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鹽城大豐區司法局探索創新社區矯正“紅馬甲”新模式

中國江蘇網4月27日鹽城訊 為進一步提升社區服刑人員的思想境界, 增強社區服刑人員的社會責任感, 鹽城市大豐區司法局積極探索社區矯正新模式, 與大豐區義工聯合會簽訂長期合作協定, 將社區服刑人員納入義工平臺, 定期組織社區服刑人員以義工身份參與活動, 以義工服務的時間折算常規的社區服務, 説明社區服刑修復損害、融入社會。

開展專題講座, 鼓勵引導, 打足基礎。 3月21日上午, 大豐區司法局邀請義工聯合會周會長到大中司法所為社區服刑人員開展專題道德講座。 通過“集體感恩”、“啟發思考人生座右銘”、“體驗式教育”等一系列環節,

讓社區服刑人員瞭解到義工無私奉獻的精神, 感受到身邊的正能量, 接受一次道德的洗禮。 不少社區服刑人員深受感觸, 當場表示想參加義工活動, 盡自己的一份力量去幫助他人、奉獻社會。

選取試點專案, 組織活動、初見成效。 3月底, 大豐區司法局選取大豐區首家免費就餐的全公益餐館為活動地點, 指導大中司法所組織8名社區服刑人員, 先後兩次到愛心素食館做義工, 為殘障人士、孤寡老人等弱勢群眾帶去社會大家庭的溫暖。 在與就餐老人們的交流中, 瞭解到很多樂觀向上的故事, 也懂得了感恩他人的重要性。

今年以來, 大豐區司法局創新社區矯正新模式,

將社區服務與義工活動相結合, 讓社區服刑人員穿上“紅馬甲”, 以義工身份參與公益活動, 取得了很大的成效。 一是能夠注重保護社區服刑人員的隱私, 避免社區服刑人員在以往的社區服務中因“害怕進入公眾視線”、“擔心被人歧視”的負面情緒, 幫助他們克服自卑心理。 二是改變以往的社區服務內容單一、容易流於形式的不足, 可根據社區服刑人員的不同罪名、不同能力等, “因人而異”的選擇相適應的義工活動參與進去, 將社區服務真正落到實處。 三是社區服刑人員在參與義工活動的過程中, 能夠更大程度的接受教育、淨化心靈、學會感恩。 不少社區服刑人員希望參與更多種類的義工活動, “穿上紅馬甲、快樂做義工、奉獻全社會”,
將“紅馬甲”式的社區服務常態化進行下去。 (杭蓉蓉)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