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汽車>正文

奇點汽車專訪:首款新車今年年底量產

【2018 北京車展 廠商訪談】4月25日, 奇點汽車創始人兼CEO 沈海寅、奇點汽車銷售公司總經理 陳育松在北京車展接受愛卡汽車專訪。 沈海寅表示:“說實話我對製造這個方面一直覺得中國現在產能是過剩的, 如何把現在的資源更好的去利用起來很關鍵, 我想這個也是發改委和工信部想做的。 所以我想我們通過這樣一種方式能夠去更好把這個資源利用起來。 同時, 奇點首款車將在今年年底量產, 價格補貼前在25萬到35萬這樣一個區間, 看具體配置。 補貼後, 如果今年內買, 有7萬左右補貼。 到2019年買的, 5萬左右補貼,

補貼後差不多在18至29萬左右。 ”

媒體:我們和北汽新能源達成合作是不是就意味著造車資質的問題解決了呢?我們和北汽新能源合作的過程您方便給我們介紹一下嗎?我們彼此看中了對方的哪些優勢。 第二個問題, 目前我們奇點汽車銷售體系搭建情況什麼樣?

沈海寅:我們其實跟北汽新能源也是談了很久, 為什麼今天才宣佈, 某種意義上來講, 因為我們過去技術上的一些工作都一直在推進, 我們想選一個好一點的時間點去發佈這樣的一個消息, 所以在今天這個車展上去發佈。

我們主要看中幾個方面, 通過戰略合作, 雙方取長補短, 其實是我一開始, 從2014年創立這家公司開始就想往這個方向去推的, 說實話我對製造這個方面一直覺得中國現在產能是過剩的, 如何把現在的資源更好的去利用起來很關鍵, 我想這個也是發改委和工信部想做的。 所以我想我們通過這樣一種方式能夠去更好把這個資源利用起來。

但是為什麼選擇北汽新能源, 過去對於汽車製造方面的合作,

不同的企業抱著的心態是不一樣的。 大家也都知道北汽新能源在今年比較多的去講我們要有一個全面開放, 包括技術開放、創新開放, 包括製造的開放, 其實製造開放僅僅是全面開放當中的一個部分。 如果一個集團把開放作為它的集團戰略, 就說明這件事情就具備非常大的操作性, 而且在各個方面都容易去協調, 這樣所促成的合作將會是堅定而持續的, 不會左右搖擺;如果僅僅是因為產能不飽和而進行的製造合作, 那這種合作往往存不確定性。

陳育松:關於整個管道的行銷體系的佈置來講, 我們現在已經做了一個很好的規劃, 未來三年會在全國發展200家的結界。 目前來講, 我們一二線城市,

北京、上海、深圳、杭州、南京等等, 我們已經差不多完成了10多家店的選址工作, 然後會配合整個產品上市的節奏來推出。 包括整個售後服務體系的搭建也是有條不紊的往前推進, 我們相信將來我們的使用者能夠體驗我們全程非常好的服務體系的支撐。

媒體:關於智慧化方面的問題, 您剛才也做出了判斷, 說2018年汽車從功能時代向智慧時代轉變重要的一年, 我想知道奇點汽車作為這種造車新勢力, 在智慧化這塊有什麼比較特色的優勢, 更大一點, 您覺得國產品牌和國外品牌來比, 在智慧化中有什麼優勢?

沈海寅:今天整個場館發佈會因為時間的關係, 我們在這點沒有特別細的展開。 過去為什麼叫功能手機, 因為它所有功能都是在手機的研發之前就被定義了,

我有拍照功能, 我有導航功能, 好, 我這個功能交付給用戶以後, 它是不會變的, 你說我不用這個拍照, 我是否可以用其他協力廠商的拍照呢?對不起, 沒法用。 然後導航也是一樣, 所以它的所有東西, 功能已經定死了, 這個我們稱為功能手機。 智慧手機是什麼, 把硬體作成一個平臺, 這個硬體平臺本身, 我可以用蘋果、或者安卓拍照, 但是我也可以不用它的, 微信上也可以拍, 淘寶也可以拍, 你的硬體可以複用, 甚至可以用攝像頭當手電筒、做直播、玩AR遊戲等等。 所以你只要想出來, 我的硬體不需要增加一分錢成本, 裝個軟體就行了, 所以我們講, 硬體和軟體分離以後, 使得我們手機變的可以成長。 第二點變得更個性化了,每個人裝的APP不一樣,你這個手機的功能就不一樣了,有些人喜歡跑步,他裝跑步軟體,有些人睡眠不好,他裝睡眠監測軟體。但其實他都是用GPS,同樣的硬體。

對於汽車來講其實也是一樣,今天我們講的汽車,甚至有些人講說,為什麼今天要叫真的智慧打倒偽智慧呢,偽智能說我上面裝了車機,我的地圖可以線上地圖,這個叫智慧,其實並不是,我們講真的智慧是希望我的車是可以不斷的成長。車交付給使用者以後,比如說軟體更新了一下或者增加了一下新的功能,他通過軟體的下載就可以增加這個功能了,這個我認為才是真正的智慧汽車,也就是說它的功能並不是我在設計研發的時候就已經定義死了,我們在設計研發的時候,我們把我們整個汽車的架構,它的軟體架構、硬體架構重新的去規劃,使得它可以像我們智慧手機一樣具備成長的過程。

