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汽車>正文

“做一款好車”專訪前途汽車董事長陸群

4月26日, 前途汽車有限公司董事長陸群先生, 在北京車展接受了EV知道專訪。 他表示, 要行勝於言, 用行動來說話, 去做一款好車。 以下為訪談實錄:

EV知道:各位網友大家好, 這裡是2018年北京國際車展現場, 今天我們非常榮幸地邀請到前途汽車有限公司董事長陸群先生, 那麼先請陸總給大家作一個自我介紹。

陸群:各位網友大家好, 我是陸群, 前途汽車的董事長。

EV知道:陸總, 今年前途汽車帶來了三台概念產品, 先請陸總給大家介紹一下這三款產品。

陸群:首先我糾正你一點, 前途汽車三款產品並不都是概念車, 有一個量產車, 另外兩個雖然叫概念車, 其實不是那種炫酷, 為了顯示一個什麼樣的外形的一個概念, 其實就是我們未來量產的方向, 是量產車的早期概念車, 而不是為了造型炫一下那樣的概念車, 所以還是有一點小不一樣。 這三款車代表著三個平臺:放在中間的K50,

如果大家有關注前途汽車的話應該相對熟悉一點, 它馬上量產, 要投放市場, 是一款跑車。 高性能的、純電的為城市的應用場景打造的這樣一個跑車。 這個車是代表著我們的一個跑車平臺。 還有兩個車, 一個是叫作K20 Concept, 是一個小型車平臺, 本身也是兩座的小跑車。 給年輕人打造, 給都市的年輕人、有活力、有夢想、有追求、有憧憬的這些年輕人打造一個有意思的、有樂趣的、好玩的、時尚的科技的但是又個性張揚的這樣一個車。 但是剛才講到, 這是一個小型車的平臺, 今天展示的只是這個平臺的第一款車, 在這個平臺上後面還有幾個車型都在開發中, 陸陸續續會做。 第三個是Concept 1, 是另外一個平臺, 是前途汽車中大型乘用車平臺,
這個平臺比起小的車要尺寸大一點, 功能會更多一點, 但是更簡單的, 它不是一個簡單的功能升級, 其實我們這次帶來的車也是中大型平臺的第一款, 一個四門四座偏商務一點的轎跑。

說到這兒以後, 大家有一個感覺, 其實我們三款車都有很強烈的跑車功能, 換句話說, 前途這個品牌其實提供的用戶價值、用戶體驗, 我們講的就是駕駛的樂趣, 或者駕駛和乘坐的樂趣。 所以我們前途汽車是希望給那些喜歡開車的人、享受開車的過程, 在出行的過程中自己主動地掌控、引領那樣的人來準備的車。 所以這個車駕駛樂趣都是貫穿始終的, 而外形也是這種偏於運動和衝擊力的外形。

EV知道:就在車展之前,

前途汽車在北京三裡屯開了第一家體驗店, 前途汽車把它叫作驛, 名為“前途·驛”, 與“前途·驛”一同發佈的還有咱們前途的品牌理念, 叫“先天下之行而行”, 這個品牌理念您是怎麼去理解?要傳達給受眾一個什麼樣的資訊呢?

陸群:其實這個品牌理念, 先天下之行而行, 其實我們想建立前途汽車這個品牌和前途汽車所面向的特定客戶群的連接, 形成情感上的共鳴。 它是一個品牌SLOGAN, 比較認同這句話的人會跟我們產生這種連接, 這也是我們為什麼放在三裡屯作為“前途·驛”第一家品牌店, 我們覺得時尚的人、對多元文化包容的人、奮進進取的人可能會願意在那個氣氛裡面, 願意到那兒去。 “先天下之行而行”其實對於中國人來說還是有很多特定含義的,

翻譯成外文可能就不那麼容易理解, 大家很容易理解, 它實際上是來源於《岳陽樓記》的兩句話(先天下之憂而憂, 後天下之樂而樂), 一定是有這種情懷在裡面的。 具體而言, “先天下之行而行”這幾個字其實我們覺得解讀的時候是有三層意思, 第一層意思就是“天下”, 天下一定是家國情懷, 一定是有這種社會使命感和責任感的, 一定是在做一件對整個宏觀的東西有正面的推動, 正能量的東西, 我覺得這個是我們一直以來要做的事情, 而不是簡單地做一單生意。 第二個就是“先”, 先其實就是敢為人先, 敢去幹別人沒幹過的事情, 敢去吃螃蟹, 當然這個敢為人先不能莽撞、不能傻大膽, 而是確實有技術的底蘊, 你有這些判斷,敢去邁出第一步,有這個自信心在裡面。我已經在這個行業裡面摸爬滾打這麼多年,一直做汽車技術到今天已經28年了,所以在這件事上我們還是有這種積澱才敢去先。第三個意思就是“行”,所有東西要行,要去做。前途汽車所有今天說出來的話都是我們已經做到的事情,我們崇尚行勝於言,你說的很多很多話其實是很蒼白的,尤其是在這種海量資訊下,如果說一些沒有實質內容的話,其實很快就被淹沒或者被人們遺忘。所以真正能夠被別人記住的,甚至能夠打動人的不是你說了什麼,而是你做了什麼,而是你做成了什麼,你做的那些事情其實比你的話更有說服力,比如這個車做出來了,大家看到了,我們現在開放預約試駕,大家來開,這樣感受就不太一樣了,比如我們的體驗店,我們說這個品牌怎麼樣,面對什麼樣的人,我們店坐落在那兒,建成了,而且裡面各種裝修、氣氛是按照那個氣氛來,我怎麼說都是沒有辦法說清楚的,我希望你來,我希望你到這兒來感受,什麼叫體驗店?就是要體驗這件事。這是我們說的“行”,用行動來說話,這是先天下之行。

