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秦基偉回憶西路軍:從臨澤苦戰到分散突圍

“打通國際路線”

紅軍三大主力會師後, 為了適應抗日戰爭需要, 建立強大的後方基地, 爭取蘇聯的支援, 中央決定發起寧夏戰役, 控制河西, 接通蘇聯, 這在當時叫做“打通國際路線”。

一九三六年十月十一日, 中央發佈了《十月份作戰綱領》, 明確規定四方面軍的作戰任務, 一是向西寧、蘭州通道地區, 形成扇形運動的防禦, 攔阻南敵的進攻;二是迅速完成造船任務, 以三個軍渡過黃河, 攻打寧夏。

月底, 我軍克服重重困難, 一舉渡過黃河, 在“打通國際路線”、“配合一方

面軍攻打寧夏”的口號鼓舞下, 展開英勇進擊,

先後在雙龍寺、打拉池一帶消滅馬家軍的守衛部隊。

可是, 渡河之後, 形勢又起了變化, 寧夏戰役推遲, 河西部隊要準備單獨進攻寧夏, 到定遠營去取蘇聯援助的物資, 原定主攻寧夏的一方面軍則留在河東與敵相持。

十一月上旬, 中央軍委又提出了《作戰新計畫》, 放棄進攻寧夏, 河西部隊組成西路軍, 在河西創立根據地, 直接打通遠方。 十一日, 中央批准成立西路軍軍政委員會, 由陳昌浩任西路軍軍政委員會主席, 徐向前任副主席。 以上情況, 我們都是後來才知道的。 當時, 上面天天宣傳“打通國際路線”、“爭取蘇聯紅軍援助”, 那當然鼓舞人心啦。

可是, 要走多遠, 困難多大, 後果如何, 那只有天知道了。

陳昌浩政委做動員也說得慷慨激昂。

“同志們啦, 掰著指頭算一算, 馬家軍有多少人啦?再掰著指頭數一數, 我們每個人帶了多少子彈啦?一顆子彈消滅一個馬家軍, 還剩多少子彈啦?”咦, 乍一聽, 他這個演算法還挺鼓舞人心的。 是呵, 我們也有幾萬人呀, 每人少說有十發子彈, 那不就消滅他幾十萬了嗎, 青海、寧夏兩省的馬家軍加起來也不夠消滅呀。

我們可以消滅他幾次。

可是, 事實完全不是那麼回事。

我不想對當時的決策者評頭論足, 只是從一個軍人的角度, 認為當時的策略是出於對形勢估計不足造成的。 知己知彼, 知天知地, 當時這幾個“知”都是一知半解。 合而又分, 是兵家大忌;孤軍深入, 也是兵家大忌。 這些忌我們都犯了。

首先是馬家軍打我們, 開始跟他打運動戰,

打了不少好仗, 消滅他不少。

到後來就運動不了啦。 我們是兩條腿, 敵人是騎兵, 四條腿。 我們白天也走, 夜裡也走, 不停地走, 拼命地走。 敵人夜裡舒舒服服地睡個覺, 天亮騎上馬, 仍然是舒舒服服的, 一會就把我們追上了。

西北的村子外面都是圩牆, 我們到了一個地方, 氣還沒喘勻, 就趕緊在牆上鑿洞(射擊孔), 組織防禦。 我們緊張得要死, 敵人在老遠處慢騰騰地看著你, 等你忙了一半, 他就打來了, 於是前功盡棄, 又得跑。 部隊沒水喝, 沒飯吃, 被拖得精疲力竭。

過黃河時, 我們每人只帶了三四天糧食, 如今向西, 沿途人煙稀少, 缺糧少水。 大軍一過, 風捲殘雲, 地裡找不到一片菜葉子。 奔定遠營去, 要通過騰格裡沙漠。 我們進去是秋天,

打到冬天。 一走起路, 塵土飛揚, 眉毛鬍子都是白的, 像下了一層雪霜。 無所謂路, 往哪裡走哪裡就是路。 以後在軍事學院學習, 學列寧的《進一步、退兩步》, 看這幾個字眼, 一下就胡思亂想起來, 聯想到我們西路軍過去的路, 那可不是抽象的進一步退兩步, 在那軟巴拉嘰的沙地上, 步子邁得很大, 落實下去就小了, 又退回來了。 再一個問題是缺子彈。 情況遠不是像陳昌浩同志說的那樣, 一顆子彈就能消滅一個馬家軍, 那種可能微乎其微。 他是騎兵, 運動速度快, 不曉得多少子彈才能打中一個, 打中了還不一定死, 他負傷了還照樣拿馬刀砍你。

