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旅遊>正文

湖北發佈19條茶文化旅遊線路:聞著茶香,尋找詩與遠方

春遊湖北再添19個好去處。

4月25日至27日, 2018湖北茶文化遊暨十堰萬里茶道之旅活動啟動, 省旅遊委新發佈19條線路, 推介湖北茶文化旅遊。

作為全國第四大產茶大省, 茶文化旅遊能否接力賞花游, 成為我省鄉村遊的又一爆款?

因茶而興, 茶園“曲線救國”變景區

4月25日, 湖北日報全媒記者和來自全國的媒體人乘坐大巴車, 順著蜿蜒的瀝青路向龍王埡峰山頂行駛。

連片翠綠的茶園躍入眼簾, 有人不禁興奮喊道:好美!

“進入茶園, 風景更有韻味。 ”隨車嚮導、竹溪縣副縣長曾輝笑著介紹。

這裡是竹溪龍王埡茶業有限公司旗下的龍王埡生態旅遊區,

有2萬多畝茶園, 2011年起開始打造, 如今已是3A景區。

作為有著60多年歷史的老茶場, “龍王埡”不僅是中國馳名商標, 還獲得過諸多榮譽, 銷售網路遍佈全國。

為何做起了旅遊?

“剛開始, 只是小打小鬧, 後在旅遊部門的引導下, 越做越有勁。 ”竹溪龍王埡茶業有限公司負責人郭承君揭開謎底。

完善旅遊基礎設施、建休閒養生山莊、陸羽文化廣場、茶葉生產體驗車間、露營基地……隨著不斷改造, 茶山變景區, 遊客蜂擁而至。

漫步其中, 山巒疊嶂, 霧氣靄靄中, 茶葉飄香;順著游步道前行, 不時遇見三兩農婦採茶, 可謂一步一景, 引人駐足拍照。

“遊客的到來, 讓企業形象和品牌知名度迅速提升。 ”郭承君透露, 去年接待遊客達50萬人次,

公司茶品種也從做旅遊之前的40種左右, 增加到150多種。

茶場做旅遊, 看似“曲線救國”, 卻讓龍王埡茶業銷售量以每年13%的速度遞增, 去年產值2億多元, 其中現場買茶金額就達300萬元, 住宿餐飲每年收入1000萬元以上。

如今, 嘗到甜頭的龍王埡茶業早已從被動做旅遊到主動做旅遊。 “目前我們正在創建4A, 未來還將打造5A。 ”郭承君說。

因茶而富, 山鄉振興找到新抓手

在龍王埡生態旅遊區裡, 還有一棟由茶場廠房改造的生漆博物館, 裡面收藏有100多件漆器、文物及藝術品。

竹溪是我國五大名漆產地之一, 其中大木漆全國聞名, 但過去多以銷售生漆為主。 茶文化旅遊聚集的人氣, 催生了這間博物館, 也為這裡的茶文化旅遊增加了看點。

博物館裡有幾間工作室, 一群年長的農民正在專家的指導下, 用草或麻繩製作當地傳統手工藝品。 博物館所在的楊寺廟村村民吳關學說:“村裡的60多人在學習製作這些‘藝術品’, 一年可增加1萬多元的收入。 ”“我們想以博物館為平臺, 打造更多的手工藝品, 樹立竹溪的漆器品牌, 同時也培訓周邊的農民, 以訂單和集中收購的方式, 讓他們多一份收益。 ”劉善林說。

據介紹, 龍王埡生態區直接帶動周邊2個鄉鎮2個農林場7個村的1338戶4045人脫貧致富, 其中建檔立卡貧困戶448戶1490人。 “茶產業關乎全省近600萬茶人利益, 關係到數以百萬計的山區農民脫貧致富。 ”省扶貧辦相關負責人介紹, 近年來我省大力實施旅遊助推鄉村振興, 積極推進農旅、林旅、文旅融合,

全省培育出多個“旅遊+”產業示範基地, 旅遊新業態層出不窮。 “此次, 我們希望通過茶旅融合等方式, 做強做大茶產業, 帶動三產融合, 讓更多農民受益。 ”

茶葉大省, 茶旅融合正當時

資料顯示, 2016年我省茶園面積509萬畝, 總產量29.6萬噸, 總產值超過500億元;茶園面積、產量均居全國第4位, 產值居第5位。 其中, 規模以上茶葉加工龍頭企業300家。

不過, 相比浙江、安徽、福建等產茶大省, 我省茶產業還存在自主品牌知名度不高、茶文化開發不夠等短板, 茶旅融合才剛剛起步。 “安徽、貴州將茶葉的觀光、生產、消費和銷售納入旅遊大產業的鏈條, 實現了旅遊與茶產業的雙贏。 尤其是四川, 在10多年前就培育茶文化旅遊, 促進了旅遊與茶產業全面深度融合,

其茶葉產值每年以20%的速度增長。 ”省旅遊委相關負責人表示, 國內茶產業大省茶文化旅遊的興起, 推動了茶產業的強勢崛起, 也對我省產生強烈衝擊, 嚴重擠壓了湖北名優茶的市場空間。 差距就是動力。 城鎮遊客對高品質的茶文化旅遊產品產生了越來越多的需求, 我省應從滿足遊客茶生態觀光、茶文化體驗、休閒、度假等需求著手, 實現高品質發展。

據透露, 截至目前, 全國各地已探索出以鄉村為依託, 以茶產業為核心的美麗茶村模式;以莊園為形態, 集茶種植加工、文化展示、度假養生為一體的茶香莊園模式;以集中展示和體驗茶文化的茶文化模式;以茶加工、茶商貿為核心功能的茶產業園區的茶商貿城模式;以茶產業為核心、茶文化為靈魂, 通過茶產業的發展帶動區域經濟的茶經濟區模式。“茶葉大省,茶旅融合正當時。這些都將成為我省發展茶文化旅遊的重要借鑒。”省旅遊委相關負責人說,近年來,我省旅遊和農業部門積極聯動,依託以武陵山、大別山、秦巴山、幕阜山四大貧困山區知名茶場為代表的茶資源,探索出了一條農旅融合、茶旅融合、文旅融合的發展之路。竹溪龍王埡生態旅遊區等已日臻成熟,宣恩伍家台貢茶文化旅遊區2016年成功創建4A景區,英山、五峰、赤壁等地的茶場也正在按照國家旅遊景區標準提檔升級。

各種茶文化旅遊活動也在全省如火如荼地展開。去年以來,我省共推出35條茶文化旅遊線路,深受旅行社、景區和遊客歡迎。

(責編:關喜豔、周恬)

通過茶產業的發展帶動區域經濟的茶經濟區模式。“茶葉大省,茶旅融合正當時。這些都將成為我省發展茶文化旅遊的重要借鑒。”省旅遊委相關負責人說,近年來,我省旅遊和農業部門積極聯動,依託以武陵山、大別山、秦巴山、幕阜山四大貧困山區知名茶場為代表的茶資源,探索出了一條農旅融合、茶旅融合、文旅融合的發展之路。竹溪龍王埡生態旅遊區等已日臻成熟,宣恩伍家台貢茶文化旅遊區2016年成功創建4A景區,英山、五峰、赤壁等地的茶場也正在按照國家旅遊景區標準提檔升級。

各種茶文化旅遊活動也在全省如火如荼地展開。去年以來,我省共推出35條茶文化旅遊線路,深受旅行社、景區和遊客歡迎。

(責編:關喜豔、周恬)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