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名人,是照亮我們讀書的燈

名人, 是茫茫人海中的一盞盞燈, 在他們身上, 往往承載著豐富的歷史人文資訊, 無論讀他們的書還是瞭解他們的讀書生活, 對當代人, 都不僅是一種知識的豐富, 也是一種方法的啟迪。 剛剛過去的4月23日, 是第23個“世界讀書日”, 本期“書生活”, 一組關於名人讀書的文章, 敬饗讀者。

毛澤東青少年時期的讀書

作者:汪翔

毛澤東是博覽群書、追求真理的光輝典範。 毛澤東曾說, “我一生最大的愛好是讀書”, “飯可以一日不吃, 覺可以一日不睡, 書不可以一日不讀”。 書對他來說就是生命的一部分, 不可須臾相離。 毛澤東的書可以伴眠,

可以伴行, 可以伴吃, 甚至連上廁所、在炮火中也要看書。

毛澤東自幼好學。 八歲時在他教書的舅舅家讀了《三字經》《千字文》《千家詩》《增廣賢文》等啟蒙讀物。 在讀私塾期間閱讀了“四書”“五經”《盛世危言》《列強瓜分中國記》《三國演義》《水滸傳》等書。

“男兒立志出鄉關, 學不成名誓不還。 埋骨何須桑梓地, 人生何處不青山。 ”這是毛澤東16歲時寫的一首詩。 胸有淩雲志的少年毛澤東告別家鄉到湘鄉縣立東山小學堂讀新學。 在那裡閱讀了《世界豪傑傳》《新民報》《新民說》等進步書刊, 接受新思想。

1913年春, 毛澤東考入省立第四師範。 當時學校條件較差, 沒有閱覽室和圖書雜誌, 毛澤東每天必到學校裡懸掛當天報紙的地方看幾十分鐘,

週末常到湖南圖書館看書, 到朋友處借書。 第二年春天, 第四師範合併到湖南第一師範。 一師圖書館藏書豐富, 毛澤東廣泛閱讀, 從先秦諸子到明清時代思想家的著作無不涉獵, 從二十四史到司馬光的《資治通鑒》, 從《昭明文選》到《韓昌黎全集》, 從顧祖禹的《讀史方輿紀要》到本省的縣誌, 他都認真地研讀。 中國傳統文化的優秀部分, 包括人格修養和智慧, 都對青年毛澤東產生了深刻的影響。 又大量閱讀外國思想家的著作, 如盧梭的《民約論》、達爾文的《物種起源》、亞當·斯密的《原富》、孟德斯鳩的《法意》、赫胥黎的《天演論》、斯賓塞的《群學肄言》等。

五四運動前後, 毛澤東曾兩次前往北京。 1936年, 毛澤東在延安和斯諾談話, 回憶起這段經歷, 深有感觸地說:“我在李大釗手下在國立北京大學當圖書館助理員的時候,

就迅速地朝著馬克思主義的方向發展。 陳獨秀對於我在這方面的興趣也是很有幫助的。 我第二次到上海去的時候, 曾經和陳獨秀討論我讀過的馬克思主義書籍。 陳獨秀談他自己的信仰的那些話, 在我一生中可能是關鍵性的這個時期, 對我產生了深刻的印象。 ”

1918年, 毛澤東第一次到北京, 在北京大學圖書館當助理員, 閱讀了大量中外著作, 為以後的革命活動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後來, 毛澤東第二次到北京, 讀了陳望道譯《共產黨宣言》、考茨基著《階級鬥爭》、柯卡普著《社會主義史》等著作。 毛澤東後來多次回憶, 他的馬克思主義信仰就是在這一時期確立的,

他說:“我第二次到北京期間, 讀了許多關於俄國情況的書。 我熱心地搜尋那時候能找到的為數不多的用中文寫的共產主義書籍。 有三本書特別深地銘刻在我的心中, 建立起我對馬克思主義的信仰。 我一旦接受了馬克思主義是對歷史的正確解釋以後, 我對馬克思主義的信仰就沒有動搖過。 ”

(毛澤東讀過的書:《共產黨宣言》, 陳望道譯, 1920年8月, 由社會主義研究社作為社會主義研究小叢書第一種在上海出版, 此書為第二版。 )