我們渡黃河時還是秋天, 穿的都是單衣。 到了河西走廊, 已是冬天了。

西北的冬天, 氣溫相當低。

打仗跑起來一身汗, 隱蔽時停下來就是一身冰。

兩千多年前, 我們的老祖宗孫子就有告世警言:“軍無輜重則亡, 無委積則亡, 無糧食則亡。 ”我們當時的處境, 不幸恰好被先人言中。

環境實在太險惡了。 首先沒飯吃, 沒飯吃的人, 勁頭還不如飽食的狗。

其次沒子彈, 沒子彈的步槍還不如梭標好使。 三是無後方, 孤軍深入, 裸體跳舞, 無策應, 無支援, 真是寸步難行。

一九三六年十一月初, 根據中央指示精神, 四方面軍迅速向西, 總部派紅九軍進佔古浪城, 卻沒料到, 紅九軍行動失利, 在古浪遭敵包圍。 一仗下來, 兵力損失達三分之一, 給整個戰局帶來了不利影響。

九軍被創, 徐向前同志痛心疾首, 提出要重新分析形勢。 可陳昌浩仍然頭腦發熱, 繼續提虛勁,說:“馬家軍基本上被我們擊潰,形勢大好。在永涼地帶建立根據地的條件是具備的,不相信這一點,就是誇大敵人的力量,滅自己的威風。”十二月十二日,發生了“西安事變”。二十四日,軍委主席團電告西路軍:“在整個戰略方針上看來,西路軍以東進為有利,張學良極盼望你們來,答應在蘭州補充子彈、被服。”並雲:“正式決定的命令,明天或後天電達。”方面軍首長尤其是徐向前總指揮,接此電報後,振奮異常。西路軍在河西走廊被馬家軍窮迫不舍,危機四伏。能往東去,不論是主力會合,還是同張學良聯繫,都能從根本上改善處境。因此,在收到軍委主席團電報不久,即發出了一份“萬萬火急”的電報:“……為儘量保持我們的有生力量,新的戰鬥,西路軍東進前,建議由友軍方面派兵力運送一批彈藥到永昌城,同時由蘭州友軍最少出二、三團兵力配合一部分炮騎兵古浪出動,配合我們東進,使我們減員更少。速詳複。”可是,一天之後,“西安事變”和平解決的資訊送達中央,情況有了變化,中央對西路軍的行動又做了重新考慮,最後決定,西路軍仍執行西進任務。

月底,西路軍軍政委員會決定撤離永涼地區,繼續西進。部隊克服了重重困難,在冰雪覆蓋的祁連山麓,開始了英勇而悲壯的征程。

苦戰臨澤

一九三七年一月上旬,我軍連占高臺、臨澤兩地,部隊就地籌糧休整。

總直機關及五軍一部駐紮臨澤。

當時中國的局勢變幻莫測,翻手為雲,覆手為雨。“西安事變”雖然已經和平

解決,但因蔣介石背信棄義扣壓張學良,國內形勢轉眼間又變得風波驟起。隨著蔣介石的獲釋,馬家軍一改躊躇,迅速調集5 個騎兵旅、2 個步兵旅及炮團、民團共2 萬餘人,尾隨我軍,叫囂“死力堵截,阻止西進和東進”、“消滅共匪於河西走廊。”一月十二日,敵人向高臺發起猛攻。孤守高臺的紅五軍團在董振堂軍團長的指揮下,浴血奮戰,堅持了十幾個日日夜夜,終因寡不敵眾,彈盡糧絕,高臺於二十四日晨淪陷。

高臺失守,敵人便掉頭轉攻臨澤。當時,駐守臨澤城的主要是總部直屬隊,裡面有馱著全方面軍經費物資的輜重部隊,有全方面軍唯一能造手榴彈和子彈的一個小兵工廠,還有醫院。城內除了僅有的一個警衛連外,剩下的便是一個婦女獨立團和機關幹部、勤雜人員。

總部轉移之後,城內最高首長是總供給部鄭義齋部長,當時他的愛人楊文局同志也在城內,在供給部政治處工作,在我印象中她還在婦女獨立團裡兼了職務。楊文局同志以後寫了一篇紀念鄭義齋部長的文章:《紅色好管家》,其中有一段是記述臨澤保衛戰的:

……臨澤突圍戰是我們後勤人員所經歷的一場罕見的惡仗。一九三七年一月二十一日,敵人以五個多團的兵力圍攻臨澤縣城,城內紅軍,除了一個警衛連之外,只有我們供給部、衛生部的機關幹部和勤雜人員,大部分是女同志,戰鬥力很弱。在危急關頭,義齋委託富有戰鬥經驗的秦基偉同志擔任守城前線指揮。把城內的機關幹部、醫護人員、修械工人、炊事員統統組織起來,按戰鬥需要統一編成班、排、連。男同志負責守城,女同志負責送飯、救傷患和運送彈藥……

