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重磅!日照3年將建設學校83所,招聘教師1693名!

近日, 日照市人民政府印發《關於加快推進城鄉義務教育一體化發展的實施意見》。 《意見》提出, 到2020年, 所有區縣創建成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縣, 實現市域城鄉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

根據《意見》, 2018-2020年, 日照市將新建、改擴建學校83所(新建小學16所、初中8所, 改擴建小學39所、初中20所)。 2018、2019、2020年, 全市義務教育學校分別招聘教師649人、532人、512人。

各區縣人民政府、管委, 市政府各部門、單位, 國家、省屬駐日照各單位:

根據國務院《關於統籌推進縣域內城鄉義務教育一體化改革發展的若干意見》(國發〔2016〕40號)、省政府《關於貫徹國發〔2016〕40號文件統籌推進縣域內城鄉義務教育一體化改革發展的實施意見》(魯政發〔2017〕24號)等文件精神, 為切實解決當前我市城鄉義務教育發展不平衡不充分問題, 加快推進全市義務教育從縣域均衡向市域均衡發展、從基本均衡向優質均衡發展、從外延均衡向內涵均衡發展, 結合我市實際, 提出如下實施意見:

一、總體要求

(一)指導思想。 全面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 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 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 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 以教育體制機制改革為動力, 突出義務教育重中之重和優先發展戰略地位,

將義務教育改革發展與我市加快城鎮化、鄉村振興、計生政策調整、“三招三引”統籌謀劃, 建立城鄉同步、一體化發展的義務教育發展機制, 著力解決“鄉村弱”和“城鎮擠”問題, 讓人民群眾從教育改革發展中享有更多獲得感, 為加快推進我市教育現代化和建設美麗富饒、生態宜居、充滿活力的現代化海濱城市奠定堅實基礎。

(二)發展目標。 到2020年, 所有區縣創建成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縣, 實現市域城鄉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 義務教育與城鎮化發展相協調, 學校佈局與人口分佈結構相適應, 學校大校額、大班額問題全面解決;城鄉教育服務均等化基本實現, 城鄉師資配置科學合理, 鄉村教師待遇穩步提高,

教育脫貧任務全面完成;依法辦學、自主管理、民主監督、社會參與的現代學校制度逐步形成。

二、主要任務

(一)推進城鄉義務教育學校一體化規劃建設

1.修編城鄉義務教育學校佈局規劃。 根據新型城鎮化、鄉村振興、常住人口規模、學齡人口變化趨勢的需要, 對2020年前經濟社會發展特別是學齡人口變化情況進行科學預測, 修編城鄉義務教育學校佈局規劃(2018—2020年)。 各區縣在修編規劃的同時, 制定供地計畫, 確保學校建設用地。 依法落實新建居住區配套標準化學校建設, 新建居住區首期項目要與配套學校同步規劃、同步建設、同步交付使用。

2.全面完成“全面改薄”工程。 2018年, 規劃投資4.45億元, 改造項目52個, 改造校舍23.47萬平方米、運動場地5.56萬平方米,

購置設備4.44萬台件。 加強寄宿制學校建設, 所有寄宿制學校全部配齊取暖、洗浴等設施設備。 保障義務教育薄弱學校教室、桌椅、圖書、實驗儀器、運動場等教學設施和宿舍、床位、廁所、食堂、飲水等生活設施滿足教學、生活需要, 全面改善義務教育薄弱學校辦學條件。

3.制定實施大班額防控規劃(2018—2020年)。 2018—2020年, 全市規劃投資38.02億元, 新建小學16所、初中8所, 改擴建小學39所、初中20所, 新增校舍面積53.61萬平方米, 新增班級981個、學位45790個。 落實各區縣義務教育階段大班額防控學校建設任務, 按年度扎實推進學校建設。 建立班額定期監測、通報制度, 建立大班額防控長效機制, 確保不出現新的大班額問題。

4.實施教育脫貧攻堅工程。 落實鄉村振興戰略, 聚焦莒北、蓮西、港西、嵐西北等重點貧困地區集中發力, 深入實施教育扶貧方案,打贏教育脫貧攻堅關鍵戰。加強扶貧重點鄉鎮學校校舍以及運動場地、食堂、廁所等基礎設施建設,配足配齊圖書、資訊化、教學儀器等設施設備,到2018年底,所有扶貧重點鄉鎮中小學全部達到“20項底線”要求,到2020年,全部達到省定辦學條件標準化要求。

