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華雄囂張單挑十八路諸侯,張飛為什麼不主動請戰?原因很簡單

(圖說三國·談天說地·第396期 文/無常奉天玉 插圖/東方夜未眠)

成書於元末明初的《三國演義》, 之所以能夠成為四大名著之一, 不僅是因為故事精彩,

畢竟其中虛構成分極少, 大部分情節符合史實;也不僅是因為文筆精妙, 畢竟古往今來, 文筆精湛的作品, 數不勝數。 它之所以能夠在華夏文化之中, 脫穎而出, 與人物形象的成功塑造, 脫不了干係, 畢竟, 演義中每個人的性格特點, 都非常鮮明。 例如劉備的仁, 曹操的奸, 關羽的忠, 劉璋的懦, 等等, 都能夠躍然紙上。

不過, 小編認為, 在整部作品中, 最深入人心的形象, 還要當屬張飛。 他“身長八尺, 豹頭環眼, 燕頷虎須, 聲如巨雷, 勢若奔馬”, 性格也非常直率, 非常衝動, 而且無所畏懼。 就算遇上驍勇無敵的呂布, 他也敢叫囂著, 與對方大戰三百回合, 不服諸葛亮, 更是不藏著掖著。 相較於他, 雖然關羽也非常的傲氣, 卻更能顧全大局, ——關羽有不留情面的時候, 例如在拒絕與東吳聯姻時, 直言“吾虎女安能嫁犬子?”但更多時候, 他則會為了顧全大局而隱忍, 例如呂布轅門射戟的時候, 他便壓制著張飛, 不許張飛胡鬧。

然而, 如果細讀演義, 我們就會發現, 張飛也有主動“低調”的時候, 關羽也有比張飛更衝動的時候, 這是怎麼回事呢?這就要從董卓亂權說起了。 董卓入京之後, 開始禍亂朝綱, 迫害賢良, 於是曹操發佈檄文, 聚十八路諸侯, 結成了討董聯盟。 原本, 十八路諸侯, 可謂雄糾糾, 氣昂昂, 結果董卓僅是派出一個華雄, 就殺鮑忠, 敗孫堅,

斬祖茂, 之後又秒殺俞涉、潘鳳, 讓諸侯失色。 面對華雄之威, 一向衝動的張飛, 沒有沖出去教訓對方, 相對比較理智的關羽, 卻主動請戰了。 為什麼會出現這樣的狀況呢?

對於這個問題, 可能很多人會想起, 正史上斬華雄之人, 是孫堅而非關羽, 作者之所以這樣安排,

是為了提高關羽的地位。 的確, 作者將他人的功勞, 安排了關羽身上, 是為了顯示他的勇武。 可是作者之所以這樣做, 主要還是為了表達擁劉反曹的思想, 張飛與關羽一樣, 都是劉備的部將, 這一功勞安排在張飛身上, 也沒有什麼影響。 那麼為什麼這個時候請戰之人, 是關羽而非張飛呢?對於這個問題, 小編有以下幾點看法。

一、站在作者的角度考慮

如果細讀小說,我們就會發現,在作者的安排中,張飛的忠,是對劉備之忠,張飛之義,是對兄弟之義,他魯莽,卻也簡單,不會考慮太多。而關羽的忠,則既有對劉備的忠,又有對漢室的忠,格局比較大。斬華雄一事,是為國誅賊,是為諸侯出力,安排關羽出場,更有利於塑造人物。另外,在古代,長幼有序,就算羅貫中要捧劉備手下的人物,也要一個一個來,既然關羽是張飛的義兄,那麼再讓關羽大逞威風,也是應該的。

再者說,就算張飛看不慣華雄的倡狂,也不可能規規矩矩的請戰,反而會直接沖出去。這些諸侯,雖然被華雄嚇破了膽,卻還端著架子,如果張飛大喝一聲,大呼著自己要去會一會華雄,場面一定會陷入混亂,反而達不到原來的效果了。而關羽雖傲,卻能顧全大局,能謙虛的自稱小將,能按照流程請戰,能順利的斬殺華雄,從而達到先聲奪人的效果。

二、站在書中的角度考慮

張飛雖然衝動魯莽,從不怕事,卻也不會主動惹事,在整部小說中,他主動請戰的次數,少之又少,大多數時候,是因為不服氣,或者對方做了什麼自己不能忍受的事情。例如,救公孫瓚於危難,例如在古城兄弟相會時,他誤會關羽降曹,長阪坡之戰時,他誤以為趙雲投敵,再如葭萌關大戰馬超,等等。讓十八路諸侯失色的華雄,雖然驍勇,在他眼中,卻並不是什麼值得關注的對手,所以他不會主動請戰。

通篇分析之後,我們不難得知,面對華雄,魯莽的張飛異常低調,更加理智的關羽,卻忍不住請戰,並不是一個BUG,更不是作者無意的安排,這一小小的細節,體現了他們的形象差異,以及性格特點。

本文所有資料均來自於《三國演義》等書,小編保證內容之真實性,同時無任何影射、不涉及任何政治。

如果細讀小說,我們就會發現,在作者的安排中,張飛的忠,是對劉備之忠,張飛之義,是對兄弟之義,他魯莽,卻也簡單,不會考慮太多。而關羽的忠,則既有對劉備的忠,又有對漢室的忠,格局比較大。斬華雄一事,是為國誅賊,是為諸侯出力,安排關羽出場,更有利於塑造人物。另外,在古代,長幼有序,就算羅貫中要捧劉備手下的人物,也要一個一個來,既然關羽是張飛的義兄,那麼再讓關羽大逞威風,也是應該的。

再者說,就算張飛看不慣華雄的倡狂,也不可能規規矩矩的請戰,反而會直接沖出去。這些諸侯,雖然被華雄嚇破了膽,卻還端著架子,如果張飛大喝一聲,大呼著自己要去會一會華雄,場面一定會陷入混亂,反而達不到原來的效果了。而關羽雖傲,卻能顧全大局,能謙虛的自稱小將,能按照流程請戰,能順利的斬殺華雄,從而達到先聲奪人的效果。

二、站在書中的角度考慮

張飛雖然衝動魯莽,從不怕事,卻也不會主動惹事,在整部小說中,他主動請戰的次數,少之又少,大多數時候,是因為不服氣,或者對方做了什麼自己不能忍受的事情。例如,救公孫瓚於危難,例如在古城兄弟相會時,他誤會關羽降曹,長阪坡之戰時,他誤以為趙雲投敵,再如葭萌關大戰馬超,等等。讓十八路諸侯失色的華雄,雖然驍勇,在他眼中,卻並不是什麼值得關注的對手,所以他不會主動請戰。

通篇分析之後,我們不難得知,面對華雄,魯莽的張飛異常低調,更加理智的關羽,卻忍不住請戰,並不是一個BUG,更不是作者無意的安排,這一小小的細節,體現了他們的形象差異,以及性格特點。

本文所有資料均來自於《三國演義》等書,小編保證內容之真實性,同時無任何影射、不涉及任何政治。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