據我記憶,在戰鬥最殘酷的時刻,女同志還多了個任務:揀石頭——沒彈藥了,我們就用石頭砸。

我受命負責指揮這次保衛戰之後,立即召集戰鬥連隊和勤雜單位負責人一起看了地形,將警衛連的兩個排放在城牆的幾個要點上,另一個排作為機動,由我親自掌握使用。

當天夜裡,我帶著機動排沿城牆巡邏。臨澤城不大,還比較堅固、整齊,利於防守。城外是一片開闊地,不遠就是戈壁灘。這時敵人已把我們圍得鐵桶一般了。騎兵在城牆外耀武揚威地遊弋,騎兵後面是步兵。他們在開闊地搭起不少帳篷,燃起許多篝火,那陣勢很有點像古代的部落戰爭。

入夜,許多同志都提議殺出去,突不了圍,也要拼他一場。陷此重圍,我又何嘗不想拼呢?可是,城裡只有我手裡抱著一挺機關槍,子彈還不多。其它武器最好的也就是衝鋒槍。如果往外沖,在那片沒有依託的開闊地裡,很難沖出去。再說,上級交給我們的任務是堅守,爭取時間,等待三十軍主力增援。如果沖出去,人財都要受到很大損失。廣當夜,我堅持按兵不動,只是一遍又一遍地檢查各個方面的戰鬥準備工作。

第二天拂曉,敵人的攻擊開始了,他們先用山炮猛轟城牆,幾分鐘後,城牆的胸部出現了幾個豁口,敵人快速搭上梯子、揮著馬刀往上沖,敵指揮官還在後面拍屁股大喊:“弟兄們沖呵,城裡都是女紅軍,沖進臨澤城,一人一個老婆!”還有人喊,說城裡是紅軍的經理部,有金有銀有白麵。這個話一喊,真像激素一樣管用,一聽說有黃金有鴉片還有女人,敵兵們一個個都拼命往上沖。

敵人是拼命地沖,我們是拼命地打。集中所有的長槍、短槍一齊射擊,手榴彈、石頭、磚頭、劈頭蓋臉地打過去,那時候也不顧那麼多,見什麼用什麼。身邊有順手的傢伙,抄過去砸喲!他們進攻時還想著黃金白麵和女人,那是在保命的前提下方能得到的。而我們是抱定一死了之,什麼也不在乎。

所謂軟的怕硬的,硬的怕不要命的,這時候一點不假。我抱著一挺輕機槍,打一陣換一個地方,一是為了指揮,二是給敵人造成錯覺,好象城內到處都有輕機槍。就這麼你來我往,你進我打,從拂曉打到中午,敵人傷亡一大堆,也沒有打進臨澤城。我軍駐在城外的一股部隊自己突圍後,又朝縣城方向打了一陣子,敵人不知就裡,恐怕遭我前後夾擊,丟了一大堆屍體,鳴金收兵了。

夜裡,我把白天的戰鬥情況向鄭部長作了彙報,部長說:“打得好”,又說:

“明天是關鍵的一天,要頂住,再沒人增援,夜裡就突圍。”離開鄭部長後,我連夜對人員做了調整,修補城牆,佈置了第二天的防禦。經過一天戰鬥,我們雖然傷亡較大,但大家仍然情緒很高。這時候,人們早已把生死置之度外了。

接下來的第二天,敵人雖幾次衝鋒,仍沒奏效。

第三天,敵人從幾個方向,同時向我們發動了更瘋狂的衝擊。整個臨澤城,在槍炮聲和喊殺聲中顫慄。我親眼看見一個戰士拎著我們自製的馬尾手榴彈後面的長繩,像掄節鞭一樣,打向正爬梯子的敵人。還有一個女同志,頭上纏著繃帶,雙手擎著一塊大石頭,追打攀城之敵,其狀英勇至極。一個馬家軍軍官在三十米外向她瞄準,被我看見了,橫起機槍一個點射,這個馬匪軍官當場斃命。

數次攻城沒有得手,敵人真是惱羞成怒了,也不再喊“一人一個老婆”了,組

織了督戰隊在衝鋒隊伍後面,架起了機關槍。儘管如此,臨澤城仍巋然不動。後來,為了節約子彈,我們很少開槍了,主要是用大刀和石頭。警衛連的戰士守在薄弱環節上,眼見敵人架上雲梯也不理睬,等他上來了,上多了,一起出動,同時掀翻。婦女獨立團的同志手中的石頭隨之鋪天蓋地傾瀉而下,敵人後來的幾次衝鋒,差不多全是這樣打退的。

戰鬥中,我負了傷,敵人的子彈打在我的機槍上,彈起來,削傷了我的四個指頭。當時我根本不知道,渾身都是別人的血,自己流了血,也沒有察覺。我抱著機關槍,哪裡敵人最密集,我就往哪裡打。戰後有個同志問我那次戰鬥打死多少人,我老老實實地回答不知道。真的不知道,機關槍點名點了幾天,誰能數得過來呵?

