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美文>正文

人知道努力就可以進步,為什麼還是不努力?

為什麼“傻子”改變了世界, 而我們碌碌無為?壹以前很少關注韓雪, 以為是花瓶。 今年看了她幾檔綜藝, 頓時刮目相看。 四個字:才氣逼人。 她的才氣是怎麼來的?看了《女人有話說》才知道, 原來世上真有這麼努力和自律的人:早上7點半起床, 雷打不動。 晚上24點睡覺, 雷打不動。 每晚寫一小時日記, 雷打不動。 每晚至少看一小時書, 雷打不動。 英語不好, 她就自學。 不管收工多晚, 都要自學三小時, 一學就是三年。 於是這才有了《聲臨其境》上的一人配八角。 為保持身材, 她戒了午餐。 一戒, 就是十五年。 這樣的韓雪, 不紅才怪。

貳參加《女人有話說》的謝依霖, 看見韓雪的身材直流口水, 她也想減肥, 減成韓雪這樣, 但一看見美食就管不住嘴了, 只能頓足大呼:“臣妾做不到啊!”是啊, 我們明明知道努力就可以進步, 為什麼還是不努力呢?套用陸小墨講的一個例子, 如果現在王健林開價1億:“只要你每週讀兩本書, 每天5點起床跑步一小時, 然後從7點工作到21點。 堅持三年, 這1億就歸你。 ”你能不能做到?不用說, 一定能。 但如果沒人跟你提前敲定這1億合約, 而是告訴你這樣堅持有一天能掙大錢, 你還能堅持下來嗎?不用說, 99%的人堅持不下來。 為什麼我們都像謝依霖, 明明知道努力就可以進步可以成功, 但為什麼還是不努力呢?問題到底出在哪裡?三心理學家凱利•麥格尼格爾,
寫了一本《自控力》, 很火。 書中講了一個實驗:現在有兩張支票, 一張50美元, 一張100美元。 50美元這張, 可以立馬兌換現金。 100美元這張, 三個月後才能兌換。 如果是你, 你要哪一張?實驗結果是:大多數人選擇了50美元這張。 根據這個實驗, 凱利提出了一個概念——延遲折扣。 “當我們的努力, 需要等待很長時間才能看到結果時, 這個結果的價值, 對我們來說好像就變低了, 仿佛打了折扣一般。 ”關於延遲折扣, 凱利總結了兩點:●未來的結果越不確定, 它的價值就越低。 ●等待獎勵的時間越長, 它的價值就越低。 非常寶貴值錢的東西, 但當它屬於未來時, 也就顯得不那麼珍貴了。 這就是我們不願去努力的第一個原因。 肆《自控力》中還有一個實驗:實驗物件:黑猩猩和人類。
猩猩和人都面臨兩種選擇, 第一個:馬上可以吃到2份零食。 第二個:如果願意等一會, 可以吃到6份零食。 實驗結果讓人大吃一驚:72%的黑猩猩選擇了等待, 而人類卻只有19%選擇了等待。 人類對誘惑的忍耐力, 竟然還不如黑猩猩。 凱利由此提出一個概念——即刻滿足。 人天性喜歡追求“即刻滿足”, 這可能跟大腦的情緒中樞有關。 所謂追求“即刻滿足”, 就是“想要的東西, 現在就要”, 以獲得感官和心情的愉悅。 所以人類特別經不起“誘惑”, 你打開一本書, 準備讀三節。 剛坐下, 就想泡杯咖啡喝, 喝咖啡間隙, 你刷了下iPad, 卻看到喜歡的綜藝節目更新了, 於是不由自主地點開看起來。 轉眼就到中午, 書一個字沒讀。 凱利由此得出一個結論:“當即刻滿足和未來獎勵需要我們做選擇時,
即使我們很想要未來的重大獎勵, 但往往會因‘誘惑’而選擇即刻滿足。 ”這就是我們不願去努力的第二個原因。 伍我們明明知道努力就可以進步可以成功, 但為什麼還是不努力呢?主要就是因為這兩個原因:一是“未來獎勵”充滿不確定性, 再加上需要等待很長時間, 所以它的價值無形中被打了折扣。 二是我們在邁向“未來獎勵”的征途中, 總是會遭遇“即刻滿足”頻頻騷擾, 而人的天性就喜歡追求“即刻滿足”, 所以很難抵禦當下立馬就能變現的快樂, 於是就忍不住“放任自流”了。 陸那如何解決“即刻滿足”問題?很多年前, 斯坦福大學蜜雪兒教授, 曾經做過一個著名實驗:他找來一群四五歲大的孩子,
