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時政>正文

三峽“綠色岸電”助力長江大保護

4月26日清晨, 進入旅遊旺季的湖北宜昌三峽大壩遊人如織。

上午10時, 桃花村旅遊碼頭, 平靜的江面馳來一艘巨型遊輪, 1.25萬噸的“世紀傳奇”號緩緩停靠在碼頭。 輪機長李名旗連接好碼頭躉船上的岸電箱, 輕按開關, “船上通電了嗎?”“電力很穩定!”。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 長江是中華民族的母親河, 要把修復長江生態環境擺在壓倒性位置, 共抓大保護, 不搞大開發。

近年來, 國網湖北電力堅持綠色發展理念, 在三峽庫區大力推廣綠色岸電, 三峽核心區的所有遊輪已全部用上清潔岸電, 助力打贏污染防治攻堅戰。

待閘船舶污染亟待治理 岸電一度叫好難叫座

高峽出平湖, 當驚世界殊。 世界最大的水利工程三峽大壩, 源源不斷地將清潔水電輸送到全國各地。

三峽工程也促進了長江航運的飛速發展, 三峽船閘2011年通過量突破1億噸, 提前19年達到設計通過能力。 三峽壩上壩下平均每天積壓待閘船舶260余艘, 高峰時停船近千艘, 每艘船平均待閘時間在44小時以上。

2015年3月, 筆者曾在沙灣錨地看到, 50多艘待閘船舶在岸邊停靠, 因為大多船舶使用柴油機發電, 江風將陣陣黑煙吹向岸邊, 轟鳴的馬達聲此起彼伏震耳欲聾。

“我們也感覺污染很大, 但必須用燃油發電才能維持運轉。 ”國平五號船主廖長明介紹說, 柴油發電聲音在90分貝, 噪音也讓他們十分痛苦。

“發電機只要一響, 就震得人心慌氣短, 無法入眠。 ”靠近沙灣錨地的西江樓農家飯莊老闆杜國文說。

據宜昌海事局統計, 每年有14萬艘船舶待閘三峽, 柴油發電排放的硫化物約10噸, 碳氧化物4000噸, PM2.5約3噸, 對壩區空氣品質和中華鱘產卵地生態環境構成威脅。

國網湖北電力積極回應國家推進能源消費革命及大氣污染防治要求, 2015年4月1日, 三峽庫區首個岸電試點工程送電投運。

“以前待閘期間, 我們船發電要燒300多元的柴油, 每天用電10個小時, 接岸電後可以24小時用電, 每天只需100元左右的電費, 還緩解了船員輪流發電的工作壓力。 ”廖長明介紹說。

宜昌供電公司行銷部主任榮延海介紹, 2015年以來, 以“遊輪碼頭專變岸電、待閘錨地公變岸電、躉船碼頭低壓岸電”三種典型方式推廣岸電,

三峽庫區船舶岸電年用電量將近500萬千瓦時, 相當於替代燃油1062.5噸。

組建岸電聯盟“掃碼用電” 遊船用上清潔岸電

榮延海坦承, 雖然岸電推廣取得了初步成效, 但也面臨兩個突出問題:一是由於船舶改造技術和介面標準不統一、商業模式不成熟、交費困難等因素影響, 推廣難度大, 面臨“建得不少、用得不多”的尷尬;二是全面推廣有難度, 三峽壩上錨地水位落差達30米, 接電勞動強度大, 貨船使用積極性不高, 同時, 三峽壩下船舶因岸邊吃水深不夠, 停泊在江心不靠岸, 岸電無法送電到江心。

三峽庫區岸電推廣遇到的難題引起國家高度重視, 生態環境部、交通運輸部、國家能源局等部門多次專題調研三峽壩區待閘船舶污染治理工作情況。

2017年9月25日, 交通運輸部、國家能源局、國家電網公司三方簽署戰略合作協定, 就共同推進靠港船舶使用岸電, 進一步減少船舶污染排放建立戰略合作關係。

國網湖北電力副總經理傅景偉介紹, 該公司在政府主導下, 配合制定長江湖北段的岸電總體規劃, 完善三峽岸電具體技術方案, 按照先易後難、先大後小、先客後貨的原則, 分步推進岸電項目建設。