(毛澤東讀過的書:《物種起源》,作者達爾文。 這本在全世界產生巨大影響的書, 在現代中國已經出過多種版本。圖為2013年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出版的版本。)

(毛澤東讀過的書:《原富》。這是翻譯家嚴複對蘇格蘭經濟學家、哲學家亞當·斯密所著的《TheWealthofNations》翻譯的第一個譯本的書名。現在常見的譯名為《國富論》。圖為北京時代華文書局2014年出版的版本。)

蔡元培的讀書之短

作者:薑炳炎

讀書好,但要得法。中國現代文化名人蔡元培曾寫《我的讀書經驗》,總結了他讀書的兩個短處,今日讀來,仍受益匪淺。

蔡元培從十幾歲就開始讀書,近六十年,中間除大病或其他特殊原因外,幾乎沒有一天不讀。然而,他自稱雖然讀書多,但是在學術方面並沒有什麼突出成就,這是因為讀書不得法的緣故,具體有兩個短處。

第一是不能專心。當初讀的都是舊書,主要是考據和辭章兩類。考據指研究文獻或歷史問題時,根據資料來考核、證實和說明;辭章是詩詞文章的總稱或文章的修辭。蔡元培的喜好,在考據方面,偏於哲理,對於典章名物,不大耐煩;在辭章方面,偏於散文,對於駢文及詩詞,不大熱心。雖然讀書很多、很雜,算術也讀,醫書也讀,但都沒有讀深、讀透。

多年來,蔡元培曾想編一部說文聲系義證,又想編一本公羊春秋大義,但都沒有成書。到了四十歲以後,他開始學德文,後來又學法文,因為沒有下功夫記外語單詞、練習語法,只是囫圇吞棗地看書,所以到最後也不能寫一篇合格的德語、法語文章,做一回這方面的演說。1907年起,蔡元培先後在德國柏林大學、萊比錫大學讀書。那個階段,哲學、文學、心理學、美學、民族學、美術史、文明史他統統去聽,關於這些學科的參考書,也胡亂讀起來。後來,他經過思考,決定收縮讀書範圍,以美學與美術史為主,輔以民族學,然而其他類的書始終不能割愛,既想譯一本美學,又想編一部比較民族學,但都沒有成書。

第二是不能動筆。蔡元培抱著利己主義態度讀書,也就是對自己有用或喜歡的就讀,反之就棄之。對於書裡的疑問之處,他始終不大用心去搜尋,即便有時在書上做幾點特別的記號,但均不能及時核實出處和進行資料考究,時間長了,這些特別的記號就不了了之。

蔡元培多次見到胡適有這樣一個習慣,出門帶一兩本書,在車上或忙裡偷閒時翻閱,見到有用的材料,就折角或以鉛筆做記號。詢問得知胡適回家後會立即查閱相關資料或者進行摘抄。清初詩人王士禎讀書時,遇有不熟悉的典故或詞句,就用紙條抄出,貼在書房牆上,時時閱讀,記熟了就揭去,再換上新的,所以他的詩和詩論著稱於文學史。對照胡適和王士禎,蔡元培反思自己因為從來懶得動筆,所以學術成就遜色很多。

讀題跋

作者:孟祥海

許多讀書人、藏書家,每得心儀之書,往往在扉頁題寫跋語以紀念,或記得書經歷,或考據版本之珍,或言讀書心得等,少則三言五語,多則數百言,多為即興之作,雖非刻意為之,卻頗見性情。

民國藏書家傅增湘,每得珍本必題跋語,讀來饒有趣味。如“時大雪初霽,園林皎然,玉潤珠暉,清光襲入幾案間,與冷淡生活之趣相映發,笳鼓嚴城中,做蕭然物外之想。籲!可樂也。”窗外冰清玉潔,室內把玩珍本,清光攝入,雖有清冷之感,卻與主人淡泊生活相映成趣,得天地清氣,伴淡泊人生,兩相映照,超然物外,其情其趣,非外人可知也。

老作家孫犁,晚年以整理舊書、題跋為趣,並自創“書衣文”體,輯成《書衣文錄》一書。書中頗多雋語,讀來頗得佳趣。如《蒲松齡集》(上)的題跋中有:“夫參天者多獨木,稱嶽者無雙峰。晝夜經營,精極一體,其他詩文,只能看作是成此大功之準備。”言蒲翁創作,又何嘗不是自己的寫作體會呢?次日下午,又題寫一則“餘午睡,有人留柬夾門縫而去,亦聊齋之小狐也。”讀來情趣盎然,令人不禁莞爾!

