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故事>正文

雙龍記的故事

漢, 長安, 甘露三年(西元前51年)。 隨著一聲痛哭, 一對戀人從此天人隔絕, 司馬良娣一病而逝, 讓劉奭這位未來的皇帝, 失去了他最愛的女人。

良娣臨終前, 對劉奭說:“我不是自然死亡的(誰都看得出來), 而是其她那些良娣們, 把我咒死的!”時年25歲的太子殿下對此深信不疑, 傷痛欲絕, 大病一場, 病好以後也一直悶悶不樂, 他痛恨那些姬妾, 還把他們趕出了府邸(封建迷信害死人啊)。

劉奭

這下事情鬧大了, 他的皇帝老子和他娘對此憂心忡忡.為了讓兒子振作起來, 皇后從自己宮裡挑選了五位出身良家的宮女, 並趁劉奭來拜見他爹時, 叫女官悄悄地問:“這幾個宮女怎麼樣?”劉奭當時心頭正煩, 看都沒看就順口說:“其中一個還可以吧。 ”女官不知是誰, 又不敢再問, 只得靠自己猜, 看到了當時坐得離太子最近, 又穿著一件紅色花邊披風的宮女, 女官以為是指的她, 於是回稟太后……

哪知, 一夜風流以後, 這名叫王政君的宮女居然珠胎暗結, 第二年, 便為太子殿下生下了一大胖小子。 太子殿下當時高不高興不得而知, 但他的皇帝老子那是相當高興:“太子宮中, 本有姬妾良娣十餘人, 七八年都生不出一個女兒, 這次居然是個兒子!”並親自為這個未來的帝國繼承人取名叫做:劉驁。

劉驁

王政君從此母憑子貴, 地位一路上升, 好事成雙。 漢黃龍元年(西元前49年), 劉奭的皇帝老子駕崩了, 太子殿下自然成為了新的皇帝, 王政君也自然成為了新的皇后。 王家, 從此雞犬升天……

一、男一號登場

漢, 元城, 初元四年(西元前45年)臘月。 隨著又一聲哭鬧, 王家一個小胖子呱呱墜地了。 這個小胖子出生的時候, 他的祖家已經成為當時首屈一指的外戚家族, 他的姑姑是皇后, 他的叔父們輪流當大司馬, 混得最差的也至少是個將軍或者侯爺, 他就是本文的主角之一:王莽。

王莽

王小胖的父兄很早就掛了, 沒了生活來源, 他們一家全靠叔父們接濟過日子。 好在王家當時已經家大業大, 叔父們對小胖子一家也頗為照顧, 所以王小胖雖然沒了父愛, 但日子倒也過得滋潤。 而他似乎很明白自家的處境, 從不像其他親戚那樣紙醉金迷、聲色犬馬。 自小, 王小胖就獨守清淨, 生活簡樸, 而且勤勞好學, 為人謙恭, 行為檢點。

就這樣過了12年, 漢竟甯元年(西元前33年), 元帝劉奭崩了。 隨著成帝劉驁的登基, 王政君升級成了皇太后。 由於父親常年冷落母親, 所以成帝對母親的家族進行了補償試的封賞:先是加封王鳳為大司馬大將軍領尚書事, 後又在一天內, 同時封太后的其餘五個弟弟為侯, 王家的地位也因此登峰造極。

這時的王小胖,也距離家族中的其他同輩越來越遠。對上服侍母親及嫂嫂,還幫他哥帶娃;對外結交賢士,對內侍奉諸位叔伯,十分周到。這種另類的行為,使小胖子成為了當時的道德楷模,很快便聲名遠播。

至此,我們的主角之一,王小胖完成了人生的第一次升級,成為了王楷模。

二、升級之路

11年以後,漢陽朔三年(西元前22年),24歲的王楷模開始做官了。頭腦清醒的他並沒有因此驕縱,反而越來越謙恭簡樸,常常把自己的工資和財產拿出來分給窮人,並且對伯父王鳳極為恭順。王司馬被感動到熱淚盈眶,以致在臨死前都千叮萬囑王太后一定要照顧好王楷模。在當時的朝野上下,王楷模的名聲甚至超越了他的那些叔伯,就連王太后那個皇帝兒子都認為他既賢又能,完全是國民好官員。

漢綏和元年(西元前8年),一個吉利的年份,38歲的王楷模順利升級成為了新一任王司馬。令人驚奇的是,他反而更加低調,把所有獎金都拿出來招待朋友、分給百姓。以至於有一次,單位同事來探望他的母親,見到司馬夫人的穿著,嚇了一跳,還以為王司馬找了一個家僕做老婆。

然而,好景不長,漢綏和二年(西元前7年),漢成帝也崩了。由於成帝沒有子嗣,所以找了個叫做劉欣的侄子來繼承帝位。於是,王司馬又變回了原來的王楷模,回到了自己的地盤,閉門不出,安分守紀。

這時,王楷模的主角光環第一次顯現出來。許多政府官員和老百姓都為王楷模被罷鳴不平,要求他複出。劉欣只得重新徵召王楷模回京城侍奉王太后。

七年之後,主角光環再次顯現,劉欣崩了,也沒有子嗣。於是,王太后回到了未央宮,王楷模又重新成為了王司馬。

漢元始元年(西元元年)又一個吉利的年份,王司馬的主角光環第三次顯現,他被受封為安漢公。而王司馬做得也相當夠意思,他提高公務員獎金、贍養低保戶,到處做善事,還帶頭過艱苦樸素的生活,拿出錢和地來救濟群眾。第二年,全國大旱,王司馬帶領官員們把自己的房子送給受災群眾,同時還大建安置房,讓災民得以安居。於是,王司馬再次升級,成為了王聖人!

三、男二號來了

在王聖人一路高歌猛進的時候,我們先來冷靜一下,看看另一邊。時間回到五年前,漢建平元年(西元前5年)臘月初六,濟陽縣,一個落魄的皇族遠支(不是中山靖王那個編草席的遠支)誕下了一個男嬰。他出生那年,在家門前有小米長了出來,共有三株,每株一根莖九個穗,比一般小米都要長。於是他父親給他取名為“秀”。好了,本文的男二號:劉秀,登場了。

和王聖人的童年差不多,劉小米的童年也不幸福,而且比王聖人一家差遠了。王聖人雖說失去了父愛,但好歹家大業大,也不愁吃穿,而劉小米就沒有那麼幸運了,空有一個皇親國戚的名頭(這和他那個編草席的後代很相似),9歲爹娘就死光了,兄妹數人都成了孤兒,後來所幸被叔父收養,成為了地地道道的農夫……

四、登峰造極

在劉小米還在等待升級成農夫的時候,王聖人的主角光環再次爆發。漢元始四年(西元4年),王莽加號宰衡。啥是宰衡,就是把上古伊尹和周公兩大名臣的封號合起來的新名字:“伊尹為阿衡,周公為大宰,采伊尹周公稱號,加公為宰衡,位上公”(《漢書·王莽傳》)。簡單來說,就是成就太高了,現行的封號都不足以體現他的聲望,咋辦?現想一個吧!這和當年嬴政自創“皇帝”是一個意思。

消息傳出,幾個月內,朝廷竟然收到了四十八萬七千五百七十二人的上書!做啥?要求給王司馬加九錫。有人奇怪,這上書人的數字為啥會如此精確?這要感謝班固老先生(寫《漢書》那位大神),是他親自核對了當時的政府檔案。這個數字意味著什麼呢?當時,全國人口不過千萬,其中絕大部分是文盲,識字者僅有數百萬。而在長安附近,所有的知識份子加起來估計也不會比四十八萬多多少。也就是說,當時長安周邊幾乎所有識字的老百姓,都參與了這次活動。而在高層官員中,支持給王聖人加九錫的達九百零二人,幾乎全票通過。

王聖人給予的回報是:建了一大堆的市政公用工程和一萬套公租房,然後又大搞擴招,太學生數量很快就突破萬人。他還在各地徵召“奇人異士”,拓寬了普通知識份子的入仕管道。再是派人到各地考察,最後通過外交手段,使匈奴等外族西域各國遣使歸順,成就了真正的萬邦來朝。然後,王聖人順利升級成了王聖賢。

在王聖賢一步步的折騰下,全國人民看到,雖然土地兼併依然嚴重,物價飛漲、貨幣也貶值得厲害,但是和之前的三年一小旱、五年一大澇的亂象橫生相比,我大漢朝起碼開始了撥亂反正,出現了蒸蒸日上的好兆頭。由於王聖賢大抓意識形態建設,社會正統的價值觀念得以弘揚,社會風氣有了明顯的好轉。從王公貴族到知識份子再到普通百姓,都覺得王聖賢具有超人的人格魅力,是稱職的國民好領袖!

這時,一個想法在全國人民心中萌芽了:王聖賢那麼能,他咋不上天呢?要不讓他做皇帝吧?!

