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汽車>正文

吉利汽車專訪:將繼續培養中國設計師

【2018 北京車展 廠商訪談】4月25日, 吉利上海造型中心副總裁Guy Burgoyne、吉利汽車集團高級設計副總裁彼得·霍布裡在北京車展接受愛卡汽車專訪。 Guy Burgoyne表示:“在中國還是一個非常年輕的行業, 在歐美的話已經非常的成熟。 目前吉利已經有了集聚眾多優秀設計師的國際設計團隊, 同時我們也非常快速地培養了一批中國的設計師, 到目前為止我們已經有兩個副總裁是在我們中國設計團隊裡面, 還有很多經理層都是中國的設計師。 未來我們還會繼續培養。 ”

媒體:想讓兩位設計師, 分別聊一下全新博瑞GE與全新SUV概念車, 在設計上比之前有什麼保留的東西, 有什麼創新的東西?

彼得·霍布裡:車頭更加大氣, 前格柵更加立體, 尾部更加優雅, 更有線條感。 車燈也更加現代化, 且極具新鮮感。 最大的變化就是博瑞GE的內飾是全新的, 我們加入了很多新科技的元素。 過去幾年,

我們從第一代的博瑞和博越開始, 就加了很多設計的元素進去, 設計的道路也走得越來越自信, 越來越勇敢。

Guy Burgoyne:ICON這個概念車是一個非常大膽的探索, 在原有的基礎上, 我們延伸了已有的一些設計理念, 這也是我們一次比較嚴肅的探索和研究。 ICON不是我們唯一的一個概念車, 今後會有更多的探索。 我們所有人幾乎都有一個手機, 我們現在對新科技是非常有熱愛感的, 也更加願意跟科技有更多的互動。 我覺得與其去做一個可以裝杯子的杯袋的話, 我們為什麼不做得更精緻更多樣化一點?這個ICON概念車是從我們原來技術上做的一些靈感, 後面應該會有更多的嘗試。

剛才在新聞發佈會上大家可能已經看到了, 我們的ICON其實是描述一些最基本的一些元素,

我們也把這個ICON的元素融入到博瑞GE的裡面去做了一個很好的延伸。

所以我們希望這不只是一輛可以載人的車, 我們加入了很多數位化的元素讓它更加豐富多彩, 更加具有科技感。

媒體:我想問一下Peter先生, 大家知道目前吉利設計團隊當中有很多國際化的隊伍,

未來在培養中國設計師方面吉利有什麼規劃?

彼得·霍布裡:其實這方面我們有很多的計畫。 因為設計這個東西, 特別是汽車行業的設計的話, 在中國還是一個非常年輕的行業, 在歐美的話已經非常的成熟。 目前吉利已經有了集聚眾多優秀設計師的國際設計團隊, 同時我們也非常快速地培養了一批中國的設計師, 到目前為止我們已經有兩個副總裁是在我們中國設計團隊裡面, 還有很多經理層都是中國的設計師。 未來我們還會繼續培養。

媒體:博瑞GE是一個新能源車, 在設計的時候有沒有去想辦法去體現它新能源的身份, 跟一般的燃油車有什麼區別, 包括在車的哪些細節上刻意去體現這一點?

Guy Burgoyne:其實我們沒有特別的去把新能源車和傳統汽油車做一個區別, 因為現在這個是混動車型, 但是我們在將來做純電的時候, 這方面的元素應該會非常特別地體現出來。 現在的混動車型, 還是要考慮到發動機的空間在裡面。

彼得·霍布裡:現在整個汽車工業是從傳統車到電動車的過度階段, 不是一個真正電動車的時代, 比如在純電車這方面也能看到這樣的過渡性, 客戶對於這個電動車的期待是什麼樣的, 和電動車可以做到的是有差別的, 我們期望在純電動車有一個大的變革, 比如前艙這個部分是出於碰撞需求、駕駛員保護等等。 如果以後不需要汽油發動機的話可以作出改變, 我們期待在以後的設計上也會體現一些變革。

媒體:我想問一個設計師都比較頭疼的問題,如何把“中國元素”更恰當、更美妙地融入到新車設計當中?然後您認為這種本土化的設計能對中國的消費者和市場有什麼積極的影響?