當代藏書家黃裳,每得舒心善本,必題跋以記之,亦頗多趣語。如得明抄本《離騷草木疏》,跋曰:“……戔戔一冊書,費錢如許,殆有計葉論錢之勢矣。書癡如此,可為一笑。”得《冬心先生集》後,題跋中有言曰:“書癡加人一等,跋此一笑。”可見,每得善本,黃裳先生必跋,且常有“一笑”一詞,那種躊躇滿志,手握書卷,怡然自得之情狀,呼之欲出。

題跋見個性,片言即真情,此中真趣,非惜書愛書讀書之人不可知其樂也!

【書影來風】

長篇傳記文學《陳俊武傳》出版發行

一部生動記述我省洛陽市唯一的中國科學院院士陳俊武事蹟的傳記文學《陳俊武傳》,近日由中國石化出版社出版發行,作者張文欣先生為我省知名作家,曾任洛陽市文聯主席、《牡丹》雜誌主編,有報告文學集《大路歌》《時代記憶》、散文隨筆集《秋水紅塵》《洛陽當代著名文藝家素描》等多部著作面世,曾獲多項文學獎。

陳俊武原在中石化洛陽工程公司擔任領導工作,從原崗位退下來後,全身心投入煉油工程技術研究。1992年,他當選中科院學部委員(3年後改稱院士),實現了河南省中科院學部委員零的突破。《陳俊武傳》全書28萬字,分19個章節,生動記述了陳俊武從少年時期就刻苦攻讀,立志產業報國,到一路風雨,追夢石化,刻苦創新,逐步成長為行業泰斗的人生歷程。書中不只有石油和技術,更有傳主別樣的家國情懷。

2018年4月27日《河南日報》第13版

在現代中國已經出過多種版本。圖為2013年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出版的版本。)

(毛澤東讀過的書:《原富》。這是翻譯家嚴複對蘇格蘭經濟學家、哲學家亞當·斯密所著的《TheWealthofNations》翻譯的第一個譯本的書名。現在常見的譯名為《國富論》。圖為北京時代華文書局2014年出版的版本。)

蔡元培的讀書之短

作者:薑炳炎

讀書好,但要得法。中國現代文化名人蔡元培曾寫《我的讀書經驗》,總結了他讀書的兩個短處,今日讀來,仍受益匪淺。

蔡元培從十幾歲就開始讀書,近六十年,中間除大病或其他特殊原因外,幾乎沒有一天不讀。然而,他自稱雖然讀書多,但是在學術方面並沒有什麼突出成就,這是因為讀書不得法的緣故,具體有兩個短處。

第一是不能專心。當初讀的都是舊書,主要是考據和辭章兩類。考據指研究文獻或歷史問題時,根據資料來考核、證實和說明;辭章是詩詞文章的總稱或文章的修辭。蔡元培的喜好,在考據方面,偏於哲理,對於典章名物,不大耐煩;在辭章方面,偏於散文,對於駢文及詩詞,不大熱心。雖然讀書很多、很雜,算術也讀,醫書也讀,但都沒有讀深、讀透。

多年來,蔡元培曾想編一部說文聲系義證,又想編一本公羊春秋大義,但都沒有成書。到了四十歲以後,他開始學德文,後來又學法文,因為沒有下功夫記外語單詞、練習語法,只是囫圇吞棗地看書,所以到最後也不能寫一篇合格的德語、法語文章,做一回這方面的演說。1907年起,蔡元培先後在德國柏林大學、萊比錫大學讀書。那個階段,哲學、文學、心理學、美學、民族學、美術史、文明史他統統去聽,關於這些學科的參考書,也胡亂讀起來。後來,他經過思考,決定收縮讀書範圍,以美學與美術史為主,輔以民族學,然而其他類的書始終不能割愛,既想譯一本美學,又想編一部比較民族學,但都沒有成書。