EV知道:您曾經說過:“想買前途這款車的人必須經過試駕,如果沒有試駕的話您是不會賣給他的。”

EV知道:前途汽車K50這款車馬上就要量產上市了,很多人更多的印象還是停留在概念車那種階段,當時還是設計公司的長城華冠做一系列鋪墊的概念車的樣式,大家對K50本身還不是很瞭解,陸總能不能小小給大家透露一下K50到底有什麼優勢,跟時下的跑車相比?

陸群:跑車就一定得跑得起來,動力要十足,車速各方面,尤其是電動車一定要發揮電動、電機的低速大扭矩這樣一個優勢,讓它的加速感特別好,它不是一般的感覺,完全不一樣,我們講4.6秒,但是有人說4.6秒聽起來也不那麼性感,還有人說3.6秒的。

EV知道:更短的。

陸群:其實這是一個誤區,同樣一個秒數曲線是不一樣的,我們說的4.6秒是指我們按照所有國家的規範標準,車在滿載狀態下開出來的情況,假如說就是一個人自己開,肯定會比這個成績還要好,但是事實上作為普通的消費者,如果你又沒有經過訓練的話,其實你開都開不出來,開到一定程度腳底下就不敢踩了。

EV知道:對,產生了畏懼感。

陸群:所以動力肯定是十足的。但是如果僅僅比拼零到一百米的加速遠遠不是跑車的全部,跑車不僅是快,操控一定要精准,在過各種各樣的彎道,能夠高速過彎而不打滑、不失控,有一些高手會去做一些飄移,一切盡在掌握的那種操控感。這種操控感不是拿嘴說的,你的底盤的懸架的設計、調校,是各種參數一點一點精調。我們這個車應該說絕對是國際一流標準,這件事我不是吹大牛,因為我們這個車在英國米拉公司精調了兩年,一點一點調,調到現在的狀態我們才敢發放給我們的消費者開。剛才我說一定要試駕,而且最好安排在賽道上試駕,三環路上是開不起來的。而且在操控過程中的平順,有很多的賽道車操控很好,但是其實在路上行駛,作為出行工具很難受,並不舒服,我們是很好的平衡,其實我們打造的不是賽道車,打造的是城市白領這些人的日常出行車,我們想像的就是這些人的上下班的車,為什麼呢?你就是一個人上下班,為什麼開五座車。還有制動,我們底盤是博世、米拉幫我們做系統的調校,我們跟他們一起做這個事情,制動系統是Brembo,全世界最頂級的跑車都是用Brembo的制動系統,當然我不是給他做廣告,包括用專用的倍耐力輪胎,一定是極客的設計和極客的調校才能有極客的性能給這些極客體驗。當然並不是每一個消費者都是瘋狂的開車者,但是能夠擴展你的體驗的邊界,你原來覺得我想體驗,但是我體驗不到,或者我沒想到我會體驗這件事,但是你來體驗一下,一定會給你完全不一樣的感受,這是我們在這個車上做的大量的工作。

除了好的性能之外,大家還很關注比如電動車的續駛里程,比如可靠性到底怎麼樣,作為一個新品牌,到底會不會老出這樣那樣的毛病、使不住,等等這樣的事情都在我們的開發中考慮。K50這款車其實從開發起到現在已經經過了四年多的時間,這個裡邊真的沒有什麼捷徑可走,就是一點點把所有的技術工作做細、做深、做到位。

