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不服就戰!中國歷史上跟歪果仁打的這幾仗最解氣!

近年來, 最能激起中國人愛國情懷的影片就是《戰狼2》和《紅海行動》, 尤其是《戰狼2》對“犯我中華者, 雖遠必誅”的演繹和表達, 讓無數華夏兒女為之熱血沸騰。 事實上, 這句霸氣外露的豪言壯語, 至今已有兩千多年的歷史。

西漢元帝時期, 匈奴郅支單于借漢朝送還人質的機會殺害了漢使, 然後逃到了康居(約今哈薩克境內巴爾喀什湖和鹹海之間), 並挑釁性地派人到西域都護府上書給西漢。 於是, 漢朝名將陳湯就率軍奔襲千里, 直接消滅了康居, 拿下了郅支單于的人頭。 在陳湯隨後給朝廷的奏疏中, 便有“明犯強漢者, 雖遠必誅”這句話。

在強盛的漢朝時代, “犯強漢者, 雖遠必誅”, 幾乎是漢朝對外關係的常態。 期間, 南越殺害了漢使, 漢武帝派軍直接滅亡南越。 衛氏朝鮮發兵突襲遼東殺害漢使, 漢武帝發兵攻陷朝鮮王城。 大宛殺掉漢使搶奪金銀, 漢武帝出兵後, 該國臣民自己殺了國王請降……

可以說, 對於那些不服中國的, 漢朝“雖遠必誅”的例子真是一抓一大把!

如果說漢朝的一些戰爭不完全是打外國人, 那接下來中國歷史上打外國人的這幾仗, 也肯定讓你看了都解氣!

唐滅印度之戰——西元647年, 唐太宗為了彰顯大唐威名,

便派遣使臣王玄策看望嫁到吐蕃的文成公主, 順便再出訪印度。 哪知道當時的印度發生政變, 新國王不服氣大唐帝國, 就扣押了王玄策。 趁機逃脫後, 王玄策向邊境的唐朝軍隊求援, 並以唐朝大使的身份向尼泊爾和吐蕃借兵, 準備返回印度報仇。 最終, 王玄策帶領一萬多人殺向印度, 很快攻到了天竺的首都, 然後順便把東天竺也滅了。 國王屍鳩摩嚇得趕緊向王玄策投降, 並向唐朝送了很多金銀財寶。

明滅安南之戰——安南是越南的古城, 哪怕在歷史上多次納入中國版圖, 但跟中國的恩怨糾葛不斷。 元朝末年, 越南趁著中國戰亂不斷侵擾邊民, 搶佔中國嶺南土地。 明朝建立後, 安南對中國更是不服氣, 權臣黎氏篡位, 大肆騷擾中國邊境。 於是, 明成祖出兵南下, 很快就攻克了越南都城。 滅亡越南後, 明朝依照內地的行政區劃模式, 設立承宣佈政使司、都指揮使司、提刑按察使司, 那時越南的正式名稱是交趾承宣佈政使司, 習慣上稱為“交趾省”。

只可惜, 越南正式納入明朝版圖後, 不斷出現地方反對勢力, 讓明軍疲于應付。 後來, 明宣宗即位後, 索性就從安南撤軍, 廢除交趾布政司, 轉而只承認越南是中國的藩屬國。

明東南沿海抗倭之戰和萬曆援朝戰爭——自明朝初期, 曾經視中國為師的日本開始不服氣, 逐漸形成倭寇在中國沿海一帶進行武裝走私和搶劫燒殺的海盜活動。 到了明嘉靖年間,日本倭寇更加猖獗,在東南沿海對中國人民犯下了滔天的罪行。以戚繼光、俞大猷為首的明將奉命抗倭後,先後殲滅倭寇數萬人,徹底平定了東南沿海的倭患。

三十年後,日本太閣豐臣秀吉基本統一日本,企圖通過侵佔朝鮮來覬覦中國,便以朝鮮拒絕攻打明朝為由,開始調動20萬大軍入侵朝鮮。在與明朝的平壤之戰中大敗後,日軍後撤與明朝議和。幾年後,日本再次調集14萬大軍入侵朝鮮。應朝鮮二次求援,明軍先後出兵7萬前去救援。在中朝聯軍的反抗下,日軍節節敗退,豐臣秀吉死後更是士氣大挫,最終在露梁海戰再次敗退後,日本徹底失敗而逃回本土。

從古至今的無數歷史都說明了,企圖侵略中國或者不服中國的外國人,最終的下場就是失敗。古代中國不是任由欺淩的弱小國家,有足夠的自信面對外國勢力的挑釁。不服中國?那就打到服氣為止!犯我中華者,雖遠必誅!

到了明嘉靖年間,日本倭寇更加猖獗,在東南沿海對中國人民犯下了滔天的罪行。以戚繼光、俞大猷為首的明將奉命抗倭後,先後殲滅倭寇數萬人,徹底平定了東南沿海的倭患。

三十年後,日本太閣豐臣秀吉基本統一日本,企圖通過侵佔朝鮮來覬覦中國,便以朝鮮拒絕攻打明朝為由,開始調動20萬大軍入侵朝鮮。在與明朝的平壤之戰中大敗後,日軍後撤與明朝議和。幾年後,日本再次調集14萬大軍入侵朝鮮。應朝鮮二次求援,明軍先後出兵7萬前去救援。在中朝聯軍的反抗下,日軍節節敗退,豐臣秀吉死後更是士氣大挫,最終在露梁海戰再次敗退後,日本徹底失敗而逃回本土。

從古至今的無數歷史都說明了,企圖侵略中國或者不服中國的外國人,最終的下場就是失敗。古代中國不是任由欺淩的弱小國家,有足夠的自信面對外國勢力的挑釁。不服中國?那就打到服氣為止!犯我中華者,雖遠必誅!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