在宜昌供電公司的推動下, 宜昌市成立岸電協作聯盟, 成員單位包括能源辦、設計單位、管理部門、使用單位、供電公司等, 為岸電普及推廣提出了一攬子解決方案。

宜昌供電公司總經理丁和平介紹, 岸電聯盟制定了典型方案,

規範變壓器設置、供電樁配置、船舶接電方式以及運維模式等, 將水面供電納入配電網建設的範疇, 優化沿線岸電佈局, 研究建立與社會運營商通用的岸電交費平臺, 通過“掃碼岸電”系統極大地提升了服務體驗。

在宜昌市中心港碼頭筆者看到, 掃碼岸電系統由岸電樁、移動終端APP、岸電運營服務平臺等組成, 船舶靠港後, 船員將電纜線接入標準化的岸電樁, 經移動終端掃描二維碼即可通電使用, 系統後臺開始自動計量用電量, 船舶離港時再次掃描二維碼就能斷電結算, 實現了介面標準規範統一、繳費平臺便捷通用。

根據宜昌供電公司與市交通運輸局的合作協定, 掃碼岸電系統即將覆蓋到交運集團所屬各沿江港口碼頭。

沒有了柴油發電機的轟鳴聲,停靠在桃花村旅遊碼頭的“世紀傳奇”號如同江面上的一座五星級賓館,給遊客們帶來了舒適的體驗。“以前到三峽旅遊,遊輪上整晚都有嗚嗚的發電機聲,現在晚上都是靜悄悄的,休息好了玩得也開心!”來自上海的蘇女士說。

桃花村旅遊碼頭負責人張波算了一筆賬,“世紀傳奇”號遊輪將停靠17小時,400名遊客要在輪船上入住休息,原來每天要消耗2噸柴油發電,運營成本達14000餘元。現在使用岸電後,只需要用3000多千瓦時岸電,運營成本僅為燒油的1/3。

在解決了岸電使用便利性問題後,在多種能源消費競爭中,岸電也得到了市場充分認可。

5A級景區“三峽人家”,近年來隨著旅遊市場火爆,景區決定在岸邊新建一艘長期靠岸停泊的遊船。“景區一開始想用柴油發電,甚至提出過用天然氣發電的方案,但通過與岸電方案的綜合比較,最終決定採用岸電。”景區負責人閻賢斌介紹。宜昌供電公司主動開闢綠色通道,在10天內為景區增容一台630千伏安變壓器,預計每年可增加供電量約60萬千瓦時,減少污染物排放約1.5噸。

榮延海介紹,旅遊輪船用電量大,每艘遊船日平均用電量達1000千瓦時以上,通過“掃碼充電”,已經形成了比較成熟的商業模式。

截至目前,宜昌沿江段已有28個港口碼頭完成岸電改造,供電容量31555千伏安,其中110多艘旅遊輪船已全部用上了清潔岸電,年惠及遊客人數超過120萬人次。今年一季度,宜昌市沿江岸電用電量同比增長21%。

破解“最後一公里” 打贏污染防治攻堅戰

“與遊輪碼頭岸電高頻使用不同,錨地岸電使用效率明顯較低。”

秭歸縣供電公司副總經理劉偉說,壩上沙灣錨地建設了80個專用岸電接電樁位,但年供電量僅2萬千瓦時左右,使用率不高。

國網湖北電力行銷部市場處處長吳巍介紹,為了解決這一難題,該公司邀請國網信通產業集團公司、長江航運設計院、長江船舶設計院等單位,共同編制了《三峽壩區岸電工程(錨地)技術研究方案》,1月30日,技術方案通過了由湖北省能源局組織的專家評審。

4月18日,筆者在沙灣錨地看到,秭歸縣供電公司員工正在護坡上開展安裝智慧升降滑軌的前期工作,岸電樁安裝到軌道上後,可以在水平面145米至175米之間自由滑動,將接電長度縮短至50米以內,解決接電中因水位消落導致的電纜展放難度大的問題。

