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旅遊>正文

寫在第26屆信陽茶文化節開幕前夕(3)一把鑰匙 開啟幸福之門

有人說, 旅遊就是從自己住厭了的地方到別人住厭了的地方去。 但是對於信陽人來說, 卻只有後者, 因為我們永遠愛不夠這“山水信陽”, 住不夠這“休閒茶都”!

看紅看綠看藍天, 品山品水品毛尖。 近年來, 信陽依託紅綠相映的景色、茶水俱佳的特色吸引著越來越多的外地人前來旅遊, 而旅遊也像一把鑰匙, 正在為信陽兒女開啟幸福之門。

綠色之美 提升信陽美譽度

綠色之美, 美在山。 信陽地處大別山北麓, 境內山區和丘陵面積占到國土總面積的3/4以上。 大別山在信陽境內綿延數百里, 獨特的地理位置造就了信陽秀美的神韻, 素來有著“北國江南 江南北國”之美譽。 依託山勢, 多年來, 我市打造了眾多山嶽型景點:有“中國四大避暑勝地之一”、“萬國建築博物館”、4A級景區雞公山和波爾登國家森林公園, 有原始林海、4A級景區黃柏山國家森林公園, 有大別山河南最高峰、國家地質公園、4A級景區金剛台西河景區和貓耳峰景區,

有國家級鳥類自然保護區的靈山、4A級景區靈山寺, 有集“茶、竹、禪、山水情”於一體的4A級景區西九華山, 還有國家級自然保護區連康山、大蘇山、天目山等生態景區。

綠色之美, 美在水。 山水信陽, 有山必有水。 中國四大河流之一的淮河橫貫信陽全境, 全市河流水面達3.7萬公頃, 各類水庫984座, 是我國水庫密度最大的省轄市之一, 還有25萬多個萬方大塘, 水資源總量近90億立方米, 水環境品質穩居河南省前列。 正所謂“靠水吃水”, 依託水的優勢, 我市打造了眾多與水有關的旅遊景點:被譽為“中原第一美湖”的4A級景區南灣湖、“神水溫泉”湯泉池、石山湖、潑河水庫、鯰魚山水庫、靈龍湖、香山湖等國家級水利風景區,

還有雞公山依雲森林溫泉、固始白鷺湖鎖口溫泉等療養休閒區, 正在建設的出山店水庫將為信陽再添一處亮麗“水景”。

秀麗的山水, 給信陽帶來了靈氣, 也帶來了美名。 “中國優秀旅遊城市”“中國十佳宜居城市”, 這些美名不斷提高著信陽的美譽度, 也吸引著眾多的遊人慕名而來。 “信陽山清水秀, 風景優美, 我每年都帶著家人來旅遊好幾次。 ”駐馬店市正陽縣的遊客曹巍如是說。 每當聽見這樣的讚譽, 信陽人心裡總有種自豪感與幸福感。

紅色之魂 提升人民精氣神

信陽是“紅軍的搖籃, 將軍的故鄉”。 在革命戰爭年代, 這裡是鄂豫皖蘇區首府所在地, 是僅次於中央蘇區的全國第二大革命根據地。 信陽是紅二十五軍長征出發地、新四軍的根據地、劉鄧大軍千里躍進大別山的落腳地,

培育了紅四方面軍、紅二十五軍、紅二十八軍, 走出了許世友、李德生、鄭維山等100多位共和國將軍, 創造了“大別山28年紅旗不倒”的傳奇。 《八月桂花遍地開》等革命歌曲就是在這裡創作並唱響全中國。

為了再現當年先烈們的戰鬥生活, 弘揚先烈們的大無畏精神, 信陽市開發了眾多的紅色旅遊景點, 如鄂豫皖蘇區首府、紅二十五軍長征出發地、許世友將軍故里、四望山革命舊址等8個全國紅色旅遊經典景區。 這也讓信陽成為全國18個重點紅色旅遊地市之一, 是全國十二大紅色旅遊區、三十條紅色旅遊精品線路和三百個紅色旅遊精品景區的重要組成部分。

這些紅色旅遊景區在內部傳承著先烈們的精神氣質, 在外界則傳播著信陽的紅色文化, 這種紅色文化吸引著全國各地的遊客。

鄉村之美 讓人們記住鄉愁

曾經, 鄉村是一個讓人痛苦的詞, 貧窮落後, 骯髒無序, 老弱留守, 青壯出走, 是一個無法寄託鄉愁的地方。 但是, 如今的信陽鄉村已經改變了這種面貌。 結合“美麗鄉村”建設和扶貧攻堅, 信陽近年來堅持在保護美的基礎上建設美, 創造美, 大力發展鄉村旅遊, 先後打造了平橋郝堂村、新縣西河灣村、田鋪大壪創客小鎮、羅山何家沖村、商城裡羅城村等一批聞名全國的鄉村旅遊目的地, 讓沿襲傳承百年、充滿豫南民俗生活氣息原生態鄉村成為人們嚮往的熱地。 “真沒想到,原來一個小山村也可以打造得這般漂亮,生活在這裡的人真幸福。”前來郝堂村旅遊的湖北隨州的旅客段先生讚歎道。

