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汽車>正文

機油瓶上的標籤弄不懂,就別吹是機油達人

隨著跨國電商的不斷發展, 廣大車主也從中受惠。 在一些大型跨過電商平臺上, 進口的價廉質優的產品成為了搶手貨, 尤以機油為甚。

相比國內正品機油, 進口機油的瓶身上有著更多標籤。

快速認清進口機油的本質

在選擇機油時, 我們最為在意的是採用了什麼基礎油(機油由基礎油以及添加劑組成), 也就是大家平時說的全合成油、半合成油以及礦物油。 一般的, 如果機油瓶身上有“FULL SYNTHETIC”字樣的,

為全合成機油;在“SYNTHETIC”單詞之前沒有“FULL”字樣的, 是半合成機油;如果連“SYNTHETIC”單詞也沒有的, 就是礦物質機油。

判斷進口的機油是屬於全合成或半合成, 關鍵在於英文單詞“FULL”。

由於進口機油有著很大的價格優勢, 小鹿建議大家還是儘量選擇採用了全合成科技的油品。

不過, 不同品牌的全合成機油, 其基礎油也有區別。 現在的合成基礎油主要分為高度加氫裂解或加氫異構化蠟(VHVI、XHVI、MSDW等), 聚α-烯烴(PAO)以及脂類。 這三類基礎油的基礎性能和價格依次遞增, 其中PAO因有優秀的熱穩定性、抗氧化性以及抗粘度變化能力, 廣受車主青睞。

由於合成機油的分子較為均一, 相比傳統機油, 能在零件表面建立起更為穩定的油膜。

隨著機油添加劑配方越來越先進, 不同種類的基礎油對機油性能的影響不斷縮小。 目前許多全合成機油都採用高度加氫裂解或加氫異構化蠟代替PAO作為基礎油, 常見的是嘉實多的VHVI基礎油和殼牌XHVI基礎油, 而早前一直以PAO含量高而著稱的美孚1號等機油, 現在也不斷減少PAO的使用量。 至於脂類基礎油, 雖然有著良好的耐高低溫能力及抗磨性, 但因遇水不穩定、易腐蝕、對油封及塗料的相容性差, 同時價格相對較高, 目前只有少數品牌使用, 如摩特等。

廣受國內消費者喜愛的三大機油品牌其基礎油分別採用不同的合成工藝, 其中美孚以PAO著稱, 而殼牌則是XHVI工藝的代表, 嘉實多偏愛VHVI工藝。

SAE、API、ILSAC、ACEA認證都是些什麼鬼

添加劑配方已經能將基礎油的差異減少, 但是不同的添加劑配方成分, 能使機油的性能產生差異。 如何限制這些性能差異, 讓機油符合各種使用要求, 就得靠權威的機構認證了。 進口機油在這方面做得相當充分,常見的認證有SAE、API、ILSAC、ACEA等。這樣一來,只要弄清楚機油所通過認證的具體含義,就能選擇適合自己的機油了。

進口機油的包裝上,通常印有許多認證,弄清其含義就可選擇一款合適的機油了。

SAE等級是由美國汽車工程師學會指定的,用以表示油品的粘度等級,表示方式為XW-XX,如5W-30,0W-40等。其具體含義是W前邊的數字表示該級機油適用的最低溫度,數位越小,適用溫度越低。如SAE0W適應的最低溫度是零下35攝氏度,SAE5W適應的最低溫度是零下30攝氏度,以此類推。W後面的數字用以標注機油在100℃(發動機正常工作溫度)時的粘度,常見有20、30、40、50、60五個級別,數字越大,機油的粘度越高。

SAE等級是目前大家最為瞭解也是最常用到的機油分級,大部分汽車說明書上都是按這個標準來給車主推薦。但是,在某些情況,這個標準並不是完全能夠滿足某款發動機對機油的要求。

同一個SAE粘度等級,其粘度並非絕對值,而是一個範圍。

以SAE5W-30機油為例,其要求的低溫流動性為≤-30℃,而運動粘度範圍為9.3—<12.5cSt,粘度跨越達2.8cSt。若一款設計要求使用10cSt機油粘度的發動機,在說明書上推薦使用SAE 5W-30級別的機油,而車主使用了運動粘度為12cSt的機油,由於機油的粘度增高,發動機的內阻隨之增加,最終導致發動機的動力性和燃油經濟性都有所下降。這就是為何有的車主在更換不同的機油之後,會感覺到動力和油耗會有所差異。