5.制定實施第二期特殊教育提升計畫。推動東港區、嵐山區建設特殊教育學校,開發區、山海天在普通中小學設立特教班,在中小學建成滿足需求的特殊教育資源教室。推進特殊教育辦學體制改革,形成市辦盲教育和聾教育、區縣辦培智教育的分類辦學模式,不斷完善特殊教育辦學體系。加強教學指導,深化“康教結合”實驗、隨班就讀、送教上門等工作。

6.實施民辦教育促進計畫。制定出臺扶持民辦教育發展的優惠政策,為民辦教育營造良好的發展環境。探索公建民營、民辦公助、公民合作、民建民營等辦學模式,支援、招引社會力量通過獨資、合資、合作等多種途徑舉辦民辦義務教育學校。到2020年,全市建成高水準、有特色的民辦義務教育學校15所以上。

7.實施城鄉教育資訊化建設計畫。加強城鄉中小學資訊化基礎設施建設,推進教育資訊化班班通硬體設備更新換代,進一步提升寬頻網路校校通水準,校園網出口頻寬達到千兆,鼓勵中心小學以上學校實現無線網路全覆蓋。推進智慧校園建設,到2020年,全市建成100所智慧校園,中心小學以上學校全部建成創客空間(創新實驗室),義務教育學校全部普及錄播設備。

(二)推進城鄉教師隊伍一體化建設

1.持續加大城鄉教師補充力度。制定並落實全市分區縣教師補充年度規劃,根據區域內學生增加規模和教育教學需要,2018、2019、2020年,全市義務教育學校分別招聘教師649人、532人、512人,新招聘教師優先滿足農村學校、城市薄弱學校和大班額問題突出學校需求。面向“雙一流”建設高校招引碩士以上高層次人才,面向全國招聘國家免費師範生,提升教師隊伍層次水準。實施銀齡講學計畫,鼓勵支持樂於奉獻、身體健康的退休優秀教師到鄉村學校支教講學,組織“三支一扶”畢業生到鄉村學校支教,多管道補充農村學校教師。積極推進師範生實習支教工作,緩解部分學校教師階段性結構性緊缺問題。

2.優化教師隊伍管理。

深化中小學校長職級制改革。著力加強校長隊伍專業化建設,改進和完善校長選聘、職級評定、考核評價、薪酬發放、培養培訓、任期交流和追責退出等制度。落實校長任期制和任期目標責任制,健全校長後備人才培養選拔制度,嚴格校長任職資格准入制度。抓好校長及校長後備人才培訓,重點開展鄉村中小學骨幹校長培訓和名校長研修,全面提高校長辦學治校水準,真正實現“教育家辦學”。

深化教師“縣管校聘”改革。完善編制部門負責核定編制總量,人社部門負責核定崗位總量,教育部門負責進行動態調整,學校負責聘用管理的工作機制,逐步實行無校籍管理,優化教師資源配置。農村教學點和其他小規模學校按照班師比和生師比相結合的方式核定教師編制,著重解決農村教師結構性短缺問題。有序推進義務教育學校教師校長交流輪崗,學區(鄉鎮)內實行走教制度,推動城鎮優秀教師、校長向鄉村學校、薄弱學校流動。

深入實施鄉村教師支持計畫。完善鄉村教師待遇保障機制,全面落實鄉村教師津貼補貼制度,落實班主任補貼。每鄉鎮評選2名特級教師,落實向鄉村教師傾斜的職稱評審政策。健全鄉村教師榮譽制度,按照相關規定定期評選表彰為農村教育事業作出突出貢獻的在職鄉村教師。加強鄉村教師周轉宿舍建設,並納入保障性住房建設範圍。