“岸電智慧升降滑軌建成後,我們將在岸邊貼上二維碼,貨船靠岸後,只要用手機掃一掃,後面的服務都由我們來做,就像使用共用單車一樣方便!”劉偉介紹,該公司還建立了由海事管理部門、貨船公司、船員加入的微信群,貨船需要靠岸用電時,只要提前30分鐘發個微信,供電公司就能迅速提供接電服務。

而在三峽大壩下游臨江坪江心錨地,由於岸邊水深不足,40多艘待閘貨船在長江中間就地停泊,並沒有靠岸,導致無法接入岸電,亟待尋找一種新型的岸電供應模式。

“貨船日平均用電量在100至300千瓦時左右,用電量不大,我們將提供移動貯能方案,把船舶當作電動汽車,通過換電池方式提供電能。”榮延海介紹,初步計畫在江心錨地前後兩個港口,建設電動汽車和船舶共用智慧充電站,貨船在進入江心錨地前在雲池碼頭靠岸,供電公司為其提供一塊90千瓦的電池,能夠供其使用3天以上,在過閘前到中心港碼頭再將電池換下回收。

14萬艘次待閘船舶,就相當於14萬輛次電動汽車,通過“E充電”APP打造船聯網充電服務網路,可以有效解決岸基供電無法延伸到江心的問題。宜昌供電公司多次與相關方進行技術論證,今年下半年將進行示範應用。

國網湖北電力行銷部副主任朱銀軍認為,要想岸電叫好又叫座,需要政府相關部門的密切配合,綜合運用經濟、法律、技術和必要的行政手段,利用市場機制,調動企業的積極性。如美國加州制定了“控制停泊於加州港口的海船的輔機排放有毒氣體”法規,自2017年1月1日起,將實施船舶靠港接用岸電的強制性新標準。

下一步,宜昌市將加強船舶污染排放的監測和執法。《宜昌市大氣污染防治攻堅戰實施方案》提出,要在2018年完成全市80%的港口碼頭岸電改造,2020年實現全覆蓋。

國網湖北電力董事長、黨委書記肖黎春表示,做好長江大保護,必須發揚“釘釘子”精神,持續發力,久久為功。預計到2020年,宜昌港口和船舶岸電設施建設將投入1.37億元,三峽庫區所有待閘船舶都將用上清潔岸電,岸電年用電量將達到2380萬千瓦時,可替代燃油5057.5噸,相當於減少有害物一氧化碳排量9.15噸,氮氧化物15.41噸,二氧化硫24.08噸。(祝科 陳昌松)

(責編:關喜豔、周恬)

沒有了柴油發電機的轟鳴聲,停靠在桃花村旅遊碼頭的“世紀傳奇”號如同江面上的一座五星級賓館,給遊客們帶來了舒適的體驗。“以前到三峽旅遊,遊輪上整晚都有嗚嗚的發電機聲,現在晚上都是靜悄悄的,休息好了玩得也開心!”來自上海的蘇女士說。

桃花村旅遊碼頭負責人張波算了一筆賬,“世紀傳奇”號遊輪將停靠17小時,400名遊客要在輪船上入住休息,原來每天要消耗2噸柴油發電,運營成本達14000餘元。現在使用岸電後,只需要用3000多千瓦時岸電,運營成本僅為燒油的1/3。

在解決了岸電使用便利性問題後,在多種能源消費競爭中,岸電也得到了市場充分認可。

5A級景區“三峽人家”,近年來隨著旅遊市場火爆,景區決定在岸邊新建一艘長期靠岸停泊的遊船。“景區一開始想用柴油發電,甚至提出過用天然氣發電的方案,但通過與岸電方案的綜合比較,最終決定採用岸電。”景區負責人閻賢斌介紹。宜昌供電公司主動開闢綠色通道,在10天內為景區增容一台630千伏安變壓器,預計每年可增加供電量約60萬千瓦時,減少污染物排放約1.5噸。