五、試用期

按照王聖賢前半生的人生軌跡來判斷,一旦到了需要升級的時候,他頭上那個光環總會在合適的時候爆發,這次也不例外。就在全國人民都想他做皇帝,卻不知道拿現任皇帝怎麼辦的時候,他的人品又爆發了。

漢元始五年臘月(西元6年初),那位比王聖賢小差不多35歲的現任皇帝崩了。後來的事情似乎順理成章,王聖賢又推了一個皇帝出來。於是,王政君成了太皇太后,改元居攝,王聖賢被人稱為“攝皇帝”,正式開始了他的皇帝試用期生涯。

現在,王攝政是真正的萬人之上,終於可以大刀闊斧地改革,實現他心目中的那個太平盛世了。在部分史學家看來,新莽王朝失敗的主要原因就在於他的改革脫離實際,主要目的是為了搜刮民脂民膏,壓榨勞動人民血汗,再加上他後來的篡政行為令儒家所不齒,所以我們的王攝政便被貼上了遺臭萬年的標籤。令我印象深刻的是,我的歷史老師曾說過一句話:外戚與宦官是封建時代最腐朽勢力的代表!害我相當長一段時間內都對這兩類人深惡痛絕,後來才知道:司馬遷、蔡倫、衛青、霍光、楊堅、鄭和等人都出自這兩個團體,當我拿著這堆人的生平去找我的歷史老師時,我看到了他的一臉尷尬……

後來,在我嘗試復原王莽的人生軌跡的時候,才發現,他的改革脫離實際是真的。但很多時候,並不是像部分史學家標榜的那樣不堪,他當時都已經是萬人之上了,又不是普通地主,全國都是他的,搜刮民脂民膏做啥?他的絕大多數改革措施,幾乎都是為了調和社會矛盾。

六、改革之路

漢居攝二年(西元7年),王攝政開始了他的第一次改革探索。

一般說來,改革嘛,無非三個方面:1、為什麼改革;2、改革手段;3、結果。前面說過,搖搖欲墜的漢帝國在王攝政的折騰之下,居然露出了復興的曙光。然而,曙光終究是曙光,要想照進現實還需要排除困難,勇往直前。啥困難?土地兼併嚴重,人民流離失所,物價飛漲,貨幣貶值,說白了就是財富都到少數人手裡去了,富人越來越富,窮人越來越窮。怎麼解決?最直接的辦法是發錢給窮人,讓他們可以買房買地,但問題在於王攝政連房子都捐了,他也沒多少錢。至於朝廷?早就被連年天災掏空了。那就只有鑄錢了,不過,這也行不通,原因很尷尬:西漢末年,物價飛漲,以糧食為例,一石粟米從漢初的三、五十文漲到了三、四百文,所以在王攝政那個年代,花費幾枚乃至十幾枚“五銖錢”(漢朝流通貨幣)才能鑄造出一枚“五銖錢”。那麼財富到哪裡去了?都在富人手裡攥著,如果富人不把財物拿出來,那麼等待王攝政的將是社會金融體系的崩潰。

於是,王攝政想到了讓富人出血的好辦法:增發虛值貨幣。什麼叫做虛值貨幣?簡單來說,就是國家發行一種新的貨幣。本來按照舊的比值,它值不到幾個錢,這時國家又說,這貨幣要按照新的比值來兌換,它不但要值幾個錢,還要值幾百、上千個錢……說白了,就是一種聚攏財富的手段。也正因為此,部分史學家就說王攝政是剝削平民、搜刮民脂民膏。拜託!煩請說話之前動動腦子,在那個社會背景下,真正的平民早就所剩無幾了,還能出血的,好意思稱平民?

再者說來,我們的王攝政那會還不是真皇帝,如果真的第一次改革就撲街了,還有下文麼?怕是全國性的農民起義要早十多年爆發吧。但史學家們不理這套,更有甚者,把“開了中國歷史上增發虛值貨幣這個惡例的先河”這帽子,扣到了王攝政的頭上。

七、“白金三品”和“一刀平五千”

其實,這真是冤枉王攝政了。“開了中國歷史上增發虛值貨幣這個惡例的先河”真正的始作俑者,是那位被史學家們捧上了天的漢武帝劉徹。

西元前141年(那時還不流行年號,所以直接採用西元紀年),老劉繼位以後,西漢國力達到鼎盛,於是,便開始了密集的軍事行動。連年的對外用兵,導致了國力的迅速虛耗。到了老劉執政中後期,國庫沒錢了,所以他老人家聽從御史大夫張湯的建議:在漢元狩四年(西元前119年)以銀錫合金為白金(起碼看起是白色的)。圓形龍錢、方形馬錢和橢圓形龜錢,並稱白金三品。其中,龍錢值五銖三千枚,馬錢值五銖五百枚,龜錢值五銖三百枚。但是發行以後由於虛值太高,所以民間偽造成風,老劉無奈,於漢元鼎三年(西元前114年)廢止,白金三品僅僅流通了五年,就退出了歷史舞臺。

白金三品龍、馬、龜幣一組三枚 北京誠軒2011年春拍成交價:RMB 20700

說完了老劉的汙糟事,我們回到王攝政這裡。有理由相信,王攝政在這次增發虛值貨幣之前,是吸取了老劉的失敗經驗的:既然銀錫合金敢值三千,那我就加入真正的黃金,值五千!合金既然會被那些假幣販子偽造,那我就用鑲嵌的!至於五銖,反正都貶值成那樣了,乾脆讓它貶值到底!於是,在讓富人出血和讓五銖貶值指導思想下,中國歷史上絕無僅有的貨幣,“一刀平五千”誕生了!

這個奇葩的“一刀平五千”像是一把鑰匙,全幣分為環柄和刀身兩部分。環柄為一圓形方孔錢,方孔上面寫“一”字,下寫“刀”字,字是陰線刻上去的,字體凹陷的地方鑲嵌黃金填平,並且打磨平整,使字面與錢面平齊。刀身上用淺浮雕手法鑄有“平五千”三個字,“平”是“值”的意思,意思是一枚刀幣價值等於五千枚五銖錢。它的造型獨具韻味,沒有拘泥於春秋戰國時代刀幣形制,古拙穩重,並透露出秀美氣息。幣面銘文“一刀平五千”五字書寫流暢,氣勢生動,毫不呆滯。它是中國最早使用,貌似也是惟一用錯金工藝製成的錢幣,所以,也被稱作金錯刀。由於製作精美、造型奇特、存世稀少,歷代文人雅士都很喜歡,留下了“美人贈我金錯刀,何以報之英瓊瑤”(張衡)、“爾持金錯刀,不入鵝眼貫”(韓愈)、“荷揮萬朵玉如意,蟬弄一聲金錯刀”(錢昭度)、“美人聘金錯,纖手膾紅鮮”(孟浩然)、“金錯囊徒罄,銀壺酒易賒”(杜甫)等一大堆詩詞。王攝政被譽為“鑄錢第一高手”。

與“一刀平五千”同時推出的,還有外形差不多、但是卻沒有鑲嵌黃金的“契刀五百”(值五百枚五銖)和普通外形的圓形方孔錢“大泉五十”(值五十枚五銖)。

一刀平五千、契刀五百、大泉五十、雞目五銖

由於流通時間太短,所以不知在當時飛漲的物價之下,鑲嵌有黃金的“一刀平五千”實用效果如何。但可以肯定的是,民間完全沒人偽造,原因很簡單:製作工藝太高,民間技術跟不上。這套貨幣在當時具體能值多少錢不得而知,但在兩千多年後的今天,它們可以值好多個五千、好多個五百和好多個五十……

八、正式工

新幣推出沒多久,全國好多地方都還沒來得及看到新幣長啥樣,我們的王攝政又升級了。現在,他不再是假皇帝或者攝皇帝這些虛的,他即將成為真皇帝。

早在王攝政加九錫的時候,加封他的策文上面就寫到:

“輔朕五年,人倫之本正,天地之位定。……複千載之廢,矯百世之失。……動而有成,事得厥中,至德要道,通於神明。”(——《漢書·王莽傳》)

前面都是廢話,那句“通於神明”把王攝政提升到了半神的高度。當王半神的改革正進行得如火如荼的時候,有人在長安附近挖井。結果,井沒挖出來,倒挖到了一塊白色石頭,上面赫然刻道:告安漢公莽為皇帝。

事情明白了,《王半神代漢》這出歷史大劇的高潮即將來臨。當我們回過頭去看王半神一路走來的足跡時,或許會有這樣一個念頭:與其說王莽像史學家說的那樣是處心積慮的想要做皇帝,才一步一步的苦心設計、收買天下人心,倒不如說是當時全國人民一步一步把他推到了皇帝的位置。以他的前半生來看,起碼在公眾面前展現出來的一面,其表現並沒有經歷突兀性的轉折,而是一直連貫的。所以,我們有理由相信,王莽在他前半生中的大部分時間裡,他都是真心地想要去效仿那些先秦聖人,也是真心憂心天下的。

漢居攝三年、初始元年(西元8年),54歲的王半神從太皇太后手裡拿到了玉璽,接受了劉嬰的禪讓,稱帝,改國號為“新”。西漢王朝自劉邦立國以來立12帝,享國214年,至此滅亡。

現在,王半神終於取得了全天下最牛的一份勞動用工合同,工作崗位上面寫著:皇帝。半神升級成了天子,升級之路終於圓滿了,至少在人間是圓滿了,再下去就只有升天了……

一般來說,故事發展到這裡,都應該有一個轉折,男主角的人生開始走上了下坡路。這個故事也不例外,伴隨著西漢王朝灰飛煙滅的,還有王天子前半生那用之不盡的主角光環。

九、第二次改革

但是王天子並不知道自己的光環再也點不亮了,依然在不知疲倦地折騰著。

新始建國元年(西元9年),王天子開始第二次貨幣改革:廢除了除了大泉五十以外的所有錢幣,包括漢代的法定貨幣“五銖”,轉而發行另一種圓形方孔錢“小泉直一”。用現在的話來說,就是大小兩種錢,大的寫著:大錢,五十;小的寫著:小錢,值一文。兌換匯率嘛,就按寫的來。

“小泉直一”合背,上美品 中國嘉德2016年春拍成交價:RMB 3450

照理說這次改革匯率清晰,幣種也不複雜,放在任何時候都極有可能成功。王天子也是這麼想的,並且這樣幹了,但他卻忽略了兩個問題,而正是這兩個問題,導致了這次改革最後跑偏了。

第一個問題,好解決,把小錢放大,把大錢再放大,起碼能夠緩和矛盾。第二個問題卻是致命的!王天子的兩次改革時間距離太近,按照現在的流通速度和全國發行的網點便利程度來看,一套新的貨幣要從銀行普及到我們生活的方方面面,沒有三五個月根本不行,何況是騎馬跑全國需要大半年的那時?兩次改革中間相隔不到兩年,好多地方都沒見過一刀平五千長啥樣,政府就說,那個過時了,不用了……而這樣朝令夕改帶來的後果,是政府公信力的迅速下降,也是後來“‘大泉五十’和‘小泉直一’要被廢除”之類的謠言能夠廣泛流傳的重要原因。

這兩個問題,從底層做起的王天子並非不清楚,而他卻堅持急於實施改革,曾經我也很不理解,直到看到下面這段話:

“今百姓咸言皇天革漢而立新,廢劉而興王。夫“劉”之為字“卯、金、刀”也,正月剛卯,金刀之利,皆不得行。博謀卿士,僉曰天人同應,昭然著明。其去剛卯莫以為佩,除刀錢勿以為利,承順天心,快百姓意。”(——漢書・王莽傳)