然後給每個孩子發了一顆棉花糖:“我有事情要出去一會兒, 你們可以馬上吃掉糖, 但如果誰能堅持到我回來的時候再吃, 我就再獎勵他一顆。 ”說完, 他就打開門走了。 15分鐘過後, 他回來一看, 發現三分之二的小孩都把糖吃了, 只有三分之一的小孩忍住沒吃。 很多年以後, 蜜雪兒找到這群孩子, 做了一個很詳細的調查, 結果發現:那三分之一沒有吃糖的孩子, 絕大部分都擁有更好的學歷、健康、事業以及成就。 蜜雪兒由此提出了著名的“延遲滿足”理論:“人的命運軌跡是高是低, 很大程度上, 與你面對‘滿足’時, 能否做出‘延遲’有關。 ”所謂延遲滿足, 就是要控制住及時行樂的欲望。 為了達成更大的目標、更大的享受, 可以克制當下的欲望、放棄眼前的誘惑。“延遲滿足能力,是一個想獲得偉大成就的人必須要具備的品質。”也就是說,要想獲得大的成功,就必須要學會延遲滿足自己。古今成大事業者,莫不如此。柒那如何解決“延遲折扣”問題呢?心理學家安吉拉·李·達科沃斯,是麥克亞瑟天才獎獲得者。她花多年時間搞了一個調查——決定一個人能否成功的最重要因素是什麼?她調查了西點軍校,調查了全國拼字比賽冠軍,調查了很多體育明星,調查了很多商界成功人士,最後她發現決定一個人能否成功的最重要因素,不是智商,不是情商,不是人脈,不是興趣,不是勇氣,不是長相,而是“Grit”——堅毅。“向著長期的目標,堅持自己的激情,即便歷經失敗,依然能夠堅持不懈地努力下去,這種品質就叫做堅毅。無論在何種情況下,比起智力、興趣、人脈等因素,堅毅才是最為可靠的預示成功的指標。”她的這個發現震驚了美國人,如今,培養孩子的堅毅能力,已經席捲了整個美國教育學界。要解決“延遲折扣”問題,成功要訣只有一個——死磕(堅毅)。▲ 曾國藩捌關於死磕,講一個曾國藩的故事。13歲時的某晚,曾國藩邁進書房。點燃油燈,背起一篇三百字小文。在他進入書房前,家裡來了一賊,聽見有人進來,便躲在了房梁之上,想等曾國藩入睡之後再偷東西。哪知天快亮了,曾國藩都還不能完整背下來,那賊終於忍不住了,飛身下樑,將此文一字不落地背了一遍,然後沖曾國藩大叫:“你這麼笨,還讀什麼書!”曾國藩的資質就是這麼平庸,以至於從小就被人譏笑為“愚蠢之輩”。左宗棠評價曾國藩說:“才具稍欠開展。”說白了,就是覺得曾國藩腦子不靈光。梁啟超說得更直接:“在並時諸賢傑中稱最鈍拙。”連曾國藩自己都承認:“余性魯鈍。”▲ 曾國藩畫像可愚笨的曾國藩就靠死磕翻了身。他是怎麼死磕的?就憑三個詞。第一個詞——“早起”。“黎明即起,絕不戀床。”第二個詞是——“耐煩”。“一句不通,不看下句;今日不通,明日再讀;今年不精,明年再讀。”不求快不貪多,不弄明白絕不甘休。第三個詞是——“有恆”。“行之有恆,實為人生第一大事。”他每日早起讀書,從不間斷。就連行軍打仗時也毫不例外,“每日必讀書數頁,填日記數條,習字一篇……”他說:“不日進,就日退。”李鴻章17歲考中秀才,張之洞16歲考中秀才,左宗棠14歲考中秀才,梁啟超更是天資超邁,11歲即中秀才。曾國藩從16歲開始參加科考,考了七次才中秀才,還是倒數第二名。比起同時代名人,其愚笨一目了然。但曾國藩一旦開竅,立馬一鳴驚人。中秀才的第二年,他就中了舉人;中了舉人又四年,他就高中進士。而他那些早早考中秀才的同學,很多後來卻連舉人都沒有考上。曾國藩打通科舉路,靠的就是死磕。因為笨拙,所以不懂取巧,遇到問題只知硬鑽,因此不留死角。而那些聰明的人不願下“困勉之功”,遇到困難繞著走,基礎打得鬆鬆垮垮。所以曾國藩說:“唯天下之至拙,能勝天下之至巧。”決定一個人成敗的,不在高處,在窪處,不在隆處,在平處。全看人能不能在棘手之處,耐得住煩。自古成名者,多始於笨幹,是以有字顛、畫迂、詩癡,浮光掠影,終不濟事。玖喜歡《殺鵪鶉的少女》中的那句話:“當你老了,回顧一生,就會發覺:什麼時候出國讀書,什麼時候決定做第一份職業,何時選定物件,什麼時候結婚,其實都是命運的巨變。只是當時站在三岔路口,眼見風雲千檣,你作出選擇的那一日,在日記上,相當沉悶和平凡,當時還以為是生命中普通的一天。”那個燦爛而輝煌的人生,其實從你決定延遲滿足和死磕目標的那一刻,就已經開始了。