彼得·霍布裡:我一直認為把自己國家文化的元素融入到設計當中去,永遠是一個比較積極、比較好的模式。其實咱們看一下世界各國汽車的話,像法國車就有法國的元素在裡面,德國汽車在以前很長的一段時間裡面,包括賓士都有去追求非常奢華、閃亮的感覺,現在也回到那種非常結結實實的德國車理念。同樣的日本汽車,他們以前一直拷貝歐美的一些元素,失去了他們自己的概念,現在他們回歸到自己的元素,反而讓他們的車更有吸引力。

目前,直接把中國的廟宇、宮殿等這些中國建築的元素應用到汽車設計中還需要一些時間。但我們可以從細節做起,特別是當我們看到一個東西,在比較深入地瞭解,觀察細節之後會發現一些中國的文化在裡面。就像是博瑞GE車內有一個音響的格柵,粗看可能是一個蓋板,細看是有一些中國元素的圖案在裡面的。

Guy Burgoyne:我之前跟Peter在很多車廠工作過,產品的價值就是加在品牌裡面,讓這個品牌能夠反映出產地的資訊,為這個品牌加分,基於同樣的道理,在中國也可以做類似的。這個過程像一本精准的功能表一樣,做菜不能把口味加得很重,變成中國元素過度堆積的狀態,大家要的是一個恰到好處的功能表。我們這個產品首先是一個國際的品牌,比較領先的品牌,產品也是走國際化路線,我們引入中國元素的時候,實際上就跟你做菜加辣椒一樣,不能加很多,把整個菜全部破壞掉了,所以找到一個平衡點,讓客戶能夠領略到中國元素的時候,還能夠非常欣賞和認同,為這個品牌感到自豪和驕傲。

彼得·霍布裡:另外我們發現,中國的消費者非常喜歡一些帶有中國文化的產品。就像是我們在設計博瑞GE的時候,它的部分流線設計靈感其實就源於杭州的西湖拱橋。

2013年的時候,我們在一個款車型的座椅縫線上參照了中國旗袍的縫線,雖然我們沒有去強調,但是中國人一眼就看出來了。這就是一個非常明確的中國元素,同時又不會特別明顯,而這種比較含蓄的設計可以被世界各地廣大的消費者所接受。

媒體:博瑞GE這個車從設計之初到現在,這個車在設計上如何考量這一款車的人群定位和設計,從設計之初到現在有沒有變化?

彼得·霍布裡:從科技角度來說,近三年我們可以看到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如果我們不作出改變的話,我們會落後,所以要搶先一步。從品牌來說,吉利作為自主品牌,是最先意識到這個變革的重要性的。吉利不僅對車身比例、外形語言等外觀的要求非常高,對品質的要求也非常高,我們可以看到,從整車視覺效果到選材細節的品質,不論是從觸覺還是視覺,都能體現出高水準,這也是吉利能夠脫穎而出的重要因素。

另外,我們的主要客戶群體都是80後和90後,這些年輕人很熟悉變化的速度。以我自己的個人經驗為例,我是出身在電視機流行之前,當時有了電視機之後,我一直在看黑白電視機,但現在的電視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再比如現在手機以及其他電子產品的變化,真的是日新月異,所以我們的客戶群體對這種高速度的消費變化有很高的期待,而且他們對產品精密度、複雜度也有很高的要求。他們平常也會關注歐洲和美國的品牌,所以自然而然對中國品牌會有同樣的期許。前面我也說了,吉利是最先意識到變革重要性的汽車廠商,在汽車的設計還有工業實現方面,我們的反映速度還是相當快的,並且我們的品牌也是要跟美國和歐洲市場的車型相競爭的。

Guy Burgoyne:做設計就像一塊海綿一樣,我們需要不斷吸取一些新的元素、新的資訊來做我們的設計。設計最終是必須要能夠非常精准地滿足客戶的需求,在這樣的情況下直到設計最後完成的前一秒,我們都會不斷地進行調整。比方說博瑞GE的車身顏色和內飾配色以及用料的選擇,我們都要留到最後一秒才來決定。是因為我們要確保我們的選擇是最新最符合客戶需求的,因此我們需要在做決定之前不斷地聽和不斷地吸取外面的一些經驗。

媒體:未來吉利汽車在新能源方面有哪些規劃?

彼得·霍布裡:我們肯定是有很多這方面的計畫。未來我們會更多地把新能源的元素融入到我們的設計當中,特別是變成全電動車以後。但目前我們還不方便透漏給你們更多的細節。

我們期待在以後的設計上也會體現一些變革。

媒體:我想問一個設計師都比較頭疼的問題,如何把“中國元素”更恰當、更美妙地融入到新車設計當中?然後您認為這種本土化的設計能對中國的消費者和市場有什麼積極的影響?