大概意思是,王天子之所以那麼決絕地改革,其出發點是要徹底和漢朝劃清界限。原因是他認為自己推出的刀幣按照陰陽五行學說來講,不利於他自己的發展。他認為,自己造的東西把自己的路擋了,所以要親手把自己造的東西廢了。這事做得真是前無古人,後無來者。

十、折騰出來的問題

在王天子對內折騰貨幣的時候,對外也沒有閑著。新朝年間雖說社會矛盾尖銳,但是畢竟是於西漢一脈相承,“國恒以弱殤,獨漢以強亡”(後漢書·郡國志)。兩漢立國405年,雖說內戰比較外行(政府軍打農民軍、打地方豪強,長期輸多贏少),但是外戰那是絕對的內行,不管國內如何動盪,直到滅國,都始終沒讓周邊國家和少數民族占到多少便宜。新朝作為兩漢中承上啟下的朝代,軍事實力自然也不會差到哪裡去。

正是這強大的軍事實力,給了王天子十足的底氣,周邊國家敢有不服者?打!於是,從新始建國元年(西元9年)開始,到始建國三年(西元11年),王天子先後打服了:匈奴、高句麗、老窩(古代國名,不是現在那個)、浦涯……

打了,也服了,問題也出來了。打仗嘛,就是靠兩樣東西,一是拳頭硬,二是錢包鼓。王天子的拳頭是過硬的,這點已經有實踐檢驗過了。至於錢包嘛,那就不好說了。西漢末年連年天災,朝廷本來就不富裕,這下更窮了,國庫虧出了一個大窟窿,軍費都不夠,還怎麼發展?不用慌,王天子在這方面是有經驗的,於是他迅速地想出了對策:再來一次貨幣改革。

十一、天下名珍

始建國三年(西元11年),王天子再次開始了和錢的折騰,在籌措軍費、彌補虧空、讓百姓接受新貨幣、復古等各種因素的驅使下,我國歷史上絕無僅有的寶貨制度誕生了:“更作金、銀、龜、貝、錢、布之品,名曰‘寶貨’”(漢書・食貨志)。也就是說,除了傳統的金銀銅之外,還有早已被淘汰的上古貨幣,龜甲和貝殼,總共五樣東西、六大類、二十八種貨幣。具體來說就是:貨泉六品、貝貨五品、布貨十品、龜甲四品、銀貨兩品和黃金。這就有點腦子進水了,為啥?我們可以算一下,我們現行流通的貨幣,算上已經退出流通領域的分幣,總共才13種……

這二十八種錢光是換算匯率就要記半天,更不用說使用和流通了。“莽知民愁,乃但行小錢直一,與大錢五十,二品並行,龜、貝、布屬且寢。”(漢書・食貨志)。也就是說,這次改革的結果,也只是延續了大泉五十和小泉直一的使用,其他的愛用用,不用拉到……

但是,這次改革並非全是糟粕,起碼王天子“鑄錢第一高手”的稱號並非浪得虛名。這次鑄錢,為世人流傳下來了那套著名的天下名珍:六泉十布。所謂六泉十布,是指六枚圓形方孔錢和十枚鏟形幣的統稱,分別是:小泉直一、么泉一十、幼泉二十、中泉三十、壯泉四十、大泉五十,合稱六泉;小布一百、么布二百、幼布三百、序布四百、差布五百、中布六百、壯布七百、第布八百、次布九百、大布黃千,合稱十布。

新莽“小泉直一”、“么泉一十”、“幼泉二十”、“中泉三十”、“壯泉四十”、“大泉五十”一組六枚 中國嘉德2013年春拍成交價:RMB 333500

新莽十布一組十枚 上美品中國嘉德2015春拍估價:RMB 300000-400000

這套號稱天下名珍的錢幣有多珍貴?看看下面這段話:

晚清李竹朋曾有一套,現藏於遼寧省博物館。民國初年方藥雨也有一套,現藏於天津市博物館。方氏弟子,收藏家楊魯安,經過多年努力聚得一套,已於2002年捐獻國家。十布中的小布一百特小型目前僅見於上海博物館。

看到了吧,這已經不是錢的問題了,而是有錢都不一定買得到了。算上他之前推出的兩把刀(一刀平五千和契刀五百),王天子當年為了聚集財富而推出的貨幣,在兩千多年後的今天,真的起到了聚集財富的作用。

十二、生命不息,改革不止

和錢的折騰暫時告一段落,王天子還有其他的事情需要處理。啥事?人民開始起義了,雖說都是小規模的零散活動,也就幾十百把人,大一點的也就號稱千把人,這在一千多萬人口的國家算個毛線,但是這也引起了王天子的注意,畢竟他是以聖人的準則來要求自己的。所以,王天子開始思索對策了。很快,他就找到了癥結所在:他之前搞的所有事情,都無法改變土地兼併嚴重的問題,老百姓沒了土地,自然只能去流浪,或者賣身成為奴隸,或者拉山頭反政府。那麼,把土地問題解決了,一切問題都解決了!

於是,新政策出臺了:

1、把私田改成公田,國家把田地租給農民;

2、禁止奴隸買賣;

3、平抑物價,實行物價管控制度;

4、改革中央機構,加強兵權;

5、把糧食借貸給生活困難的平民,不收利息;

6、更改地名。

這幾條措施好不好?好!中國 自古被稱為明君的人,幹的也不過是這幾樣。但是實用嗎?不實用!在當時那個社會環境下面,特別不適用。為啥?政策出臺了,總要各級官員去實施吧?政策裡面涉及的絕大部分私田和奴隸,現在都還在各級官員和他們的親戚手裡攥著呢,他怎麼可能去執行?

和之前的每次折騰一樣,王天子看對了病,卻開錯了藥。其實,貫穿他改革生涯的始終是這個問題,他的幾乎所有的舉措都具有遠見卓識,就連對高句麗都沒有看走眼。王莽之後,中原王朝放任其發展,結果是幾百年後,隋唐兩代皇族四位皇帝前後幾十年,死了幾十萬人才把高句麗擺平,還把隋朝給搭了進去。

如此好的政策,為啥總是失敗呢?原因很簡單:脫離了當時的社會實際。政策需要人去執行,你把執行人都得罪完了,還能執行下去嗎?

十三、兩件小事

在王天子的改革搞得轟轟烈烈的時候,出了兩件和改革相比小得不能再小的小事。

第一件,新始建國五年(西元13年)前朝太皇太后王政君去世了,享年八十四歲。這是一個幸運的女人,和太子一夜激情後,就有了身孕,從此飛黃騰達;這也是個不幸的女人,她和她丈夫沒有任何感情,她丈夫自那夜以後就再也沒有碰過她,使得她獨守空房幾十年。

不知當年她手握玉璽,怎麼都不願意把玉璽交給王莽的時候,內心是否感慨!正是因為她,王氏一門才會出了五個大將軍,十個侯爵,使得西漢末期外戚專權,國家權柄倒持。也正是她,親手促成了王莽代漢的結局。所以說,她,才是這個故事的源頭。

同一年,發生了第二件小事。我們那幾乎被人遺忘了的男二號再次出場了,而且又升級了,不再是劉農夫,而是劉學生。啥學生?太學生。什麼是太學,就是國立大學。托王天子大搞擴招的福,新始建國五年(西元13年)劉農夫收到了太學院的錄取通知書,他將從明年開始,去到太學院完成五年的求學生涯。

老天從不會厚此薄彼,當一個人太過強大的時候,它會為這個人送來另外一個人,以求雙方能夠達到平衡,比如張儀和公孫衍、劉邦和項羽、諸葛亮和司馬懿、武田信玄和上衫兼信。這次也不例外,老天為王天子送來了他的對手。十年之後,正是這個對手在那場匪夷所思的開掛大戰裡面,把王天子的精銳部隊徹底擊潰,並親手葬送了新莽王朝。

不過現在,雙方眼前都有事情要忙。王天子還在繼續他的改革之路,劉學生正準備開始他的求學之路。

十四、布與泉

新天鳳元年(西元14年),劉學生來到了當時全球最大的城市——長安,開始了他幸福的大學生涯。

而在同年的同一座城市,王天子也開始了他的第四次貨幣改革。他廢除了之前的各種大小錢,發行“貨布”與“貨泉”兩種錢幣。

貨布

貨布為鏟形幣,重二十五銖,一枚貨布可以兌換二十五枚貨泉,製作上也比之前的“十布”厚實工整,兩面和中間的穿孔有廓,用垂針篆寫的“貨布”二字分列於錢幣兩側,字體相當好看。

貨泉

而貨泉就是普通的圓形方孔錢,一枚重五銖,上面也用垂針篆寫上了“貨泉”兩個字。值得一提的是,貨泉一直從天鳳元年用到了東漢建武十六年(西元40年),是新朝政權使用時間最長的貨幣。

我們可以把這次改革看做王天子對他之前幾次貨幣改革的修正。由於西漢末年以來的各種社會問題一直沒有得到有效解決,為了不讓矛盾繼續激化,他不得不進行了相對溫和的第四次改革,來向民眾傳達政府急於穩定經濟的信號。

於是,在這一舉措之下,各種社會問題似乎得到了暫時的緩和,國家看上去又開始恢復了往日的平靜。但是,這不同尋常的平靜,更像是在暴風雨來臨之前的烏雲密佈。

十五、瓢潑大雨

在經歷過並不漫長的等待過後,最後的稻草終於壓到了駱駝的身上。但不是一根,而是一捆。

新天鳳四年(西元17年),全國蝗災、旱災、饑荒同發,事情變得一發不可收拾。同年,綠林軍起兵;第二年,赤眉軍起兵;第三年,劉學生完成學業,順利成為待業青年(這句只為交代一下男二號的近況)。

其實,從西漢末年直到東漢初年,農民起義就基本上沒有間斷過,但基本上都是小打小鬧。其中相當一部分的主營業務還是山匪路霸,不但朝廷沒當回事,估計連他們自己也不把自己當回事。但這次不同了,不但人數比較多,還到處流竄,被他們這樣一攪,全國上下的革命形勢那是一片大好,革命隊伍如雨後春筍般層出不窮。這不但苦了一心勵精圖治的王天子,也苦了好容易大學畢業想要一展所長的待業青年劉某。

話說待業青年劉某畢業後,本想將所學的知識運用到日常的工作和學習之中,然後帶領鄉親們共同富裕奔小康。結果畢業回家一看,差點被這全國的混亂形式嚇出了翔,三觀被震驚得足足在家宅了好幾年才緩過來。緩過勁後,和他哥一合計,反正也不讓好好種地了,反了算了!

