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廣西為何一直沒有存在感?今天來刷刷廣西的歷史存在感

廣西進入中國中央王朝的視野, 最早可以追溯到秦始皇時代。 秦皇北上築長城, 南下平百越, 在今天的梧州、柳州、桂林、玉林、河池、南寧等地置桂林郡, 開啟了廣西作為一個西南行政概念的歷史。

“廣西”之名, 則得自宋代。 當時的宋廷將廣南路拆分成東西兩路, 其中廣南西路大致上就管理現在廣西所在的區域, 簡稱廣西。

由於廣西的開發歷史之處就被稱作桂林郡, 這讓桂林人有了主張成為省會的最久遠的歷史依據。 不過其實桂林郡的和現在的桂林沒有什麼關係。

秦代桂林郡的治所是在今天貴港市的郊外, 和桂林市相距甚遠。 隨後廣西的治所幾經遷移, 基本趨勢是越來越往東北移動, 以對接來自楚地和廣東漢人的經貿活動。 今天的蒼梧縣、臨桂縣都曾經作為廣西地區的治所而存在。

一直到了明朝洪武年間, 廣西布政使司才落戶桂林府, 此後五百多年都沒有再發生過變化。

明清兩代統治者選擇桂林作為省府主要是出於便於控制西南邊民的考慮。 對於來自北方的統治者來說, 西南地區民族混雜, 民情難以理解和控制。 如果把省府放在廣西更居中的位置, 則漢族軍民就會陷入被壯族瑤族等民族包圍。

而桂林是湘桂走廊的咽喉, 控制桂林就能確保填充邊地的漢族軍民得到充分的補給和保護。 如果西南發生民變, 也能讓桂林成為少數民族進入楚地前的一道屏障。

歷史也印證了當時統治者的考量。 宋代有交趾(越南)屠殺邕州(今南寧崇左等地)邊民的案例,

明代則有所謂“瑤壯之禍”, 需要“殫天下力而後鏟平之”(語出魏源《聖武記》)。 在當時的人口管理水準和自然開發水準下, 以桂林為省府徐圖西南, 是最明智的選擇。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