在相同的SAE粘度等級中,較低的粘度能使發動機的油耗表現更為經濟。

而API等級代表發動機油品質的分類,它採用簡單的代碼來描述發動機機油的工作能力。 API發動機油分為兩類:“S”系列代表汽油發動機用油;“C”系列代表柴油發動機用油;當“S”和“C”兩上字母同時存在,則表示此機油為汽柴通用型。從“SA”一直到“SN”,每遞增一個字母,機油的性能都會優於前一種,機油中會有更多用來保護發動機的添加劑,使用壽命更長,且更能滿足新型發動機的技術標準以及更高的環保要求。

現時市面上最常見的為SN級別,相比舊的SM級,機油通過更為苛刻的燃油經濟性發動機試驗,從而保證油品的燃油經濟性及其耐久性。並且能滿足缸內直噴、渦輪增壓、替代燃料等新技術的要求。

另外,SN級別機油可提供更好的活塞清淨、高溫沉積和低溫油泥控制性能,滿足發動機在各種工況下的性能需求;同時,油品中硫、磷元素的減少將其對尾氣處理系統中催化劑的影響減小到了最少,使尾氣處理系統壽命增長,汽車排放更為清潔淨。小鹿推薦無論新老車的用戶在下次更換機油時使用API SN級別的機油。

磷和鋅是機油中抗磨劑的重要成分,其含量直接影響著機油的性能,但與此同時,磷也是三元催化器的宿敵,機油中過多的磷很容易使三元催化器失效。因此,API等級越高的機油,其磷、鋅含量更低,對添加劑配方的要求更高。

ILSAC是國際潤滑劑標準化及認證委員會制定的標準,可以理解為API標準的補充或升級,可簡單理解成GF-5=API SN+,GF-4=API SM+……。該標準主要針對日趨嚴格的環保跟油耗法規,使機油具有更高的節能減排效果。因此,通過ILSAC標準的機油,其添加劑配方經過了調整,使機油實現了更長效,更省油的目的。值得注意的是,能通過ILSAC標準的機油,多為SAE粘度等級低於XW-30的產品。

ILSAC認證可看成是API認證的升級版,通過ILSAC標準的機油,其添加劑配方經過了調整,使機油實現了更長效,更省油的目的。

ACEA是歐洲汽車製造業對於汽車用潤滑油的檢驗認證標準,相對於API以及ILSAC標準,該標準對機油的技術要求要更嚴格。對於汽油發動機,該標準主要強調機油的抗氧化性能以及高溫剪切力穩定性,從而滿足歐洲汽車廠商發動機使用機油的要求。

其中高溫剪切力穩定性的具體表現是HTHS(高溫高剪切)參數,該參數是油液在150℃時候通過毛細管粘度測試得到的表觀粘度,也就是動力粘度,是以類比內燃機氣缸工作溫度和高速剪切條件下做的測試,反映缸套活塞環間潤滑以及潤滑油的燃料經濟性。

SAE認證中規範的運動粘度為100℃下潤滑油的粘度,表示該潤滑油所能形成的油膜厚度,而HTHS是表示潤滑油油膜在高溫高剪切條件下能夠保持油膜完整性的特性。可以簡單理解為100℃運動粘度表示幽默厚度,而HTHS表示油膜強度。

機油該怎樣選?

當我們知道這些機油認證的含義後,如何能為自己的愛車選擇合適的機油呢?首先小鹿在此先糾正一個普遍存在的錯誤觀點——機油粘度越高,對發動機保護越好。機油粘度的選擇,是根據由發動機特性決定的,例如日、美系品牌早已普遍使用低粘度機油,這些品牌的發動機對機油粘度的要求並不高,特別是日系車普遍不挑機油,只要機油不假就可正常運轉。

日、美車系普遍不挑機油,只要不使用假油,就可保障發動機的正常運轉,但如果要獲得較好的燃油經濟性表現以及更長的換油里程,一跨適合的機油必不可少。

相反,歐系汽車品牌則對機油有更高的要求,不僅在粘度層面要求機油擁有更高的HTHS,而且在添加劑層面也有更高的要求,畢竟歐洲的環保法規相當嚴格。

因此,如果是歐系品牌的車輛,在挑選機油時可認清車廠潤滑油認證。常見的有寶馬、保時捷、大眾、賓士等等,而這些認證均基於ACEA修訂。寶馬的Longlife認證跟大眾的VW認證基於ACEA A3/B4修訂,在HTHS方面的要求是>3.5(API一般只要求HTHS>2.6),這是基於引擎設計取向而作出的HTHS要求。