EV知道:陸總其實把這個東西說得特別平和,不是很激進的狀態,我們知道所有電動跑車都說我二點幾秒、三點幾秒,但是陸總沒有把這個東西說得很過分,還是很平和的狀態。

陸群:我補充一下幾點幾秒的事,我不能講別人怎麼樣,但是我們不能這麼說。第一,如果你離開普通的公路,到一個特定的環境、賽道、路面,用特殊的輪胎,比如說賽道用的熱熔輪胎等等,你才有可能做到3.7秒、3.8秒、3.6秒以內,否則是不可能的,從物理學上是做不到的,所有標稱為這個就不是為普通消費者,是為車手、賽道標一個日常根本達不到的標準,我們說的是這個車現在量產的狀態,也沒有換熱熔輪胎,也沒有換特殊的制動卡鉗,也沒有在專門的特殊跑道上跑,就是消費者開得出來的,所以這件事是不一樣的,我們這個車是面向廣大消費者群的,不是說給專業賽手去做的。這個有一點不一樣,我剛才講,如果你要是達不到那個數字,達不到那樣的條件是做不到那樣的數字,如果誰在標稱比那個數字還小,比如特斯拉,我覺得就真的沒有什麼特別大的價值,實際上某種意義上是一種噱頭或者說不誠實。從另外一個角度來說,我剛才講到我們這個數字是一個可對比的試驗規範下的數位,我剛才特意講的是滿載的狀態,不是這個車可能達到的最好狀態,因為滿載以後一定是讓它的指標下降的,但是這是我們要做的事情,包括續航里程,我們現在的續駛里程標稱是365,除非是特別極端的情況下,我們相信消費者就是可以開到這個數,或者大部分情況下是可以超過這個數的,而不是我寫一個最大續駛里程,到真正的時候根本不行。

EV知道:普通的環境下就不行了。

陸群:或者真正駕駛的時候就做不到,或者我標一個續駛里程,到冬天就剩一半了,這不是我們前途汽車要做的。

EV知道:K50很快就要上市,那麼咱們這方面銷售策略及佈局上現在有什麼樣的打算或者已經開始做什麼樣的動作了?

陸群:我們有我們的品牌體驗店,有我們的直銷店,一開始針對特定人群,在重點城市來做,開始在五個城市(北京、上海、廣州、成都、蘇州)做這件事,我們有自己的服務體系,一開始的時候我們是做直營,我們一定要自己來掌控我們和用戶之間,我們的消費物件之間的面對面的溝通和直接的互相的互動。我想這是我們很堅定的信心,凡是跟消費者打交道的事情我們不委託給別人做,我們一定要自己做,即使是被投訴或者被消費者罵,也得是我自己聽,我們一定要自己感受這件事,而不能隔著一層。同時我們線上上也已經開始接受預約試駕,後面試駕之後肯定後面會預定。

EV知道:智能化、網聯化、電動化是“新四化”裡面的三點,K50的智慧化情況怎麼樣?

陸群:一層一層來,從執行層往上搭,所有整車的智慧化系統是我們底層的設計,互聯網系統跟外面連接也在做,同時我們現在在智慧化的駕駛,包括跟中國的智慧化的交通體系,在這個體系下我們是重要的參與者,我們一起來做這件事情。

EV知道:而不是僅僅跟某些品牌合作做這個事,而是要做到智慧化交通的一個參與者。

陸群:對,不是某一個品牌或者某幾個品牌來做,這是一個大系統。

EV知道:現在都是跟百度、阿裡這樣的。

陸群:他們將來也會是大系統的一員,不會主宰這個系統,不會是這樣的。

EV知道:現在不可避免,對前途汽車、這一類的新型車企,都有一個定義,叫作“新勢力”。但是通過跟您聊天我們知道您其實是在汽車行業戰鬥了28年的老兵。那麼您是怎麼理解這個新勢力,以及前途汽車在新勢力中的位置,以及前途汽車與這些新勢力的品牌相比,我們的核心競爭力在哪兒?

陸群:其實是這樣,第一,有的把我們劃到新勢力裡面,有的不把我們劃在新勢力裡面,其實我們不是特別在意這件事,我們都是在這個行業裡面已經摸爬滾打很多年來自傳統行業的人,但是我們是以技術為基礎往上走的,所以這個還是蠻獨一無二的,在造電動車行業,是傳統車廠還是新來的人,我們是獨一無二的,我們來自于傳統車企、汽車行業,但是我們並不受傳統的汽車產業束縛,我們不是來自於互聯網背景,但實際上我可以非常肯定地講,非常不謙虛地講,我們非常非常具有用戶為中心,重視用戶體驗這樣的理念,我們不是嘴上在說這件事。我們剛才說的所有做的那些事,包括我們的試駕,包括我們的體驗店等等,包括我們的傳播。所以就是在這件事上我們是很獨一無二的。接下來的問題就是跟人家去比,其實我們不跟人家比,大家一起來做,在這個時代變化、行業變化的時刻,方方面面的資源、團隊、思維都加入進來,來對它做貢獻,從不同的維度來創新,我覺得都是很好的嘗試,對於我們來說也都是很好的借鑒,所以在這件事上我們不比,大家都是很好的,我們唯一比的是誰?我們唯一比的就是傳統的跨國公司,這些人在幹什麼?這些人下一步來了以後會怎麼樣?我們怎麼在他們的夾縫中生存下來,立住足,逐漸逐漸把我們中國前途品牌樹立起來,讓大家尊重、讓大家喜歡,這個是我們要做的事情,我覺得所有的造新能源車的人都是同盟軍,大家的競爭者是共同的,就是傳統汽車。傳統汽車的車廠裡面真正的競爭者都是跨國公司,所以我覺得我們的眼睛裡面就盯著跨國公司、跨國巨頭,這就是我們唯一去比的,我們哪些地方有機會、哪些地方跟人家有差距,甚至於很大的差距,我們怎麼去彌補?這是我們唯一考慮的事情。

EV知道:我們的目標其實是很明確的,我們歡迎所有國內的造電動車的企業一起來。

陸群:大家都是友商,大家都是同盟者。

EV知道:只是外來的是我們要應付的。

陸群:傳統的跨國公司才是我們應該關注的物件、競爭的物件。

EV知道:還有一個大家很關心的問題就是核心技術,之前大家都太沒有過於敏感和重視核心技術,但是中美貿易戰發生之後,因為出現核心技術以及智慧財產權的情況,那麼我們前途在自己的這些汽車核心技術上是怎麼做的?