3.健全教師隊伍培養培訓體系。完善師德建設長效機制,實施師德師風建設工程,引導廣大教師爭做“四有好老師”。強化師德考評,推行師德考核負面清單制度,定期開展有償家教等專項治理行動,落實師德考核“一票否決”制度。制定實施《日照市教師隊伍素質提升三年行動計畫(2018—2020年)》,高品質完成全體教師300學時培訓任務,培養造就一大批適應教育改革發展需要的骨幹教師、卓越教師、教育家型教師。加大對鄉村教師培訓力度,為鄉村學校及教學點培養“一專多能”教師,解決農村偏遠地區專業教師緊缺問題。

(三)推進城鄉義務教育學校一體化管理

1.深入推進現代學校制度建設。加快轉變政府職能,綜合運用法律、政策、規劃、財政、標準、資訊服務等措施,監督和規範學校辦學,全面推進教育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實行中小學管理許可權清單制度,全面完成“一校一章程”建設任務,落實學校辦學自主地位。完善學校治理結構,落實校長負責制,實行校務會議制度,加強教職工代表大會、家長委員會和學生代表大會制度建設。建立校內民主管理和監督機制、學校重大事項決策機制,構建社會支援和監督學校發展的長效機制。

2.創新義務教育管理體制。深化鄉鎮教育“三個法人”改革,加強鄉鎮中心小學對村小學、教學點的指導和管理。推進義務教育學區制管理改革。探索一校多區管理模式,組建學校發展共同體,推動區域教育整體提升。通過城鄉結對、學校聯盟、名校託管等方式加大對薄弱學校和鄉村學校的扶持力度,擴大優質教育資源覆蓋面。

3.全面提升學校管理標準化水準。落實國家義務教育學校管理標準,實施義務教育管理標準化學校創建工程,全面改進和加強義務教育學校管理工作,促進學校規範辦學、科學管理,逐步形成“標準引領、管理規範、內涵發展、富有特色”的良好局面,整體提高義務教育學校辦學水準。

(四)推進城鄉義務教育品質一體化提升

1.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推動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進校園、進課堂、進頭腦。深化中小學德育課程一體化改革,落實全員育人導師制,積極開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理想信念教育、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生態文明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培養學生良好品行,提升學生核心素養。持續開展文明校園創建工作,加強校園文化建設。

2.深化課程教學改革。深入推進“新教育”實驗,加強課堂教學改革,尊重學生個體差異,因材施教,培養學生自主學習和終身學習能力。強化實踐育人,建立校內外結合的實踐課程體系,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實施體質提升計畫和藝術教育普及計畫,加強和改進體育美育工作。深化考試招生制度改革,標本兼治減輕學生課業負擔,促進學生全面健康發展。

3.統籌保障不同群體受教育權利。針對殘疾兒童實際,做到“一人一案”,加大資助力度,提高補助水準。加強留守兒童關愛保護,將符合條件的特殊困難流動留守兒童和家庭經濟困難兒童納入社會救助政策保障範圍。落實以居住證為主要依據的隨遷子女入學政策。完善控輟保學機制,落實縣級教育行政部門、鄉鎮政府、村(居)委會、學校和適齡兒童父母或其他監護人控輟保學責任,加強教學管理,保證所有適齡兒童少年應上盡上。

三、組織保障

(一)加強組織領導。加強新形勢下黨對教育工作的領導,市、區縣分別成立教育工委,全面加強教育系統黨建工作。加強義務教育學校党的建設,推進黨組織和党的工作全覆蓋。成立全市城鄉義務教育一體化發展領導小組,市長任組長,相關副市長任副組長,市教育、編制、發改、財政、人力資源社會保障、住建、規劃、國土等相關部門和各區縣政府(管委)主要負責人為成員,負責全面推進城鄉義務教育一體化發展各項工作。各區縣政府(管委)要成立相應的組織領導機構,制定具體工作方案,建立完善工作機制,確保2020年前創建為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縣(區)。