於是,新地皇三年(西元22年),劉演、劉秀兄弟與李通、李軼等人,糾集了一幫南陽宗室子弟和江湖豪傑從宛城起兵,正式開始了他的造反生涯。剛開始,人不多,馬不夠(劉秀最開始是騎牛打仗的),裝備不好,但口號喊得很響:複高祖之業,定萬世之秋!不愧是受過高等教育的......從此,待業小青年走上了另外一條升級道路,成為了革命家!

十六、革命之路

不久,革命家劉氏雙雄的部隊來到了新野,拼盡全力和新野守軍懟了一架,搶刀、搶馬、搶裝備。贏了嗎?贏了,但贏得很慘。兄弟兩一看,這樣下去不是辦法,打個縣城都自傷七百,這樣一路打下去,估計還沒看到潼關的大門,就已經把人賠光了!怎麼辦?幾個頭頭開了個會,得出以下幾點意見:

1、掛靠一些大型起義軍,用它們的牌子,壯大自己的力量;

2、再聯合一些同等規模的起義部隊,大家優勢互補,互幫互助。

辦法有了,那就幹吧!於是,劉氏兄弟的部隊掛靠了當時聲勢最大的綠林軍,並且和新市、平林、下江這三支綠林軍主力簽署了戰略合作協定。方針是正確的,效果是明顯的,劉氏兄弟從此搖身一變,成為了能征善戰的英豪。劉英豪還在沘水、育陽等地與政府軍激戰多次,全勝,幹掉了不少政府軍高級將領。

十七、大敵當前

新地皇四年、漢更始元年(西元23年),一個註定要被載入史冊的年份,因為這一年發生了太多的事情。

首先是綠林軍找來了一個叫做劉玄的人,把他捧上了皇位,建元更始。對此,劉英豪兩兄弟是有相當的意見的,無奈人在屋簷下,不敢不低頭。所幸,組織上為了安撫劉氏兄弟,封他哥為大司徒,封劉英豪為偏將軍,劉英豪又升級了,雖然是個偏的,但是好歹是將軍了。

綠林軍這種亮明旗幟幹到底的做法,使得王天子出離憤怒了。王天子派出了大司徒王尋和大司空王邑兩名政府高級官員,帶著四十三萬大軍(實數,號稱的是一百萬),並且帶齊了虎、豹、犀牛、象等兇猛野獸,直撲山寨政府而來。

當時劉將軍他哥正在帶隊打宛城,而昆陽是政府軍解救宛城道路上的唯一障礙。本來,政府軍中有人並不贊成攻打昆陽,而主張繞過它,直接攻打宛城,但是王司空否決了這一提案,他認為百萬大軍(號稱)怎麼可以放過這個小小昆陽,應該一舉拿下,殺盡城中軍民,以振軍威!

守軍主將王鳳(不是那個前朝大司馬)看到這局勢,也沒了底氣。這時的城中,除了王鳳、王常等將領外,還有之前出城想跑、又被政府軍逼回來的劉將軍和一萬名士兵。既然跑是跑不掉了,只有打,於是幾人商議,王鳳、王常等人拼死守城,能守多久守多久,劉將軍出城一面派人去他哥那裡求援,一面帶人打遊擊。

十八、開掛之戰

後來,劉將軍又拉來了七千墊背的,雙方兵力對比是:一萬七對四十三萬。我查了一下,除了項羽在彭城大戰(三萬對六十萬)、謝玄在淝水之戰(八萬對九十七萬)之外,中國歷史上其他的幾十場以少勝多的戰役都鮮有達到這個兵力對比程度。然而,昆陽之戰卻並沒有像其他戰役那樣被史學家們大書特書。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在於,這場戰役中的超自然(非人為)現象太多了,巧合多得已經不像是巧合。

剛開始,還是人類在操作,一邊人多勢眾,不緊不慢的攻;一邊兵少將寡,拼了老命的守。結果很明顯,幾天都沒有攻下來。這時,王鳳實在沒信心了,本來思想就不堅定,現在還天天面對幾十萬人,不被打死也遲早會被累死,於是就準備向政府軍投降。很快,收到了政府軍的答覆:“不行!”因為王司徒和王司空覺得,要自己打才有意思,並且嚴厲譴責了這種通敵求榮的卑劣行徑。結果,局面又回到了以前,一邊慢慢攻,一邊死命守。

又過了幾天,偷偷溜出城的劉將軍在外面組織了七千幫手,準備回來幹架了,七千對幾十萬,不是找死麼?如果說王天子頭上的光環,是在某寶買的山寨貨的話,劉將軍頭上的光環,絕對是程式開發的內部人士幫忙做的。今天,他這個主角光環將第一次閃現它的光輝,不單閃,還是連閃!

首先是召喚術:“夜有流星墜營中,晝有雲如壞山,當營而隕,不及地尺而散,吏士皆厭伏”(後漢書·光武帝紀)這邊打得正火熱,晚上突然有流星墜落,白天有雲如崩塌的山(實在解釋不出來是個啥,總感覺是飛碟墜落下來了,大家就自行想像吧),從營盤上空直接落下,離地一尺左右才崩散,政府軍的將士都嚇得趴在地上。

其次是人品爆棚:“光武遂與營部俱進,自將步騎千余,前去大軍四五裡而陳,尋、邑亦遣兵數千合戰,光武奔之,斬首數十級。諸部喜曰:劉將軍平生見小敵怯,今見大敵勇,甚可怪也,且複居前,請助將軍!”(後漢書·光武帝紀)劉將軍帶全部家底來拼命,王司徒和王司空居然說叫幾千人去會會他,結果可想而知。跟著劉將軍來的人,又驚又喜,本以為是來墊背的,結果不但看見了一個打了雞血的劉將軍,還一不小心就立下了不世奇功。“光武複與敢死者三千人,從城西水上沖其中堅,尋、邑陳亂、乘銳崩之、遂殺王尋。”(後漢書·光武帝紀)古話說的一命二運三風水真是有道理。你再牛,四十多萬人圍著你,還是比不過人家命好,對準了位置,直接沖過來,一刀就把你幹了!

最後這個,就更神奇了:“會大雷風,屋瓦皆飛,雨下如注,滍川盛溢,虎豹皆股戰,士卒爭赴,溺死者以萬數,水為不流”(後漢書·光武帝紀)正在劉將軍和政府軍殺得熱火朝天的時候,狂風暴雨撲面而來,洪水暴發,政府軍和他們的那些猛獸都嚇傻了,頓時潰不成軍,數萬人淹死,屍體把河道都阻斷了......呼風喚雨都來了,要不是上述語言記載於正史,我也以為在看玄幻小說。

看到這裡,大家心裡大概知道昆陽之戰為什麼鮮有史學家提及了吧。總不能說,劉秀就是帶兵去沖了幾次,把敵人沖亂了,剩下的事情都是老天爺幹的吧......

十九、殞命與決裂

昆陽之戰把王天子的家底一次性賠了個精光,至此,中央政府再也無法壓制地方豪強。

三個月之後,綠林軍攻打洛陽。

九月,洛陽陷落。

十月一日,綠林軍攻入長安宣平門。

兩天后,王天子在未央宮的漸臺上,被商人杜吳殺死。

新朝,這個在兩漢之間承上啟下的朝代,享國十六年,至此滅亡。而王天子也完成了他最後的升級——升天了。

至於他的下場,是比較悲慘的:幾十名士兵分了他的屍體,他的頭顱被懸掛在城中示眾。百姓們聽說了以後,“共提擊之,或切食其舌”(漢書·王莽傳)。由於道家認為王莽是“魔”的轉世,所以他的頭顱,被塗上金粉(防腐),再施以符咒鎮壓,以使他永世不得翻身!並被歷代王朝放置在武庫之中,小心保存。直到晉永康五年(西元295年),洛陽武庫大火,才被燒毀。

王莽的一生,經歷了從萬人敬仰到眾叛親離的巨大轉變,這和他始終無法有效解決西漢末年以來的社會矛盾有關,再加上他的改革既不能根據實際情況調整政策,又不能建立一個高效率的領導班子,從而走到了失敗。但我們不得不承認,他的大多數為政方略確實是一針見血的,他的問題,始終還是那句話:看對了病,下錯了藥。

男一號這邊領便當了,男二號那邊也不好過。他的哥哥先王莽一步,領了便當,原因是功高震主。此時,我們的劉將軍上演了一出險中求活的大劇,放下自己的軍權,向劉玄當面謝罪,然後閉門不出。劉將軍的表演讓劉玄非常慚愧,雖然當時有不少人都建議把劉將軍順便也殺了,但在劉將軍主角光環的作用下,劉玄不但沒殺他,還給了他一個武信候的封號。

在王天子領便當的同時,劉侯爺開始踏上了河北的土地,做啥?去忽悠河北人民歸順中央。而裝備是:幾個隨從,一根花哨的棍子(代表天子權威的節杖)。其實,那會侯爺的處境是非常尷尬的,因為河北已經有一個中央和一個皇帝了。然而,在主角光環面前,天空飄來五個字:那都不是事!先是上谷太守之子耿弇(他的侄子就是那位只用幾百人就敢在西域對抗匈奴幾萬大軍的耿恭)開始公開支持侯爺;再是真定王劉揚和他結成了聯盟;最後,侯爺沒用多少功夫就平定了河北。

這時的劉秀,羽翼已豐:“劉玄,你敢殺我大哥!我要和你幹到底!”