那麼國外汽車和國內有什麼區別,第一點,在剛剛我們講的整個架構的改變當中,其實很少有目前的汽車往這個方向去做。像國外,我們今天進大眾什麼時候推出電動汽車,大家還講我是做一款電動汽車,做一款更好的電動汽車,但是我覺得在電動汽車這個領域當中,我認為很有可能國外的汽車它通過快速奔跑,比國內電動汽車領先了兩三年的領先優勢,它們也許可以很快的追上來,但是在智慧化的領域當中,過去互聯網行業有一個規律沒有被打破,國外的互聯網公司從來沒有在中國獲得成功,你怎麼能夠指望德國的一家企業,在日本的一家企業,而且還是很龐大,能夠去在你車上提供一個滿足我們中國真正用戶需求的這樣一些功能。

比如說在我們邊開車可以邊玩直播,這個你要讓老外去想,我們這個車可以直播,像直播的樣子再去玩,他根本就想像不到。這個裡面其實有太多的因素去改變,我們在做車的時候,不是光做產品,更多的是我們要完成一個運營。而在運營的時候,它就需要跟我們的使用者貼得非常近。我自己每天都在用移動支付,或者看一下抖音,才知道我們今天用戶在用什麼東西,然後才有可能把這個東西跟我們車去關聯起來。這一點對於國外的公司,反而是會成為它的弱勢。

媒體:沈總您作為資深的業內人士,想問一個,您對市場的一個看法。造車新勢力前兩年從PPT上走下來,現在終於是有一個實際的東西出來,但是我們也看到,包括像一些公司,比如說前段時間某家車企又融資60個億,您覺得現在咱們造車新勢力在整個市場上扮演了一個什麼樣的角色?您覺得是一個未來的大勢所趨,還是短暫的一個資本的盛宴?

沈海寅:首先我們來看大的趨勢,這個大的趨勢對不對,其實決定了我們在做的事情對不對,我經常在講,我們不要把我們和傳統車企對立起來,就像我們跟北汽新能源合作,其實就是一種合作關係,取長補短。我認為我們有擅長的,也有不擅長的。傳統車企它擅長的,也有它不擅長的。在這個裡面呢,我覺得面向未來的這樣一件事情,其實沒有一個絕對,但是我們來看,誰能夠看到,我們經常在講,核心到底在哪裡?

其實核心在於說我們產品到底是一個什麼樣的產品。像我們當中的誰如果在2007年看到我們十年以後,全都是移動互聯網時代的話,我想一定成為了目前全地球最富有的一個人。所以你看趨勢性挺重要的,我認為汽車電動化它是提供了基礎,像我們手機從2G到4G,它是個平臺,是個基礎,因為我們的智慧汽車,其實它最需要是在一個電動化的平臺上來去做,它更容易實現電動化。

但是反過來講,是否電動化就能夠代表未來,不一定。因為僅是電動化,而沒有給用戶帶來更好的體驗的話,其實也不一定走長遠。所以說,更好的體驗在於這輛車是具備成長的力量的,是可以不斷學習人、適應人的。一輛車研發之初候定義的功能,最短三年以後才會到用戶身邊。但互聯網時代,一切都在飛速發展,用戶的生活方式和喜好也同樣。如何才能讓產品趕得上變化呢?那就是這個產品本身可以成長。有了成長以後才能具備跟用戶最好的這樣一種接觸,才能不斷為用戶帶來更適合的體驗,所以,智慧化和新能源一樣同樣都是汽車的大勢所趨。

在大勢所趨上面,我們到底能夠做哪些事情?所有有互聯網基因的新造車企業都是在教育用戶。如果沒有安卓的話,光靠蘋果一家,智慧手機是起不來的,你不能指望所有人都去買蘋果。大家來共同推進創新,才能實現真正的變革。通過3、4年時間把整個中國的全換過來了,我認為這個不是一家企業能夠做到的,一定是多家企業合力,所以我覺得在這個裡面你轉型越早,你越能看到趨勢,你做的越早,你就越有可能獲得成功,到底是傳統車企也還是新車企也都並不重要。

另外一方面,中國傳統車企100家,這當中一定會有落伍的,一定會有被淘汰掉的,但同樣有因為開放創新而不斷攀登更高處的。我們以前講中華酷聯,到了今天,在智慧手機時代,華為在終端行業存活下來,跟OPPO、小米等變成新四大。

所以在這裡面,一定是有一個趨勢,對資本來講,它其實就是風險投資。為什麼叫風險投資?如果誰能夠有預言功能說奇點汽車未來十年一定會成功,我想今天我們就不是30億,可能有300個億,3000億,這個事情就很簡單了,而事實是沒有預言家,所以說這是有風險的。