我們在臨澤守了幾天,敵人由倡狂到洩氣,最後甚至有點奇怪。他們簡直鬧不明白,小小的臨澤城,裡面多是勤務人員,在他們看來都是烏合之眾。

結果攻了幾天硬是沒攻下來,最後還是我們根據總部的指示,自己放棄的。

那天夜裡,狂風呼嘯,大雪漫捲,能見度和能聽度都很差,是個行動的好機會。我們把騾馬的蹄子綁上棉花,人員和輜重悄悄地集中起來。留了一個班在北面,咋咋唬唬,造成北面突圍的假像。待敵人注意力集中到北面了,我們從南面趁夜暗人不知鬼不覺地溜了。直到半夜敵人才發覺,追到城東南沙灘間,又打了一陣,我們最終突圍了。

臨澤保衛戰,也是幾十年前的事了,有些情景記憶猶新,但難免有錯記漏記之處。那次參與包圍我們的馬元海部團長劉呈德曾寫過一篇文章,敘述他的經歷和見聞,現摘引部分,作為反證。

……同月中旬,馬元海親自督促我團、馬步鑾團、馬祿旅及大批民團進攻臨澤城,臨澤城雖小而整齊堅固,四周都是開闊地形,進攻極其不易,可是馬元海說:“這樣一座小小城池,怎麼攻取不下呢,哪怕花費十天半月的功夫,一定要攻破。”就在他的嚴令下,展開了攻勢,利用兩門山炮的轟擊和周圍部隊的掩護,令我團和馬步鑾團分頭猛攻。守城的紅軍以密集的槍彈和炸彈迎頭阻擊,以致湧進城根的我軍部隊死亡枕藉,雖經後部在炮火煙霧中三番五次地激烈攻城,終未得逞,死傷了不少官兵。

其間旅長馬祿曾對我說:“臨澤城雖小,好似鐵皮包紮一般,我們部隊已經死亡不少,真不容易攻取了。”馬元海雖遭到兩次慘敗,仍不甘心,旋即改變方略,從西城角進攻,先用山炮轟開了城頭的一處垛口。我方五六十人乘機爬上城頭,亦被紅軍推倒雲梯,以致多數人當場死傷,在這前後的幾次攻城中,我團營長韓得明、營副馬希中、團副官馬成龍都受了傷。連排中受重傷的也有20 多人,士兵被擊斃的約100 人左右,受傷的亦不下300 餘人。其它各部隊官兵的死傷也為數不少。其後城內的紅軍,在一個晚上,乘我軍夜間不常進攻的空隙,退出了臨澤城,直至當夜夜半,我方始行發覺,即將稀稀拉拉留作掩護的紅軍20 多人擊潰,大部隊隨之入城,將未及走脫的一些工匠和傷病員,以及駱駝200 餘峰俘獲,解交馬元海,他又向馬步芳、馬步青報捷說:“紅軍勢窮力竭,我軍攻克臨澤縣城。”並令各路騎兵團繼續追擊,即在城東南河灘間,雙方混戰了一小時,大部分紅軍沖出了包圍圈,經往甘州南鄉倪家營子,與第三十軍會合。

另有陳秉淵追憶如下……

……二十二日馬元海以馬步鑾團、劉呈德團、騎兵第五師馬祿旅為主力先向臨澤河西北城南各莊堡分頭進犯,繼有城紅軍機槍擊退,複行硬攻,爬上城頭的又被紅軍擊附於城根。這時混亂中紅軍多用石塊拒擊,勢如雨發,有些女戰士在戰鬥中英勇異常,不稍退讓,尤為馬元海所驚歎,明知守城紅軍彈藥己缺乏,可是鐵牆銅壁,可望而不可及。隨之仍退原駐地。當夜十時許,風雪交加,馬元海乘夜暗蒼茫,又迫令部隊民團攻城,城頭僅放出一陣槍聲,即行沉寂。得以又搭雲梯爬城。這時紅軍正由西南門撤出,臨澤己成空城,遂落于馬元海之手……

