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怪哉!同樣文明古國,為何印度被殖民200年?而中國則倖免於難?

15世紀開始, 西方掀開大航海時代, 而古老的東方還在沉睡。

依靠黃金的驅動和不畏艱難的探險精神, 西方殖民者陸續來到東方, 並建立自己跌殖民地。 先是葡萄牙、西班牙, 然後是荷蘭, 再然後是英國, 隨著他們實力的增強, 這些西方人陸續在他們佔領的地方建立殖民地, 東方開始遭受殖民體系的荼毒。

大航海時代

在大航海時代到來前, 世界上存在著以四大文明古國為首的文明古國體系, 其中, 在東方, 以古中國和古印度為代表。

中國和印度, 都是文明古國, 歷史源遠流長, 且面積都比較大, 人口相對較多, 發展條件比較相似。

然而, 在殖民者到來後, 中國和印度卻早遇到了完全不同的命運, 印度經歷了幾任殖民者後, 徹底淪為英國的殖民地, 而中國在被英國打開國門後, 雖然遭受到列強的輪番入侵, 但終究一直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 保留著部分主權,

和印度的命運完全不同。

為什麼兩國會出現完全不同的狀況呢?

四大文明古國

1、中國文明不曾中斷, 而印度早已是斷代文明

這是中國和印度的最大不同。

中國文明, 自上古時期至今, 雖然歷經多次劫難, 但文明進程始終沒有中斷。 很多人說元朝和清朝是中華文明的亡國時期,

但是元朝和清朝的統治者, 始終以中華正朔自居, 認同大一統思想, 並且積極漢化, 接納漢文明, 因此他們是中國歷史的重要組成部分。

而印度則完全是另外一種情況。

印度文明誕生的時間要比中國早, 但是他們滅亡得更早。 西元前2300年, 印度就誕生了哈拉巴文化, 這是印度文明的起源。 西元前2000年左右, 雅利安人開始自北向南入侵印度, 取代了當地的文明。 西元前4世紀, 在恒河流域建立起以摩揭陀為中心的統一國家。 雅利安人為南亞次大陸帶來了種姓制度, 這一制度直到今天仍然在印度社會發揮著重要作用。

雅利安人

自從雅利安人入侵開始, 印度就掀開了被外來侵略者輪番入侵的歷史, 除了西元前322年建立的孔雀王朝短暫統一過南亞次大陸之外, 印度便再也沒有統一過。

因為長期處於分裂狀態, 在1962年之前, 印度在世界人民眼中仍然是一個地理概念, 而不是一個國家。

這樣的狀態和早在西元前221年就進入大一統時代的中國是沒法相比的。

中國由於文明不曾中斷, 在相當時間內還遙遙領先於世界, 因此國家有著強大的向心力, 不至於被殖民者各個擊破而最終被殖民。

秦朝

2、第二次工業革命為中國帶來了曙光

第二次工業革命席捲全球後, 美國和德國等新技術國家迅速崛起, 實力超越了老牌殖民國家,由於英法等國先期佔據了大量殖民地,致使後起的德國等國與之關係日漸緊張,最終在1914年爆發了第一次世界大戰。

世界大戰只是帝國主義之間的最後攤牌,而因為利益不均導致的劍拔弩張在進入20世紀前就已經開始。

甲午戰爭將中國徹底拉下了神壇,偌大的大清,連撮爾小國的日本都打不過,所有人都看了清朝的笑話,而看笑話後,是各列強的紛至遝來,很快掀起了瓜分中國的狂潮。

甲午戰爭

瓜分狂潮最高潮時,在1898年,此時的美國正在菲律賓和西拔牙廝殺,等搞定了西班牙,美國發現中國已經瓜分完畢,姍姍來遲的美國並沒有急於反擊,而是提出“每戶開放”政策,為美國打開了深入各個列強勢力範圍的大門,此門一開,各列強再也不能夠單獨據有某省某市,最後美國坐收漁翁之利,而其他列強則眼睜睜地看著中國的土地在自己眼皮之下重新獨立。

因為第二次工業革命導致的列強互咬,客觀上讓他們撕裂中國的陰謀徹底泡湯。

而印度就沒有那麼好運了。如果說各列強在中國是橫向競爭的話,那麼在印度各列強就是縱向競爭,先是葡萄牙,然後是荷蘭,最後是英國,每個列強到來,都是全面的殖民和佔領。此時列強一家獨大,不存在其他競爭者,因此殖民印度顯得相對容易,而且徹底。

