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沿河:石旮旯裡種出“大產業”

石旮旯裡種出“大產業”

——沿河自治縣淇灘鎮白果村“村社合一”發展產業側記

白果村位於沿河自治縣淇灘鎮東南部, 離鎮政府約10公里。

全村6個村民組280多戶近1000人, 其中貧困戶79戶248人。 近年來, 該村在村黨支部帶領下, 探索走出了一條“生態興村、綠色富民”產業發展的新路。

陽春四月, 走進白果村, 眼前呈現出一幅山青水秀、宜居宜游的美麗鄉村畫卷, 村莊後依著山勢栽種下的連片花椒鬱鬱蔥蔥,

一團團、一簇簇嫩綠的青花椒掛滿枝頭, 空氣中彌漫著一股淡淡的花椒氣息。

“村社合一”找准致富路子

幾年前, 白果村基礎設施落後, 土地貧瘠, 坡大且大多為石旮旯, 經濟發展條件十分落後, 農民增收困難, 村民迫于生計不得不外出務工, 土地拋荒越來越嚴重, 村黨支部書記楊再義看在眼裡、急在心裡。

2013年, 該村支“兩委”帶領全村群眾嘗試發展柚子、核桃等經果林產業, 但由於發展資金不足、缺乏管理技術等原因, 最終以失敗而告終, 這給村支“兩委”和群眾帶來了沉重的打擊。 “如何帶領群眾脫貧致富?”“發展什麼產業?”“採取什麼方式發展?”成了擺在村支“兩委”面前的一道道難題。

誓與貧窮而戰。 為儘快找到適合本村發展的脫貧致富新路子, 村黨支部書記楊再義決定帶領村黨員幹部外出“取經”, 先後到重慶、遵義等地考察學習。 同時, 誠邀農業專家支招, 多次組織召開黨支部會、群眾會進行討論, 最終提出了以村黨支部領辦專業合作社, 進行“村社合一”抱團發展, 把全村土地和荒坡進行統一規劃、集中發展花椒產業,

農戶以土地流轉和資金入股方式持股份紅。

思路決定出路, 找准了就幹。 但由於之前產業失敗讓群眾心存疑慮, 村黨支部為了能夠讓花椒產業成功落戶白果村, 決定先流轉土地30畝試種九葉青花椒。 一年後, 試種的花椒長勢旺盛, 證實了白果村的環境適宜九葉青花椒的生長, 花椒試種成功給全村群眾吃了一劑“定心丸”。

在村黨支部的宣傳發動下, 村民流轉、入股1000畝土地到合作社種上了花椒。 就這樣, 一條“村社合一”發展“綠色產業”之路全面鋪開了。

“三變改革”綠了村莊富了民

讓荒地變成肥地, 讓土地披上綠衫, 讓村民走出貧困, 是白果村黨支部這些年一直奮鬥的目標。 近年來, 村黨支部通過合作社抱團帶動、深化農村“三變”改革發展機制等方式, 念出了一篇“土地三字經”, 成功轉活了村裡土地資源。

美麗鄉村的綠色發展如火如荼, 村民們眼中的美麗, 不再滿足於花椒產業的局限, 更多的目標是盤活土地資源, 調動各方有利資源, 讓村裡的集體產業興旺發達,不斷拓寬群眾致富管道。到目前為止,合作社已發展花椒近1000畝,培育花椒苗圃20余畝100萬餘株,栽種紅心蜜柚300畝、香樟樹300畝,除此之外,為了便於管理,還新修了進入花椒基地的產業路10餘公里、2口200立方米水池,並在庭院周圍、公路兩側、山坡上的逐年栽種了桂花、羅漢松、櫻花等樹苗。同樣,花椒加工廠、辦公場所等設施已進入收尾階段,即將投入使用。

為了使該村的花椒產業發展壯大,合作社還積極與鎮黨委政府、縣相關部門對接協調,爭取相關扶貧資金、專案和培訓專案落地白果村,讓特色產業與生態發展有機結合,以解決合作社在發展中的遇到的困難。

據悉,該村採取“合作社+基地+農戶”模式運行,通過白果村種養業農民合作社認真謀劃,確定群眾採取土地和資金兩種入股方式,土地以1畝為一股,資金以2000元現金為一股,土地畝數入股不限,資金入股最高為100股,產業投產後,合作社按當年花椒利潤的10%納入村集體經濟,90%用於農戶按股份紅,最大限度讓利給農民。目前,該合作社已有入股股份200餘戶,入股土地2000餘畝,入股資金120余萬元,其中涉及貧困戶70余戶240餘人。

“2017年合作社為全村提供長期就業50餘人,為村民直接發放勞務工資30余萬元,全年花椒收入7萬餘元。今年花椒長勢較好,有望突破40萬元收益。我們經多方協調已成功與重慶市江津、酉陽的公司簽訂了花椒的銷售合同,保障了花椒收穫後有銷售管道。”村黨支部書記高興地對筆者說。

談起村裡的發展,村民們紛紛表示,這些年的努力沒有白費,栽下花椒、紅心蜜柚等不僅綠了村莊,而且也找到了一條群眾致富的路子。

“農旅一體”譜寫發展新篇章

加快“農旅一體”化建設,打造生態山地經濟特色產業帶,進一步實現大地增綠、農民增收,已成為當前的一種發展趨勢。白果村綠色產業興了村富了民,但白果村黨員幹部不滿足于現狀,如何進一步在綠色產業上做活山水文章,白果村有明確的發展思路。