媒體:另外有一個是新零售+汽車,想問下陳總,關於這樣的一個概念含義具體是什麼,因為我發現很多科技化,包括一些時尚感的東西加入,具體給我們分享一下。

陳育松:我們的目標客戶群體是泛90後,所以說他們其實不想在原來的那種非常沉悶的4S店裡,去完成他的整個購車和使用的體驗過程。奇點汽車的新零售概念叫做——奇·樂無窮。其意義就是:奇點以獨有的TigerOS系統及雲平臺為依託,通過線下線上雙線經營的融合,利用大資料為使用者提供更為及時、專屬、無憂的服務,從擁有到使用,在整個生命週期內讓用戶擁有其樂無窮的美好記憶。

概括來講:以科技化、開放性、時尚感打造離用戶無限近的“智趣空間”;以Super ID配合專屬客服實現的“無憂專屬服務”;以創新型支付方式和透明化流程實現的“輕鬆擁有”。

第一個部分我們的智趣空間,售前的體驗一定是要充滿樂趣的,而且能夠體驗到我們這種智慧化給他帶來的所有的便利,這是第一個部分。

第三個方面是無有專屬服務,使用者買我們的車,只是我們跟用戶旅程的一個開始,而不是像傳統的,買了車之後,就把整個售服推給4S店。我們更強調這第三個方面,叫專屬服務。我們會給用戶提供一對一的專屬客服經理,然後幫他去解決所有用車環節裡邊所遇到的各種問題,因為我們的車是一個不斷成長,不斷的會有好的一些服務,做一些增值的東西出來,也會通過我們的專屬服務來不斷的去傳遞給我們的用戶,這個過程會是一個非常好的互動過程,這就是我們整個奇點新零售的體系的三大要點。

媒體:從市場方面來考慮的話,現在中國的汽車市場競爭非常激烈,作為一家比較新的汽車公司,奇點在市場推廣或者宣傳方面的方向或者定位是什麼?

沈海寅:作為一家新的車企,想要做到像豐田、大眾一樣,從18歲的人群做到80歲的人群,這個是不可能的。我覺得我們首先要看我們到底是哪些用戶,我們這個車到底是為誰來造的,比如說20多萬的價格,相比於5、6萬或7、8萬的車,肯定不是對五六線城市的,不是作為一個代步電動車,所以我們還是以一二線城市為核心的,我們的目標人群叫“科技品質生活樂享者”。為什麼這樣講,他們享受生活,同時對科技抱有很高的興趣,這樣一群人還是一二三線城市會更多一些。針對這個用戶群,我們所有市場的行銷和推廣都是往這方面去做,去跟用戶進行接觸。

我們所有的市場推廣都力求精准觸達用戶,往這個方面去做。另外,現在的市場行銷其實也發生很大變化。過去我們講市場行銷,通過一個叫人群漏斗理論,先有知名度,再有美譽度,後面才是忠誠度。但是我覺得,今天我們每個人其實都是一個媒體,在你的朋友圈,你發的東西都會影響到周邊幾百個人,甚至上千個人。這種情況下,如何先做一個正三角形,抓住一部分粉絲,先讓他有忠誠度,然後再通過他們去影響到周邊的朋友,然後有美譽度,有了美譽度以後,再往下就到知名度。一個倒三角,一個正三角,不能說哪個好哪個不好,這兩個模型都是要去做的。

媒體:奇點用的電池是哪家?

沈海寅:松下的電池,跟特斯拉一樣。

媒體:關於BAT站隊的問題,奇點現在有沒有一些新的進展?另外,出行方面,奇點為什麼看中和出行服務的公司合作?

沈海寅:今天,我們希望給用戶提供更好的一個體驗。比如說我們用阿裡的,比如音樂是用QQ,各種各樣的合作在裡面,我作為協力廠商我反而更容易去做一個更好的合作。但如果我一旦被阿裡投了以後,可能我下面的服務也必須得是阿裡,這個就被綁定了。被投好與不好,許多事情是根據結果來決定的。

對於製造業來講,很多未來的資金,不可能一直用股權,可能還需要債權,因為在生產的時候,1萬輛車出去就是30個億,30億現金怎麼去滾起來,包括像銀行等等這些,如果它能夠成為你的股東,是否能夠給你帶來更多的實質性幫助。

例如一些金融機構,不一定通過股權稀釋的方式,這樣對我們有好處,因為你不斷去稀釋,到最後反而是逐漸失去了對企業的控制權,所以需要綜合的去考慮,到底通過從哪裡去拿錢,是更好的一種方式。

關於出行服務,滴滴剛發佈了一個洪流計畫,未來我們也會一塊加入,我們的核心思想是,在看不清一件事情的時候,大多數企業會選擇封閉,但是對奇點汽車來講,我們會先選擇開放,因為你賭開放贏得概率一定是比封閉的概率要大。

媒體:合作關係更多的是一個定向定制和定向銷售的關嗎?