第二是不能動筆。蔡元培抱著利己主義態度讀書,也就是對自己有用或喜歡的就讀,反之就棄之。對於書裡的疑問之處,他始終不大用心去搜尋,即便有時在書上做幾點特別的記號,但均不能及時核實出處和進行資料考究,時間長了,這些特別的記號就不了了之。

蔡元培多次見到胡適有這樣一個習慣,出門帶一兩本書,在車上或忙裡偷閒時翻閱,見到有用的材料,就折角或以鉛筆做記號。詢問得知胡適回家後會立即查閱相關資料或者進行摘抄。清初詩人王士禎讀書時,遇有不熟悉的典故或詞句,就用紙條抄出,貼在書房牆上,時時閱讀,記熟了就揭去,再換上新的,所以他的詩和詩論著稱於文學史。對照胡適和王士禎,蔡元培反思自己因為從來懶得動筆,所以學術成就遜色很多。

讀題跋

作者:孟祥海

許多讀書人、藏書家,每得心儀之書,往往在扉頁題寫跋語以紀念,或記得書經歷,或考據版本之珍,或言讀書心得等,少則三言五語,多則數百言,多為即興之作,雖非刻意為之,卻頗見性情。

民國藏書家傅增湘,每得珍本必題跋語,讀來饒有趣味。如“時大雪初霽,園林皎然,玉潤珠暉,清光襲入幾案間,與冷淡生活之趣相映發,笳鼓嚴城中,做蕭然物外之想。籲!可樂也。”窗外冰清玉潔,室內把玩珍本,清光攝入,雖有清冷之感,卻與主人淡泊生活相映成趣,得天地清氣,伴淡泊人生,兩相映照,超然物外,其情其趣,非外人可知也。

老作家孫犁,晚年以整理舊書、題跋為趣,並自創“書衣文”體,輯成《書衣文錄》一書。書中頗多雋語,讀來頗得佳趣。如《蒲松齡集》(上)的題跋中有:“夫參天者多獨木,稱嶽者無雙峰。晝夜經營,精極一體,其他詩文,只能看作是成此大功之準備。”言蒲翁創作,又何嘗不是自己的寫作體會呢?次日下午,又題寫一則“餘午睡,有人留柬夾門縫而去,亦聊齋之小狐也。”讀來情趣盎然,令人不禁莞爾!

當代藏書家黃裳,每得舒心善本,必題跋以記之,亦頗多趣語。如得明抄本《離騷草木疏》,跋曰:“……戔戔一冊書,費錢如許,殆有計葉論錢之勢矣。書癡如此,可為一笑。”得《冬心先生集》後,題跋中有言曰:“書癡加人一等,跋此一笑。”可見,每得善本,黃裳先生必跋,且常有“一笑”一詞,那種躊躇滿志,手握書卷,怡然自得之情狀,呼之欲出。

題跋見個性,片言即真情,此中真趣,非惜書愛書讀書之人不可知其樂也!

【書影來風】

長篇傳記文學《陳俊武傳》出版發行

一部生動記述我省洛陽市唯一的中國科學院院士陳俊武事蹟的傳記文學《陳俊武傳》,近日由中國石化出版社出版發行,作者張文欣先生為我省知名作家,曾任洛陽市文聯主席、《牡丹》雜誌主編,有報告文學集《大路歌》《時代記憶》、散文隨筆集《秋水紅塵》《洛陽當代著名文藝家素描》等多部著作面世,曾獲多項文學獎。

陳俊武原在中石化洛陽工程公司擔任領導工作,從原崗位退下來後,全身心投入煉油工程技術研究。1992年,他當選中科院學部委員(3年後改稱院士),實現了河南省中科院學部委員零的突破。《陳俊武傳》全書28萬字,分19個章節,生動記述了陳俊武從少年時期就刻苦攻讀,立志產業報國,到一路風雨,追夢石化,刻苦創新,逐步成長為行業泰斗的人生歷程。書中不只有石油和技術,更有傳主別樣的家國情懷。

2018年4月27日《河南日報》第13版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