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育兒>正文

育兒路上,眾道妙方小兒推拿育兒師為您闢謠

在育兒路上, 擁有從容淡定的心態很關鍵, 眾道妙方小兒推拿育兒師為您闢謠......

謠言一、輔食越爛越好

一些孩子到1歲半還在吃粥、面片湯這種過於細軟的食物, 不願意嚼一些有韌性的食物, 吃硬一點的飯也有困難, 這會影響孩子的口部肌肉發育, 導致寶寶發音不標準、口吃。 乍一聽, 吃飯跟說話八竿子打不著, 可因為輔食過軟過細造成寶寶語言發育緩慢的實例可不在少數。

真相是!

輔食過於精細, 會影響寶寶的咀嚼能力, 影響口腔肌肉發育, 甚至會耽誤寶寶的說話。

謠言二、寶寶走路晚, 肯定發育有問題?

有些媽媽一看別家寶寶才11個月都會走了, 曬照片了, 自己的寶寶1歲了還不會走, 急得不行。 有這種想法的父母通常好勝心比較強, 喜歡攀比。 其實, 只要寶寶在其他動作發育上沒有出現異常, 比如可以坐得很穩, 而且爬得也很好, 那麼就不用擔心他在走路上會出現什麼問題。 學走路也有早晚, 只要寶寶在16個月左右學會了走路, 那麼都屬於正常的。

不過要提醒爸爸媽媽注意的是, 如果寶寶18個月齡了還沒能邁出一步, 最好去醫院檢查。

謠言三、抗生素的副作用太大了, 千萬不能用?

眾所周知, 給寶寶濫用抗生素當然不好, 不過, 抗生素並非像媽媽們所想像的那麼恐怖。 任何藥物都有一定的副作用, 但如果沒有更好的辦法來治療細菌感染, 就必須按醫囑給寶寶使用抗生素。 抗生素的用量和療程要依照寶寶病情的輕重程度來決定, 父母切記不要頻繁換藥或擅自停藥。

一種藥物起效往往需要一定的時間, 隨意換藥會使細菌產生耐藥性, 延誤治療。 另外, 如果看到寶寶病情有好轉就自行停藥, 實際上細菌還沒有完全被殺死, “殘餘部隊”就會讓自己變得更強大, 增強了對抗抗生素的能力, 耐藥的細菌都是這樣培養出來的。

使用抗生素一定要遵醫囑。 反復、過於積極地使用抗生素, 不但讓身體的免疫力得不到鍛煉, 還會殺死或抑制體內存在的正常細菌, 導致機體的抵抗力下降。

謠言四、吃核桃可以補腦

大多數媽媽都有這種經歷, 要想寶寶聰明, 就要在懷孕時多吃核桃。 核桃根本不能補腦, 大腦發育所需要的是多種營養元素, 並不是單一一種食物或者營養元素就能促使大腦發育的。

雖然核桃中富含亞麻酸, 但並不能直接被大腦利用。 只能說核桃跟其他食物一樣, 為大腦發育提供的所需營養。 所以, 並不是多吃就會聰明, 不吃就不聰明。

謠言五、出牙晚, 說明寶寶缺鈣了?

都說寶寶6個月長牙,可我的寶寶都快8個月了,小牙卻沒有任何動靜。搜索了好多資料,網路上說出牙晚等於缺鈣,最近我開始使勁給她補鈣劑和維生素D,希望可愛的小牙早點兒冒出來。

寶寶乳牙萌出是有一定的順序的,先是下頜兩顆門牙、上頜兩顆門牙萌出,隨後依次是側切牙、乳磨牙、乳尖牙,最後長出第二乳磨牙,大約在兩歲半前寶寶基本能出齊20顆乳牙。另外,寶寶乳牙萌出時間也有差異,但出牙晚跟缺鈣無關。胎兒期牙胚即已形成,出生後再不斷生長、萌出、成熟,整個過程都非常個體化。有統計資料顯示:出生後5個月前開始長牙的占10%、7個月前長牙的占50%、10個月前長牙的占90%。出生後10個月還未長出牙的嬰兒,約占10%。

如果寶寶發育、發展正常,沒有特別的疾病,即使開始長牙多少晚些也不必擔心,方便的時候可以去接受一下體檢。

謠言六、寶寶便秘要吃香蕉

可能是香蕉香軟滑潤,所以很多人認為它能通便。孩子便秘,很多家長喜歡給孩子吃香蕉。

真相是!

香蕉的纖維素含量低,而且青香蕉裡的澱粉和果膠含量比較高,反而有可能加重便秘,所以並不適合便秘。美國兒科學會旗下的科普網站建議便秘的孩子少吃香蕉。

謠言七、寶寶經常感冒,肯定是免疫力低?

3歲的桃桃春天剛送去幼稚園,從那以後,她幾乎每隔一半個月就要感冒一次。寶寶一生病就特別折騰人,她是不是免疫力低下啊?

2~3歲的寶寶自身免疫系統還沒有完全建立起來,再加上入園第一年心理上的不適應,如果照顧得稍稍不周,就會常常生病。一般來說,嬰幼兒一年發生6次上呼吸道感染是常見的現象,隨著年齡增長,感染會逐漸減少,尤其是等寶寶上了小學之後,抵抗力會逐漸增強,生病機會減少。因此,寶寶經常感冒並非免疫力低下的結果。家長最忌諱的做法就是,一旦寶寶患了呼吸道感染,就選擇抗生素+抗病毒藥物+免疫增強劑,這樣非常不利於免疫系統的成長,反而會帶來損傷。

不妨讓寶寶的免疫系統多見見世面,比如,多帶寶寶到外面曬太陽,呼吸新鮮空氣,接觸冷水,即人們常說的“三浴”鍛煉,寶寶的免疫力會在外界環境的刺激下不斷“成長”起來。另外,要給寶寶足夠的營養,少用抑菌或者消毒產品,經常使用這類產品,只會讓寶寶的抵抗力變得更弱。

謠言八、寶寶平常多動,就是患上了多動症?