由於發動機設計的不同,HTHS較低的機油並不適合歐系品牌車型使用。

歐系車在潤滑油粘度選擇方面首先應參照廠家的要求來選擇,在無法獲得廠家要求的潤滑油的時候,可以參考ACEA A3/B4以及HTHS>3.5兩個方面選擇。現在一些歐系的車廠開始對節油重視,BMW就率先推出新的發動機以及配套的新的低粘度潤滑油認證,這只是一個開始,以後會越來越多車廠加入使用低粘度潤滑油的陣營。

ACEA級別為A3/B4的機油,其HTHS>3.5,有著較大的粘度以及更高的抗高溫剪切性能,更加適合歐系品牌車輛使用。

在使用過程中,車主們對機油普遍存在一些誤區,如上文所說的粘度越高越好外,機油變黑往往也是車主判斷機油好壞的條件。大部分車主認為,機油變黑就不能使用了,其實不然,這種現象是因機油將發動機內的煙怠清洗下來的結果,如果煙怠不能被機油及時清洗,就會形成油泥附著在零部件上,會加速發動機的磨損。如果機油在使用後迅速變黑,證明該機油擁有不錯的清潔能力。另外,在更換機油時,切記連同機油濾清器一併更換,參考汽車說明書准沒錯。

機油使用後發黑其實並不是壞事,這代表機油有較強的清潔能力。

進口機油在這方面做得相當充分,常見的認證有SAE、API、ILSAC、ACEA等。這樣一來,只要弄清楚機油所通過認證的具體含義,就能選擇適合自己的機油了。

進口機油的包裝上,通常印有許多認證,弄清其含義就可選擇一款合適的機油了。

SAE等級是由美國汽車工程師學會指定的,用以表示油品的粘度等級,表示方式為XW-XX,如5W-30,0W-40等。其具體含義是W前邊的數字表示該級機油適用的最低溫度,數位越小,適用溫度越低。如SAE0W適應的最低溫度是零下35攝氏度,SAE5W適應的最低溫度是零下30攝氏度,以此類推。W後面的數字用以標注機油在100℃(發動機正常工作溫度)時的粘度,常見有20、30、40、50、60五個級別,數字越大,機油的粘度越高。

SAE等級是目前大家最為瞭解也是最常用到的機油分級,大部分汽車說明書上都是按這個標準來給車主推薦。但是,在某些情況,這個標準並不是完全能夠滿足某款發動機對機油的要求。

同一個SAE粘度等級,其粘度並非絕對值,而是一個範圍。

以SAE5W-30機油為例,其要求的低溫流動性為≤-30℃,而運動粘度範圍為9.3—<12.5cSt,粘度跨越達2.8cSt。若一款設計要求使用10cSt機油粘度的發動機,在說明書上推薦使用SAE 5W-30級別的機油,而車主使用了運動粘度為12cSt的機油,由於機油的粘度增高,發動機的內阻隨之增加,最終導致發動機的動力性和燃油經濟性都有所下降。這就是為何有的車主在更換不同的機油之後,會感覺到動力和油耗會有所差異。

在相同的SAE粘度等級中,較低的粘度能使發動機的油耗表現更為經濟。

而API等級代表發動機油品質的分類,它採用簡單的代碼來描述發動機機油的工作能力。 API發動機油分為兩類:“S”系列代表汽油發動機用油;“C”系列代表柴油發動機用油;當“S”和“C”兩上字母同時存在,則表示此機油為汽柴通用型。從“SA”一直到“SN”,每遞增一個字母,機油的性能都會優於前一種,機油中會有更多用來保護發動機的添加劑,使用壽命更長,且更能滿足新型發動機的技術標準以及更高的環保要求。

現時市面上最常見的為SN級別,相比舊的SM級,機油通過更為苛刻的燃油經濟性發動機試驗,從而保證油品的燃油經濟性及其耐久性。並且能滿足缸內直噴、渦輪增壓、替代燃料等新技術的要求。

另外,SN級別機油可提供更好的活塞清淨、高溫沉積和低溫油泥控制性能,滿足發動機在各種工況下的性能需求;同時,油品中硫、磷元素的減少將其對尾氣處理系統中催化劑的影響減小到了最少,使尾氣處理系統壽命增長,汽車排放更為清潔淨。小鹿推薦無論新老車的用戶在下次更換機油時使用API SN級別的機油。