英國軍隊

3、義和拳震撼了世界列強,而印度反抗並沒有觸動英國

1898年,義和拳在山東爆發,隨即在清朝的默許下,整個華北成為義和拳的天下。

義和拳的壯大,讓慈禧有底氣向全世界宣戰,進而引發八國聯軍侵華。

而隨後就是慈禧西逃,義和拳被鎮壓。但是列強發現,20000人要想徹底佔領和殖民這個人口多達4億人的國度簡直就是天方夜譚,還不如扶持清政府作為列強在華代理人,便於更好地攫取利益,徹底殖民中國的設想最終破產。

時局圖

而印度就沒有這麼好運了。1857年,印度上層貴族章西女王領導印度人民在印度中部北部掀起反抗英國殖民統治的起義,,史稱“印度民族大起義”。雖然然印度起義範圍很大,人數也很多,但是起義者內部不團結,人心不齊,英國人很快就開始了鎮壓,最終英國甚至將侵略中國的英軍調回鎮壓印度起義,印度起義被撲滅。

起義被鎮壓後,印度徹底成為英國的殖民地!

另外,決定中國和印度不同命運的一個重要因素還在於國土面積。中國的面積是印度的3倍還多,面積大意味著縱深更大,有更大的戰略迴旋空間,而印度很明顯沒有這個好命!

印度

我是“靜Yes”,一個愛好歷史的妹紙!期待關注!

實力超越了老牌殖民國家,由於英法等國先期佔據了大量殖民地,致使後起的德國等國與之關係日漸緊張,最終在1914年爆發了第一次世界大戰。

世界大戰只是帝國主義之間的最後攤牌,而因為利益不均導致的劍拔弩張在進入20世紀前就已經開始。

甲午戰爭將中國徹底拉下了神壇,偌大的大清,連撮爾小國的日本都打不過,所有人都看了清朝的笑話,而看笑話後,是各列強的紛至遝來,很快掀起了瓜分中國的狂潮。

甲午戰爭

瓜分狂潮最高潮時,在1898年,此時的美國正在菲律賓和西拔牙廝殺,等搞定了西班牙,美國發現中國已經瓜分完畢,姍姍來遲的美國並沒有急於反擊,而是提出“每戶開放”政策,為美國打開了深入各個列強勢力範圍的大門,此門一開,各列強再也不能夠單獨據有某省某市,最後美國坐收漁翁之利,而其他列強則眼睜睜地看著中國的土地在自己眼皮之下重新獨立。

因為第二次工業革命導致的列強互咬,客觀上讓他們撕裂中國的陰謀徹底泡湯。

而印度就沒有那麼好運了。如果說各列強在中國是橫向競爭的話,那麼在印度各列強就是縱向競爭,先是葡萄牙,然後是荷蘭,最後是英國,每個列強到來,都是全面的殖民和佔領。此時列強一家獨大,不存在其他競爭者,因此殖民印度顯得相對容易,而且徹底。

英國軍隊

3、義和拳震撼了世界列強,而印度反抗並沒有觸動英國

1898年,義和拳在山東爆發,隨即在清朝的默許下,整個華北成為義和拳的天下。

義和拳的壯大,讓慈禧有底氣向全世界宣戰,進而引發八國聯軍侵華。

而隨後就是慈禧西逃,義和拳被鎮壓。但是列強發現,20000人要想徹底佔領和殖民這個人口多達4億人的國度簡直就是天方夜譚,還不如扶持清政府作為列強在華代理人,便於更好地攫取利益,徹底殖民中國的設想最終破產。

時局圖

而印度就沒有這麼好運了。1857年,印度上層貴族章西女王領導印度人民在印度中部北部掀起反抗英國殖民統治的起義,,史稱“印度民族大起義”。雖然然印度起義範圍很大,人數也很多,但是起義者內部不團結,人心不齊,英國人很快就開始了鎮壓,最終英國甚至將侵略中國的英軍調回鎮壓印度起義,印度起義被撲滅。

起義被鎮壓後,印度徹底成為英國的殖民地!

另外,決定中國和印度不同命運的一個重要因素還在於國土面積。中國的面積是印度的3倍還多,面積大意味著縱深更大,有更大的戰略迴旋空間,而印度很明顯沒有這個好命!

印度

我是“靜Yes”,一個愛好歷史的妹紙!期待關注!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