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明朝開國功臣沐英是朱元璋養子 他的“沐”姓有什麼來歷

沐英是明王朝洪武年間為數寥寥得以善終的開國功臣之一。 史料評述另一位得以善終的大將湯和“湯信公之聽命唯謹”;評述他是“沐西平之居貴不驕”···

史料記載, 沐英自十二歲起, 便跟隨朱元璋攻伐征戰, 開始軍旅生涯。 十八歲時, 被授帳前都尉, 參與守鎮江, 開始擔當軍事要任。 洪武九年(1376年)以副帥之職隨鄧愈征討吐蕃, 因軍功被封西平侯, 賜丹書鐵券。

沐英本姓什麼, 明史沒有記載。 他於元至正四年(1344年)出生在朱元璋的老家濠州定遠縣一戶窮苦人家。 父親早逝, 隨母度日。

至正十一年, 江淮地區爆發紅巾軍起義, 元朝隨即派兵馬展開鎮壓。 由於戰事不斷, 百姓流離失所。 沐英跟隨母親躲避兵亂, 不久母親連病帶餓死在逃難路上。

八歲的沐英流浪到濠州城, 被當時的農民起義軍將領朱元璋發現並收留, 當時朱元璋與馬氏夫婦膝下無子, 就收沐英為義子,

給他起名朱英。

至正二十二年(1362年), 年僅十八歲的沐英開始擔當軍事要任。 先是被朱元璋封為帳前都尉, 參與鎮守鎮江(今江蘇省鎮江市);後提拔為指揮使, 守江西重鎮廣信(今江西上饒)。

至正二十七年(1367年), 朱元璋派水軍和陸軍取福建, 朱英領兵自西進攻, 攻破江西、福建交界處的分水關, 佔領崇安(屬今福建省武夷山市), 又攻破閔溪十八寨, 俘虜陳友定部將馮穀保。

此後, 沐英又屢建軍功。

洪武三年(1370年), 他被授鎮國將軍, 任大都督府僉事;次年升大都督府同知。 大都督府是明初軍事中樞, 掌天下兵馬, 當時府中積務繁積。 沐英年紀雖輕, 聰明敏悟, 在府中七年, 處事果斷, 解決問題明快, 毫無遺漏, 馬皇后多次稱讚他的才幹, 深得朱元璋器重。

洪武九年(1376年), 沐英被朱元璋給予全權派往關陝, 體察民情, 佈施皇上恩惠。 又命他練兵準備征戰。 同年十一月, 沐英擔任征西副將軍, 跟隨衛國公鄧愈出征吐蕃。

洪武十年(1377年)農曆四月, 鄧愈、沐英領兵至甘肅、青藏, 分三路前進, 進攻川藏, 一直打到昆侖山。 得勝而回, 沒有久留。 回師途中鄧愈去世, 沐英率領軍隊返回, 因軍功獲封開國輔運推誠宣力武臣、榮祿大夫、柱國、西平侯, 年祿二千五百石, 並被授世襲憑證丹書鐵券, 這年, 沐英剛剛33歲。

洪武十四年(1381年)農曆九月, 朱元璋以傅友德為征南將軍, 藍玉、沐英為副將軍, 率軍三十萬征討雲南的元朝殘部。 歷時兩年得勝後, 朱元璋下詔命傅友德及藍玉班師回朝, 而留下沐英鎮守雲南。

從洪武十四年至洪武二十五年間, 沐英忠心耿耿, 一直致力於雲南的平定與治理。

其間, 他恩威並施, 安撫威服曲靖、廣南兩府之亂;平定浪穹等地變亂、平定土著首領思倫發的叛亂、討伐平定東川土酋之亂、平定貴州普安、雲南臨安之變, 出兵征討建昌等地叛亂等。

規模較大的戰役主要有摩勒寨之役和定邊大戰。 沐英組織的這些平亂活動, 最終奠定了雲南邊疆統一、穩定的大局。

沐英本姓是什麼, 一直是一個謎。 明人李紹文《皇明世說新語》中有這樣一段記載:

有一次朱元璋對朱英說:“朱英呀朱英, 你到底是誰的孩子呢?“朱英只是一個勁地回答:“我就是陛下的孩子, 深沐陛下和皇后的養育之恩。 ”

朱元璋似乎不肯甘休, 還是接連發問, 朱英卻始終磕著頭對朱元璋重複剛說過的話。 就這樣對問了幾次之後, 倒把朱元璋惹笑了。

於是他大聲對朱英說:“你是朕的養子, 現在就是不讓你恢復原來的姓氏, 也不能讓你再隨我姓朱了。 既然你一直口念深沐養育之恩, 就賜你姓沐吧, 讓你可以永沐皇恩。”

沐英之名由此得來。

洪武十五年(1382年),正在雲南征戰的沐英聽聞義母馬皇后病逝,悲傷過度而咳血。洪武二十五年(1392年),又因太子朱標去世傷感而患病,兩個月後病逝于雲南任所,年僅四十八歲。

朱元璋聞訊倍感痛惜,命歸葬京師。當沐英的靈柩運抵京城應天府時,朱元璋親往迎接,並派遣宮中要員負責安葬。下旨追封沐英為黔甯王,諡昭靖,侑享太廟。此後沐氏子孫世代鎮守雲南,直到明朝末年。

衷心感謝各位朋友閱覽《掌心春秋》。如果您喜歡本欄目,可點擊欄目右上角的提示“訂閱”或“關注”。我們共同賞析歷史趣聞,回憶歷史往事…(聲明:本文配圖均源於網路)

讓你可以永沐皇恩。”

沐英之名由此得來。

洪武十五年(1382年),正在雲南征戰的沐英聽聞義母馬皇后病逝,悲傷過度而咳血。洪武二十五年(1392年),又因太子朱標去世傷感而患病,兩個月後病逝于雲南任所,年僅四十八歲。

朱元璋聞訊倍感痛惜,命歸葬京師。當沐英的靈柩運抵京城應天府時,朱元璋親往迎接,並派遣宮中要員負責安葬。下旨追封沐英為黔甯王,諡昭靖,侑享太廟。此後沐氏子孫世代鎮守雲南,直到明朝末年。

衷心感謝各位朋友閱覽《掌心春秋》。如果您喜歡本欄目,可點擊欄目右上角的提示“訂閱”或“關注”。我們共同賞析歷史趣聞,回憶歷史往事…(聲明:本文配圖均源於網路)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