(二)明確部門職責。各相關部門要把推進城鄉義務教育一體化發展作為重要職責,形成責任明確、執行有力、推進高效的工作格局。教育部門要加強同有關部門的協調溝通,編制完善義務教育規劃,積極推動城鄉義務教育一體化發展各項措施落實到位。發展改革部門在編制相關規劃時,要統籌考慮義務教育學校佈局,在安排重大專案和資金投入時優先支持義務教育學校建設。財政部門和教育部門要建立和完善城鄉統一、重在農村的義務教育經費保障機制。機構編制部門和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門負責落實學校教職工編制和崗位需求。國土部門要依法切實保障學校建設用地。規劃主管部門制定控制性詳細規劃涉及中小學用地時,要徵求同級教育行政部門意見。未按照規劃配套建設學校的,不得組織規劃核實,住房城鄉建設部門不得辦理竣工驗收備案。

(三)加大教育投入。依法落實各級政府教育支出責任,健全各級教育預算撥款制度和投入機制,合理確定並適時提高相關撥款標準和投入水準,依法保障教育經費“三個增長”,逐步健全各級各類教育經費投入機制。國家財政性教育經費使用,堅持向貧困鄉鎮、薄弱學校傾斜,向薄弱環節、關鍵領域傾斜。完善教育轉移支付制度,合理安排一般性轉移支付和專項轉移支付。按規定統籌管理使用教育費附加、地方教育附加、土地出讓收益用於教育部分,從地方分成的彩票公益金中安排一定比例用於教育部分,城市建設配套費用於教育部分等教育專項資金。積極探索學校建設多元化投資機制,在加大財政投入的同時,多管道籌措資金,確保學校建設資金足額到位。

(四)加強督導檢查。將推進縣域城鄉義務教育一體化發展納入全市教育工作考評體系,作為對區縣政府(管委)政績考核的重要內容。建立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縣督導評估制度,每年對區縣推進城鄉義務教育一體化發展情況進行兩次專項督導評估。實行督導評估結果公告制度和限期整改制度,強化督導結果運用,督導評估結果作為對區縣政府(管委)及其主要負責人履行教育職責評價和教育發展水準綜合評估的重要依據。對因工作落實不到位,造成不良社會影響的部門和有關責任人,要嚴肅問責。各區縣政府要加強對本地區落實有關義務教育工作情況的專項檢查,定期向同級人民代表大會或其常務委員會報告工作情況。

日照市人民政府

2018年4月24日

深入實施教育扶貧方案,打贏教育脫貧攻堅關鍵戰。加強扶貧重點鄉鎮學校校舍以及運動場地、食堂、廁所等基礎設施建設,配足配齊圖書、資訊化、教學儀器等設施設備,到2018年底,所有扶貧重點鄉鎮中小學全部達到“20項底線”要求,到2020年,全部達到省定辦學條件標準化要求。

5.制定實施第二期特殊教育提升計畫。推動東港區、嵐山區建設特殊教育學校,開發區、山海天在普通中小學設立特教班,在中小學建成滿足需求的特殊教育資源教室。推進特殊教育辦學體制改革,形成市辦盲教育和聾教育、區縣辦培智教育的分類辦學模式,不斷完善特殊教育辦學體系。加強教學指導,深化“康教結合”實驗、隨班就讀、送教上門等工作。

6.實施民辦教育促進計畫。制定出臺扶持民辦教育發展的優惠政策,為民辦教育營造良好的發展環境。探索公建民營、民辦公助、公民合作、民建民營等辦學模式,支援、招引社會力量通過獨資、合資、合作等多種途徑舉辦民辦義務教育學校。到2020年,全市建成高水準、有特色的民辦義務教育學校15所以上。

7.實施城鄉教育資訊化建設計畫。加強城鄉中小學資訊化基礎設施建設,推進教育資訊化班班通硬體設備更新換代,進一步提升寬頻網路校校通水準,校園網出口頻寬達到千兆,鼓勵中心小學以上學校實現無線網路全覆蓋。推進智慧校園建設,到2020年,全市建成100所智慧校園,中心小學以上學校全部建成創客空間(創新實驗室),義務教育學校全部普及錄播設備。

(二)推進城鄉教師隊伍一體化建設

1.持續加大城鄉教師補充力度。制定並落實全市分區縣教師補充年度規劃,根據區域內學生增加規模和教育教學需要,2018、2019、2020年,全市義務教育學校分別招聘教師649人、532人、512人,新招聘教師優先滿足農村學校、城市薄弱學校和大班額問題突出學校需求。面向“雙一流”建設高校招引碩士以上高層次人才,面向全國招聘國家免費師範生,提升教師隊伍層次水準。實施銀齡講學計畫,鼓勵支持樂於奉獻、身體健康的退休優秀教師到鄉村學校支教講學,組織“三支一扶”畢業生到鄉村學校支教,多管道補充農村學校教師。積極推進師範生實習支教工作,緩解部分學校教師階段性結構性緊缺問題。

