跟抬起,同時右手平劍向前穿出,左手劍指隨之附著在右小臂上,目視劍尖。(圖23-9、23-10、23-11、23-12)

【要點】

走圈時右手持劍保持劍姿。

【解析】

此招是走圈+穿劍的組合應用。

第二十四式童子抱琴

1.虛步壓劍

接上式,右手持劍外腕花,左腳向前上步成“左虛步”;然後右手持劍下壓,左手劍指隨之附著在右小臂上,目視劍尖。(圖24-1、24-2、24-3、24-4)

【要點】

右腕花與左虛步同時進,丘。

【解析】

此招是腕花+壓劍的組合應用。

2.右蹬腿

上動不停,左腳落地踏實,右腿前蹬,腳尖外擺向下踩落;同時左手劍指前伸,右手平劍收於腰間,目視劍指。(圖24-5、24-6)

【要點】

右蹬腿、劍指前伸和右手收劍同時完成。

【解析】

此招是蹬腿+劍指上挑+帶劍的組合應用。

第二十五式鷂子穿林

1.橫襠步刺劍

接上式,左腳提起扣在右腿膝關節窩處成“扣膝步”,右手持劍向右擺動,隨身體右轉左手劍指亦向右擺動於右胸前交叉,左手在上,右手在下;然後腰向左轉,右腿繃直成“左橫襠步”,同時右手平劍從左劍指上方向前刺出,目視劍尖。(圖25-1、25-2、25-3、25-4、25-5)

【要點】

扣膝步重心要穩,兩手擺動要協調,刺劍時肩要向前伸展。

【解析】

此招是掃劍+刺劍的組合應用。

2.回身刺劍

上動不停,身體重心稍後移,身體向右擰轉180度,右手持劍向右擺動,左手劍指向左穿出;然後右手持劍平劍刺出,目視劍尖。(圖25-6 25-7)

【要點】

回身刺劍要自然、協調。

【解析】

此招是掃劍+刺劍的組合應用。

第二十六式赤龍攪水

1.雙手合劍

接上式,兩手翻腕於體前交叉,左劍指在內,右手持劍在外,同時左腳向前上步,腳尖外展成“擺步”;然後右腳向前上步,兩手分別向兩側分開,再向內合攏於體前交叉,左劍指在內,右手持劍在外,目視劍身。(圖26-1、26-2、26-3)

【要點】

雙手合劍時兩臂撐圓;合劍、上步、分手、合劍四個動作完整一氣。

【解析】

合劍是平劍,劍尖向上,臂撐圓向內合攏;此招是格擋對方器物之意。

2.馬步抖劍

上動不停,重心前移成“右弓步”,右手持劍下壓;隨即身體左轉90度成“馬步”,兩臂撐圓,兩手合抱於體前,左手在外,右手在內,劃一平圓再向前抖出,目視劍身。(圖26-7、26-8、26-9、26-10、26-11)

劃圓時以腰帶勁,向前抖劍時抖腰震臂。

【解析】

抖劍是平劍,劍尖向上,在體前劃一平圓,從腹前抖放而出,力達劍柄,有用劍柄攻擊之意;此招是壓劍+抖劍的組合應用。

3.跳步崩劍

上動不停,重心上提,兩腳跳起合攏,向下並步落地;隨即右手持劍抖腕立劍向右斜下方崩出,左手劍指向左擺動,目視劍鋒。(圖26-12)

【要點】

跳步時兩腳離地不宜過高,並步落地與崩劍同時進行。

【解析】

崩劍是立劍,抖腕,使劍尖向下,發力於腕,力達劍鋒;此招是跳步+崩劍的組合應用。

第二十七式風動浮萍

接上式,左腳向後撤步,身體後仰,右手持劍在胸前裡腕,再外腕花;然後左腳向前上步,腳尖點地,腳跟抬起成“左虛步”,同時右手持劍沉腕向下點劍,左手劍指隨之附著在右小臂上,目視劍鋒。(圖27-1、27-2、27-3、27-4、27-5、27-6)

【要點】

裡腕花與外腕花動作連貫,虛步點劍重心要穩。

【解析】

此招是裡腕花+外腕花+點劍的組合應用。

第二十八式氣升昆侖

1.後插步穿劍

接上式,左腳向前上一小步成“半馬步”,左手劍指前伸,右手持劍後拉;然後右腳向左腳後方向倒插一步成“右插步”,同時右手持劍向左斜下方穿出,左手劍指回收至右小臂內側,目視劍尖。(圖28-1、28-2、28-3、28-4、28-4附)

【要點】

左腳上步、左手劍指前伸和右手持劍後拉同時完成;後插步穿劍重心要穩。

【解析】

此招是拉劍+穿劍的組合應用。

2.雙手捋劍

上動不停,左腳向後撤步成“右弓步”,右手平劍向前切出;隨即身體重心下移,兩手從上向下、從右向左擺動;然後重心上提成“橫襠步”,目視劍身o(圖28-5、28-6、28-7、28-8)

【要點】

左腳撤步與右手切劍同時完成;整個捋劍動作要注意重心變化。

【解析】

切劍是平劍向前切出,力達劍身,有攻擊之意;捋劍是平劍從身體一側向另一側劃弧擺動,力達劍身,有防守之意;此招是切劍+捋劍的組合應用。

3.回身蓋劍

上動不停,身體向左轉體180度,右腳向左腳前上步扣腳; 然後身體再向左轉180度成“左弓步”,右手平劍從頭頂向下落至腹前,左手劍指隨之後擺,目視劍身。(圖28-9、28-10、28-11、28-12)

【要點】

整個動作轉體360度要注意重心穩定和方向變化。

【解析】

蓋劍是平劍從上向下蓋打,力達劍身。

第二十九式存氣開關

接上式,身體重心稍後移,右手持劍橫掃回收至腰間,左手劍指前伸;然後右腳向前上步,身體重心前移成“右弓步”,右手平劍向前穿出,左手劍指附著在右小臂內側,目視劍尖。(圖29-1、29-2、29-3)

【要點】

重心後移要配合掃劍,上步與穿劍同時完成。

【解析】

此招是掃劍+穿劍的組合應用。

第三十式收勢

接上式,左手接劍換把;身體右轉90度,右腳向後撤步與左腳平行成“開立步”,兩手分別下落至身體兩側,再由體側向上平舉經體前回落;左手背劍,同時左腳向右腳併攏,恢復成立正姿勢,目視前方。(圖30-1、30-2、30-3、30-4、30-5、30-6、30-7、30-8、30-9)

【要點】

整個過程動作流暢、緩慢,心平氣和。

【解析】

此招是壓劍+背劍的組合應用。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