我們退出臨澤城之後,敵人一部追了過來,多虧夜暗加上風大雪大彼此看不清面目。老天爺幫了我們一個大忙,我們且戰且退,天還沒亮就趕到了倪家營子。當時總部首長都在這裡,陸續集結起來的部隊有一萬二千餘人。

秦基偉將軍

倪家營子位於臨澤東南方沿山地帶,分上、下營子,是個較大的自然村,東西寬約三至四裡,南邊毗鄰祁連山脈。在倪家營子我們堅持的時間比較長,又打了幾仗。在那種情況下,糧食沒了,彈藥沒了,精銳部隊也沒了。好在紅軍骨頭硬,不死就有士氣。敵人在倪家營子先後投入圍攻的兵力有六個騎兵旅和大量反動民團,共七萬多人。我們以寡敵眾,血戰了四十天。擊退敵人大規模進攻八、九次,斃傷敵前線總指揮馬元海以下萬餘人。但我們自己損失也很大,兵力已不足萬人,彩病號占三分之一。中間突圍了一次,擊潰了紫追我們的馬步芳騎兵旅,並將他的一個憲兵團全殲,繳獲了一千多支槍和一批軍用物資。按說,應該乘勝東進,向我河東策應部隊靠攏,但是因為沒有接到中央的命令,總部主要領導人對離開倪家營子又有顧慮,突圍的部隊只好又返回倪家營子。

就在我們返回倪家營子的第二天,馬家軍又對倪家營子發起圍攻。連續七個晝夜,方圓十裡的黃沙地帶馬蹄聲碎,塵土飛揚。馬家軍的騎兵部隊高舉馬刀,像潮水一樣,一浪接過一浪襲向紅軍陣地。可以說,我們是用最後一口氣同敵人作戰。除了意志和拼死的決心,別的幾乎是一無所有。倪家營子約十幾個屯莊,轉眼之間差不多全成了廢墟。

眼看部隊將被馬家鐵騎斬盡殺絕,總部終於下了決心,組織剩餘力量再次突圍。突圍後我們轉移到臨澤以南三道流溝地區,喘氣尚未均勻,大批敵人又蜂擁而至。

三道流溝是由三條低窪的古流水溝形成的一段狹長地帶,稀稀落落地散佈著為數不多的幾座房屋和寨堡,流溝兩邊都是戈壁灘和沙漠。前無出路,後有追兵,我軍近八千人被圍困分割在三條流溝裡。從三月人日至十日,被馬家軍的馬步鑾旅和劉呈德團採用“狼驅羊群”的戰術,輪番進攻。在那樣一片蒼涼荒蕪的沙漠地帶裡,連續幾日,金戈鐵馬縱橫奔突,硝煙彌漫日月無光。至今想起那一幕,悲愴之中仍有壯烈之情在胸中奔突。

繼續提虛勁,說:“馬家軍基本上被我們擊潰,形勢大好。在永涼地帶建立根據地的條件是具備的,不相信這一點,就是誇大敵人的力量,滅自己的威風。”十二月十二日,發生了“西安事變”。二十四日,軍委主席團電告西路軍:“在整個戰略方針上看來,西路軍以東進為有利,張學良極盼望你們來,答應在蘭州補充子彈、被服。”並雲:“正式決定的命令,明天或後天電達。”方面軍首長尤其是徐向前總指揮,接此電報後,振奮異常。西路軍在河西走廊被馬家軍窮迫不舍,危機四伏。能往東去,不論是主力會合,還是同張學良聯繫,都能從根本上改善處境。因此,在收到軍委主席團電報不久,即發出了一份“萬萬火急”的電報:“……為儘量保持我們的有生力量,新的戰鬥,西路軍東進前,建議由友軍方面派兵力運送一批彈藥到永昌城,同時由蘭州友軍最少出二、三團兵力配合一部分炮騎兵古浪出動,配合我們東進,使我們減員更少。速詳複。”可是,一天之後,“西安事變”和平解決的資訊送達中央,情況有了變化,中央對西路軍的行動又做了重新考慮,最後決定,西路軍仍執行西進任務。