沈海寅:我們會去定制一些車,這個定制車不一定是說為滴滴去定制,而是我們真正去想,我們未來車到底應該什麼樣,兩個方面。一個未來車會越來越多向工具化去轉變,工具化轉變以後,這個車其實什麼品牌已經無所謂了。像我們在馬路上攔一輛車一樣,你攔到這輛車,你不會關心品牌的,你只會關心說這輛車體驗會怎麼樣。

例如在網約車的場景下。網約車到底怎樣做才更好。上了車以後,我不需要做任何事情,司機也不需要問我,已經把空調開到合適的溫度,座椅靠背的位置已經是我最適合的位置等等,我們未來車就會往這個方向去做,這輛車它是個平臺,它不光是網約車。

另外一個方向就是家用車。因為有滴滴、有美團以後,單身一族很多時候其實沒必要去買一輛屬於自己的車。到了可能將要成家或者說將要有孩子的時候就會考慮需要一輛固定的出行工具了,在這種情況下你可能就需要更大的車,可能是一個七座SUV,有可能是一個MPV,最好不要像商務車,最好不要像馬路上網約車那種感覺,所以這個裡面我們希望汽車可以是一個魔方,這個魔方它可以變化,滿足更多用戶需求。奇點iS6這個版本上其實已經做了很多的一些優化,這次發佈iM8,我們希望可以做到更多的優化。

媒體:傳統的產業推出了很多比較有競爭力的車型,我們稱之為傳統車型的反擊,您如何看待這種反擊?

沈海寅:別把BAT看成一個整體,我也希望大家別把新造車勢力跟傳統對立起來,我們要聯合傳統汽車陣營當中的新能源派,然後合力一起造好車,能夠更多的把我們用戶從買燃油車拉到新能源車裡來。

我們一年的汽車新增量3千萬,去年77萬輛的新能源車當中,狹義機動車44萬輛,44萬輛才占3000萬的1.5%左右。在1.5%裡面搶來搶去有什麼用?我們要把餘下的98.5%的用戶儘快的,能夠讓他們儘快地轉到新能源,這才是關鍵。在這個裡面,我們大家共同把車造好。

另外,買車這件事,就如我們找男女朋友,每個人的審美觀是不一樣的,有些人喜歡個子嬌小一些的,有些人喜歡高大一些,都不一樣,所以其實車也是一樣,有些人就是喜歡這款車型,但也有人喜歡另外一個造型。所以你看不同車企,哪怕是同等價格、同等車型、同等的尺寸,每個人喜好不一樣。

所以,我覺得大家都來做好車以後,能給我們用戶提供更多的選擇,能夠讓他更快的買到一輛稱心的新能源車,使得他買完以後就知道它的好處了,那麼知道它好處以後,它就能做更多的宣傳,能夠拉更多人去買,那麼這個才是我們希望做到的。

媒體:在C輪裡邊有比較大的互聯網機構嗎?

沈海寅:C輪裡面我們沒有讓互聯網進。

媒體:手機、客廳和車之間,如果用比喻的話,什麼比喻比較好?智慧互聯網汽車作為一種革命性力量出現之後,現在我們看到同質化其實挺嚴重的,您怎麼看這個問題?

沈海寅:手機、客廳和車,我們希望未來汽車買了以後,它其實是另外一個空間。我經常舉例子,我們在回到家裡之前,我停車到停車庫,在這種情況下,我有可能希望在車上自己度過20分鐘時間,休息一下或怎麼樣,因為你在公司要處理很多事,越來越多的都市人在生活和工作的高壓下都希望擁有自己的空間。

手機和客廳是一個空間,車也是空間,手機其實是可以把這兩個空間貫穿在一塊。比如說我在客廳裡,我看一個電視劇,我可以在車內的時候接著去看,這種完全是可以通過手機,同一個帳號,可以把它貫穿起來,那麼你的空間的連續感其實還是比較強的。我們希望能夠把它貫穿貫通以後,通過同一個ID,把它打通,使得我在客廳的一些習慣去延伸到車上來,這個是手機起到一個橋樑的作用。

第二,我們今天不講互聯網汽車,為什麼?比如某些汽車帶互聯網功能,也就意味著互聯網功能對它來講是一個外掛。但是對於我們來講,真正的智慧汽車,我的智慧化的部分其實是我的大腦,是取不掉的,它跟你的所有的神經末端是能夠打通,能夠去控制。比如說我手上,我碰到的東西,我的觸覺,我的痛覺能夠傳到大腦裡面來,然後我大腦可以指揮我的手腳去畫個圈,它也願意能夠去畫圈。

比如車上的導航,它是可以知道我們車的狀態。我知道現在外面在不在下雨,我的導航路徑應該怎麼去規劃,它甚至知道我的電量是個什麼狀態,我要不要推薦你充電樁,它甚至說知道我的胎壓目前是個什麼狀態,要去哪個地方打氣。它有這個狀態以後,同樣的一個導航,跟“互聯網汽車”僅僅具備了聯網功能汽車的導航就不一樣,這樣的話,用戶才可以有更多理由。

這個其實是根本,所以我們做的事情跟大部分汽車其實還沒有到同質化,還是完全不同的一個東西。

媒體:第一款車大概什麼時候量產?價格定位和面向人群?您怎麼來解決生產資質的問題?