漢更始三年、東漢建武元年(西元25年),劉秀和綠林軍徹底決裂,複國號為“漢”,定都洛陽,登基稱帝;同年,綠林軍受到劉秀和赤眉軍的夾擊,戰敗投降,劉玄被赤眉軍所殺。

東漢建武二年(西元26年),赤眉軍向劉秀投降。

東漢建武十二年(西元36年),天下一統。

東漢建武中元二年(西元57年),劉秀駕崩,享年六十二歲,史稱漢光武帝。

二十、被遺忘的國寶

至此,我們的故事快講完了。男一號親手葬送了自己的王朝,男二號親手開創了百年基業。而留給我們的,除了那一段千年舊事,就只剩下記載那一段往事的一串串錢幣了。

男一號推出過很多精美的錢幣,但是有一種卻在史書裡面找不到任何記載。它造型奇特,上半部分是圓形方孔,寫有“國寶金匱”四個字,下半部分是長方形,上書“直萬”二字。歷史學家根據它的出土情況和鑄造風格,認定它是新莽時期的錢幣。這就是“國寶金匱直萬”。

國寶金匱直萬

由於缺乏記載,所以它的用途、數量、匯率全是後人推測出來的。至於它現在的存世量,那更是眾說紛紜了(我也沒查到具體數量,反正不超過五枚)。但可以肯定的是,其中一枚現在藏於中國國家博物館,是我國的一級文物。

尾 聲

從漢宣帝到王莽,再從王政君到劉秀,這些曾經的叱吒風雲,如今早已灰飛煙滅。他們締造的三千繁華,也已變作了一捧黃沙,只剩下那一枚枚古錢,默默的述說著曾經。

天上日月盈昃,

世間古往今來,

閒談屈指數英才,

道不盡是非成敗。

長安歌樓舞榭,

北邙廢塚荒台,

萬般回首化塵埃,

只剩下青山不改......

全文完

原標題:雙龍記

本文為 黃胤 原創。天眷堂整理

王家的地位也因此登峰造極。

這時的王小胖,也距離家族中的其他同輩越來越遠。對上服侍母親及嫂嫂,還幫他哥帶娃;對外結交賢士,對內侍奉諸位叔伯,十分周到。這種另類的行為,使小胖子成為了當時的道德楷模,很快便聲名遠播。

至此,我們的主角之一,王小胖完成了人生的第一次升級,成為了王楷模。

二、升級之路

11年以後,漢陽朔三年(西元前22年),24歲的王楷模開始做官了。頭腦清醒的他並沒有因此驕縱,反而越來越謙恭簡樸,常常把自己的工資和財產拿出來分給窮人,並且對伯父王鳳極為恭順。王司馬被感動到熱淚盈眶,以致在臨死前都千叮萬囑王太后一定要照顧好王楷模。在當時的朝野上下,王楷模的名聲甚至超越了他的那些叔伯,就連王太后那個皇帝兒子都認為他既賢又能,完全是國民好官員。

漢綏和元年(西元前8年),一個吉利的年份,38歲的王楷模順利升級成為了新一任王司馬。令人驚奇的是,他反而更加低調,把所有獎金都拿出來招待朋友、分給百姓。以至於有一次,單位同事來探望他的母親,見到司馬夫人的穿著,嚇了一跳,還以為王司馬找了一個家僕做老婆。

然而,好景不長,漢綏和二年(西元前7年),漢成帝也崩了。由於成帝沒有子嗣,所以找了個叫做劉欣的侄子來繼承帝位。於是,王司馬又變回了原來的王楷模,回到了自己的地盤,閉門不出,安分守紀。

這時,王楷模的主角光環第一次顯現出來。許多政府官員和老百姓都為王楷模被罷鳴不平,要求他複出。劉欣只得重新徵召王楷模回京城侍奉王太后。

七年之後,主角光環再次顯現,劉欣崩了,也沒有子嗣。於是,王太后回到了未央宮,王楷模又重新成為了王司馬。

漢元始元年(西元元年)又一個吉利的年份,王司馬的主角光環第三次顯現,他被受封為安漢公。而王司馬做得也相當夠意思,他提高公務員獎金、贍養低保戶,到處做善事,還帶頭過艱苦樸素的生活,拿出錢和地來救濟群眾。第二年,全國大旱,王司馬帶領官員們把自己的房子送給受災群眾,同時還大建安置房,讓災民得以安居。於是,王司馬再次升級,成為了王聖人!

三、男二號來了

在王聖人一路高歌猛進的時候,我們先來冷靜一下,看看另一邊。時間回到五年前,漢建平元年(西元前5年)臘月初六,濟陽縣,一個落魄的皇族遠支(不是中山靖王那個編草席的遠支)誕下了一個男嬰。他出生那年,在家門前有小米長了出來,共有三株,每株一根莖九個穗,比一般小米都要長。於是他父親給他取名為“秀”。好了,本文的男二號:劉秀,登場了。

和王聖人的童年差不多,劉小米的童年也不幸福,而且比王聖人一家差遠了。王聖人雖說失去了父愛,但好歹家大業大,也不愁吃穿,而劉小米就沒有那麼幸運了,空有一個皇親國戚的名頭(這和他那個編草席的後代很相似),9歲爹娘就死光了,兄妹數人都成了孤兒,後來所幸被叔父收養,成為了地地道道的農夫……

四、登峰造極

在劉小米還在等待升級成農夫的時候,王聖人的主角光環再次爆發。漢元始四年(西元4年),王莽加號宰衡。啥是宰衡,就是把上古伊尹和周公兩大名臣的封號合起來的新名字:“伊尹為阿衡,周公為大宰,采伊尹周公稱號,加公為宰衡,位上公”(《漢書·王莽傳》)。簡單來說,就是成就太高了,現行的封號都不足以體現他的聲望,咋辦?現想一個吧!這和當年嬴政自創“皇帝”是一個意思。

消息傳出,幾個月內,朝廷竟然收到了四十八萬七千五百七十二人的上書!做啥?要求給王司馬加九錫。有人奇怪,這上書人的數字為啥會如此精確?這要感謝班固老先生(寫《漢書》那位大神),是他親自核對了當時的政府檔案。這個數字意味著什麼呢?當時,全國人口不過千萬,其中絕大部分是文盲,識字者僅有數百萬。而在長安附近,所有的知識份子加起來估計也不會比四十八萬多多少。也就是說,當時長安周邊幾乎所有識字的老百姓,都參與了這次活動。而在高層官員中,支持給王聖人加九錫的達九百零二人,幾乎全票通過。

王聖人給予的回報是:建了一大堆的市政公用工程和一萬套公租房,然後又大搞擴招,太學生數量很快就突破萬人。他還在各地徵召“奇人異士”,拓寬了普通知識份子的入仕管道。再是派人到各地考察,最後通過外交手段,使匈奴等外族西域各國遣使歸順,成就了真正的萬邦來朝。然後,王聖人順利升級成了王聖賢。

在王聖賢一步步的折騰下,全國人民看到,雖然土地兼併依然嚴重,物價飛漲、貨幣也貶值得厲害,但是和之前的三年一小旱、五年一大澇的亂象橫生相比,我大漢朝起碼開始了撥亂反正,出現了蒸蒸日上的好兆頭。由於王聖賢大抓意識形態建設,社會正統的價值觀念得以弘揚,社會風氣有了明顯的好轉。從王公貴族到知識份子再到普通百姓,都覺得王聖賢具有超人的人格魅力,是稱職的國民好領袖!

這時,一個想法在全國人民心中萌芽了:王聖賢那麼能,他咋不上天呢?要不讓他做皇帝吧?!

五、試用期

按照王聖賢前半生的人生軌跡來判斷,一旦到了需要升級的時候,他頭上那個光環總會在合適的時候爆發,這次也不例外。就在全國人民都想他做皇帝,卻不知道拿現任皇帝怎麼辦的時候,他的人品又爆發了。

漢元始五年臘月(西元6年初),那位比王聖賢小差不多35歲的現任皇帝崩了。後來的事情似乎順理成章,王聖賢又推了一個皇帝出來。於是,王政君成了太皇太后,改元居攝,王聖賢被人稱為“攝皇帝”,正式開始了他的皇帝試用期生涯。

現在,王攝政是真正的萬人之上,終於可以大刀闊斧地改革,實現他心目中的那個太平盛世了。在部分史學家看來,新莽王朝失敗的主要原因就在於他的改革脫離實際,主要目的是為了搜刮民脂民膏,壓榨勞動人民血汗,再加上他後來的篡政行為令儒家所不齒,所以我們的王攝政便被貼上了遺臭萬年的標籤。令我印象深刻的是,我的歷史老師曾說過一句話:外戚與宦官是封建時代最腐朽勢力的代表!害我相當長一段時間內都對這兩類人深惡痛絕,後來才知道:司馬遷、蔡倫、衛青、霍光、楊堅、鄭和等人都出自這兩個團體,當我拿著這堆人的生平去找我的歷史老師時,我看到了他的一臉尷尬……

後來,在我嘗試復原王莽的人生軌跡的時候,才發現,他的改革脫離實際是真的。但很多時候,並不是像部分史學家標榜的那樣不堪,他當時都已經是萬人之上了,又不是普通地主,全國都是他的,搜刮民脂民膏做啥?他的絕大多數改革措施,幾乎都是為了調和社會矛盾。

六、改革之路

漢居攝二年(西元7年),王攝政開始了他的第一次改革探索。

一般說來,改革嘛,無非三個方面:1、為什麼改革;2、改革手段;3、結果。前面說過,搖搖欲墜的漢帝國在王攝政的折騰之下,居然露出了復興的曙光。然而,曙光終究是曙光,要想照進現實還需要排除困難,勇往直前。啥困難?土地兼併嚴重,人民流離失所,物價飛漲,貨幣貶值,說白了就是財富都到少數人手裡去了,富人越來越富,窮人越來越窮。怎麼解決?最直接的辦法是發錢給窮人,讓他們可以買房買地,但問題在於王攝政連房子都捐了,他也沒多少錢。至於朝廷?早就被連年天災掏空了。那就只有鑄錢了,不過,這也行不通,原因很尷尬:西漢末年,物價飛漲,以糧食為例,一石粟米從漢初的三、五十文漲到了三、四百文,所以在王攝政那個年代,花費幾枚乃至十幾枚“五銖錢”(漢朝流通貨幣)才能鑄造出一枚“五銖錢”。那麼財富到哪裡去了?都在富人手裡攥著,如果富人不把財物拿出來,那麼等待王攝政的將是社會金融體系的崩潰。

於是,王攝政想到了讓富人出血的好辦法:增發虛值貨幣。什麼叫做虛值貨幣?簡單來說,就是國家發行一種新的貨幣。本來按照舊的比值,它值不到幾個錢,這時國家又說,這貨幣要按照新的比值來兌換,它不但要值幾個錢,還要值幾百、上千個錢……說白了,就是一種聚攏財富的手段。也正因為此,部分史學家就說王攝政是剝削平民、搜刮民脂民膏。拜託!煩請說話之前動動腦子,在那個社會背景下,真正的平民早就所剩無幾了,還能出血的,好意思稱平民?

