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科技>正文

未來智慧可穿戴設備依然還有三個機會?

智慧可穿戴第一波的風口已經過去了。 穀歌在2013年發佈說, 要做穀歌眼鏡, 但發佈出來以後, 就停止了專案。 Jawbone是當時最著名的手環公司, 也是最著名的獨角獸公司, 在2017年7月份宣佈破產。 但在14年至15年, Jawbone1和2一直斷貨。

南大教授劉嘉在學校裡面主要做深度學習, 是這波人工智慧最核心的一部分工作。 他認為這波人工智慧一定是未來的很大方向, 因為它第一次在某些領域上超過人。 同時他跟我們分享了一個常見的硬體領域——智慧可穿戴, 飛馬君已經整理完畢啦!下拉可食用乾貨奧!

智慧可穿戴是什麼?

Fitbit 設計的手環

智慧可穿戴跟人工智慧並沒有直接關係。 傳統所認為的智慧硬體, 往往集中在智慧可穿戴上。 但是其實現在跟人工智慧相關的智慧硬體分很多部分, 包括大的行業像自動駕駛, 包括各種形態的機器人。

而智慧可穿戴現在變成一個非常狹小, 也是很基礎的工程。 智慧硬體最核心的一點, 就是採集資料然後做處理。

智慧可穿戴最主要的是因為KK在2018年講的量化自我, 就是把自己數位化。 量化自我是非常重要的, 包括個性化的部分。 Fitbit是家著名的手環公司, 去年一年股價跌了60%。 所以智慧可穿戴這波浪潮已經全過去了,

那麼未來在智慧可穿戴上面, 有沒有下一波浪潮?

智慧可穿戴的三個問題

劉嘉認為目前智慧可穿戴最大的問題有三個。 第一個問題是續航能力和計算能力。 在2013年開始火熱的時候, 全世界都在做可穿戴設備, 但是目前來看, 他們面臨的一個極大的問題就是, 續航能力和計算能力。

所有的硬體設備, 其實都在搶佔入口。 現在最大的三大入口的內容, 第一個是手機, 第二個是智慧家居, 第三個比較大是自動駕駛。 這是幾乎所有大公司都看重的三大入口。 只要硬體有能力統一的連接互聯網,

那麼硬體上的應用就會變的非常重要。

智慧可穿戴, 其實本質上所有做的手環是白家電。 所以這是第一個, 搶佔入口的機會已經去掉了, 所以它想變的龐大, 在第一波浪是不可能完成的。

第二個就是對話模式 , 對話模式都是螢幕交互的, 在2013年語音沒有出來之前,智慧可交互沒有辦法做可交互。劉嘉表示到目前為止,已經交互這件事情,都不是一個普世的,能夠長時間的佔據交互模式的一個模式。

交互模式這件事情,還是需要考慮的一件事。在你一心二用的情況下,你才有可能使用語音進行交互,而要尋找到普世的一心二用的場景,其實很難的。語音,然後到圖像識別,這兩個是人工智慧這波深度學習最領軍的一個方式。

第三個就是沒有明確的應用模式。同質化的手環,其實並不能給你帶來更多的價值。

雖然智慧可穿戴還有著問題,但是未來的智慧可穿戴,劉嘉老師還認為有三個市場機會。

未來智慧可穿戴的三個機會

最大的市場機會,來源於醫用領域 。專業級的醫用可穿戴,將來智慧可穿戴這波浪潮回潮的最根本一個藍海。

包括像蝴蝶網路,也就是在這兩年,很多人發現醫用可穿戴的投資和醫用可穿戴的產品,大面積的復蘇。這是可穿戴市場空間最大的一個狀態,最大的一波可能未來去做的事情。而且它有著幾個非常重要的特點:第一個它有技術含量,它跟可穿戴硬體這件事情技術含量不相干,它更多的是跟醫學技術含量密切相關,有技術就有門檻。