陸群:這個其實一直以來我們都是非常重視的,比如我們車的整個架構是我們自己做,整個力學架構是我們自己做,整車的造型是我們自己做,整車的工程設計是我們自己做,整車的能源系統管控、電池的模組和電池包,包括電池的軟體BMS整個的管控系統是我們自己做,從硬體到軟體,一代一代地反覆運算。整車控制系統VCU,整車控制系從硬體到軟體我們自己做。輕量化所有的這些,比如說鋁的輕金屬的這些焊接和冷連接,這些工藝、這些工藝參數、這些工藝製造Know how的摸索我們自己做,碳纖維複合製造,它的製作、設計、結構、成型工藝我們自己做,這是我們一直以來所堅持的,也許我們在別的地方不太強,但是在核心的技術,尤其是在底層的核心技術上,我們堅定不移地認為必須要自己做,不自己做將來就,不是說被別人卡脖子,實際上你就沒有發展的後勁,你沒有自己的不斷持續提升和反覆運算的能力,這是我們非常堅定的,換句話說這就是前途汽車的特徵。當然我不是說我們所有都自己做,我們就封閉起來,跟別人不合作、不交流,不是這樣的。比如剛才說的博世、米拉,這些都是我們的合作夥伴,包括我們最近剛剛跟義大利的喬治亞羅要簽約在中國成立新的造型合資公司。實際上我們是很開放的,但是很開放一定是我們來主導,我們跟最頂級的這些公司一起合作,但是我們一定要主導留存下來的這些Know how,這些智慧財產權,這些底層技術一定掌握我們手裡,這樣才有發展的後勁。否則的話有些能買回來,但是那又怎麼樣呢?你能買來這一代,下一代怎麼辦?還要買嗎?我覺得我們某種意義上跟別人是不一樣的,我們真的是獨一無二。這次你說中興晶片成為熱門話題,我們過去15年就是這麼想過去15年長城華冠的創業,包括長城汽車這十幾年一點一點做起來,我歡迎大家到蘇州工廠看一看。前幾天行業的院士到我們那兒看,他看了我們的碳纖維製造工藝,他說你們這是填補空白的,真的是填補空白的,在大批量的汽車產品上用碳纖維,在我們之前只有寶馬,沒有別人,而且我們的工藝和寶馬的工藝完全不一樣,完全是我們原創的。所以在這件事上,我覺得這還是我們很堅定的東西,也有人說這個太笨、這個方法太慢,太迂腐,我覺得有的時候一定是天道酬勤,有的時候你傻傻地花一些笨功夫,我覺得最後時間會證明,其實這些功夫都不白費。

EV知道:陸總說的這些東西讓我覺得很震撼,因為之前所有我在接觸的一些車企,他們更多說我用了誰的技術,我這個技術是跟誰合作,我花多少錢買了這個技術。其實衍生出來一個問題,我們做了這麼多自己的核心技術,我們花了這麼多錢,第一款車的售價您是怎麼去計畫的?如果這個車的價格賣得很低,或者不是一個人大家正常理解的百萬級跑車的價格,您怎麼去理解價格和投入成本之間的差距呢?

陸群:其實價格跟投入沒關係,價格跟消費者有關係,你到底面向哪些消費人群?讓這些消費人群享受到你這個產品,買你這個產品,喜歡、熱愛你這個產品,這是你的定價基礎。

EV知道:但是其實很多車企是把這些東西附加于消費者身上的,就像常說的羊毛出在羊身上,在前期的研發、投入這些東西的時候,我要把這些成本最後核算到用戶身上,很多企業都是做這件事情。

陸群:從財務的角度這件事是對的,但是要放在更長遠的時間段去看,我們做這個企業也不是三五年就倒閉了,或者大家卷了錢就不幹了,放在長遠的週期裡面來看,所有的技術價值會在相當長的時間裡面不斷地創造出價值,所以我覺得這件事用不著那麼急功近利。當然我們並不是說我們要賠本賺吆喝,肯定不是這樣,消費者也會對這件事有很多的尊重,如果你做到了,確實性能好、品質好,很高的材料、很高的成本在這兒,我覺得大家會認可它,會願意接受一個適度的、合理的價格,因為確實帶給他這種價值和體驗,這是毫無疑問的,但是不是三下兩下把這個錢都掙回來,或者說一時半會兒這個錢掙不回來,所以我就不投入,這都是不可取的,放在更長的時間段裡面未必是有競爭力的。