彼得·霍布裡:我一直認為把自己國家文化的元素融入到設計當中去,永遠是一個比較積極、比較好的模式。其實咱們看一下世界各國汽車的話,像法國車就有法國的元素在裡面,德國汽車在以前很長的一段時間裡面,包括賓士都有去追求非常奢華、閃亮的感覺,現在也回到那種非常結結實實的德國車理念。同樣的日本汽車,他們以前一直拷貝歐美的一些元素,失去了他們自己的概念,現在他們回歸到自己的元素,反而讓他們的車更有吸引力。

目前,直接把中國的廟宇、宮殿等這些中國建築的元素應用到汽車設計中還需要一些時間。但我們可以從細節做起,特別是當我們看到一個東西,在比較深入地瞭解,觀察細節之後會發現一些中國的文化在裡面。就像是博瑞GE車內有一個音響的格柵,粗看可能是一個蓋板,細看是有一些中國元素的圖案在裡面的。

Guy Burgoyne:我之前跟Peter在很多車廠工作過,產品的價值就是加在品牌裡面,讓這個品牌能夠反映出產地的資訊,為這個品牌加分,基於同樣的道理,在中國也可以做類似的。這個過程像一本精准的功能表一樣,做菜不能把口味加得很重,變成中國元素過度堆積的狀態,大家要的是一個恰到好處的功能表。我們這個產品首先是一個國際的品牌,比較領先的品牌,產品也是走國際化路線,我們引入中國元素的時候,實際上就跟你做菜加辣椒一樣,不能加很多,把整個菜全部破壞掉了,所以找到一個平衡點,讓客戶能夠領略到中國元素的時候,還能夠非常欣賞和認同,為這個品牌感到自豪和驕傲。

彼得·霍布裡:另外我們發現,中國的消費者非常喜歡一些帶有中國文化的產品。就像是我們在設計博瑞GE的時候,它的部分流線設計靈感其實就源於杭州的西湖拱橋。

2013年的時候,我們在一個款車型的座椅縫線上參照了中國旗袍的縫線,雖然我們沒有去強調,但是中國人一眼就看出來了。這就是一個非常明確的中國元素,同時又不會特別明顯,而這種比較含蓄的設計可以被世界各地廣大的消費者所接受。

媒體:博瑞GE這個車從設計之初到現在,這個車在設計上如何考量這一款車的人群定位和設計,從設計之初到現在有沒有變化?

彼得·霍布裡:從科技角度來說,近三年我們可以看到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如果我們不作出改變的話,我們會落後,所以要搶先一步。從品牌來說,吉利作為自主品牌,是最先意識到這個變革的重要性的。吉利不僅對車身比例、外形語言等外觀的要求非常高,對品質的要求也非常高,我們可以看到,從整車視覺效果到選材細節的品質,不論是從觸覺還是視覺,都能體現出高水準,這也是吉利能夠脫穎而出的重要因素。

另外,我們的主要客戶群體都是80後和90後,這些年輕人很熟悉變化的速度。以我自己的個人經驗為例,我是出身在電視機流行之前,當時有了電視機之後,我一直在看黑白電視機,但現在的電視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再比如現在手機以及其他電子產品的變化,真的是日新月異,所以我們的客戶群體對這種高速度的消費變化有很高的期待,而且他們對產品精密度、複雜度也有很高的要求。他們平常也會關注歐洲和美國的品牌,所以自然而然對中國品牌會有同樣的期許。前面我也說了,吉利是最先意識到變革重要性的汽車廠商,在汽車的設計還有工業實現方面,我們的反映速度還是相當快的,並且我們的品牌也是要跟美國和歐洲市場的車型相競爭的。

Guy Burgoyne:做設計就像一塊海綿一樣,我們需要不斷吸取一些新的元素、新的資訊來做我們的設計。設計最終是必須要能夠非常精准地滿足客戶的需求,在這樣的情況下直到設計最後完成的前一秒,我們都會不斷地進行調整。比方說博瑞GE的車身顏色和內飾配色以及用料的選擇,我們都要留到最後一秒才來決定。是因為我們要確保我們的選擇是最新最符合客戶需求的,因此我們需要在做決定之前不斷地聽和不斷地吸取外面的一些經驗。

媒體:未來吉利汽車在新能源方面有哪些規劃?

彼得·霍布裡:我們肯定是有很多這方面的計畫。未來我們會更多地把新能源的元素融入到我們的設計當中,特別是變成全電動車以後。但目前我們還不方便透漏給你們更多的細節。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