合作社決定利用離縣城近、綠色產業和白果河等資源優勢,做活山水文章,打生態牌,加快構建“農旅一體”發展格局,因地制宜有序推進美麗鄉村建設,計畫在基地內發展林下養雞,修建休閒山莊,開闢白果河垂釣等農旅一體化專案,逐步譜寫脫貧攻堅新篇章。

談起村裡的發展規劃,村黨支部書記楊再義侃侃而談:“我們將充分利用離縣城較近的優勢,借助滿山遍野的生態綠和精心打造清澈見底的白果河,建成“看的見山望得見水”的美麗鄉村旅遊景點,並與沿河玫瑰園、中界鎮獅子山旅遊觀光園聯成一片,打造醉美‘休閒村’。”

如今,白果村“綠水青山”的生態資源、“向綠轉身”的傳統產業、高附加值的新興產業正快速發展,全村群眾在村黨支部的引領下,在綠色、和諧、可持續的脫貧致富道路越來越寬!

精彩推薦

銅仁:選派精兵強將駐進村 攻堅脫貧一線春潮湧

《銅仁黨建直播間》第五期播出啦!

宋長江:用自己的行動踐行著一名新時代共產黨員的擔當與作為

石阡:創建"五聯五幫"千企幫千村精准扶貧新模式

活力 效率 溫馨

傳播黨的聲音 講好黨的故事

關注百姓生活 服務黨員群眾

長按指紋 > 識別圖中二維碼 > 關注“銅仁組工”

“銅仁組工”微信號:trswzzb

審核:楊立 編輯:黃欣 蒲晟迪

讓村裡的集體產業興旺發達,不斷拓寬群眾致富管道。到目前為止,合作社已發展花椒近1000畝,培育花椒苗圃20余畝100萬餘株,栽種紅心蜜柚300畝、香樟樹300畝,除此之外,為了便於管理,還新修了進入花椒基地的產業路10餘公里、2口200立方米水池,並在庭院周圍、公路兩側、山坡上的逐年栽種了桂花、羅漢松、櫻花等樹苗。同樣,花椒加工廠、辦公場所等設施已進入收尾階段,即將投入使用。

為了使該村的花椒產業發展壯大,合作社還積極與鎮黨委政府、縣相關部門對接協調,爭取相關扶貧資金、專案和培訓專案落地白果村,讓特色產業與生態發展有機結合,以解決合作社在發展中的遇到的困難。

據悉,該村採取“合作社+基地+農戶”模式運行,通過白果村種養業農民合作社認真謀劃,確定群眾採取土地和資金兩種入股方式,土地以1畝為一股,資金以2000元現金為一股,土地畝數入股不限,資金入股最高為100股,產業投產後,合作社按當年花椒利潤的10%納入村集體經濟,90%用於農戶按股份紅,最大限度讓利給農民。目前,該合作社已有入股股份200餘戶,入股土地2000餘畝,入股資金120余萬元,其中涉及貧困戶70余戶240餘人。

“2017年合作社為全村提供長期就業50餘人,為村民直接發放勞務工資30余萬元,全年花椒收入7萬餘元。今年花椒長勢較好,有望突破40萬元收益。我們經多方協調已成功與重慶市江津、酉陽的公司簽訂了花椒的銷售合同,保障了花椒收穫後有銷售管道。”村黨支部書記高興地對筆者說。

談起村裡的發展,村民們紛紛表示,這些年的努力沒有白費,栽下花椒、紅心蜜柚等不僅綠了村莊,而且也找到了一條群眾致富的路子。

“農旅一體”譜寫發展新篇章

加快“農旅一體”化建設,打造生態山地經濟特色產業帶,進一步實現大地增綠、農民增收,已成為當前的一種發展趨勢。白果村綠色產業興了村富了民,但白果村黨員幹部不滿足于現狀,如何進一步在綠色產業上做活山水文章,白果村有明確的發展思路。

合作社決定利用離縣城近、綠色產業和白果河等資源優勢,做活山水文章,打生態牌,加快構建“農旅一體”發展格局,因地制宜有序推進美麗鄉村建設,計畫在基地內發展林下養雞,修建休閒山莊,開闢白果河垂釣等農旅一體化專案,逐步譜寫脫貧攻堅新篇章。

談起村裡的發展規劃,村黨支部書記楊再義侃侃而談:“我們將充分利用離縣城較近的優勢,借助滿山遍野的生態綠和精心打造清澈見底的白果河,建成“看的見山望得見水”的美麗鄉村旅遊景點,並與沿河玫瑰園、中界鎮獅子山旅遊觀光園聯成一片,打造醉美‘休閒村’。”

如今,白果村“綠水青山”的生態資源、“向綠轉身”的傳統產業、高附加值的新興產業正快速發展,全村群眾在村黨支部的引領下,在綠色、和諧、可持續的脫貧致富道路越來越寬!

精彩推薦

銅仁:選派精兵強將駐進村 攻堅脫貧一線春潮湧

《銅仁黨建直播間》第五期播出啦!

宋長江:用自己的行動踐行著一名新時代共產黨員的擔當與作為

石阡:創建"五聯五幫"千企幫千村精准扶貧新模式

活力 效率 溫馨

傳播黨的聲音 講好黨的故事

關注百姓生活 服務黨員群眾

長按指紋 > 識別圖中二維碼 > 關注“銅仁組工”

“銅仁組工”微信號:trswzzb

審核:楊立 編輯:黃欣 蒲晟迪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