EV知道:現在很多造車新勢力被坊間認為卷錢要跑。

陸群:這我不知道。

EV知道:各種去融資、各種去弄錢,最後結果就像PPT造車那樣,都跑掉了,我相信前途不是這樣的企業,因為我們有非常獨到的基於傳統品牌汽車DNA傳承的這麼一個準備,而且陸總之前說過一句話就是要造一款好車。

陸群:其實是這樣的,我們這些人不是不愛錢,當然我們更愛這個事,所以我為什麼要跑呢?這個事這麼有意思,這麼讓我們熱愛,我怎麼會跑呢?我願意一輩子幹這個事,我們的團隊也願意一輩子幹這個事。

EV知道:今天跟陸總聊了很多關於前途汽車、前途的品牌、前途現在的狀態,陸總,您對前途的未來,咱們叫“前途”,您對前途的未來有什麼樣的設想?

陸群:前途一定是有前途的。過去幾年我們都是拿K50參展,大家覺得挺好的、挺棒的、挺好看的,但是一個車怎麼打天下、怎麼存活?商業的邏輯是什麼?看不清楚,其實看不清楚並不代表我們沒有想清楚,只是沒有實物性的東西給大家展示,拿嘴說很蒼白,誇誇其談有什麼意思呢?比較容易讓人家說你是PPP,所以我覺得我們還是拿出實物來,這次拿出三款產品,而且三款產品代表三個平臺,每個平臺上都會衍生好幾個車型,這樣形成車型的陣列或者我們叫聯合戰隊,其實是面向喜歡進取的消費者,我們叫“時代進取者”是我們的客戶群,給這些人提供解決方案,這個車的品牌一定會立住,數量也會上去,肯定會是又叫好又叫座。這件事我們還是非常有信心的,從我們策劃、規劃前途的時候就已經想好了,只不過走到今天,我們是2015年成立的前途汽車公司,走到今天其實所有這些事情都是在我們的規劃之中一步一步走過來的,我們腦子中還有後面的規劃,但是我現在沒有必要誇誇其談後面的規劃,比如2020年、2025年怎麼樣,一步一步走,到階段性成果有了以後一定會呈現給大家,我們不是走到哪兒算哪兒,先悶頭幹著看,不是這樣的。

EV知道:今天非常感謝陸總來到我們EV知道專訪間接受我們的專訪,我們也希望預祝前途汽車在做一個好車的理念下未來越來越有前途。

陸群:謝謝您,謝謝各位網友。

你有這些判斷,敢去邁出第一步,有這個自信心在裡面。我已經在這個行業裡面摸爬滾打這麼多年,一直做汽車技術到今天已經28年了,所以在這件事上我們還是有這種積澱才敢去先。第三個意思就是“行”,所有東西要行,要去做。前途汽車所有今天說出來的話都是我們已經做到的事情,我們崇尚行勝於言,你說的很多很多話其實是很蒼白的,尤其是在這種海量資訊下,如果說一些沒有實質內容的話,其實很快就被淹沒或者被人們遺忘。所以真正能夠被別人記住的,甚至能夠打動人的不是你說了什麼,而是你做了什麼,而是你做成了什麼,你做的那些事情其實比你的話更有說服力,比如這個車做出來了,大家看到了,我們現在開放預約試駕,大家來開,這樣感受就不太一樣了,比如我們的體驗店,我們說這個品牌怎麼樣,面對什麼樣的人,我們店坐落在那兒,建成了,而且裡面各種裝修、氣氛是按照那個氣氛來,我怎麼說都是沒有辦法說清楚的,我希望你來,我希望你到這兒來感受,什麼叫體驗店?就是要體驗這件事。這是我們說的“行”,用行動來說話,這是先天下之行。

EV知道:您曾經說過:“想買前途這款車的人必須經過試駕,如果沒有試駕的話您是不會賣給他的。”

EV知道:前途汽車K50這款車馬上就要量產上市了,很多人更多的印象還是停留在概念車那種階段,當時還是設計公司的長城華冠做一系列鋪墊的概念車的樣式,大家對K50本身還不是很瞭解,陸總能不能小小給大家透露一下K50到底有什麼優勢,跟時下的跑車相比?