月底,西路軍軍政委員會決定撤離永涼地區,繼續西進。部隊克服了重重困難,在冰雪覆蓋的祁連山麓,開始了英勇而悲壯的征程。

苦戰臨澤

一九三七年一月上旬,我軍連占高臺、臨澤兩地,部隊就地籌糧休整。

總直機關及五軍一部駐紮臨澤。

當時中國的局勢變幻莫測,翻手為雲,覆手為雨。“西安事變”雖然已經和平

解決,但因蔣介石背信棄義扣壓張學良,國內形勢轉眼間又變得風波驟起。隨著蔣介石的獲釋,馬家軍一改躊躇,迅速調集5 個騎兵旅、2 個步兵旅及炮團、民團共2 萬餘人,尾隨我軍,叫囂“死力堵截,阻止西進和東進”、“消滅共匪於河西走廊。”一月十二日,敵人向高臺發起猛攻。孤守高臺的紅五軍團在董振堂軍團長的指揮下,浴血奮戰,堅持了十幾個日日夜夜,終因寡不敵眾,彈盡糧絕,高臺於二十四日晨淪陷。

高臺失守,敵人便掉頭轉攻臨澤。當時,駐守臨澤城的主要是總部直屬隊,裡面有馱著全方面軍經費物資的輜重部隊,有全方面軍唯一能造手榴彈和子彈的一個小兵工廠,還有醫院。城內除了僅有的一個警衛連外,剩下的便是一個婦女獨立團和機關幹部、勤雜人員。

總部轉移之後,城內最高首長是總供給部鄭義齋部長,當時他的愛人楊文局同志也在城內,在供給部政治處工作,在我印象中她還在婦女獨立團裡兼了職務。楊文局同志以後寫了一篇紀念鄭義齋部長的文章:《紅色好管家》,其中有一段是記述臨澤保衛戰的:

……臨澤突圍戰是我們後勤人員所經歷的一場罕見的惡仗。一九三七年一月二十一日,敵人以五個多團的兵力圍攻臨澤縣城,城內紅軍,除了一個警衛連之外,只有我們供給部、衛生部的機關幹部和勤雜人員,大部分是女同志,戰鬥力很弱。在危急關頭,義齋委託富有戰鬥經驗的秦基偉同志擔任守城前線指揮。把城內的機關幹部、醫護人員、修械工人、炊事員統統組織起來,按戰鬥需要統一編成班、排、連。男同志負責守城,女同志負責送飯、救傷患和運送彈藥……

據我記憶,在戰鬥最殘酷的時刻,女同志還多了個任務:揀石頭——沒彈藥了,我們就用石頭砸。

我受命負責指揮這次保衛戰之後,立即召集戰鬥連隊和勤雜單位負責人一起看了地形,將警衛連的兩個排放在城牆的幾個要點上,另一個排作為機動,由我親自掌握使用。

當天夜裡,我帶著機動排沿城牆巡邏。臨澤城不大,還比較堅固、整齊,利於防守。城外是一片開闊地,不遠就是戈壁灘。這時敵人已把我們圍得鐵桶一般了。騎兵在城牆外耀武揚威地遊弋,騎兵後面是步兵。他們在開闊地搭起不少帳篷,燃起許多篝火,那陣勢很有點像古代的部落戰爭。

入夜,許多同志都提議殺出去,突不了圍,也要拼他一場。陷此重圍,我又何嘗不想拼呢?可是,城裡只有我手裡抱著一挺機關槍,子彈還不多。其它武器最好的也就是衝鋒槍。如果往外沖,在那片沒有依託的開闊地裡,很難沖出去。再說,上級交給我們的任務是堅守,爭取時間,等待三十軍主力增援。如果沖出去,人財都要受到很大損失。廣當夜,我堅持按兵不動,只是一遍又一遍地檢查各個方面的戰鬥準備工作。

第二天拂曉,敵人的攻擊開始了,他們先用山炮猛轟城牆,幾分鐘後,城牆的胸部出現了幾個豁口,敵人快速搭上梯子、揮著馬刀往上沖,敵指揮官還在後面拍屁股大喊:“弟兄們沖呵,城裡都是女紅軍,沖進臨澤城,一人一個老婆!”還有人喊,說城裡是紅軍的經理部,有金有銀有白麵。這個話一喊,真像激素一樣管用,一聽說有黃金有鴉片還有女人,敵兵們一個個都拼命往上沖。

敵人是拼命地沖,我們是拼命地打。集中所有的長槍、短槍一齊射擊,手榴彈、石頭、磚頭、劈頭蓋臉地打過去,那時候也不顧那麼多,見什麼用什麼。身邊有順手的傢伙,抄過去砸喲!他們進攻時還想著黃金白麵和女人,那是在保命的前提下方能得到的。而我們是抱定一死了之,什麼也不在乎。