第二個絕大部分在美國。絕大部分醫療器械,小型醫療器械都是需要經過S+認證的,它有一個准入門檻,這是非常重要的東西。許多人一直在等待非接觸式的血糖接觸這樣的產品,這會變成每個糖尿病患者必備的產品。醫用可穿戴是一個恐懼市場,而且又有技術含量,同時還有准入門檻。而這個領域要相比傳統的消費應用類市場,是有極大的醫用前景,這波可穿戴是以醫用市場為核心的。

消費類的市場 ,它同質化非常嚴重,目前的核心價值就是看如何跟行業相結合。不跟行業相關,只做一個普世性的手環,這個事情幾乎沒有成功的可能性。

行業可穿戴,目前比較方興未艾的一個領域 ,包括自動駕駛,硬體穿戴設備,包括指法設備,特別有意思的就是電子經濟設備。電子經濟是未來很大一個領域。沉浸式體驗,是可穿戴設備中間,遊戲類可穿戴設備中間,非常重要的一個應用領域的場景。

未來智慧可穿戴不僅有著機會,還有著巨大的陷阱,劉嘉也跟我們分析了一下他認為很多人可能遇到的兩個陷阱。

智慧可穿戴的兩個陷阱

第一個是打造無用的科技時尚,未來科技本身就是時尚,有科技感的產品就是時尚,而把現在的時尚和科技融合在一起,不一定是條好的道路。

第二個是如果所有人都使用。這是劉嘉聽到過的最多的幻想,也是見過的最多的幻想,如果大家都使用。智慧可穿戴這個領域只有一條路,才能殺出重圍,就是不聯網的時候,不跟其他人交互的時候。所以不要去假想你未來的商業模式,而是把你的痛點找到。

現在交互的問題最主要就是,屏交或者語言交互。劉嘉老師認為可穿戴的一個最基本的狀況就是語音交互並不是目前可以解決的,它需要教育,需要習慣。

Gartner新技術成熟度曲線

任何技術,都會遇到高峰低谷的一個狀況。人工智慧,智慧硬體,可穿戴也是一樣。第一波浪潮一定會是最高峰狀況,然後會陷入低谷,然後再不斷的往前走。真正好的創業和投資的過程,要不在第一波高超的山腰上面找到,要麼在這波的山谷後面繼續做。因為第二代的下一代智慧可穿戴,包括人工智慧也是一樣的過程,都會面臨下坡的過程。

怎麼使用技術在行業內發明,產生價值才是目前未來人工智慧可能落地的一個最基本的情況。而且目前以深度學習為核心的人工智慧,是應用面非常狹窄的。

它只有兩個領域最大應用,一個是語音,一個是圖像識別(電腦視覺)。當然文字的語義識別,是兩個半,因為語義識別只有在垂直應用領域當中,才有可能提高準確性,在普世應用當中其實很難的,因為它們最大的問題,是不知道常識。

對創業者的建議

南京大學軟體學院劉嘉

劉嘉表示希望大家在創業的話,保護別人的隱私,或者用戶的隱私,有一個最基本的邏輯。第一個邏輯是你可以採集他的所有消息,但是你要讓他知道。你也要讓他允許他關掉。這就是一個不做惡的最基本的邏輯。

第二個就是不要去販賣用戶名或者電話號。只要把這兩條底線守住,在裡面開發你的應用時,暫時不要去關注隱私。這就是不作惡的最基礎的情況。

在2013年語音沒有出來之前,智慧可交互沒有辦法做可交互。劉嘉表示到目前為止,已經交互這件事情,都不是一個普世的,能夠長時間的佔據交互模式的一個模式。

交互模式這件事情,還是需要考慮的一件事。在你一心二用的情況下,你才有可能使用語音進行交互,而要尋找到普世的一心二用的場景,其實很難的。語音,然後到圖像識別,這兩個是人工智慧這波深度學習最領軍的一個方式。