3歲的牛牛非常愛動,一刻也閒不住,總是喜歡把積木搭高、推倒,再搭高、再推倒;喜歡把茶几的每個抽屜逐一拉開、推上,不斷重複……很想知道,他是不是患上了多動症啊?

寶寶活潑好動,就懷疑多動症,有點小題大作。像牛牛這種情況,很可能只是單純的活潑好動。因為3歲的牛牛正處於“動作敏感期”,這個階段的寶寶對動作十分感興趣,喜歡不斷地操作某一物品或重複某些動作。而多動症的診斷主要根據老師及家長提供的病史,並結合臨床評定結果,包括體格檢查、神經系統檢查和精神檢查等,才能得到最後的診斷結果。也就是說,動作敏感期是每個寶寶必經的階段,多動症是部分寶寶的特殊表現。動作敏感期的寶寶在操作物品或重複動作過程中,情緒穩定、注意力集中,這也是多動症寶寶所不具備的特徵。

如果懷疑寶寶有多動症的表現,建議帶寶寶去專業的兒童精神科,請醫生來排除多動症的可能性。

都說寶寶6個月長牙,可我的寶寶都快8個月了,小牙卻沒有任何動靜。搜索了好多資料,網路上說出牙晚等於缺鈣,最近我開始使勁給她補鈣劑和維生素D,希望可愛的小牙早點兒冒出來。

寶寶乳牙萌出是有一定的順序的,先是下頜兩顆門牙、上頜兩顆門牙萌出,隨後依次是側切牙、乳磨牙、乳尖牙,最後長出第二乳磨牙,大約在兩歲半前寶寶基本能出齊20顆乳牙。另外,寶寶乳牙萌出時間也有差異,但出牙晚跟缺鈣無關。胎兒期牙胚即已形成,出生後再不斷生長、萌出、成熟,整個過程都非常個體化。有統計資料顯示:出生後5個月前開始長牙的占10%、7個月前長牙的占50%、10個月前長牙的占90%。出生後10個月還未長出牙的嬰兒,約占10%。

如果寶寶發育、發展正常,沒有特別的疾病,即使開始長牙多少晚些也不必擔心,方便的時候可以去接受一下體檢。

謠言六、寶寶便秘要吃香蕉

可能是香蕉香軟滑潤,所以很多人認為它能通便。孩子便秘,很多家長喜歡給孩子吃香蕉。

真相是!

香蕉的纖維素含量低,而且青香蕉裡的澱粉和果膠含量比較高,反而有可能加重便秘,所以並不適合便秘。美國兒科學會旗下的科普網站建議便秘的孩子少吃香蕉。

謠言七、寶寶經常感冒,肯定是免疫力低?

3歲的桃桃春天剛送去幼稚園,從那以後,她幾乎每隔一半個月就要感冒一次。寶寶一生病就特別折騰人,她是不是免疫力低下啊?

2~3歲的寶寶自身免疫系統還沒有完全建立起來,再加上入園第一年心理上的不適應,如果照顧得稍稍不周,就會常常生病。一般來說,嬰幼兒一年發生6次上呼吸道感染是常見的現象,隨著年齡增長,感染會逐漸減少,尤其是等寶寶上了小學之後,抵抗力會逐漸增強,生病機會減少。因此,寶寶經常感冒並非免疫力低下的結果。家長最忌諱的做法就是,一旦寶寶患了呼吸道感染,就選擇抗生素+抗病毒藥物+免疫增強劑,這樣非常不利於免疫系統的成長,反而會帶來損傷。

不妨讓寶寶的免疫系統多見見世面,比如,多帶寶寶到外面曬太陽,呼吸新鮮空氣,接觸冷水,即人們常說的“三浴”鍛煉,寶寶的免疫力會在外界環境的刺激下不斷“成長”起來。另外,要給寶寶足夠的營養,少用抑菌或者消毒產品,經常使用這類產品,只會讓寶寶的抵抗力變得更弱。

謠言八、寶寶平常多動,就是患上了多動症?

3歲的牛牛非常愛動,一刻也閒不住,總是喜歡把積木搭高、推倒,再搭高、再推倒;喜歡把茶几的每個抽屜逐一拉開、推上,不斷重複……很想知道,他是不是患上了多動症啊?

寶寶活潑好動,就懷疑多動症,有點小題大作。像牛牛這種情況,很可能只是單純的活潑好動。因為3歲的牛牛正處於“動作敏感期”,這個階段的寶寶對動作十分感興趣,喜歡不斷地操作某一物品或重複某些動作。而多動症的診斷主要根據老師及家長提供的病史,並結合臨床評定結果,包括體格檢查、神經系統檢查和精神檢查等,才能得到最後的診斷結果。也就是說,動作敏感期是每個寶寶必經的階段,多動症是部分寶寶的特殊表現。動作敏感期的寶寶在操作物品或重複動作過程中,情緒穩定、注意力集中,這也是多動症寶寶所不具備的特徵。

如果懷疑寶寶有多動症的表現,建議帶寶寶去專業的兒童精神科,請醫生來排除多動症的可能性。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