信陽的鄉村之美吸引了外地遊客前來參觀遊覽的同時,也吸引著原來遠走他鄉的遊子回歸故鄉,如今的鄉村已經變成看得見山水、留得住鄉愁的安樂之地、幸福之地。

旅遊之樂 讓生活更加美好

旅遊讓生活更美好的最直接體現,在於旅遊所帶來的財富。新縣西河灣村成為全國有名的美麗鄉村後,前來旅遊的遊客絡繹不絕,90後村民張洋返鄉創業,和父親在家裡開起了家庭餐館,每年淨收入10多萬元。張洋只是西河灣村眾多返鄉創業青年中的一個,而西河灣村這種以旅遊帶動創業,以旅遊提高群眾收入的模式也是“信陽模式”中的一例。

據瞭解,2017年,信陽市規模以上的旅遊村(點)達到125個,農家樂片區10個,規模以上休閒農莊150個,農家樂2500多家,約有5萬人從事鄉村旅遊點和“農家樂”經營活動,帶動農村剩餘勞動力3.8萬人就業,人均年收入達到2萬元,占總收入的60%以上。

從全市整個旅遊產業上來看,“十二五”以來,全市累計接待國內外遊客1.09億人次,年均增長16.5%,實現旅遊綜合收入625.6億元,年均增長21.3%。旅遊業直接從業人員8萬多人,間接從業人員15萬人。2017年全市接待海內外遊客3310.9萬人次,實現旅遊總收入226億元,分別同比增長14.96%和28.7%。

旅遊已經成為信陽人民致富的一條捷徑,並像一把金鑰匙,正在開啟著信陽人民的幸福生活之門!

市旅遊局局長童光亮告訴記者,未來幾年,我市將圍繞打造全國重要的山水休閒度假目的地、國際山地度假旅遊目的地和全國知名的紅色生態旅遊目的地的目標,以每年打造的十大旅遊專案為重點抓手,走高端化、綠色化、智慧化、融合化、標準化發展之路,實現我市旅遊從“景點旅遊”向“全域旅遊”轉變,力爭到2020年接待遊客5000萬人次,旅遊綜合收入500億元。

可以想見的是,信陽未來的旅遊業將獲得大發展,旅遊將讓信陽人民的生活更美好!

“真沒想到,原來一個小山村也可以打造得這般漂亮,生活在這裡的人真幸福。”前來郝堂村旅遊的湖北隨州的旅客段先生讚歎道。

信陽的鄉村之美吸引了外地遊客前來參觀遊覽的同時,也吸引著原來遠走他鄉的遊子回歸故鄉,如今的鄉村已經變成看得見山水、留得住鄉愁的安樂之地、幸福之地。

旅遊之樂 讓生活更加美好

旅遊讓生活更美好的最直接體現,在於旅遊所帶來的財富。新縣西河灣村成為全國有名的美麗鄉村後,前來旅遊的遊客絡繹不絕,90後村民張洋返鄉創業,和父親在家裡開起了家庭餐館,每年淨收入10多萬元。張洋只是西河灣村眾多返鄉創業青年中的一個,而西河灣村這種以旅遊帶動創業,以旅遊提高群眾收入的模式也是“信陽模式”中的一例。

據瞭解,2017年,信陽市規模以上的旅遊村(點)達到125個,農家樂片區10個,規模以上休閒農莊150個,農家樂2500多家,約有5萬人從事鄉村旅遊點和“農家樂”經營活動,帶動農村剩餘勞動力3.8萬人就業,人均年收入達到2萬元,占總收入的60%以上。

從全市整個旅遊產業上來看,“十二五”以來,全市累計接待國內外遊客1.09億人次,年均增長16.5%,實現旅遊綜合收入625.6億元,年均增長21.3%。旅遊業直接從業人員8萬多人,間接從業人員15萬人。2017年全市接待海內外遊客3310.9萬人次,實現旅遊總收入226億元,分別同比增長14.96%和28.7%。

旅遊已經成為信陽人民致富的一條捷徑,並像一把金鑰匙,正在開啟著信陽人民的幸福生活之門!

市旅遊局局長童光亮告訴記者,未來幾年,我市將圍繞打造全國重要的山水休閒度假目的地、國際山地度假旅遊目的地和全國知名的紅色生態旅遊目的地的目標,以每年打造的十大旅遊專案為重點抓手,走高端化、綠色化、智慧化、融合化、標準化發展之路,實現我市旅遊從“景點旅遊”向“全域旅遊”轉變,力爭到2020年接待遊客5000萬人次,旅遊綜合收入500億元。

可以想見的是,信陽未來的旅遊業將獲得大發展,旅遊將讓信陽人民的生活更美好!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