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皇帝看到一口大菜缸,立馬命人抬回去並題詩,如今已成鎮國重器

中國幾千年來更迭數十個朝代, 每個朝代的興起和沒落都會使一大批寶貝流落民間, 這些價值不菲的文物很多就埋沒在了民間, 由於不識貨常常會被隨處丟棄, 今天要說的一個鎮國玉器也曾經流落民間百餘年, 後來才被搬遷至皇家裡保護起來。

這件玉器就是鎮國玉器之首的瀆山大玉海, 如今它被放置在北京北海承光殿的玉甕亭之中, 每天都有成千上萬人前來觀看, 瀆山大玉海聽著名字很霸氣, 可其實只是古人用來存酒的酒器, 由於容器很大, 所以有酒海之稱, 它重達3.5噸, 長1.65米, 腹深0.57米。

製作這件玉器的材料來源於河南南陽的獨山玉, 這是中國獨有的玉種, 和普通白玉不同, 這種玉有各種顏色, 從綠色到紫色應有盡有, 獨山玉有翡翠的璀璨, 又有羊脂白玉的細膩, 正是因為獨山玉的種種特點, 它才被列為中國四大名玉之一。

那麼瀆山大玉海是誰製成的呢?在《元史》中就有記載“大玉海成器於至元二年”, 據說瀆山大玉海是忽必烈為了犒賞三軍而制, 元朝士兵大多豪放, 他們和中原人細品慢咽不同, 講究的是大口喝酒, 大口吃肉, 所以忽必烈要求在軍中修建這麼一個巨大的酒器,

在擺設酒宴之時讓將領們直接舀酒暢飲。

瀆山大玉海陪伴元朝君臣長達102年, 我們都知道蒙古人很少種植糧食, 所以他們的酒都是用馬奶製成, 這102年裡, 瀆山大玉海中的馬奶酒從來沒有斷過, 元朝皇帝每天便上朝便喝著大玉海中的酒, 在它面前, 元朝皇帝不知道做了多少決定, 它見證了一段又一段不為人知的歷史。

一朝隕滅一朝起, 元滅之後, 元朝宮殿幾乎被全毀, 但有些大物件還是被明朝給留下來了, 瀆山大玉海就是其中一件, 它被放置在廣寒殿裡, 物是人非, 大玉海中再也沒有馬奶子酒, 它也不再光鮮亮麗, 時間在它的表皮蓋上了一層層污垢, 1579年, 廣寒殿由於年代久遠, 轟然倒塌, 此後, 瀆山大玉海便被搬到了皇家的御用監, 一個專門存放皇帝寶貝的地方。

很快明滅清替, 清人沿用了大明的宮殿, 可御用監由於戰亂已經被毀, 戰亂之中, 瀆山大玉海被搬到了一個道館之中, 道士覺著它容器很大, 便用來醃鹹菜, 這件珍寶就這麼被埋沒了, 幸運地是, 到了康熙年間, 有人大臣認識出了瀆山大玉海, 但他也沒有將它移回宮中, 只是在宮中的典籍記載了它的所在。

清乾隆年間, 乾隆皇帝特地前往存放瀆山大玉海的真武廟查看這件玉器是否還存在, 找到之後乾隆立馬派人將這件玉器運往北海團承光殿之中, 還專門為這件玉器修立了一個小亭子,並派來了能工巧匠對其進行修復,隱沒了三百多年的瀆山大玉海再次恢復原貌。

乾隆看到瀆山大玉海漂亮地紋理,一時間十分得意,便在大玉海內壁刻上了三首詩,共有八百多個字,此後這件玉器就被一直存在於承光殿之中,如今經過各方面的專家鑒定之後,認為瀆山大玉海反應了元代工藝的最高水準,所以它被評為鎮國玉器之首。

還專門為這件玉器修立了一個小亭子,並派來了能工巧匠對其進行修復,隱沒了三百多年的瀆山大玉海再次恢復原貌。

乾隆看到瀆山大玉海漂亮地紋理,一時間十分得意,便在大玉海內壁刻上了三首詩,共有八百多個字,此後這件玉器就被一直存在於承光殿之中,如今經過各方面的專家鑒定之後,認為瀆山大玉海反應了元代工藝的最高水準,所以它被評為鎮國玉器之首。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