沈海寅:生產資質,發佈會剛剛發佈,奇點跟北汽新能源合作,所以我們是通過北汽新能源的資質去做。車是今年年底會量產,價格補貼前在25萬到35萬這樣一個區間,看具體配置。補貼後,如果今年內買,有7萬左右補貼。到2019年買的,5萬左右補貼,補貼後差不多在18至29萬左右。

這輛車(奇點iS6)優勢,比同價位其他車型的配置要高出非常多。比如20多萬車,2米7的軸距,只能算是一個A級車。我們2米96的軸距,是一個C級車,A級車和C級車之間差兩個級別,像寶馬一系和寶馬五系之間的區別一樣,等於就說你用了別人買一輛A系的車的價格買到了5系的車,這個感受是完全不一樣。

這輛車(奇點iS6)上的配置,真皮座椅,座椅通風加熱加按摩加10向調節。有三塊大屏,三屏聯動。一塊屏是15.6英寸的車規級超薄可旋轉中控大屏,同時有12.3英寸全高清液晶儀錶屏,還有16.4英寸的HUD抬頭顯示系統,可能是這麼多同價位車當中是最好的。同時我們還有流媒體的後視鏡;還有八顆攝像頭,有五顆毫米波雷達,毫米波雷達都是77GHz的,還有12顆的超聲波雷達,探測距離是6米,精度也更高;天窗是電子調光膜的,波音的787上一樣,按一下它就更透明了,再按一下變成不透明。還包括我們的夜視功能,晚上開車的時候,我們可以用200米的微光夜視,你只要有星光就可以看到200米的障礙物。包括了防疲勞駕駛,防疲勞駕駛只有在商用車上,但是我們防疲勞駕駛雙模式的,使得你在稍微困的時候,我的車可能自動就幫你做一些預警。

像這些東西加起來我們才是這個價格,所以說20多萬的價格,然後四五十萬的豪車配置,百萬級豪車的智慧系統。這樣對用戶來講,你不買這輛車就虧了。然後我們底盤是全鋁的底盤,前懸是雙叉臂的,後懸是多連杆的,這種是豪華車才配置的,像寶馬的5系以上才會配的。所以我們的車是一輛性價比很高的好車,是一輛好的電動車,是一輛人性化的好的電動車,是一輛智能人性化的好電動車,四個層面。智慧化上面體現更明顯一些。我們下面做的工作智慧化也不少,智慧發展更多。

第二點變得更個性化了,每個人裝的APP不一樣,你這個手機的功能就不一樣了,有些人喜歡跑步,他裝跑步軟體,有些人睡眠不好,他裝睡眠監測軟體。但其實他都是用GPS,同樣的硬體。

對於汽車來講其實也是一樣,今天我們講的汽車,甚至有些人講說,為什麼今天要叫真的智慧打倒偽智慧呢,偽智能說我上面裝了車機,我的地圖可以線上地圖,這個叫智慧,其實並不是,我們講真的智慧是希望我的車是可以不斷的成長。車交付給使用者以後,比如說軟體更新了一下或者增加了一下新的功能,他通過軟體的下載就可以增加這個功能了,這個我認為才是真正的智慧汽車,也就是說它的功能並不是我在設計研發的時候就已經定義死了,我們在設計研發的時候,我們把我們整個汽車的架構,它的軟體架構、硬體架構重新的去規劃,使得它可以像我們智慧手機一樣具備成長的過程。

那麼國外汽車和國內有什麼區別,第一點,在剛剛我們講的整個架構的改變當中,其實很少有目前的汽車往這個方向去做。像國外,我們今天進大眾什麼時候推出電動汽車,大家還講我是做一款電動汽車,做一款更好的電動汽車,但是我覺得在電動汽車這個領域當中,我認為很有可能國外的汽車它通過快速奔跑,比國內電動汽車領先了兩三年的領先優勢,它們也許可以很快的追上來,但是在智慧化的領域當中,過去互聯網行業有一個規律沒有被打破,國外的互聯網公司從來沒有在中國獲得成功,你怎麼能夠指望德國的一家企業,在日本的一家企業,而且還是很龐大,能夠去在你車上提供一個滿足我們中國真正用戶需求的這樣一些功能。

比如說在我們邊開車可以邊玩直播,這個你要讓老外去想,我們這個車可以直播,像直播的樣子再去玩,他根本就想像不到。這個裡面其實有太多的因素去改變,我們在做車的時候,不是光做產品,更多的是我們要完成一個運營。而在運營的時候,它就需要跟我們的使用者貼得非常近。我自己每天都在用移動支付,或者看一下抖音,才知道我們今天用戶在用什麼東西,然後才有可能把這個東西跟我們車去關聯起來。這一點對於國外的公司,反而是會成為它的弱勢。

媒體:沈總您作為資深的業內人士,想問一個,您對市場的一個看法。造車新勢力前兩年從PPT上走下來,現在終於是有一個實際的東西出來,但是我們也看到,包括像一些公司,比如說前段時間某家車企又融資60個億,您覺得現在咱們造車新勢力在整個市場上扮演了一個什麼樣的角色?您覺得是一個未來的大勢所趨,還是短暫的一個資本的盛宴?