陸群:跑車就一定得跑得起來,動力要十足,車速各方面,尤其是電動車一定要發揮電動、電機的低速大扭矩這樣一個優勢,讓它的加速感特別好,它不是一般的感覺,完全不一樣,我們講4.6秒,但是有人說4.6秒聽起來也不那麼性感,還有人說3.6秒的。

EV知道:更短的。

陸群:其實這是一個誤區,同樣一個秒數曲線是不一樣的,我們說的4.6秒是指我們按照所有國家的規範標準,車在滿載狀態下開出來的情況,假如說就是一個人自己開,肯定會比這個成績還要好,但是事實上作為普通的消費者,如果你又沒有經過訓練的話,其實你開都開不出來,開到一定程度腳底下就不敢踩了。

EV知道:對,產生了畏懼感。

陸群:所以動力肯定是十足的。但是如果僅僅比拼零到一百米的加速遠遠不是跑車的全部,跑車不僅是快,操控一定要精准,在過各種各樣的彎道,能夠高速過彎而不打滑、不失控,有一些高手會去做一些飄移,一切盡在掌握的那種操控感。這種操控感不是拿嘴說的,你的底盤的懸架的設計、調校,是各種參數一點一點精調。我們這個車應該說絕對是國際一流標準,這件事我不是吹大牛,因為我們這個車在英國米拉公司精調了兩年,一點一點調,調到現在的狀態我們才敢發放給我們的消費者開。剛才我說一定要試駕,而且最好安排在賽道上試駕,三環路上是開不起來的。而且在操控過程中的平順,有很多的賽道車操控很好,但是其實在路上行駛,作為出行工具很難受,並不舒服,我們是很好的平衡,其實我們打造的不是賽道車,打造的是城市白領這些人的日常出行車,我們想像的就是這些人的上下班的車,為什麼呢?你就是一個人上下班,為什麼開五座車。還有制動,我們底盤是博世、米拉幫我們做系統的調校,我們跟他們一起做這個事情,制動系統是Brembo,全世界最頂級的跑車都是用Brembo的制動系統,當然我不是給他做廣告,包括用專用的倍耐力輪胎,一定是極客的設計和極客的調校才能有極客的性能給這些極客體驗。當然並不是每一個消費者都是瘋狂的開車者,但是能夠擴展你的體驗的邊界,你原來覺得我想體驗,但是我體驗不到,或者我沒想到我會體驗這件事,但是你來體驗一下,一定會給你完全不一樣的感受,這是我們在這個車上做的大量的工作。

除了好的性能之外,大家還很關注比如電動車的續駛里程,比如可靠性到底怎麼樣,作為一個新品牌,到底會不會老出這樣那樣的毛病、使不住,等等這樣的事情都在我們的開發中考慮。K50這款車其實從開發起到現在已經經過了四年多的時間,這個裡邊真的沒有什麼捷徑可走,就是一點點把所有的技術工作做細、做深、做到位。

EV知道:陸總其實把這個東西說得特別平和,不是很激進的狀態,我們知道所有電動跑車都說我二點幾秒、三點幾秒,但是陸總沒有把這個東西說得很過分,還是很平和的狀態。

陸群:我補充一下幾點幾秒的事,我不能講別人怎麼樣,但是我們不能這麼說。第一,如果你離開普通的公路,到一個特定的環境、賽道、路面,用特殊的輪胎,比如說賽道用的熱熔輪胎等等,你才有可能做到3.7秒、3.8秒、3.6秒以內,否則是不可能的,從物理學上是做不到的,所有標稱為這個就不是為普通消費者,是為車手、賽道標一個日常根本達不到的標準,我們說的是這個車現在量產的狀態,也沒有換熱熔輪胎,也沒有換特殊的制動卡鉗,也沒有在專門的特殊跑道上跑,就是消費者開得出來的,所以這件事是不一樣的,我們這個車是面向廣大消費者群的,不是說給專業賽手去做的。這個有一點不一樣,我剛才講,如果你要是達不到那個數字,達不到那樣的條件是做不到那樣的數字,如果誰在標稱比那個數字還小,比如特斯拉,我覺得就真的沒有什麼特別大的價值,實際上某種意義上是一種噱頭或者說不誠實。從另外一個角度來說,我剛才講到我們這個數字是一個可對比的試驗規範下的數位,我剛才特意講的是滿載的狀態,不是這個車可能達到的最好狀態,因為滿載以後一定是讓它的指標下降的,但是這是我們要做的事情,包括續航里程,我們現在的續駛里程標稱是365,除非是特別極端的情況下,我們相信消費者就是可以開到這個數,或者大部分情況下是可以超過這個數的,而不是我寫一個最大續駛里程,到真正的時候根本不行。

EV知道:普通的環境下就不行了。

陸群:或者真正駕駛的時候就做不到,或者我標一個續駛里程,到冬天就剩一半了,這不是我們前途汽車要做的。

EV知道:K50很快就要上市,那麼咱們這方面銷售策略及佈局上現在有什麼樣的打算或者已經開始做什麼樣的動作了?

陸群:我們有我們的品牌體驗店,有我們的直銷店,一開始針對特定人群,在重點城市來做,開始在五個城市(北京、上海、廣州、成都、蘇州)做這件事,我們有自己的服務體系,一開始的時候我們是做直營,我們一定要自己來掌控我們和用戶之間,我們的消費物件之間的面對面的溝通和直接的互相的互動。我想這是我們很堅定的信心,凡是跟消費者打交道的事情我們不委託給別人做,我們一定要自己做,即使是被投訴或者被消費者罵,也得是我自己聽,我們一定要自己感受這件事,而不能隔著一層。同時我們線上上也已經開始接受預約試駕,後面試駕之後肯定後面會預定。

EV知道:智能化、網聯化、電動化是“新四化”裡面的三點,K50的智慧化情況怎麼樣?