磷和鋅是機油中抗磨劑的重要成分,其含量直接影響著機油的性能,但與此同時,磷也是三元催化器的宿敵,機油中過多的磷很容易使三元催化器失效。因此,API等級越高的機油,其磷、鋅含量更低,對添加劑配方的要求更高。

ILSAC是國際潤滑劑標準化及認證委員會制定的標準,可以理解為API標準的補充或升級,可簡單理解成GF-5=API SN+,GF-4=API SM+……。該標準主要針對日趨嚴格的環保跟油耗法規,使機油具有更高的節能減排效果。因此,通過ILSAC標準的機油,其添加劑配方經過了調整,使機油實現了更長效,更省油的目的。值得注意的是,能通過ILSAC標準的機油,多為SAE粘度等級低於XW-30的產品。

ILSAC認證可看成是API認證的升級版,通過ILSAC標準的機油,其添加劑配方經過了調整,使機油實現了更長效,更省油的目的。

ACEA是歐洲汽車製造業對於汽車用潤滑油的檢驗認證標準,相對於API以及ILSAC標準,該標準對機油的技術要求要更嚴格。對於汽油發動機,該標準主要強調機油的抗氧化性能以及高溫剪切力穩定性,從而滿足歐洲汽車廠商發動機使用機油的要求。

其中高溫剪切力穩定性的具體表現是HTHS(高溫高剪切)參數,該參數是油液在150℃時候通過毛細管粘度測試得到的表觀粘度,也就是動力粘度,是以類比內燃機氣缸工作溫度和高速剪切條件下做的測試,反映缸套活塞環間潤滑以及潤滑油的燃料經濟性。

SAE認證中規範的運動粘度為100℃下潤滑油的粘度,表示該潤滑油所能形成的油膜厚度,而HTHS是表示潤滑油油膜在高溫高剪切條件下能夠保持油膜完整性的特性。可以簡單理解為100℃運動粘度表示幽默厚度,而HTHS表示油膜強度。

機油該怎樣選?

當我們知道這些機油認證的含義後,如何能為自己的愛車選擇合適的機油呢?首先小鹿在此先糾正一個普遍存在的錯誤觀點——機油粘度越高,對發動機保護越好。機油粘度的選擇,是根據由發動機特性決定的,例如日、美系品牌早已普遍使用低粘度機油,這些品牌的發動機對機油粘度的要求並不高,特別是日系車普遍不挑機油,只要機油不假就可正常運轉。

日、美車系普遍不挑機油,只要不使用假油,就可保障發動機的正常運轉,但如果要獲得較好的燃油經濟性表現以及更長的換油里程,一跨適合的機油必不可少。

相反,歐系汽車品牌則對機油有更高的要求,不僅在粘度層面要求機油擁有更高的HTHS,而且在添加劑層面也有更高的要求,畢竟歐洲的環保法規相當嚴格。

因此,如果是歐系品牌的車輛,在挑選機油時可認清車廠潤滑油認證。常見的有寶馬、保時捷、大眾、賓士等等,而這些認證均基於ACEA修訂。寶馬的Longlife認證跟大眾的VW認證基於ACEA A3/B4修訂,在HTHS方面的要求是>3.5(API一般只要求HTHS>2.6),這是基於引擎設計取向而作出的HTHS要求。

由於發動機設計的不同,HTHS較低的機油並不適合歐系品牌車型使用。

歐系車在潤滑油粘度選擇方面首先應參照廠家的要求來選擇,在無法獲得廠家要求的潤滑油的時候,可以參考ACEA A3/B4以及HTHS>3.5兩個方面選擇。現在一些歐系的車廠開始對節油重視,BMW就率先推出新的發動機以及配套的新的低粘度潤滑油認證,這只是一個開始,以後會越來越多車廠加入使用低粘度潤滑油的陣營。

ACEA級別為A3/B4的機油,其HTHS>3.5,有著較大的粘度以及更高的抗高溫剪切性能,更加適合歐系品牌車輛使用。

在使用過程中,車主們對機油普遍存在一些誤區,如上文所說的粘度越高越好外,機油變黑往往也是車主判斷機油好壞的條件。大部分車主認為,機油變黑就不能使用了,其實不然,這種現象是因機油將發動機內的煙怠清洗下來的結果,如果煙怠不能被機油及時清洗,就會形成油泥附著在零部件上,會加速發動機的磨損。如果機油在使用後迅速變黑,證明該機油擁有不錯的清潔能力。另外,在更換機油時,切記連同機油濾清器一併更換,參考汽車說明書准沒錯。

機油使用後發黑其實並不是壞事,這代表機油有較強的清潔能力。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