沈海寅:首先我們來看大的趨勢,這個大的趨勢對不對,其實決定了我們在做的事情對不對,我經常在講,我們不要把我們和傳統車企對立起來,就像我們跟北汽新能源合作,其實就是一種合作關係,取長補短。我認為我們有擅長的,也有不擅長的。傳統車企它擅長的,也有它不擅長的。在這個裡面呢,我覺得面向未來的這樣一件事情,其實沒有一個絕對,但是我們來看,誰能夠看到,我們經常在講,核心到底在哪裡?

其實核心在於說我們產品到底是一個什麼樣的產品。像我們當中的誰如果在2007年看到我們十年以後,全都是移動互聯網時代的話,我想一定成為了目前全地球最富有的一個人。所以你看趨勢性挺重要的,我認為汽車電動化它是提供了基礎,像我們手機從2G到4G,它是個平臺,是個基礎,因為我們的智慧汽車,其實它最需要是在一個電動化的平臺上來去做,它更容易實現電動化。

但是反過來講,是否電動化就能夠代表未來,不一定。因為僅是電動化,而沒有給用戶帶來更好的體驗的話,其實也不一定走長遠。所以說,更好的體驗在於這輛車是具備成長的力量的,是可以不斷學習人、適應人的。一輛車研發之初候定義的功能,最短三年以後才會到用戶身邊。但互聯網時代,一切都在飛速發展,用戶的生活方式和喜好也同樣。如何才能讓產品趕得上變化呢?那就是這個產品本身可以成長。有了成長以後才能具備跟用戶最好的這樣一種接觸,才能不斷為用戶帶來更適合的體驗,所以,智慧化和新能源一樣同樣都是汽車的大勢所趨。

在大勢所趨上面,我們到底能夠做哪些事情?所有有互聯網基因的新造車企業都是在教育用戶。如果沒有安卓的話,光靠蘋果一家,智慧手機是起不來的,你不能指望所有人都去買蘋果。大家來共同推進創新,才能實現真正的變革。通過3、4年時間把整個中國的全換過來了,我認為這個不是一家企業能夠做到的,一定是多家企業合力,所以我覺得在這個裡面你轉型越早,你越能看到趨勢,你做的越早,你就越有可能獲得成功,到底是傳統車企也還是新車企也都並不重要。

另外一方面,中國傳統車企100家,這當中一定會有落伍的,一定會有被淘汰掉的,但同樣有因為開放創新而不斷攀登更高處的。我們以前講中華酷聯,到了今天,在智慧手機時代,華為在終端行業存活下來,跟OPPO、小米等變成新四大。

所以在這裡面,一定是有一個趨勢,對資本來講,它其實就是風險投資。為什麼叫風險投資?如果誰能夠有預言功能說奇點汽車未來十年一定會成功,我想今天我們就不是30億,可能有300個億,3000億,這個事情就很簡單了,而事實是沒有預言家,所以說這是有風險的。

媒體:另外有一個是新零售+汽車,想問下陳總,關於這樣的一個概念含義具體是什麼,因為我發現很多科技化,包括一些時尚感的東西加入,具體給我們分享一下。

陳育松:我們的目標客戶群體是泛90後,所以說他們其實不想在原來的那種非常沉悶的4S店裡,去完成他的整個購車和使用的體驗過程。奇點汽車的新零售概念叫做——奇·樂無窮。其意義就是:奇點以獨有的TigerOS系統及雲平臺為依託,通過線下線上雙線經營的融合,利用大資料為使用者提供更為及時、專屬、無憂的服務,從擁有到使用,在整個生命週期內讓用戶擁有其樂無窮的美好記憶。

概括來講:以科技化、開放性、時尚感打造離用戶無限近的“智趣空間”;以Super ID配合專屬客服實現的“無憂專屬服務”;以創新型支付方式和透明化流程實現的“輕鬆擁有”。

第一個部分我們的智趣空間,售前的體驗一定是要充滿樂趣的,而且能夠體驗到我們這種智慧化給他帶來的所有的便利,這是第一個部分。

第三個方面是無有專屬服務,使用者買我們的車,只是我們跟用戶旅程的一個開始,而不是像傳統的,買了車之後,就把整個售服推給4S店。我們更強調這第三個方面,叫專屬服務。我們會給用戶提供一對一的專屬客服經理,然後幫他去解決所有用車環節裡邊所遇到的各種問題,因為我們的車是一個不斷成長,不斷的會有好的一些服務,做一些增值的東西出來,也會通過我們的專屬服務來不斷的去傳遞給我們的用戶,這個過程會是一個非常好的互動過程,這就是我們整個奇點新零售的體系的三大要點。

媒體:從市場方面來考慮的話,現在中國的汽車市場競爭非常激烈,作為一家比較新的汽車公司,奇點在市場推廣或者宣傳方面的方向或者定位是什麼?