陸群:一層一層來,從執行層往上搭,所有整車的智慧化系統是我們底層的設計,互聯網系統跟外面連接也在做,同時我們現在在智慧化的駕駛,包括跟中國的智慧化的交通體系,在這個體系下我們是重要的參與者,我們一起來做這件事情。

EV知道:而不是僅僅跟某些品牌合作做這個事,而是要做到智慧化交通的一個參與者。

陸群:對,不是某一個品牌或者某幾個品牌來做,這是一個大系統。

EV知道:現在都是跟百度、阿裡這樣的。

陸群:他們將來也會是大系統的一員,不會主宰這個系統,不會是這樣的。

EV知道:現在不可避免,對前途汽車、這一類的新型車企,都有一個定義,叫作“新勢力”。但是通過跟您聊天我們知道您其實是在汽車行業戰鬥了28年的老兵。那麼您是怎麼理解這個新勢力,以及前途汽車在新勢力中的位置,以及前途汽車與這些新勢力的品牌相比,我們的核心競爭力在哪兒?

陸群:其實是這樣,第一,有的把我們劃到新勢力裡面,有的不把我們劃在新勢力裡面,其實我們不是特別在意這件事,我們都是在這個行業裡面已經摸爬滾打很多年來自傳統行業的人,但是我們是以技術為基礎往上走的,所以這個還是蠻獨一無二的,在造電動車行業,是傳統車廠還是新來的人,我們是獨一無二的,我們來自于傳統車企、汽車行業,但是我們並不受傳統的汽車產業束縛,我們不是來自於互聯網背景,但實際上我可以非常肯定地講,非常不謙虛地講,我們非常非常具有用戶為中心,重視用戶體驗這樣的理念,我們不是嘴上在說這件事。我們剛才說的所有做的那些事,包括我們的試駕,包括我們的體驗店等等,包括我們的傳播。所以就是在這件事上我們是很獨一無二的。接下來的問題就是跟人家去比,其實我們不跟人家比,大家一起來做,在這個時代變化、行業變化的時刻,方方面面的資源、團隊、思維都加入進來,來對它做貢獻,從不同的維度來創新,我覺得都是很好的嘗試,對於我們來說也都是很好的借鑒,所以在這件事上我們不比,大家都是很好的,我們唯一比的是誰?我們唯一比的就是傳統的跨國公司,這些人在幹什麼?這些人下一步來了以後會怎麼樣?我們怎麼在他們的夾縫中生存下來,立住足,逐漸逐漸把我們中國前途品牌樹立起來,讓大家尊重、讓大家喜歡,這個是我們要做的事情,我覺得所有的造新能源車的人都是同盟軍,大家的競爭者是共同的,就是傳統汽車。傳統汽車的車廠裡面真正的競爭者都是跨國公司,所以我覺得我們的眼睛裡面就盯著跨國公司、跨國巨頭,這就是我們唯一去比的,我們哪些地方有機會、哪些地方跟人家有差距,甚至於很大的差距,我們怎麼去彌補?這是我們唯一考慮的事情。

EV知道:我們的目標其實是很明確的,我們歡迎所有國內的造電動車的企業一起來。

陸群:大家都是友商,大家都是同盟者。

EV知道:只是外來的是我們要應付的。

陸群:傳統的跨國公司才是我們應該關注的物件、競爭的物件。

EV知道:還有一個大家很關心的問題就是核心技術,之前大家都太沒有過於敏感和重視核心技術,但是中美貿易戰發生之後,因為出現核心技術以及智慧財產權的情況,那麼我們前途在自己的這些汽車核心技術上是怎麼做的?

