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民國時期袁世凱曾有一項遠超常人的特殊才能

北洋將領馮國璋是袁世凱倚重的部下, 1900年袁世凱保舉他為補知府, 次年袁世凱創設軍政司, 又任命馮國璋為教練處總辦。 袁世凱做總統後的某天, 吃到一道紅燒蹄膀, 立即囑咐侍從送一碗到馮府, 囑咐說:“大總統用飯時, 想起這個菜馮將軍也愛吃, 所以送過來讓將軍嘗一嘗。 ”有時早上吃個乳酪, 覺得味道不錯, 也要吩咐下人送一份到馮國璋家裡。

對下級“情深意長”, 對其他職位比自己低的“弱勢者”也不例外。 庚子事變前的某天, 張勳與袁世凱一起去頤和園。 張勳剛進門, 兼管慈禧太后帳房的太監馬廷賓立即迎了出來, 知道袁世凱還在後頭, 又在院子裡等待袁世凱。 袁世凱一到, 立即單膝跪地向馬廷賓請安。 太監是個被人瞧不起的職業, 有清一代, 從無大臣給太監請安的先例, 何況此時的袁世凱已居正二品要職, 馬廷賓對他的感激可想而知。

袁世凱還懂得善待失勢者。

翁同龢當年因支持光緒變法, 被慈禧放逐, 朝堂內無一人為他說話。 轉道天津, 時在小站練兵、平時與其關係並不密切的袁世凱卻手書一信, 並附贈不菲的銀票, 托親戚帶給翁同龢, 翁同龢當即感動得老淚縱橫。

袁世凱是個腦子非常活絡的人,

從不做虧本買賣, 為何在社交方面卻逆正常的利益邏輯而行?其實, 這恰恰反映了袁世凱的精明。 諂媚下級, 是為了讓這些人死心塌地效忠, 最終的受益者還是自己。 他在小站練兵時, 就非常注意培養軍隊對自己的忠誠。 那時新軍各營部供奉著袁世凱的長生牌位, 每日上操、下操集合, 將領們都要大聲問道:“咱們吃誰的飯?”士兵回答:“吃袁大人的飯!”問:“咱們穿誰的衣?”答:“穿袁大人的衣!”問:“咱們為誰出力?”答:“為袁大人出力!”對一般士兵的“思想政治工作”都抓得這樣緊, 培養軍官之忠誠自然會更加用心。

取媚於比自己職位低、權力小的人, 同樣是想讓這些人為己所用。 晚清時, 袁世凱確實權勢熏天, 但他的權勢來自慈禧太后,

太后高興, 可以給他權勢;太后不高興, 可以讓他一無所有, 甚至腦袋落地。 而慈禧之所以喜歡袁世凱, 與李蓮英等太監關係極大。 依禮制, 清代大臣召對, 都得埋頭跪地, 不能抬頭看皇上和皇太后, 袁世凱自然無法觀察慈禧太后的喜怒。 袁世凱與李蓮英約定, 召對時, 袁世凱看李蓮英的雙腳, 李雙腳叉開, 表示老佛爺喜歡聽這樣的話, 可以多說;雙腳併攏就是太后不高興, 最好立即閉嘴。 有李蓮英第一時間做“間諜”, 袁世凱自然“應對無不稱旨”, 慈禧對袁世凱也無形中生出了信任之心。 同樣, 馬廷賓也有馬廷賓的用處。

討失勢者歡心, 則與皇權政治的隨意性有關。 皇權下的得志和失勢變幻不定, 今天統治者不喜歡一個人, 可能讓他失勢;明天需要他了, 又可能使他得志。 退一萬步說, 就算某個大佬在仕途上一蹶不振, 朝堂裡依然有他的舊部、學生和朋友, 他個人失勢並不等於整個集團失勢, 在大佬敗走麥城時獻上一點尊敬, 日後很可能收穫意外的驚喜。

袁世凱是晚清民初最大的梟雄, 有一段時間,他也被社會各階層的人視為“共主”。他之所以能夠成為梟雄,固然是由於他的治事之才,也是因為他有一雙穿透別人肺腑的眼睛,能將各種官場之人的心思看明白,有針對性地進行“攻心戰”,使自己上有可靠的背景,下有足夠的“群眾基礎”。相比起來,那些總是輕視下位的領導,實在是過於短視。

有一段時間,他也被社會各階層的人視為“共主”。他之所以能夠成為梟雄,固然是由於他的治事之才,也是因為他有一雙穿透別人肺腑的眼睛,能將各種官場之人的心思看明白,有針對性地進行“攻心戰”,使自己上有可靠的背景,下有足夠的“群眾基礎”。相比起來,那些總是輕視下位的領導,實在是過於短視。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