榮延海介紹,旅遊輪船用電量大,每艘遊船日平均用電量達1000千瓦時以上,通過“掃碼充電”,已經形成了比較成熟的商業模式。

截至目前,宜昌沿江段已有28個港口碼頭完成岸電改造,供電容量31555千伏安,其中110多艘旅遊輪船已全部用上了清潔岸電,年惠及遊客人數超過120萬人次。今年一季度,宜昌市沿江岸電用電量同比增長21%。

破解“最後一公里” 打贏污染防治攻堅戰

“與遊輪碼頭岸電高頻使用不同,錨地岸電使用效率明顯較低。”

秭歸縣供電公司副總經理劉偉說,壩上沙灣錨地建設了80個專用岸電接電樁位,但年供電量僅2萬千瓦時左右,使用率不高。

國網湖北電力行銷部市場處處長吳巍介紹,為了解決這一難題,該公司邀請國網信通產業集團公司、長江航運設計院、長江船舶設計院等單位,共同編制了《三峽壩區岸電工程(錨地)技術研究方案》,1月30日,技術方案通過了由湖北省能源局組織的專家評審。

4月18日,筆者在沙灣錨地看到,秭歸縣供電公司員工正在護坡上開展安裝智慧升降滑軌的前期工作,岸電樁安裝到軌道上後,可以在水平面145米至175米之間自由滑動,將接電長度縮短至50米以內,解決接電中因水位消落導致的電纜展放難度大的問題。

“岸電智慧升降滑軌建成後,我們將在岸邊貼上二維碼,貨船靠岸後,只要用手機掃一掃,後面的服務都由我們來做,就像使用共用單車一樣方便!”劉偉介紹,該公司還建立了由海事管理部門、貨船公司、船員加入的微信群,貨船需要靠岸用電時,只要提前30分鐘發個微信,供電公司就能迅速提供接電服務。

而在三峽大壩下游臨江坪江心錨地,由於岸邊水深不足,40多艘待閘貨船在長江中間就地停泊,並沒有靠岸,導致無法接入岸電,亟待尋找一種新型的岸電供應模式。

“貨船日平均用電量在100至300千瓦時左右,用電量不大,我們將提供移動貯能方案,把船舶當作電動汽車,通過換電池方式提供電能。”榮延海介紹,初步計畫在江心錨地前後兩個港口,建設電動汽車和船舶共用智慧充電站,貨船在進入江心錨地前在雲池碼頭靠岸,供電公司為其提供一塊90千瓦的電池,能夠供其使用3天以上,在過閘前到中心港碼頭再將電池換下回收。

14萬艘次待閘船舶,就相當於14萬輛次電動汽車,通過“E充電”APP打造船聯網充電服務網路,可以有效解決岸基供電無法延伸到江心的問題。宜昌供電公司多次與相關方進行技術論證,今年下半年將進行示範應用。

國網湖北電力行銷部副主任朱銀軍認為,要想岸電叫好又叫座,需要政府相關部門的密切配合,綜合運用經濟、法律、技術和必要的行政手段,利用市場機制,調動企業的積極性。如美國加州制定了“控制停泊於加州港口的海船的輔機排放有毒氣體”法規,自2017年1月1日起,將實施船舶靠港接用岸電的強制性新標準。

下一步,宜昌市將加強船舶污染排放的監測和執法。《宜昌市大氣污染防治攻堅戰實施方案》提出,要在2018年完成全市80%的港口碼頭岸電改造,2020年實現全覆蓋。

國網湖北電力董事長、黨委書記肖黎春表示,做好長江大保護,必須發揚“釘釘子”精神,持續發力,久久為功。預計到2020年,宜昌港口和船舶岸電設施建設將投入1.37億元,三峽庫區所有待閘船舶都將用上清潔岸電,岸電年用電量將達到2380萬千瓦時,可替代燃油5057.5噸,相當於減少有害物一氧化碳排量9.15噸,氮氧化物15.41噸,二氧化硫24.08噸。(祝科 陳昌松)

(責編:關喜豔、周恬)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