再者說來,我們的王攝政那會還不是真皇帝,如果真的第一次改革就撲街了,還有下文麼?怕是全國性的農民起義要早十多年爆發吧。但史學家們不理這套,更有甚者,把“開了中國歷史上增發虛值貨幣這個惡例的先河”這帽子,扣到了王攝政的頭上。

七、“白金三品”和“一刀平五千”

其實,這真是冤枉王攝政了。“開了中國歷史上增發虛值貨幣這個惡例的先河”真正的始作俑者,是那位被史學家們捧上了天的漢武帝劉徹。

西元前141年(那時還不流行年號,所以直接採用西元紀年),老劉繼位以後,西漢國力達到鼎盛,於是,便開始了密集的軍事行動。連年的對外用兵,導致了國力的迅速虛耗。到了老劉執政中後期,國庫沒錢了,所以他老人家聽從御史大夫張湯的建議:在漢元狩四年(西元前119年)以銀錫合金為白金(起碼看起是白色的)。圓形龍錢、方形馬錢和橢圓形龜錢,並稱白金三品。其中,龍錢值五銖三千枚,馬錢值五銖五百枚,龜錢值五銖三百枚。但是發行以後由於虛值太高,所以民間偽造成風,老劉無奈,於漢元鼎三年(西元前114年)廢止,白金三品僅僅流通了五年,就退出了歷史舞臺。

白金三品龍、馬、龜幣一組三枚 北京誠軒2011年春拍成交價:RMB 20700

說完了老劉的汙糟事,我們回到王攝政這裡。有理由相信,王攝政在這次增發虛值貨幣之前,是吸取了老劉的失敗經驗的:既然銀錫合金敢值三千,那我就加入真正的黃金,值五千!合金既然會被那些假幣販子偽造,那我就用鑲嵌的!至於五銖,反正都貶值成那樣了,乾脆讓它貶值到底!於是,在讓富人出血和讓五銖貶值指導思想下,中國歷史上絕無僅有的貨幣,“一刀平五千”誕生了!

這個奇葩的“一刀平五千”像是一把鑰匙,全幣分為環柄和刀身兩部分。環柄為一圓形方孔錢,方孔上面寫“一”字,下寫“刀”字,字是陰線刻上去的,字體凹陷的地方鑲嵌黃金填平,並且打磨平整,使字面與錢面平齊。刀身上用淺浮雕手法鑄有“平五千”三個字,“平”是“值”的意思,意思是一枚刀幣價值等於五千枚五銖錢。它的造型獨具韻味,沒有拘泥於春秋戰國時代刀幣形制,古拙穩重,並透露出秀美氣息。幣面銘文“一刀平五千”五字書寫流暢,氣勢生動,毫不呆滯。它是中國最早使用,貌似也是惟一用錯金工藝製成的錢幣,所以,也被稱作金錯刀。由於製作精美、造型奇特、存世稀少,歷代文人雅士都很喜歡,留下了“美人贈我金錯刀,何以報之英瓊瑤”(張衡)、“爾持金錯刀,不入鵝眼貫”(韓愈)、“荷揮萬朵玉如意,蟬弄一聲金錯刀”(錢昭度)、“美人聘金錯,纖手膾紅鮮”(孟浩然)、“金錯囊徒罄,銀壺酒易賒”(杜甫)等一大堆詩詞。王攝政被譽為“鑄錢第一高手”。

與“一刀平五千”同時推出的,還有外形差不多、但是卻沒有鑲嵌黃金的“契刀五百”(值五百枚五銖)和普通外形的圓形方孔錢“大泉五十”(值五十枚五銖)。

一刀平五千、契刀五百、大泉五十、雞目五銖

由於流通時間太短,所以不知在當時飛漲的物價之下,鑲嵌有黃金的“一刀平五千”實用效果如何。但可以肯定的是,民間完全沒人偽造,原因很簡單:製作工藝太高,民間技術跟不上。這套貨幣在當時具體能值多少錢不得而知,但在兩千多年後的今天,它們可以值好多個五千、好多個五百和好多個五十……

八、正式工

新幣推出沒多久,全國好多地方都還沒來得及看到新幣長啥樣,我們的王攝政又升級了。現在,他不再是假皇帝或者攝皇帝這些虛的,他即將成為真皇帝。

早在王攝政加九錫的時候,加封他的策文上面就寫到:

“輔朕五年,人倫之本正,天地之位定。……複千載之廢,矯百世之失。……動而有成,事得厥中,至德要道,通於神明。”(——《漢書·王莽傳》)

前面都是廢話,那句“通於神明”把王攝政提升到了半神的高度。當王半神的改革正進行得如火如荼的時候,有人在長安附近挖井。結果,井沒挖出來,倒挖到了一塊白色石頭,上面赫然刻道:告安漢公莽為皇帝。

事情明白了,《王半神代漢》這出歷史大劇的高潮即將來臨。當我們回過頭去看王半神一路走來的足跡時,或許會有這樣一個念頭:與其說王莽像史學家說的那樣是處心積慮的想要做皇帝,才一步一步的苦心設計、收買天下人心,倒不如說是當時全國人民一步一步把他推到了皇帝的位置。以他的前半生來看,起碼在公眾面前展現出來的一面,其表現並沒有經歷突兀性的轉折,而是一直連貫的。所以,我們有理由相信,王莽在他前半生中的大部分時間裡,他都是真心地想要去效仿那些先秦聖人,也是真心憂心天下的。

漢居攝三年、初始元年(西元8年),54歲的王半神從太皇太后手裡拿到了玉璽,接受了劉嬰的禪讓,稱帝,改國號為“新”。西漢王朝自劉邦立國以來立12帝,享國214年,至此滅亡。

現在,王半神終於取得了全天下最牛的一份勞動用工合同,工作崗位上面寫著:皇帝。半神升級成了天子,升級之路終於圓滿了,至少在人間是圓滿了,再下去就只有升天了……

一般來說,故事發展到這裡,都應該有一個轉折,男主角的人生開始走上了下坡路。這個故事也不例外,伴隨著西漢王朝灰飛煙滅的,還有王天子前半生那用之不盡的主角光環。

九、第二次改革

但是王天子並不知道自己的光環再也點不亮了,依然在不知疲倦地折騰著。

新始建國元年(西元9年),王天子開始第二次貨幣改革:廢除了除了大泉五十以外的所有錢幣,包括漢代的法定貨幣“五銖”,轉而發行另一種圓形方孔錢“小泉直一”。用現在的話來說,就是大小兩種錢,大的寫著:大錢,五十;小的寫著:小錢,值一文。兌換匯率嘛,就按寫的來。

“小泉直一”合背,上美品 中國嘉德2016年春拍成交價:RMB 3450

照理說這次改革匯率清晰,幣種也不複雜,放在任何時候都極有可能成功。王天子也是這麼想的,並且這樣幹了,但他卻忽略了兩個問題,而正是這兩個問題,導致了這次改革最後跑偏了。

第一個問題,好解決,把小錢放大,把大錢再放大,起碼能夠緩和矛盾。第二個問題卻是致命的!王天子的兩次改革時間距離太近,按照現在的流通速度和全國發行的網點便利程度來看,一套新的貨幣要從銀行普及到我們生活的方方面面,沒有三五個月根本不行,何況是騎馬跑全國需要大半年的那時?兩次改革中間相隔不到兩年,好多地方都沒見過一刀平五千長啥樣,政府就說,那個過時了,不用了……而這樣朝令夕改帶來的後果,是政府公信力的迅速下降,也是後來“‘大泉五十’和‘小泉直一’要被廢除”之類的謠言能夠廣泛流傳的重要原因。

這兩個問題,從底層做起的王天子並非不清楚,而他卻堅持急於實施改革,曾經我也很不理解,直到看到下面這段話:

“今百姓咸言皇天革漢而立新,廢劉而興王。夫“劉”之為字“卯、金、刀”也,正月剛卯,金刀之利,皆不得行。博謀卿士,僉曰天人同應,昭然著明。其去剛卯莫以為佩,除刀錢勿以為利,承順天心,快百姓意。”(——漢書・王莽傳)

大概意思是,王天子之所以那麼決絕地改革,其出發點是要徹底和漢朝劃清界限。原因是他認為自己推出的刀幣按照陰陽五行學說來講,不利於他自己的發展。他認為,自己造的東西把自己的路擋了,所以要親手把自己造的東西廢了。這事做得真是前無古人,後無來者。

十、折騰出來的問題

在王天子對內折騰貨幣的時候,對外也沒有閑著。新朝年間雖說社會矛盾尖銳,但是畢竟是於西漢一脈相承,“國恒以弱殤,獨漢以強亡”(後漢書·郡國志)。兩漢立國405年,雖說內戰比較外行(政府軍打農民軍、打地方豪強,長期輸多贏少),但是外戰那是絕對的內行,不管國內如何動盪,直到滅國,都始終沒讓周邊國家和少數民族占到多少便宜。新朝作為兩漢中承上啟下的朝代,軍事實力自然也不會差到哪裡去。

正是這強大的軍事實力,給了王天子十足的底氣,周邊國家敢有不服者?打!於是,從新始建國元年(西元9年)開始,到始建國三年(西元11年),王天子先後打服了:匈奴、高句麗、老窩(古代國名,不是現在那個)、浦涯……

打了,也服了,問題也出來了。打仗嘛,就是靠兩樣東西,一是拳頭硬,二是錢包鼓。王天子的拳頭是過硬的,這點已經有實踐檢驗過了。至於錢包嘛,那就不好說了。西漢末年連年天災,朝廷本來就不富裕,這下更窮了,國庫虧出了一個大窟窿,軍費都不夠,還怎麼發展?不用慌,王天子在這方面是有經驗的,於是他迅速地想出了對策:再來一次貨幣改革。