2.優化教師隊伍管理。

深化中小學校長職級制改革。著力加強校長隊伍專業化建設,改進和完善校長選聘、職級評定、考核評價、薪酬發放、培養培訓、任期交流和追責退出等制度。落實校長任期制和任期目標責任制,健全校長後備人才培養選拔制度,嚴格校長任職資格准入制度。抓好校長及校長後備人才培訓,重點開展鄉村中小學骨幹校長培訓和名校長研修,全面提高校長辦學治校水準,真正實現“教育家辦學”。

深化教師“縣管校聘”改革。完善編制部門負責核定編制總量,人社部門負責核定崗位總量,教育部門負責進行動態調整,學校負責聘用管理的工作機制,逐步實行無校籍管理,優化教師資源配置。農村教學點和其他小規模學校按照班師比和生師比相結合的方式核定教師編制,著重解決農村教師結構性短缺問題。有序推進義務教育學校教師校長交流輪崗,學區(鄉鎮)內實行走教制度,推動城鎮優秀教師、校長向鄉村學校、薄弱學校流動。

深入實施鄉村教師支持計畫。完善鄉村教師待遇保障機制,全面落實鄉村教師津貼補貼制度,落實班主任補貼。每鄉鎮評選2名特級教師,落實向鄉村教師傾斜的職稱評審政策。健全鄉村教師榮譽制度,按照相關規定定期評選表彰為農村教育事業作出突出貢獻的在職鄉村教師。加強鄉村教師周轉宿舍建設,並納入保障性住房建設範圍。

3.健全教師隊伍培養培訓體系。完善師德建設長效機制,實施師德師風建設工程,引導廣大教師爭做“四有好老師”。強化師德考評,推行師德考核負面清單制度,定期開展有償家教等專項治理行動,落實師德考核“一票否決”制度。制定實施《日照市教師隊伍素質提升三年行動計畫(2018—2020年)》,高品質完成全體教師300學時培訓任務,培養造就一大批適應教育改革發展需要的骨幹教師、卓越教師、教育家型教師。加大對鄉村教師培訓力度,為鄉村學校及教學點培養“一專多能”教師,解決農村偏遠地區專業教師緊缺問題。

(三)推進城鄉義務教育學校一體化管理

1.深入推進現代學校制度建設。加快轉變政府職能,綜合運用法律、政策、規劃、財政、標準、資訊服務等措施,監督和規範學校辦學,全面推進教育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實行中小學管理許可權清單制度,全面完成“一校一章程”建設任務,落實學校辦學自主地位。完善學校治理結構,落實校長負責制,實行校務會議制度,加強教職工代表大會、家長委員會和學生代表大會制度建設。建立校內民主管理和監督機制、學校重大事項決策機制,構建社會支援和監督學校發展的長效機制。

2.創新義務教育管理體制。深化鄉鎮教育“三個法人”改革,加強鄉鎮中心小學對村小學、教學點的指導和管理。推進義務教育學區制管理改革。探索一校多區管理模式,組建學校發展共同體,推動區域教育整體提升。通過城鄉結對、學校聯盟、名校託管等方式加大對薄弱學校和鄉村學校的扶持力度,擴大優質教育資源覆蓋面。

3.全面提升學校管理標準化水準。落實國家義務教育學校管理標準,實施義務教育管理標準化學校創建工程,全面改進和加強義務教育學校管理工作,促進學校規範辦學、科學管理,逐步形成“標準引領、管理規範、內涵發展、富有特色”的良好局面,整體提高義務教育學校辦學水準。

(四)推進城鄉義務教育品質一體化提升

1.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推動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進校園、進課堂、進頭腦。深化中小學德育課程一體化改革,落實全員育人導師制,積極開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理想信念教育、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生態文明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培養學生良好品行,提升學生核心素養。持續開展文明校園創建工作,加強校園文化建設。