所謂軟的怕硬的,硬的怕不要命的,這時候一點不假。我抱著一挺輕機槍,打一陣換一個地方,一是為了指揮,二是給敵人造成錯覺,好象城內到處都有輕機槍。就這麼你來我往,你進我打,從拂曉打到中午,敵人傷亡一大堆,也沒有打進臨澤城。我軍駐在城外的一股部隊自己突圍後,又朝縣城方向打了一陣子,敵人不知就裡,恐怕遭我前後夾擊,丟了一大堆屍體,鳴金收兵了。

夜裡,我把白天的戰鬥情況向鄭部長作了彙報,部長說:“打得好”,又說:

“明天是關鍵的一天,要頂住,再沒人增援,夜裡就突圍。”離開鄭部長後,我連夜對人員做了調整,修補城牆,佈置了第二天的防禦。經過一天戰鬥,我們雖然傷亡較大,但大家仍然情緒很高。這時候,人們早已把生死置之度外了。

接下來的第二天,敵人雖幾次衝鋒,仍沒奏效。

第三天,敵人從幾個方向,同時向我們發動了更瘋狂的衝擊。整個臨澤城,在槍炮聲和喊殺聲中顫慄。我親眼看見一個戰士拎著我們自製的馬尾手榴彈後面的長繩,像掄節鞭一樣,打向正爬梯子的敵人。還有一個女同志,頭上纏著繃帶,雙手擎著一塊大石頭,追打攀城之敵,其狀英勇至極。一個馬家軍軍官在三十米外向她瞄準,被我看見了,橫起機槍一個點射,這個馬匪軍官當場斃命。

數次攻城沒有得手,敵人真是惱羞成怒了,也不再喊“一人一個老婆”了,組

織了督戰隊在衝鋒隊伍後面,架起了機關槍。儘管如此,臨澤城仍巋然不動。後來,為了節約子彈,我們很少開槍了,主要是用大刀和石頭。警衛連的戰士守在薄弱環節上,眼見敵人架上雲梯也不理睬,等他上來了,上多了,一起出動,同時掀翻。婦女獨立團的同志手中的石頭隨之鋪天蓋地傾瀉而下,敵人後來的幾次衝鋒,差不多全是這樣打退的。

戰鬥中,我負了傷,敵人的子彈打在我的機槍上,彈起來,削傷了我的四個指頭。當時我根本不知道,渾身都是別人的血,自己流了血,也沒有察覺。我抱著機關槍,哪裡敵人最密集,我就往哪裡打。戰後有個同志問我那次戰鬥打死多少人,我老老實實地回答不知道。真的不知道,機關槍點名點了幾天,誰能數得過來呵?

我們在臨澤守了幾天,敵人由倡狂到洩氣,最後甚至有點奇怪。他們簡直鬧不明白,小小的臨澤城,裡面多是勤務人員,在他們看來都是烏合之眾。

結果攻了幾天硬是沒攻下來,最後還是我們根據總部的指示,自己放棄的。

那天夜裡,狂風呼嘯,大雪漫捲,能見度和能聽度都很差,是個行動的好機會。我們把騾馬的蹄子綁上棉花,人員和輜重悄悄地集中起來。留了一個班在北面,咋咋唬唬,造成北面突圍的假像。待敵人注意力集中到北面了,我們從南面趁夜暗人不知鬼不覺地溜了。直到半夜敵人才發覺,追到城東南沙灘間,又打了一陣,我們最終突圍了。

臨澤保衛戰,也是幾十年前的事了,有些情景記憶猶新,但難免有錯記漏記之處。那次參與包圍我們的馬元海部團長劉呈德曾寫過一篇文章,敘述他的經歷和見聞,現摘引部分,作為反證。

……同月中旬,馬元海親自督促我團、馬步鑾團、馬祿旅及大批民團進攻臨澤城,臨澤城雖小而整齊堅固,四周都是開闊地形,進攻極其不易,可是馬元海說:“這樣一座小小城池,怎麼攻取不下呢,哪怕花費十天半月的功夫,一定要攻破。”就在他的嚴令下,展開了攻勢,利用兩門山炮的轟擊和周圍部隊的掩護,令我團和馬步鑾團分頭猛攻。守城的紅軍以密集的槍彈和炸彈迎頭阻擊,以致湧進城根的我軍部隊死亡枕藉,雖經後部在炮火煙霧中三番五次地激烈攻城,終未得逞,死傷了不少官兵。