沈海寅:作為一家新的車企,想要做到像豐田、大眾一樣,從18歲的人群做到80歲的人群,這個是不可能的。我覺得我們首先要看我們到底是哪些用戶,我們這個車到底是為誰來造的,比如說20多萬的價格,相比於5、6萬或7、8萬的車,肯定不是對五六線城市的,不是作為一個代步電動車,所以我們還是以一二線城市為核心的,我們的目標人群叫“科技品質生活樂享者”。為什麼這樣講,他們享受生活,同時對科技抱有很高的興趣,這樣一群人還是一二三線城市會更多一些。針對這個用戶群,我們所有市場的行銷和推廣都是往這方面去做,去跟用戶進行接觸。

我們所有的市場推廣都力求精准觸達用戶,往這個方面去做。另外,現在的市場行銷其實也發生很大變化。過去我們講市場行銷,通過一個叫人群漏斗理論,先有知名度,再有美譽度,後面才是忠誠度。但是我覺得,今天我們每個人其實都是一個媒體,在你的朋友圈,你發的東西都會影響到周邊幾百個人,甚至上千個人。這種情況下,如何先做一個正三角形,抓住一部分粉絲,先讓他有忠誠度,然後再通過他們去影響到周邊的朋友,然後有美譽度,有了美譽度以後,再往下就到知名度。一個倒三角,一個正三角,不能說哪個好哪個不好,這兩個模型都是要去做的。

媒體:奇點用的電池是哪家?

沈海寅:松下的電池,跟特斯拉一樣。

媒體:關於BAT站隊的問題,奇點現在有沒有一些新的進展?另外,出行方面,奇點為什麼看中和出行服務的公司合作?

沈海寅:今天,我們希望給用戶提供更好的一個體驗。比如說我們用阿裡的,比如音樂是用QQ,各種各樣的合作在裡面,我作為協力廠商我反而更容易去做一個更好的合作。但如果我一旦被阿裡投了以後,可能我下面的服務也必須得是阿裡,這個就被綁定了。被投好與不好,許多事情是根據結果來決定的。

對於製造業來講,很多未來的資金,不可能一直用股權,可能還需要債權,因為在生產的時候,1萬輛車出去就是30個億,30億現金怎麼去滾起來,包括像銀行等等這些,如果它能夠成為你的股東,是否能夠給你帶來更多的實質性幫助。

例如一些金融機構,不一定通過股權稀釋的方式,這樣對我們有好處,因為你不斷去稀釋,到最後反而是逐漸失去了對企業的控制權,所以需要綜合的去考慮,到底通過從哪裡去拿錢,是更好的一種方式。

關於出行服務,滴滴剛發佈了一個洪流計畫,未來我們也會一塊加入,我們的核心思想是,在看不清一件事情的時候,大多數企業會選擇封閉,但是對奇點汽車來講,我們會先選擇開放,因為你賭開放贏得概率一定是比封閉的概率要大。

媒體:合作關係更多的是一個定向定制和定向銷售的關嗎?

沈海寅:我們會去定制一些車,這個定制車不一定是說為滴滴去定制,而是我們真正去想,我們未來車到底應該什麼樣,兩個方面。一個未來車會越來越多向工具化去轉變,工具化轉變以後,這個車其實什麼品牌已經無所謂了。像我們在馬路上攔一輛車一樣,你攔到這輛車,你不會關心品牌的,你只會關心說這輛車體驗會怎麼樣。

例如在網約車的場景下。網約車到底怎樣做才更好。上了車以後,我不需要做任何事情,司機也不需要問我,已經把空調開到合適的溫度,座椅靠背的位置已經是我最適合的位置等等,我們未來車就會往這個方向去做,這輛車它是個平臺,它不光是網約車。

另外一個方向就是家用車。因為有滴滴、有美團以後,單身一族很多時候其實沒必要去買一輛屬於自己的車。到了可能將要成家或者說將要有孩子的時候就會考慮需要一輛固定的出行工具了,在這種情況下你可能就需要更大的車,可能是一個七座SUV,有可能是一個MPV,最好不要像商務車,最好不要像馬路上網約車那種感覺,所以這個裡面我們希望汽車可以是一個魔方,這個魔方它可以變化,滿足更多用戶需求。奇點iS6這個版本上其實已經做了很多的一些優化,這次發佈iM8,我們希望可以做到更多的優化。

媒體:傳統的產業推出了很多比較有競爭力的車型,我們稱之為傳統車型的反擊,您如何看待這種反擊?

沈海寅:別把BAT看成一個整體,我也希望大家別把新造車勢力跟傳統對立起來,我們要聯合傳統汽車陣營當中的新能源派,然後合力一起造好車,能夠更多的把我們用戶從買燃油車拉到新能源車裡來。

我們一年的汽車新增量3千萬,去年77萬輛的新能源車當中,狹義機動車44萬輛,44萬輛才占3000萬的1.5%左右。在1.5%裡面搶來搶去有什麼用?我們要把餘下的98.5%的用戶儘快的,能夠讓他們儘快地轉到新能源,這才是關鍵。在這個裡面,我們大家共同把車造好。

另外,買車這件事,就如我們找男女朋友,每個人的審美觀是不一樣的,有些人喜歡個子嬌小一些的,有些人喜歡高大一些,都不一樣,所以其實車也是一樣,有些人就是喜歡這款車型,但也有人喜歡另外一個造型。所以你看不同車企,哪怕是同等價格、同等車型、同等的尺寸,每個人喜好不一樣。

所以,我覺得大家都來做好車以後,能給我們用戶提供更多的選擇,能夠讓他更快的買到一輛稱心的新能源車,使得他買完以後就知道它的好處了,那麼知道它好處以後,它就能做更多的宣傳,能夠拉更多人去買,那麼這個才是我們希望做到的。

媒體:在C輪裡邊有比較大的互聯網機構嗎?