2.深化課程教學改革。深入推進“新教育”實驗,加強課堂教學改革,尊重學生個體差異,因材施教,培養學生自主學習和終身學習能力。強化實踐育人,建立校內外結合的實踐課程體系,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實施體質提升計畫和藝術教育普及計畫,加強和改進體育美育工作。深化考試招生制度改革,標本兼治減輕學生課業負擔,促進學生全面健康發展。

3.統籌保障不同群體受教育權利。針對殘疾兒童實際,做到“一人一案”,加大資助力度,提高補助水準。加強留守兒童關愛保護,將符合條件的特殊困難流動留守兒童和家庭經濟困難兒童納入社會救助政策保障範圍。落實以居住證為主要依據的隨遷子女入學政策。完善控輟保學機制,落實縣級教育行政部門、鄉鎮政府、村(居)委會、學校和適齡兒童父母或其他監護人控輟保學責任,加強教學管理,保證所有適齡兒童少年應上盡上。

三、組織保障

(一)加強組織領導。加強新形勢下黨對教育工作的領導,市、區縣分別成立教育工委,全面加強教育系統黨建工作。加強義務教育學校党的建設,推進黨組織和党的工作全覆蓋。成立全市城鄉義務教育一體化發展領導小組,市長任組長,相關副市長任副組長,市教育、編制、發改、財政、人力資源社會保障、住建、規劃、國土等相關部門和各區縣政府(管委)主要負責人為成員,負責全面推進城鄉義務教育一體化發展各項工作。各區縣政府(管委)要成立相應的組織領導機構,制定具體工作方案,建立完善工作機制,確保2020年前創建為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縣(區)。

(二)明確部門職責。各相關部門要把推進城鄉義務教育一體化發展作為重要職責,形成責任明確、執行有力、推進高效的工作格局。教育部門要加強同有關部門的協調溝通,編制完善義務教育規劃,積極推動城鄉義務教育一體化發展各項措施落實到位。發展改革部門在編制相關規劃時,要統籌考慮義務教育學校佈局,在安排重大專案和資金投入時優先支持義務教育學校建設。財政部門和教育部門要建立和完善城鄉統一、重在農村的義務教育經費保障機制。機構編制部門和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門負責落實學校教職工編制和崗位需求。國土部門要依法切實保障學校建設用地。規劃主管部門制定控制性詳細規劃涉及中小學用地時,要徵求同級教育行政部門意見。未按照規劃配套建設學校的,不得組織規劃核實,住房城鄉建設部門不得辦理竣工驗收備案。

(三)加大教育投入。依法落實各級政府教育支出責任,健全各級教育預算撥款制度和投入機制,合理確定並適時提高相關撥款標準和投入水準,依法保障教育經費“三個增長”,逐步健全各級各類教育經費投入機制。國家財政性教育經費使用,堅持向貧困鄉鎮、薄弱學校傾斜,向薄弱環節、關鍵領域傾斜。完善教育轉移支付制度,合理安排一般性轉移支付和專項轉移支付。按規定統籌管理使用教育費附加、地方教育附加、土地出讓收益用於教育部分,從地方分成的彩票公益金中安排一定比例用於教育部分,城市建設配套費用於教育部分等教育專項資金。積極探索學校建設多元化投資機制,在加大財政投入的同時,多管道籌措資金,確保學校建設資金足額到位。

(四)加強督導檢查。將推進縣域城鄉義務教育一體化發展納入全市教育工作考評體系,作為對區縣政府(管委)政績考核的重要內容。建立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縣督導評估制度,每年對區縣推進城鄉義務教育一體化發展情況進行兩次專項督導評估。實行督導評估結果公告制度和限期整改制度,強化督導結果運用,督導評估結果作為對區縣政府(管委)及其主要負責人履行教育職責評價和教育發展水準綜合評估的重要依據。對因工作落實不到位,造成不良社會影響的部門和有關責任人,要嚴肅問責。各區縣政府要加強對本地區落實有關義務教育工作情況的專項檢查,定期向同級人民代表大會或其常務委員會報告工作情況。

日照市人民政府

2018年4月24日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