其間旅長馬祿曾對我說:“臨澤城雖小,好似鐵皮包紮一般,我們部隊已經死亡不少,真不容易攻取了。”馬元海雖遭到兩次慘敗,仍不甘心,旋即改變方略,從西城角進攻,先用山炮轟開了城頭的一處垛口。我方五六十人乘機爬上城頭,亦被紅軍推倒雲梯,以致多數人當場死傷,在這前後的幾次攻城中,我團營長韓得明、營副馬希中、團副官馬成龍都受了傷。連排中受重傷的也有20 多人,士兵被擊斃的約100 人左右,受傷的亦不下300 餘人。其它各部隊官兵的死傷也為數不少。其後城內的紅軍,在一個晚上,乘我軍夜間不常進攻的空隙,退出了臨澤城,直至當夜夜半,我方始行發覺,即將稀稀拉拉留作掩護的紅軍20 多人擊潰,大部隊隨之入城,將未及走脫的一些工匠和傷病員,以及駱駝200 餘峰俘獲,解交馬元海,他又向馬步芳、馬步青報捷說:“紅軍勢窮力竭,我軍攻克臨澤縣城。”並令各路騎兵團繼續追擊,即在城東南河灘間,雙方混戰了一小時,大部分紅軍沖出了包圍圈,經往甘州南鄉倪家營子,與第三十軍會合。

另有陳秉淵追憶如下……

……二十二日馬元海以馬步鑾團、劉呈德團、騎兵第五師馬祿旅為主力先向臨澤河西北城南各莊堡分頭進犯,繼有城紅軍機槍擊退,複行硬攻,爬上城頭的又被紅軍擊附於城根。這時混亂中紅軍多用石塊拒擊,勢如雨發,有些女戰士在戰鬥中英勇異常,不稍退讓,尤為馬元海所驚歎,明知守城紅軍彈藥己缺乏,可是鐵牆銅壁,可望而不可及。隨之仍退原駐地。當夜十時許,風雪交加,馬元海乘夜暗蒼茫,又迫令部隊民團攻城,城頭僅放出一陣槍聲,即行沉寂。得以又搭雲梯爬城。這時紅軍正由西南門撤出,臨澤己成空城,遂落于馬元海之手……

我們退出臨澤城之後,敵人一部追了過來,多虧夜暗加上風大雪大彼此看不清面目。老天爺幫了我們一個大忙,我們且戰且退,天還沒亮就趕到了倪家營子。當時總部首長都在這裡,陸續集結起來的部隊有一萬二千餘人。

秦基偉將軍

倪家營子位於臨澤東南方沿山地帶,分上、下營子,是個較大的自然村,東西寬約三至四裡,南邊毗鄰祁連山脈。在倪家營子我們堅持的時間比較長,又打了幾仗。在那種情況下,糧食沒了,彈藥沒了,精銳部隊也沒了。好在紅軍骨頭硬,不死就有士氣。敵人在倪家營子先後投入圍攻的兵力有六個騎兵旅和大量反動民團,共七萬多人。我們以寡敵眾,血戰了四十天。擊退敵人大規模進攻八、九次,斃傷敵前線總指揮馬元海以下萬餘人。但我們自己損失也很大,兵力已不足萬人,彩病號占三分之一。中間突圍了一次,擊潰了紫追我們的馬步芳騎兵旅,並將他的一個憲兵團全殲,繳獲了一千多支槍和一批軍用物資。按說,應該乘勝東進,向我河東策應部隊靠攏,但是因為沒有接到中央的命令,總部主要領導人對離開倪家營子又有顧慮,突圍的部隊只好又返回倪家營子。

就在我們返回倪家營子的第二天,馬家軍又對倪家營子發起圍攻。連續七個晝夜,方圓十裡的黃沙地帶馬蹄聲碎,塵土飛揚。馬家軍的騎兵部隊高舉馬刀,像潮水一樣,一浪接過一浪襲向紅軍陣地。可以說,我們是用最後一口氣同敵人作戰。除了意志和拼死的決心,別的幾乎是一無所有。倪家營子約十幾個屯莊,轉眼之間差不多全成了廢墟。

眼看部隊將被馬家鐵騎斬盡殺絕,總部終於下了決心,組織剩餘力量再次突圍。突圍後我們轉移到臨澤以南三道流溝地區,喘氣尚未均勻,大批敵人又蜂擁而至。

三道流溝是由三條低窪的古流水溝形成的一段狹長地帶,稀稀落落地散佈著為數不多的幾座房屋和寨堡,流溝兩邊都是戈壁灘和沙漠。前無出路,後有追兵,我軍近八千人被圍困分割在三條流溝裡。從三月人日至十日,被馬家軍的馬步鑾旅和劉呈德團採用“狼驅羊群”的戰術,輪番進攻。在那樣一片蒼涼荒蕪的沙漠地帶裡,連續幾日,金戈鐵馬縱橫奔突,硝煙彌漫日月無光。至今想起那一幕,悲愴之中仍有壯烈之情在胸中奔突。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