沈海寅:C輪裡面我們沒有讓互聯網進。

媒體:手機、客廳和車之間,如果用比喻的話,什麼比喻比較好?智慧互聯網汽車作為一種革命性力量出現之後,現在我們看到同質化其實挺嚴重的,您怎麼看這個問題?

沈海寅:手機、客廳和車,我們希望未來汽車買了以後,它其實是另外一個空間。我經常舉例子,我們在回到家裡之前,我停車到停車庫,在這種情況下,我有可能希望在車上自己度過20分鐘時間,休息一下或怎麼樣,因為你在公司要處理很多事,越來越多的都市人在生活和工作的高壓下都希望擁有自己的空間。

手機和客廳是一個空間,車也是空間,手機其實是可以把這兩個空間貫穿在一塊。比如說我在客廳裡,我看一個電視劇,我可以在車內的時候接著去看,這種完全是可以通過手機,同一個帳號,可以把它貫穿起來,那麼你的空間的連續感其實還是比較強的。我們希望能夠把它貫穿貫通以後,通過同一個ID,把它打通,使得我在客廳的一些習慣去延伸到車上來,這個是手機起到一個橋樑的作用。

第二,我們今天不講互聯網汽車,為什麼?比如某些汽車帶互聯網功能,也就意味著互聯網功能對它來講是一個外掛。但是對於我們來講,真正的智慧汽車,我的智慧化的部分其實是我的大腦,是取不掉的,它跟你的所有的神經末端是能夠打通,能夠去控制。比如說我手上,我碰到的東西,我的觸覺,我的痛覺能夠傳到大腦裡面來,然後我大腦可以指揮我的手腳去畫個圈,它也願意能夠去畫圈。

比如車上的導航,它是可以知道我們車的狀態。我知道現在外面在不在下雨,我的導航路徑應該怎麼去規劃,它甚至知道我的電量是個什麼狀態,我要不要推薦你充電樁,它甚至說知道我的胎壓目前是個什麼狀態,要去哪個地方打氣。它有這個狀態以後,同樣的一個導航,跟“互聯網汽車”僅僅具備了聯網功能汽車的導航就不一樣,這樣的話,用戶才可以有更多理由。

這個其實是根本,所以我們做的事情跟大部分汽車其實還沒有到同質化,還是完全不同的一個東西。

媒體:第一款車大概什麼時候量產?價格定位和面向人群?您怎麼來解決生產資質的問題?

沈海寅:生產資質,發佈會剛剛發佈,奇點跟北汽新能源合作,所以我們是通過北汽新能源的資質去做。車是今年年底會量產,價格補貼前在25萬到35萬這樣一個區間,看具體配置。補貼後,如果今年內買,有7萬左右補貼。到2019年買的,5萬左右補貼,補貼後差不多在18至29萬左右。

這輛車(奇點iS6)優勢,比同價位其他車型的配置要高出非常多。比如20多萬車,2米7的軸距,只能算是一個A級車。我們2米96的軸距,是一個C級車,A級車和C級車之間差兩個級別,像寶馬一系和寶馬五系之間的區別一樣,等於就說你用了別人買一輛A系的車的價格買到了5系的車,這個感受是完全不一樣。

這輛車(奇點iS6)上的配置,真皮座椅,座椅通風加熱加按摩加10向調節。有三塊大屏,三屏聯動。一塊屏是15.6英寸的車規級超薄可旋轉中控大屏,同時有12.3英寸全高清液晶儀錶屏,還有16.4英寸的HUD抬頭顯示系統,可能是這麼多同價位車當中是最好的。同時我們還有流媒體的後視鏡;還有八顆攝像頭,有五顆毫米波雷達,毫米波雷達都是77GHz的,還有12顆的超聲波雷達,探測距離是6米,精度也更高;天窗是電子調光膜的,波音的787上一樣,按一下它就更透明了,再按一下變成不透明。還包括我們的夜視功能,晚上開車的時候,我們可以用200米的微光夜視,你只要有星光就可以看到200米的障礙物。包括了防疲勞駕駛,防疲勞駕駛只有在商用車上,但是我們防疲勞駕駛雙模式的,使得你在稍微困的時候,我的車可能自動就幫你做一些預警。

像這些東西加起來我們才是這個價格,所以說20多萬的價格,然後四五十萬的豪車配置,百萬級豪車的智慧系統。這樣對用戶來講,你不買這輛車就虧了。然後我們底盤是全鋁的底盤,前懸是雙叉臂的,後懸是多連杆的,這種是豪華車才配置的,像寶馬的5系以上才會配的。所以我們的車是一輛性價比很高的好車,是一輛好的電動車,是一輛人性化的好的電動車,是一輛智能人性化的好電動車,四個層面。智慧化上面體現更明顯一些。我們下面做的工作智慧化也不少,智慧發展更多。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