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果敢,至今不肯屈服的明朝故土,至今仍沿用明朝習俗

大明王朝可謂是漢族最驕傲的一個朝代, 後世的評價是治隆漢唐。 整個大明近300年的歷史中, 始終遵守天子守國門, 君王死社稷的理念。 以不投降, 不納貢, 不和親為底線。 可謂是錚錚鐵骨, 自強不屈。 當年明朝最後一個皇帝崇禎為了踐行天子守國門的理念, 誓死不遷都南京, 最後自殺殉國。

永曆末年, 永曆皇帝與與少量親信逃往緬甸, 失去了國家的皇帝一文不值。 面對清廷的壓力, 緬甸將永曆看做一塊邀功清廷的‘肥肉’。 1661年吳三桂率清兵十萬沖進緬甸, 逼迫緬王將朱由榔交還清軍, 押回昆明, 不久後, 一代君王永曆帝就被叛賊吳三桂絞死於異鄉。 其手下士兵一部分自殺, 一部分降清, 一部分隱姓埋名, 過著老百姓生活, 最後一部分穿梭在在雲南緬甸一帶, 後逐漸集中到一個叫中緬邊境地區的麻栗壩(緬語:最野蠻的地方), 也就是現在的果敢。 當地的原住民不是這群明軍的對手,

要麼被消滅, 要麼被趕入野人山中。 自此, 這裡形成了以南明漢人後裔為主體民族的果敢地區, 開展遊擊戰爭, 繼續反清複明。

後來他們發展到幾十萬人, 擁有強大的武力, 十七世紀末, 清政府在緬甸登尼設立“木邦宣慰司”,

但由於鞭長莫及, 實際上統而不治, 成為“化外之邦”, 果敢土司既不臣服于清朝皇帝, 也不受制於緬族政府, 儼然一個獨立王國。 西元1897年, 中英兩國勘邊定界, 將果敢地區劃歸英屬殖民地——緬甸。

在1968年以前, 果敢地區的地方政權機構的官職, 依然用明朝武官的官職來命名,

如守備、千總、把總之類。 老百姓的服裝仍然是明朝時的漢裝, 信奉的是文聖孔子和武聖關公, 由於先祖是明朝皇族和士大夫的後人。

時至今日, 果敢的民眾仍然有不少人是明朝後裔, 他們世代遵循《明皇祖訓》並且將其視為金科玉律。 今日的果敢已經很難再看到明朝的影子了, 可是明朝的文化還是停留在了這片土地上, 一位在果敢做雇傭軍的朋友曾對我坦言:果敢一日不歸, 抗爭永不停息。

在這個自治區內, 全是大山密林, 擁有近30萬人口, 但絕大多數是華人。 擁有純正的漢族血統。 在這裡, 就跟中國內地一樣, 通行果敢語言, 其實就是漢語, 而且這裡到處都是中國元素, 中國商品, 過中國節日, 用人民幣, 就連通訊都是中國聯通的信號。 而且, 這裡的人依然承認自己的中國漢人, 並以此為驕傲。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