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健康>正文

太極拳邁步的26個要求,講的真透徹!

本文見於網路, 作者奚桂忠, 原標題為《邁太極步的26點要求 》。 鳴謝。 若有任何問題, 請告知, 我們會及時更正。

如何做到“邁步如貓行”?茲以傳統楊式太極拳右弓步之後邁左步為例講解

1、坐腿轉腰胯。 重心自右腳湧泉穴略後移至右腳跟, 腰右轉, 收右胯, 撇右腳, 漸漸坐實右腿(重心100%在右腳), 右膝與右腳尖上下相應, 臀部與腳跟齊平。

2、一動無有不動。 當以右腳跟為軸外撇時, 合左胯, 當右腳掌一著地,

左腳跟應隨之離地外展, 以便身法、步法相隨和動作順達。

3、肩胯相合。 腰右轉時, 肩在轉, 胯也應同時右轉。 如果腰肩轉而胯不轉, 則成了扭腰, 因此說轉腰胯比轉腰更為確切。

4、內勁潛轉。 腰胯右轉時產生的內勁, 經腿、膝至腳跟, 象鑽頭似的右旋入地, 右腿穩固了, 邁左步方能做到輕靈、穩健。

5、兩肩齊平。 腰胯右轉時, 不應出現右肩低、左肩高的現象, 以免破壞立身中正。

6、點起點落。 提左腳不要蹬地而起, 不要擦地拖起, 也不要全腳掌同時離地, 而是腳跟外側先離地, 然後腳掌內側離地, 猶如從泥漿中輕輕地、慢慢地將腿拔起。 點起點落是邁太極步的規律之一。

7、旋踝轉腿。 提右腳時, 左腿(膝)應內旋;左腳前伸時, 左腿(膝)要外旋。 當然, 其旋轉的幅度, 要比旋腕轉臂小得多, 不要做得太明顯。

8、腰帶腳。 腰胯略右轉(約15度), 帶動左腳提起, 以利於移動腿松柔、自然。

9、提腳莫高。 左腳不要提得過高, 以免牽動自身的重心, 離地不宜超過一拳, 但也不可拖地, 腳尖自然下垂。

10、虛腿放鬆。 提腳伸腿均以大腿帶小腿,

左踝關節、膝關節和左腿肌肉應放鬆、自然。

11、腳走弧形。 左腳提起後不要直向前邁, 應略近(不是靠攏)右踝旁前伸, 呈弧線狀, 但也不要做作, 使弧度太大。

12、輕輕出步。 右膝微屈, 以最小的力使左腳前伸, 輕起輕落又是邁太極步的法則之一。

13、斂臀。 左腳前伸時應斂臀, 切切不可突臀或扭臀, 以影響身法中正

14、松胯。 左腳前伸應與腰胯左轉同時開始。 左胯鬆開, 使胯關節周圍較緊的韌帶鬆弛, 腿膝則靈活, 邁步會輕靈;另外, 松胯後又可以使邁步開闊, 以確保左弓步兩腳的橫向距離。

15、實腿送虛腿。 右腿坐實, 重心穩定, 但左腳前邁時, 右腿微微下蹲(當然不能太過, 以免造成起伏), 送左腳軟著地。

16、腳趾引領。 出左腳時, 宜用腳趾將腿領出去, 有拉長動作的意念, 而不是向前跨出去。

17、邊伸邊落。 左腳前邁時, 應邊伸邊落, 當左腿伸直(非挺直)時, 腳跟正好著地, 切莫在空中伸直後再慢慢著地。

18、自然伸直。 左腿伸直時, 不可呈筆直狀態, 關節應略為彎曲, 以免大腿肌肉緊張和影響腰胯轉換。

19、腳尖莫翹高。 當左腳跟著地時,腳尖不可翹得太高,以免“三緊”,即踝緊、膝緊、胯緊。

20、分清虛實。左腳跟著地要輕,如履薄冰,不要全腳掌同時著地,也不要如同打夯一樣落地有聲;另外,在著地的一刹那,其重心仍在右腳,不要前移。

21、方向準確。左腳前伸後的方向要正(除搬攔錘等少數動作外),不要外撇,以免影響左弓步的步型和向前的勁力。

22、平實踏地。左腳跟先著地,然後腳掌和腳尖著地,待全腳踏平後,再蹬右腿,這樣容易紮地生根和弓到手到;反之,如果左腳跟一著地就蹬右腿,則不利於右蹬左撐和勁力透達,而且易患最為常見的上下不相隨的弊病。

23、步幅自然。邁步的幅度,以左腳跟隨著地的距離為准。拳架高,步幅小,易分清虛實,但運動量較小;拳架太低,步幅過大,其運動量雖大,但易患換步不靈、起伏和斷勁等毛病。總之,步幅應根據每人的體質和技藝而定。

24、速度均勻。在邁步過程中,提腳和前伸應連續均勻,不可忽快忽慢,更不可在右踝旁停頓。

25、身體莫起伏。在提腳前伸的整個過程中,拳架要始終如一,不要有忽高忽低的起伏現象。

26、隨遇平衡。左腳踏平後,重心才徐徐前移。其過程如圖太極陰陽圖慢慢地、均勻地轉變,即從無到有,從小到大,至70%,直到100%(坐實左腿),隨遇平衡是正確調整重心的方法。

接下來的邁右步也是如此,即左腳從100%的重心,又逐漸變為零。這樣往復轉換,一步一太極,故前人把太極拳的邁步稱為太極步。

當左腳跟著地時,腳尖不可翹得太高,以免“三緊”,即踝緊、膝緊、胯緊。

20、分清虛實。左腳跟著地要輕,如履薄冰,不要全腳掌同時著地,也不要如同打夯一樣落地有聲;另外,在著地的一刹那,其重心仍在右腳,不要前移。

21、方向準確。左腳前伸後的方向要正(除搬攔錘等少數動作外),不要外撇,以免影響左弓步的步型和向前的勁力。

22、平實踏地。左腳跟先著地,然後腳掌和腳尖著地,待全腳踏平後,再蹬右腿,這樣容易紮地生根和弓到手到;反之,如果左腳跟一著地就蹬右腿,則不利於右蹬左撐和勁力透達,而且易患最為常見的上下不相隨的弊病。

23、步幅自然。邁步的幅度,以左腳跟隨著地的距離為准。拳架高,步幅小,易分清虛實,但運動量較小;拳架太低,步幅過大,其運動量雖大,但易患換步不靈、起伏和斷勁等毛病。總之,步幅應根據每人的體質和技藝而定。

24、速度均勻。在邁步過程中,提腳和前伸應連續均勻,不可忽快忽慢,更不可在右踝旁停頓。

25、身體莫起伏。在提腳前伸的整個過程中,拳架要始終如一,不要有忽高忽低的起伏現象。

26、隨遇平衡。左腳踏平後,重心才徐徐前移。其過程如圖太極陰陽圖慢慢地、均勻地轉變,即從無到有,從小到大,至70%,直到100%(坐實左腿),隨遇平衡是正確調整重心的方法。

接下來的邁右步也是如此,即左腳從100%的重心,又逐漸變為零。這樣往復轉換,一步一太極,故前人把太極拳的邁步稱為太極步。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