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時政>正文

你最中意哪個?中山大學附屬第一(南沙)醫院設計競賽優勝方案出爐

4月25日, 中山大學附屬第一(南沙)醫院建築方案設計競賽成果專家評審會議順利召開, 中國工程院院士、西安建築科技大學建築學院院長劉加平院士等11名國內外專家教授應邀擔任評委, 廣州南沙經濟技術開發區管委會總規劃師、中山大學附屬第一(南沙)醫院建築方案設計競賽委員會主任莊海波同志出席並致辭, 中山大學附屬第一(南沙)醫院建築方案設計競賽委員會各成員單位及相關人員參加了評審會議。

本次建築設計方案設計參賽作品共有9個, 作品規模、內容、功能、建設標準、設計成果、投資控制等方面要求滿足專案定位及需求,

能夠按照“國際先進、國內一流”標準和“國際化、高端化、品質化、精細化”的要求, 堅持中國特色、廣東特點、廣州優勢, 並結合南沙區域定位、時代特色與嶺南文化內涵, 採用國際先進的、具有前瞻性和實踐性的建築設計理念, 注重 “以人為本”, 符合國際醫療中心和粵港澳大灣區一流的三級甲等綜合醫院的要求;能夠採用“五透”規劃設計理念, 打造綠色生態院區環境, 體現可持續發展原則和綠色建築的宗旨, 對綠色建設、雨水綜合利用等方面進行充分回應, 達到綠色院區、星級建築的標準;能夠充分考慮建築空間形態、內部功能銜接、項目選址內各地塊之間的交通聯繫;能夠充分考慮醫學學科發展和現代化醫院的工藝、設備、流程和環境的專業要求,
體現醫院文化;符合專案規劃設計條件、國家現行規劃、建築設計規範和《廣州市城鄉規劃技術規定》要求。

專家評審會堅持“公開、公證、公平、誠信、科學、擇優”的原則, 經過勘察專案現場、結合專案背景及設計要求等方面對9個競賽成果進行投票, 按照得票高低排序, 評定前6名為入圍方案, 其中前3名為優勝方案, 由廣州市南沙區公證處出具公證報告。 前3名的優勝方案將由主辦方整理後報南沙新區城市規劃委員會, 最終選定中標實施方案。

本次競賽的優勝方案分別為:

1. 廣州市設計院和株式會社日建設計的聯合體單位作品

本方案寓意“生命綠洲”, 專案用地河道環繞, 臨近大海, 在此打造一片綠土。 北區醫療板塊:醫院沿主幹道橫向展開, 主入口開闊大氣, 模組化的門診、醫技與住院樓之間聯繫緊密, 為未來發展提供了充分用地。 逐步抬升的三棟住院塔樓體現出南沙大灣區的海洋特徵形象。 南側教學科研板塊:沿南北軸佈局,

以嶺南式的通透建築體量, 營造陽光、綠意盎然的人性化教研環境, 位於二層的景觀廊道聯通南北地塊及濱江景觀帶, 將濱江景觀與自然氣流充分引入地塊內。

2. 中國建築設計院有限公司和廣州市城市規劃勘測設計研究院的聯合體單位作品

本方案設計遵循現代醫療設計原則, 打造高效能, 現代化的新醫療體系, 合理利用及分配土地資源, 同時契合廣州南沙亞熱帶濕熱的氣候特徵, 採用室內開放式庭院佈局, 充分體現“五透”的設計理念, 頂層以“雲”式的造型作為整體遮陽, 既彰顯了未來科技化醫療的形象和功能特質, 又營造了一個人性化, 舒適化, 院感低風險化的現代嶺南醫療空間。 根據濱江景觀資源和城市空間佈局要求, 採用點式高層的方式進行佈局, 體現了集約高效利用土地的特點。 建築組合高低錯落, 創造出優美的建築形態, 既有親切宜人的庭院式空間, 又有集約的高層與超高層建築;既體現城市建設永續發展的理念, 又豐富了城市的天際線,助力城市環境品質建設。

3. 中國中元國際工程有限公司單位作品

本方案設計理念為“綠脈融城 醫薈相生”。基於南沙區特有的“水脈延展、依水而居”的聚落形態,將城市景觀水系肌理進行提取,形成“綠脈”的生態原型;通過植入“綠脈”元素合理退讓城市空間,使得建築與城市道路自然圍合,形成良好的生態景觀與城市介面,營造綠色城市氛圍,達成“綠脈融城”的設計概念。“綠脈”主街貫穿南北,將兩個地塊緊密聯繫,院區各功能組團沿生態廊道有機“生長”,形成向城市開放的景觀對話空間。同時將醫療功能與自然環境進行結合,將綠化空間打碎植入到不同建築空間中,形成相互貫通的城市公園、空中花園、豎向庭園及下沉庭院等多種綠色空間,為醫生和患者提供利於身心健康的環境,打造花園式醫院,體現“醫薈相生”的美好願景。

您最中意哪個方案呢?。

文:廣州參考·廣州日報記者 耿旭靜 通訊員 謝小燕廣州參考·廣州日報編輯 唐歡

又豐富了城市的天際線,助力城市環境品質建設。

3. 中國中元國際工程有限公司單位作品

本方案設計理念為“綠脈融城 醫薈相生”。基於南沙區特有的“水脈延展、依水而居”的聚落形態,將城市景觀水系肌理進行提取,形成“綠脈”的生態原型;通過植入“綠脈”元素合理退讓城市空間,使得建築與城市道路自然圍合,形成良好的生態景觀與城市介面,營造綠色城市氛圍,達成“綠脈融城”的設計概念。“綠脈”主街貫穿南北,將兩個地塊緊密聯繫,院區各功能組團沿生態廊道有機“生長”,形成向城市開放的景觀對話空間。同時將醫療功能與自然環境進行結合,將綠化空間打碎植入到不同建築空間中,形成相互貫通的城市公園、空中花園、豎向庭園及下沉庭院等多種綠色空間,為醫生和患者提供利於身心健康的環境,打造花園式醫院,體現“醫薈相生”的美好願景。

您最中意哪個方案呢?。

文:廣州參考·廣州日報記者 耿旭靜 通訊員 謝小燕廣州參考·廣州日報編輯 唐歡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