可以克制當下的欲望、放棄眼前的誘惑。“延遲滿足能力,是一個想獲得偉大成就的人必須要具備的品質。”也就是說,要想獲得大的成功,就必須要學會延遲滿足自己。古今成大事業者,莫不如此。柒那如何解決“延遲折扣”問題呢?心理學家安吉拉·李·達科沃斯,是麥克亞瑟天才獎獲得者。她花多年時間搞了一個調查——決定一個人能否成功的最重要因素是什麼?她調查了西點軍校,調查了全國拼字比賽冠軍,調查了很多體育明星,調查了很多商界成功人士,最後她發現決定一個人能否成功的最重要因素,不是智商,不是情商,不是人脈,不是興趣,不是勇氣,不是長相,而是“Grit”——堅毅。“向著長期的目標,堅持自己的激情,即便歷經失敗,依然能夠堅持不懈地努力下去,這種品質就叫做堅毅。無論在何種情況下,比起智力、興趣、人脈等因素,堅毅才是最為可靠的預示成功的指標。”她的這個發現震驚了美國人,如今,培養孩子的堅毅能力,已經席捲了整個美國教育學界。要解決“延遲折扣”問題,成功要訣只有一個——死磕(堅毅)。▲ 曾國藩捌關於死磕,講一個曾國藩的故事。13歲時的某晚,曾國藩邁進書房。點燃油燈,背起一篇三百字小文。在他進入書房前,家裡來了一賊,聽見有人進來,便躲在了房梁之上,想等曾國藩入睡之後再偷東西。哪知天快亮了,曾國藩都還不能完整背下來,那賊終於忍不住了,飛身下樑,將此文一字不落地背了一遍,然後沖曾國藩大叫:“你這麼笨,還讀什麼書!”曾國藩的資質就是這麼平庸,以至於從小就被人譏笑為“愚蠢之輩”。左宗棠評價曾國藩說:“才具稍欠開展。”說白了,就是覺得曾國藩腦子不靈光。梁啟超說得更直接:“在並時諸賢傑中稱最鈍拙。”連曾國藩自己都承認:“余性魯鈍。”▲ 曾國藩畫像可愚笨的曾國藩就靠死磕翻了身。他是怎麼死磕的?就憑三個詞。第一個詞——“早起”。“黎明即起,絕不戀床。”第二個詞是——“耐煩”。“一句不通,不看下句;今日不通,明日再讀;今年不精,明年再讀。”不求快不貪多,不弄明白絕不甘休。第三個詞是——“有恆”。“行之有恆,實為人生第一大事。”他每日早起讀書,從不間斷。就連行軍打仗時也毫不例外,“每日必讀書數頁,填日記數條,習字一篇……”他說:“不日進,就日退。”李鴻章17歲考中秀才,張之洞16歲考中秀才,左宗棠14歲考中秀才,梁啟超更是天資超邁,11歲即中秀才。曾國藩從16歲開始參加科考,考了七次才中秀才,還是倒數第二名。比起同時代名人,其愚笨一目了然。但曾國藩一旦開竅,立馬一鳴驚人。中秀才的第二年,他就中了舉人;中了舉人又四年,他就高中進士。而他那些早早考中秀才的同學,很多後來卻連舉人都沒有考上。曾國藩打通科舉路,靠的就是死磕。因為笨拙,所以不懂取巧,遇到問題只知硬鑽,因此不留死角。而那些聰明的人不願下“困勉之功”,遇到困難繞著走,基礎打得鬆鬆垮垮。所以曾國藩說:“唯天下之至拙,能勝天下之至巧。”決定一個人成敗的,不在高處,在窪處,不在隆處,在平處。全看人能不能在棘手之處,耐得住煩。自古成名者,多始於笨幹,是以有字顛、畫迂、詩癡,浮光掠影,終不濟事。玖喜歡《殺鵪鶉的少女》中的那句話:“當你老了,回顧一生,就會發覺:什麼時候出國讀書,什麼時候決定做第一份職業,何時選定物件,什麼時候結婚,其實都是命運的巨變。只是當時站在三岔路口,眼見風雲千檣,你作出選擇的那一日,在日記上,相當沉悶和平凡,當時還以為是生命中普通的一天。”那個燦爛而輝煌的人生,其實從你決定延遲滿足和死磕目標的那一刻,就已經開始了。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