十一、天下名珍

始建國三年(西元11年),王天子再次開始了和錢的折騰,在籌措軍費、彌補虧空、讓百姓接受新貨幣、復古等各種因素的驅使下,我國歷史上絕無僅有的寶貨制度誕生了:“更作金、銀、龜、貝、錢、布之品,名曰‘寶貨’”(漢書・食貨志)。也就是說,除了傳統的金銀銅之外,還有早已被淘汰的上古貨幣,龜甲和貝殼,總共五樣東西、六大類、二十八種貨幣。具體來說就是:貨泉六品、貝貨五品、布貨十品、龜甲四品、銀貨兩品和黃金。這就有點腦子進水了,為啥?我們可以算一下,我們現行流通的貨幣,算上已經退出流通領域的分幣,總共才13種……

這二十八種錢光是換算匯率就要記半天,更不用說使用和流通了。“莽知民愁,乃但行小錢直一,與大錢五十,二品並行,龜、貝、布屬且寢。”(漢書・食貨志)。也就是說,這次改革的結果,也只是延續了大泉五十和小泉直一的使用,其他的愛用用,不用拉到……

但是,這次改革並非全是糟粕,起碼王天子“鑄錢第一高手”的稱號並非浪得虛名。這次鑄錢,為世人流傳下來了那套著名的天下名珍:六泉十布。所謂六泉十布,是指六枚圓形方孔錢和十枚鏟形幣的統稱,分別是:小泉直一、么泉一十、幼泉二十、中泉三十、壯泉四十、大泉五十,合稱六泉;小布一百、么布二百、幼布三百、序布四百、差布五百、中布六百、壯布七百、第布八百、次布九百、大布黃千,合稱十布。

新莽“小泉直一”、“么泉一十”、“幼泉二十”、“中泉三十”、“壯泉四十”、“大泉五十”一組六枚 中國嘉德2013年春拍成交價:RMB 333500

新莽十布一組十枚 上美品中國嘉德2015春拍估價:RMB 300000-400000

這套號稱天下名珍的錢幣有多珍貴?看看下面這段話:

晚清李竹朋曾有一套,現藏於遼寧省博物館。民國初年方藥雨也有一套,現藏於天津市博物館。方氏弟子,收藏家楊魯安,經過多年努力聚得一套,已於2002年捐獻國家。十布中的小布一百特小型目前僅見於上海博物館。

看到了吧,這已經不是錢的問題了,而是有錢都不一定買得到了。算上他之前推出的兩把刀(一刀平五千和契刀五百),王天子當年為了聚集財富而推出的貨幣,在兩千多年後的今天,真的起到了聚集財富的作用。

十二、生命不息,改革不止

和錢的折騰暫時告一段落,王天子還有其他的事情需要處理。啥事?人民開始起義了,雖說都是小規模的零散活動,也就幾十百把人,大一點的也就號稱千把人,這在一千多萬人口的國家算個毛線,但是這也引起了王天子的注意,畢竟他是以聖人的準則來要求自己的。所以,王天子開始思索對策了。很快,他就找到了癥結所在:他之前搞的所有事情,都無法改變土地兼併嚴重的問題,老百姓沒了土地,自然只能去流浪,或者賣身成為奴隸,或者拉山頭反政府。那麼,把土地問題解決了,一切問題都解決了!

於是,新政策出臺了:

1、把私田改成公田,國家把田地租給農民;

2、禁止奴隸買賣;

3、平抑物價,實行物價管控制度;

4、改革中央機構,加強兵權;

5、把糧食借貸給生活困難的平民,不收利息;

6、更改地名。

這幾條措施好不好?好!中國 自古被稱為明君的人,幹的也不過是這幾樣。但是實用嗎?不實用!在當時那個社會環境下面,特別不適用。為啥?政策出臺了,總要各級官員去實施吧?政策裡面涉及的絕大部分私田和奴隸,現在都還在各級官員和他們的親戚手裡攥著呢,他怎麼可能去執行?

和之前的每次折騰一樣,王天子看對了病,卻開錯了藥。其實,貫穿他改革生涯的始終是這個問題,他的幾乎所有的舉措都具有遠見卓識,就連對高句麗都沒有看走眼。王莽之後,中原王朝放任其發展,結果是幾百年後,隋唐兩代皇族四位皇帝前後幾十年,死了幾十萬人才把高句麗擺平,還把隋朝給搭了進去。

如此好的政策,為啥總是失敗呢?原因很簡單:脫離了當時的社會實際。政策需要人去執行,你把執行人都得罪完了,還能執行下去嗎?

十三、兩件小事

在王天子的改革搞得轟轟烈烈的時候,出了兩件和改革相比小得不能再小的小事。

第一件,新始建國五年(西元13年)前朝太皇太后王政君去世了,享年八十四歲。這是一個幸運的女人,和太子一夜激情後,就有了身孕,從此飛黃騰達;這也是個不幸的女人,她和她丈夫沒有任何感情,她丈夫自那夜以後就再也沒有碰過她,使得她獨守空房幾十年。

不知當年她手握玉璽,怎麼都不願意把玉璽交給王莽的時候,內心是否感慨!正是因為她,王氏一門才會出了五個大將軍,十個侯爵,使得西漢末期外戚專權,國家權柄倒持。也正是她,親手促成了王莽代漢的結局。所以說,她,才是這個故事的源頭。

同一年,發生了第二件小事。我們那幾乎被人遺忘了的男二號再次出場了,而且又升級了,不再是劉農夫,而是劉學生。啥學生?太學生。什麼是太學,就是國立大學。托王天子大搞擴招的福,新始建國五年(西元13年)劉農夫收到了太學院的錄取通知書,他將從明年開始,去到太學院完成五年的求學生涯。

老天從不會厚此薄彼,當一個人太過強大的時候,它會為這個人送來另外一個人,以求雙方能夠達到平衡,比如張儀和公孫衍、劉邦和項羽、諸葛亮和司馬懿、武田信玄和上衫兼信。這次也不例外,老天為王天子送來了他的對手。十年之後,正是這個對手在那場匪夷所思的開掛大戰裡面,把王天子的精銳部隊徹底擊潰,並親手葬送了新莽王朝。

不過現在,雙方眼前都有事情要忙。王天子還在繼續他的改革之路,劉學生正準備開始他的求學之路。

十四、布與泉

新天鳳元年(西元14年),劉學生來到了當時全球最大的城市——長安,開始了他幸福的大學生涯。

而在同年的同一座城市,王天子也開始了他的第四次貨幣改革。他廢除了之前的各種大小錢,發行“貨布”與“貨泉”兩種錢幣。

貨布

貨布為鏟形幣,重二十五銖,一枚貨布可以兌換二十五枚貨泉,製作上也比之前的“十布”厚實工整,兩面和中間的穿孔有廓,用垂針篆寫的“貨布”二字分列於錢幣兩側,字體相當好看。

貨泉

而貨泉就是普通的圓形方孔錢,一枚重五銖,上面也用垂針篆寫上了“貨泉”兩個字。值得一提的是,貨泉一直從天鳳元年用到了東漢建武十六年(西元40年),是新朝政權使用時間最長的貨幣。

我們可以把這次改革看做王天子對他之前幾次貨幣改革的修正。由於西漢末年以來的各種社會問題一直沒有得到有效解決,為了不讓矛盾繼續激化,他不得不進行了相對溫和的第四次改革,來向民眾傳達政府急於穩定經濟的信號。

於是,在這一舉措之下,各種社會問題似乎得到了暫時的緩和,國家看上去又開始恢復了往日的平靜。但是,這不同尋常的平靜,更像是在暴風雨來臨之前的烏雲密佈。

十五、瓢潑大雨

在經歷過並不漫長的等待過後,最後的稻草終於壓到了駱駝的身上。但不是一根,而是一捆。

新天鳳四年(西元17年),全國蝗災、旱災、饑荒同發,事情變得一發不可收拾。同年,綠林軍起兵;第二年,赤眉軍起兵;第三年,劉學生完成學業,順利成為待業青年(這句只為交代一下男二號的近況)。

其實,從西漢末年直到東漢初年,農民起義就基本上沒有間斷過,但基本上都是小打小鬧。其中相當一部分的主營業務還是山匪路霸,不但朝廷沒當回事,估計連他們自己也不把自己當回事。但這次不同了,不但人數比較多,還到處流竄,被他們這樣一攪,全國上下的革命形勢那是一片大好,革命隊伍如雨後春筍般層出不窮。這不但苦了一心勵精圖治的王天子,也苦了好容易大學畢業想要一展所長的待業青年劉某。

話說待業青年劉某畢業後,本想將所學的知識運用到日常的工作和學習之中,然後帶領鄉親們共同富裕奔小康。結果畢業回家一看,差點被這全國的混亂形式嚇出了翔,三觀被震驚得足足在家宅了好幾年才緩過來。緩過勁後,和他哥一合計,反正也不讓好好種地了,反了算了!

於是,新地皇三年(西元22年),劉演、劉秀兄弟與李通、李軼等人,糾集了一幫南陽宗室子弟和江湖豪傑從宛城起兵,正式開始了他的造反生涯。剛開始,人不多,馬不夠(劉秀最開始是騎牛打仗的),裝備不好,但口號喊得很響:複高祖之業,定萬世之秋!不愧是受過高等教育的......從此,待業小青年走上了另外一條升級道路,成為了革命家!

