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汽車>正文

9.9萬起的威馬EX5要做汽車界的小米?

國內新能源汽車市場這幾年火到不行, 不僅專用新能源車牌呈幾何性增長, 許多新能源車企也是競相開花, 為了在未來汽車市場中取得一席之地, 資本市場也紛紛紮根這片藍海中, 也導致很多造車新勢力從天而降, 威馬汽車就是其中一個。

踏著北京車展的節奏, 威馬以“續航600公里、補貼後9.9萬元”兩大殺器收割了汽車圈最大的關注度, 於是不少人開始大唱讚歌, 這將是一款會改變電動汽車市場遊戲規則的攪局者, 至於這句話是否有理可據暫且不說;至少從價格來看, 威馬EX5兌現了去年底產品發佈會上“大眾用得起”的國民電動汽車的承諾, 9.9萬元的起步價甚至已經和自主品牌同尺寸燃油SUV高度重疊。 但是是否一切太過理想化?

威馬汽車成立於2015年12月, 是國內一家新能源汽車產品及出行方案提供商, 威馬汽車的名字來源於德文Weltmeister(世界冠軍)一詞的縮寫, 到目前為止第一款量產純電動SUV-EX5, 也已經公佈了價格:16.65-29.88萬元、補貼後9.90-21.63萬元。 誠然, 這個價位明顯低於了絕大部分人的預期, 而且它的最大續航里程達到了600km。 另外, 這次北京車展亮相的EX6定位將比EX5更高, 整體尺寸也更大, 預計會在2019年上市銷售。

EX5的價格能否打破許多國產新能源車低質低價的弊端, 這是許多人感興趣的問題。 更重要的是, 這樣的價格已經與傳統燃油車打成了平手, 所以單憑這一點無疑會吸引許多消費者的眼球, 那麼它的產品力到底如何呢?

我們知道很多國產新能源車貌似都有一張個性的前臉造型, 這款威馬EX5也不例外

外觀方面, 威馬EX5前臉採用封閉式進氣格柵設計, 以提供更好的空氣動力學條件, 多邊形前大燈組造型犀利, 搭配LED日間行車燈, 在車頭下方採用大尺寸的散熱口設計, 使整車看起來更具有時尚感。

另外, 中央配備隱藏式充電介面,

並設有品牌徽標, 車頭威馬Logo還可以在充電時亮起提示充電電量。 保險杠造型簡潔規整, 兩側豎置樣式霧燈十分個性。

車身側面, 新車強化了車頂與車側的流線造型, 使得車輛有了更富運動感的比例形態。 並且新車還採用了隱藏式把手, 使其風阻係數更低, 官方稱風阻係數低於0.3Cd。

車尾部分,新車採用了貫穿式LED尾燈設計,點亮後辨識度很高。另外,後保險杠還採用了黑色和銀色的雙色設計,提升了整體的運動感。

內飾部分,威馬EX5內飾設計較為簡潔,採用皮質包裹且輔以縫線點綴,提升內飾質感。中控台配備12.8英寸觸控顯示幕,支援旋轉功能以適應不同需求。三輻式方向盤採用人機工程學設計,並設有多功能觸控按鍵。新車12.3英寸全液晶儀錶搭配i-control觸控操作面板,營造出極強的科技感。

可以看出,這樣的配置搭配給了當下許多新能源車帶了個好頭,至少在性價比上。

但是新的問題又來了,即便站在新能源車頂端的特斯拉也難以應付產能不足事實的當下,EX5未來能否跟得上產能呢?作為已在傳統汽車領域多年的威馬董事長沈暉自然深諳這一點。去年EX5亮相時,威馬即承諾車輛平均交付週期為特斯拉的三分之一,且使用者從下訂單那一刻起就能即時掌握車輛個性化配置、生產狀態及交付週期。

這樣的承諾底氣從何而來?首先是威馬的造車資質問題,它通過借殼擁有客車生產資質的中順汽車控股公司拿到了客車生產資質,雖然暫時只能造SUV,但在當下這已經能夠解決大問題。

然而對在外界看來,威馬未來面臨的恐怕不是消費者買不買得起,而是造車成本和利潤如何平衡的問題。

要知道,作為初創公司,在其達到一定規模之前,成本必然很高。即便EX5在目前看來很有競爭力,但是隨著產能的擴大能否保持穩定的供應這也是個問題。雖然威馬在溫州有自己的工廠,但是比起蔚來找江淮代工明顯成本要更高,威馬EX5如何做到足夠利潤而不是持續燒錢,這是個有挑戰的問題。

威馬訴說的“故事”倒是和賈躍亭“講故事”有著異曲同工之妙。所以說,其實威馬EX5的這場發佈會,搶的不光是市場份額,更是在搶奪資本。所以,其實威馬EX5的低價上市,說到底,還是威馬汽車做了一個非常有意思有吸引力的局。

車尾部分,新車採用了貫穿式LED尾燈設計,點亮後辨識度很高。另外,後保險杠還採用了黑色和銀色的雙色設計,提升了整體的運動感。

內飾部分,威馬EX5內飾設計較為簡潔,採用皮質包裹且輔以縫線點綴,提升內飾質感。中控台配備12.8英寸觸控顯示幕,支援旋轉功能以適應不同需求。三輻式方向盤採用人機工程學設計,並設有多功能觸控按鍵。新車12.3英寸全液晶儀錶搭配i-control觸控操作面板,營造出極強的科技感。

可以看出,這樣的配置搭配給了當下許多新能源車帶了個好頭,至少在性價比上。

但是新的問題又來了,即便站在新能源車頂端的特斯拉也難以應付產能不足事實的當下,EX5未來能否跟得上產能呢?作為已在傳統汽車領域多年的威馬董事長沈暉自然深諳這一點。去年EX5亮相時,威馬即承諾車輛平均交付週期為特斯拉的三分之一,且使用者從下訂單那一刻起就能即時掌握車輛個性化配置、生產狀態及交付週期。

這樣的承諾底氣從何而來?首先是威馬的造車資質問題,它通過借殼擁有客車生產資質的中順汽車控股公司拿到了客車生產資質,雖然暫時只能造SUV,但在當下這已經能夠解決大問題。

然而對在外界看來,威馬未來面臨的恐怕不是消費者買不買得起,而是造車成本和利潤如何平衡的問題。

要知道,作為初創公司,在其達到一定規模之前,成本必然很高。即便EX5在目前看來很有競爭力,但是隨著產能的擴大能否保持穩定的供應這也是個問題。雖然威馬在溫州有自己的工廠,但是比起蔚來找江淮代工明顯成本要更高,威馬EX5如何做到足夠利潤而不是持續燒錢,這是個有挑戰的問題。

威馬訴說的“故事”倒是和賈躍亭“講故事”有著異曲同工之妙。所以說,其實威馬EX5的這場發佈會,搶的不光是市場份額,更是在搶奪資本。所以,其實威馬EX5的低價上市,說到底,還是威馬汽車做了一個非常有意思有吸引力的局。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