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健康>正文

兩個男孩得相同怪病!一個像10歲,一個像70歲

上周, 寧大醫學院附屬醫院內分泌科病房住進了一對“難兄難弟”。 他們並非真的兄弟, 只是年齡相仿, 病情相仿, 連名字中都有個相同的字。 由於耽誤多年才就醫, 他們已經過了最佳幹預期, 一人從裡到外都像個10歲孩子, 一人性腺功能相當於70歲老人。

醫護人員希望, 這對“兄弟”的故事能給廣大男孩的家長們敲醒警鐘, 留心小褲衩下的情況, 發現不對儘早就醫。

一“老”一“少”竟是同齡人

這兩名患者名叫大童和小童(均為化名), 今年都是20歲, 其中大童比小童年長幾個月。 但乍一看, 大童就像個10歲的孩子, 1米6的個頭, 白白胖胖, 不知情的人看到醫生跟他交待病情時還會想, 誰家的孩子這麼懂事。

大童患的是特異性低促性腺激素性腺功能減退症。 他的下丘腦不能釋放信號, 刺激垂體分泌卵泡刺激素和黃體生成素, 也就是說, 他無法產生雄性激素, 完成第二性征的發育。

檢查還顯示, 大童的骨骺線至今仍未閉合, 如不干預, 理論上他到老仍有長高的潛力。

小童的外形和大童有很大不同。 他不胖, 身高1米78, 看起來相對正常得多。 但相關檢查卻顯示, 他的性腺功能已經相當於70歲老人。 他還有1型糖尿病以及部分性腎上腺皮質功能不全。

小童患的是自身免疫性多內分泌腺綜合征。 該科主任、醫學博士毛玉山表示, 這種病的患者, 自身免疫物質經常處於敵我不分的狀態, 以小童為例, 自身免疫物質分別攻擊了性腺、胰腺和腎上腺, 導致了相應的疾病和功能異常。

其中最麻煩的是性腺功能異常。 “黃體激素、卵泡刺激素等都是正常值上限的2到4倍, 但總體睾酮卻只有正常值下限的一半。

換言之, 睾丸功能嚴重衰退, 激素等再刺激它, 它也無法合成雄性激素。 這是更年期、老年期男性才有的表現。 ”毛醫生說。

大童是完全未發育, 小童則是經歷過發育, 只是尚未完成就由於睾丸“罷工”而停止了。

兩人均過了最佳幹預期

大童和小童都是第一次來求診,

但他們的“不正常”其實已持續多年。

大童是外地人, 一人在寧波打工, 來就醫是因為父母下了不找對象不准回家的死命令。 他這才一人上醫院來看病。

毛玉山醫生建議他先打一段時間的生長激素, 之後再進行促性腺發育治療, 這樣一來大童至少能長到1米7, 也會有接近正常的性能力。

但近十萬元的治療費, 大童拿不出。 有人提議眾籌, 他又不願意。 對他來說, 上醫院看病已經是最大尺度了。 如果可以他情願把這事瞞一輩子。

小童是本地人, 他不工作、不學習, 也沒朋友, 閑在家已經好幾年。 父母萬般無奈下帶他上醫院來看病。

小童的治療相對簡單、經濟, 每天口服雄性激素即可有性能力。 但要有生育能力就希望渺茫了。

毛醫生認為, 無論是從身體還是心理, 兩人均過了最佳幹預期。 “對於性腺發育異常的患者來說, 青春期就是治療黃金期, 過了青春期, 身體的病或許能醫或許不能醫, 但心理的創傷已經形成, 要修復很困難也很漫長。 這既是個人的悲劇也是家庭的悲劇。 ”

專家建議

男孩的家長要留心小褲衩下的情況

大童的父母是何種態度不得而知, 小童的父母則是後悔不迭。

他們告訴醫生, 大概小童10歲後, 他們就沒怎麼看過小童的身體了。 只看到兒子長得高大, 卻忽略了兒子沒有鬍子、喉結也不明顯的事實。 有幾次周圍有人好心提醒, 家長也沒當回事, 只認為自己的兒子就是一副文弱書生的樣子。

對此, 毛醫生提醒廣大男孩的家長, 要留心小褲衩下的情況,沒有機會也創造機會去瞟一眼,家長不妨在孩子洗澡的時候,藉口拿東西,進去看一眼,兩三個月看一次差不多了,也不至於讓孩子反感。”

此外,正常男孩在青春期都會出現遺精的現象,家長也要留心孩子的內褲和床單上有無精斑。而變聲、長鬍子、長喉結都是這個時期該出現的生理現象,如果遲遲不出現,家長也要警覺。

近年來,也有一些家長帶著孩子上內分泌科門診,請醫生來評估孩子的發育情況。毛醫生認為,這樣的做法值得肯定,“不妨把它看作體格檢查,可以及早發現及早干預相關異常情況。”

編輯:xx

要留心小褲衩下的情況,沒有機會也創造機會去瞟一眼,家長不妨在孩子洗澡的時候,藉口拿東西,進去看一眼,兩三個月看一次差不多了,也不至於讓孩子反感。”

此外,正常男孩在青春期都會出現遺精的現象,家長也要留心孩子的內褲和床單上有無精斑。而變聲、長鬍子、長喉結都是這個時期該出現的生理現象,如果遲遲不出現,家長也要警覺。

近年來,也有一些家長帶著孩子上內分泌科門診,請醫生來評估孩子的發育情況。毛醫生認為,這樣的做法值得肯定,“不妨把它看作體格檢查,可以及早發現及早干預相關異常情況。”

編輯:xx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