第三個就是沒有明確的應用模式。同質化的手環,其實並不能給你帶來更多的價值。

雖然智慧可穿戴還有著問題,但是未來的智慧可穿戴,劉嘉老師還認為有三個市場機會。

未來智慧可穿戴的三個機會

最大的市場機會,來源於醫用領域 。專業級的醫用可穿戴,將來智慧可穿戴這波浪潮回潮的最根本一個藍海。

包括像蝴蝶網路,也就是在這兩年,很多人發現醫用可穿戴的投資和醫用可穿戴的產品,大面積的復蘇。這是可穿戴市場空間最大的一個狀態,最大的一波可能未來去做的事情。而且它有著幾個非常重要的特點:第一個它有技術含量,它跟可穿戴硬體這件事情技術含量不相干,它更多的是跟醫學技術含量密切相關,有技術就有門檻。

第二個絕大部分在美國。絕大部分醫療器械,小型醫療器械都是需要經過S+認證的,它有一個准入門檻,這是非常重要的東西。許多人一直在等待非接觸式的血糖接觸這樣的產品,這會變成每個糖尿病患者必備的產品。醫用可穿戴是一個恐懼市場,而且又有技術含量,同時還有准入門檻。而這個領域要相比傳統的消費應用類市場,是有極大的醫用前景,這波可穿戴是以醫用市場為核心的。

消費類的市場 ,它同質化非常嚴重,目前的核心價值就是看如何跟行業相結合。不跟行業相關,只做一個普世性的手環,這個事情幾乎沒有成功的可能性。

行業可穿戴,目前比較方興未艾的一個領域 ,包括自動駕駛,硬體穿戴設備,包括指法設備,特別有意思的就是電子經濟設備。電子經濟是未來很大一個領域。沉浸式體驗,是可穿戴設備中間,遊戲類可穿戴設備中間,非常重要的一個應用領域的場景。

未來智慧可穿戴不僅有著機會,還有著巨大的陷阱,劉嘉也跟我們分析了一下他認為很多人可能遇到的兩個陷阱。

智慧可穿戴的兩個陷阱

第一個是打造無用的科技時尚,未來科技本身就是時尚,有科技感的產品就是時尚,而把現在的時尚和科技融合在一起,不一定是條好的道路。

第二個是如果所有人都使用。這是劉嘉聽到過的最多的幻想,也是見過的最多的幻想,如果大家都使用。智慧可穿戴這個領域只有一條路,才能殺出重圍,就是不聯網的時候,不跟其他人交互的時候。所以不要去假想你未來的商業模式,而是把你的痛點找到。

現在交互的問題最主要就是,屏交或者語言交互。劉嘉老師認為可穿戴的一個最基本的狀況就是語音交互並不是目前可以解決的,它需要教育,需要習慣。

Gartner新技術成熟度曲線

任何技術,都會遇到高峰低谷的一個狀況。人工智慧,智慧硬體,可穿戴也是一樣。第一波浪潮一定會是最高峰狀況,然後會陷入低谷,然後再不斷的往前走。真正好的創業和投資的過程,要不在第一波高超的山腰上面找到,要麼在這波的山谷後面繼續做。因為第二代的下一代智慧可穿戴,包括人工智慧也是一樣的過程,都會面臨下坡的過程。

怎麼使用技術在行業內發明,產生價值才是目前未來人工智慧可能落地的一個最基本的情況。而且目前以深度學習為核心的人工智慧,是應用面非常狹窄的。

它只有兩個領域最大應用,一個是語音,一個是圖像識別(電腦視覺)。當然文字的語義識別,是兩個半,因為語義識別只有在垂直應用領域當中,才有可能提高準確性,在普世應用當中其實很難的,因為它們最大的問題,是不知道常識。

對創業者的建議

南京大學軟體學院劉嘉

劉嘉表示希望大家在創業的話,保護別人的隱私,或者用戶的隱私,有一個最基本的邏輯。第一個邏輯是你可以採集他的所有消息,但是你要讓他知道。你也要讓他允許他關掉。這就是一個不做惡的最基本的邏輯。

第二個就是不要去販賣用戶名或者電話號。只要把這兩條底線守住,在裡面開發你的應用時,暫時不要去關注隱私。這就是不作惡的最基礎的情況。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