十六、革命之路

不久,革命家劉氏雙雄的部隊來到了新野,拼盡全力和新野守軍懟了一架,搶刀、搶馬、搶裝備。贏了嗎?贏了,但贏得很慘。兄弟兩一看,這樣下去不是辦法,打個縣城都自傷七百,這樣一路打下去,估計還沒看到潼關的大門,就已經把人賠光了!怎麼辦?幾個頭頭開了個會,得出以下幾點意見:

1、掛靠一些大型起義軍,用它們的牌子,壯大自己的力量;

2、再聯合一些同等規模的起義部隊,大家優勢互補,互幫互助。

辦法有了,那就幹吧!於是,劉氏兄弟的部隊掛靠了當時聲勢最大的綠林軍,並且和新市、平林、下江這三支綠林軍主力簽署了戰略合作協定。方針是正確的,效果是明顯的,劉氏兄弟從此搖身一變,成為了能征善戰的英豪。劉英豪還在沘水、育陽等地與政府軍激戰多次,全勝,幹掉了不少政府軍高級將領。

十七、大敵當前

新地皇四年、漢更始元年(西元23年),一個註定要被載入史冊的年份,因為這一年發生了太多的事情。

首先是綠林軍找來了一個叫做劉玄的人,把他捧上了皇位,建元更始。對此,劉英豪兩兄弟是有相當的意見的,無奈人在屋簷下,不敢不低頭。所幸,組織上為了安撫劉氏兄弟,封他哥為大司徒,封劉英豪為偏將軍,劉英豪又升級了,雖然是個偏的,但是好歹是將軍了。

綠林軍這種亮明旗幟幹到底的做法,使得王天子出離憤怒了。王天子派出了大司徒王尋和大司空王邑兩名政府高級官員,帶著四十三萬大軍(實數,號稱的是一百萬),並且帶齊了虎、豹、犀牛、象等兇猛野獸,直撲山寨政府而來。

當時劉將軍他哥正在帶隊打宛城,而昆陽是政府軍解救宛城道路上的唯一障礙。本來,政府軍中有人並不贊成攻打昆陽,而主張繞過它,直接攻打宛城,但是王司空否決了這一提案,他認為百萬大軍(號稱)怎麼可以放過這個小小昆陽,應該一舉拿下,殺盡城中軍民,以振軍威!

守軍主將王鳳(不是那個前朝大司馬)看到這局勢,也沒了底氣。這時的城中,除了王鳳、王常等將領外,還有之前出城想跑、又被政府軍逼回來的劉將軍和一萬名士兵。既然跑是跑不掉了,只有打,於是幾人商議,王鳳、王常等人拼死守城,能守多久守多久,劉將軍出城一面派人去他哥那裡求援,一面帶人打遊擊。

十八、開掛之戰

後來,劉將軍又拉來了七千墊背的,雙方兵力對比是:一萬七對四十三萬。我查了一下,除了項羽在彭城大戰(三萬對六十萬)、謝玄在淝水之戰(八萬對九十七萬)之外,中國歷史上其他的幾十場以少勝多的戰役都鮮有達到這個兵力對比程度。然而,昆陽之戰卻並沒有像其他戰役那樣被史學家們大書特書。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在於,這場戰役中的超自然(非人為)現象太多了,巧合多得已經不像是巧合。

剛開始,還是人類在操作,一邊人多勢眾,不緊不慢的攻;一邊兵少將寡,拼了老命的守。結果很明顯,幾天都沒有攻下來。這時,王鳳實在沒信心了,本來思想就不堅定,現在還天天面對幾十萬人,不被打死也遲早會被累死,於是就準備向政府軍投降。很快,收到了政府軍的答覆:“不行!”因為王司徒和王司空覺得,要自己打才有意思,並且嚴厲譴責了這種通敵求榮的卑劣行徑。結果,局面又回到了以前,一邊慢慢攻,一邊死命守。

又過了幾天,偷偷溜出城的劉將軍在外面組織了七千幫手,準備回來幹架了,七千對幾十萬,不是找死麼?如果說王天子頭上的光環,是在某寶買的山寨貨的話,劉將軍頭上的光環,絕對是程式開發的內部人士幫忙做的。今天,他這個主角光環將第一次閃現它的光輝,不單閃,還是連閃!

首先是召喚術:“夜有流星墜營中,晝有雲如壞山,當營而隕,不及地尺而散,吏士皆厭伏”(後漢書·光武帝紀)這邊打得正火熱,晚上突然有流星墜落,白天有雲如崩塌的山(實在解釋不出來是個啥,總感覺是飛碟墜落下來了,大家就自行想像吧),從營盤上空直接落下,離地一尺左右才崩散,政府軍的將士都嚇得趴在地上。

其次是人品爆棚:“光武遂與營部俱進,自將步騎千余,前去大軍四五裡而陳,尋、邑亦遣兵數千合戰,光武奔之,斬首數十級。諸部喜曰:劉將軍平生見小敵怯,今見大敵勇,甚可怪也,且複居前,請助將軍!”(後漢書·光武帝紀)劉將軍帶全部家底來拼命,王司徒和王司空居然說叫幾千人去會會他,結果可想而知。跟著劉將軍來的人,又驚又喜,本以為是來墊背的,結果不但看見了一個打了雞血的劉將軍,還一不小心就立下了不世奇功。“光武複與敢死者三千人,從城西水上沖其中堅,尋、邑陳亂、乘銳崩之、遂殺王尋。”(後漢書·光武帝紀)古話說的一命二運三風水真是有道理。你再牛,四十多萬人圍著你,還是比不過人家命好,對準了位置,直接沖過來,一刀就把你幹了!

最後這個,就更神奇了:“會大雷風,屋瓦皆飛,雨下如注,滍川盛溢,虎豹皆股戰,士卒爭赴,溺死者以萬數,水為不流”(後漢書·光武帝紀)正在劉將軍和政府軍殺得熱火朝天的時候,狂風暴雨撲面而來,洪水暴發,政府軍和他們的那些猛獸都嚇傻了,頓時潰不成軍,數萬人淹死,屍體把河道都阻斷了......呼風喚雨都來了,要不是上述語言記載於正史,我也以為在看玄幻小說。

看到這裡,大家心裡大概知道昆陽之戰為什麼鮮有史學家提及了吧。總不能說,劉秀就是帶兵去沖了幾次,把敵人沖亂了,剩下的事情都是老天爺幹的吧......

十九、殞命與決裂

昆陽之戰把王天子的家底一次性賠了個精光,至此,中央政府再也無法壓制地方豪強。

三個月之後,綠林軍攻打洛陽。

九月,洛陽陷落。

十月一日,綠林軍攻入長安宣平門。

兩天后,王天子在未央宮的漸臺上,被商人杜吳殺死。

新朝,這個在兩漢之間承上啟下的朝代,享國十六年,至此滅亡。而王天子也完成了他最後的升級——升天了。

至於他的下場,是比較悲慘的:幾十名士兵分了他的屍體,他的頭顱被懸掛在城中示眾。百姓們聽說了以後,“共提擊之,或切食其舌”(漢書·王莽傳)。由於道家認為王莽是“魔”的轉世,所以他的頭顱,被塗上金粉(防腐),再施以符咒鎮壓,以使他永世不得翻身!並被歷代王朝放置在武庫之中,小心保存。直到晉永康五年(西元295年),洛陽武庫大火,才被燒毀。

王莽的一生,經歷了從萬人敬仰到眾叛親離的巨大轉變,這和他始終無法有效解決西漢末年以來的社會矛盾有關,再加上他的改革既不能根據實際情況調整政策,又不能建立一個高效率的領導班子,從而走到了失敗。但我們不得不承認,他的大多數為政方略確實是一針見血的,他的問題,始終還是那句話:看對了病,下錯了藥。

男一號這邊領便當了,男二號那邊也不好過。他的哥哥先王莽一步,領了便當,原因是功高震主。此時,我們的劉將軍上演了一出險中求活的大劇,放下自己的軍權,向劉玄當面謝罪,然後閉門不出。劉將軍的表演讓劉玄非常慚愧,雖然當時有不少人都建議把劉將軍順便也殺了,但在劉將軍主角光環的作用下,劉玄不但沒殺他,還給了他一個武信候的封號。

在王天子領便當的同時,劉侯爺開始踏上了河北的土地,做啥?去忽悠河北人民歸順中央。而裝備是:幾個隨從,一根花哨的棍子(代表天子權威的節杖)。其實,那會侯爺的處境是非常尷尬的,因為河北已經有一個中央和一個皇帝了。然而,在主角光環面前,天空飄來五個字:那都不是事!先是上谷太守之子耿弇(他的侄子就是那位只用幾百人就敢在西域對抗匈奴幾萬大軍的耿恭)開始公開支持侯爺;再是真定王劉揚和他結成了聯盟;最後,侯爺沒用多少功夫就平定了河北。

這時的劉秀,羽翼已豐:“劉玄,你敢殺我大哥!我要和你幹到底!”

漢更始三年、東漢建武元年(西元25年),劉秀和綠林軍徹底決裂,複國號為“漢”,定都洛陽,登基稱帝;同年,綠林軍受到劉秀和赤眉軍的夾擊,戰敗投降,劉玄被赤眉軍所殺。

東漢建武二年(西元26年),赤眉軍向劉秀投降。

東漢建武十二年(西元36年),天下一統。

東漢建武中元二年(西元57年),劉秀駕崩,享年六十二歲,史稱漢光武帝。

二十、被遺忘的國寶

至此,我們的故事快講完了。男一號親手葬送了自己的王朝,男二號親手開創了百年基業。而留給我們的,除了那一段千年舊事,就只剩下記載那一段往事的一串串錢幣了。

男一號推出過很多精美的錢幣,但是有一種卻在史書裡面找不到任何記載。它造型奇特,上半部分是圓形方孔,寫有“國寶金匱”四個字,下半部分是長方形,上書“直萬”二字。歷史學家根據它的出土情況和鑄造風格,認定它是新莽時期的錢幣。這就是“國寶金匱直萬”。

國寶金匱直萬

由於缺乏記載,所以它的用途、數量、匯率全是後人推測出來的。至於它現在的存世量,那更是眾說紛紜了(我也沒查到具體數量,反正不超過五枚)。但可以肯定的是,其中一枚現在藏於中國國家博物館,是我國的一級文物。

尾 聲

從漢宣帝到王莽,再從王政君到劉秀,這些曾經的叱吒風雲,如今早已灰飛煙滅。他們締造的三千繁華,也已變作了一捧黃沙,只剩下那一枚枚古錢,默默的述說著曾經。

天上日月盈昃,

世間古往今來,

閒談屈指數英才,

道不盡是非成敗。

長安歌樓舞榭,

北邙廢塚荒台,

萬般回首化塵埃,

只剩下青山不改......

全文完

原標題:雙龍記

本文為 黃胤 原創。天眷堂整理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