陸群:這個其實一直以來我們都是非常重視的,比如我們車的整個架構是我們自己做,整個力學架構是我們自己做,整車的造型是我們自己做,整車的工程設計是我們自己做,整車的能源系統管控、電池的模組和電池包,包括電池的軟體BMS整個的管控系統是我們自己做,從硬體到軟體,一代一代地反覆運算。整車控制系統VCU,整車控制系從硬體到軟體我們自己做。輕量化所有的這些,比如說鋁的輕金屬的這些焊接和冷連接,這些工藝、這些工藝參數、這些工藝製造Know how的摸索我們自己做,碳纖維複合製造,它的製作、設計、結構、成型工藝我們自己做,這是我們一直以來所堅持的,也許我們在別的地方不太強,但是在核心的技術,尤其是在底層的核心技術上,我們堅定不移地認為必須要自己做,不自己做將來就,不是說被別人卡脖子,實際上你就沒有發展的後勁,你沒有自己的不斷持續提升和反覆運算的能力,這是我們非常堅定的,換句話說這就是前途汽車的特徵。當然我不是說我們所有都自己做,我們就封閉起來,跟別人不合作、不交流,不是這樣的。比如剛才說的博世、米拉,這些都是我們的合作夥伴,包括我們最近剛剛跟義大利的喬治亞羅要簽約在中國成立新的造型合資公司。實際上我們是很開放的,但是很開放一定是我們來主導,我們跟最頂級的這些公司一起合作,但是我們一定要主導留存下來的這些Know how,這些智慧財產權,這些底層技術一定掌握我們手裡,這樣才有發展的後勁。否則的話有些能買回來,但是那又怎麼樣呢?你能買來這一代,下一代怎麼辦?還要買嗎?我覺得我們某種意義上跟別人是不一樣的,我們真的是獨一無二。這次你說中興晶片成為熱門話題,我們過去15年就是這麼想過去15年長城華冠的創業,包括長城汽車這十幾年一點一點做起來,我歡迎大家到蘇州工廠看一看。前幾天行業的院士到我們那兒看,他看了我們的碳纖維製造工藝,他說你們這是填補空白的,真的是填補空白的,在大批量的汽車產品上用碳纖維,在我們之前只有寶馬,沒有別人,而且我們的工藝和寶馬的工藝完全不一樣,完全是我們原創的。所以在這件事上,我覺得這還是我們很堅定的東西,也有人說這個太笨、這個方法太慢,太迂腐,我覺得有的時候一定是天道酬勤,有的時候你傻傻地花一些笨功夫,我覺得最後時間會證明,其實這些功夫都不白費。

EV知道:陸總說的這些東西讓我覺得很震撼,因為之前所有我在接觸的一些車企,他們更多說我用了誰的技術,我這個技術是跟誰合作,我花多少錢買了這個技術。其實衍生出來一個問題,我們做了這麼多自己的核心技術,我們花了這麼多錢,第一款車的售價您是怎麼去計畫的?如果這個車的價格賣得很低,或者不是一個人大家正常理解的百萬級跑車的價格,您怎麼去理解價格和投入成本之間的差距呢?

陸群:其實價格跟投入沒關係,價格跟消費者有關係,你到底面向哪些消費人群?讓這些消費人群享受到你這個產品,買你這個產品,喜歡、熱愛你這個產品,這是你的定價基礎。

EV知道:但是其實很多車企是把這些東西附加于消費者身上的,就像常說的羊毛出在羊身上,在前期的研發、投入這些東西的時候,我要把這些成本最後核算到用戶身上,很多企業都是做這件事情。

陸群:從財務的角度這件事是對的,但是要放在更長遠的時間段去看,我們做這個企業也不是三五年就倒閉了,或者大家卷了錢就不幹了,放在長遠的週期裡面來看,所有的技術價值會在相當長的時間裡面不斷地創造出價值,所以我覺得這件事用不著那麼急功近利。當然我們並不是說我們要賠本賺吆喝,肯定不是這樣,消費者也會對這件事有很多的尊重,如果你做到了,確實性能好、品質好,很高的材料、很高的成本在這兒,我覺得大家會認可它,會願意接受一個適度的、合理的價格,因為確實帶給他這種價值和體驗,這是毫無疑問的,但是不是三下兩下把這個錢都掙回來,或者說一時半會兒這個錢掙不回來,所以我就不投入,這都是不可取的,放在更長的時間段裡面未必是有競爭力的。

EV知道:現在很多造車新勢力被坊間認為卷錢要跑。

陸群:這我不知道。

EV知道:各種去融資、各種去弄錢,最後結果就像PPT造車那樣,都跑掉了,我相信前途不是這樣的企業,因為我們有非常獨到的基於傳統品牌汽車DNA傳承的這麼一個準備,而且陸總之前說過一句話就是要造一款好車。

陸群:其實是這樣的,我們這些人不是不愛錢,當然我們更愛這個事,所以我為什麼要跑呢?這個事這麼有意思,這麼讓我們熱愛,我怎麼會跑呢?我願意一輩子幹這個事,我們的團隊也願意一輩子幹這個事。

EV知道:今天跟陸總聊了很多關於前途汽車、前途的品牌、前途現在的狀態,陸總,您對前途的未來,咱們叫“前途”,您對前途的未來有什麼樣的設想?

陸群:前途一定是有前途的。過去幾年我們都是拿K50參展,大家覺得挺好的、挺棒的、挺好看的,但是一個車怎麼打天下、怎麼存活?商業的邏輯是什麼?看不清楚,其實看不清楚並不代表我們沒有想清楚,只是沒有實物性的東西給大家展示,拿嘴說很蒼白,誇誇其談有什麼意思呢?比較容易讓人家說你是PPP,所以我覺得我們還是拿出實物來,這次拿出三款產品,而且三款產品代表三個平臺,每個平臺上都會衍生好幾個車型,這樣形成車型的陣列或者我們叫聯合戰隊,其實是面向喜歡進取的消費者,我們叫“時代進取者”是我們的客戶群,給這些人提供解決方案,這個車的品牌一定會立住,數量也會上去,肯定會是又叫好又叫座。這件事我們還是非常有信心的,從我們策劃、規劃前途的時候就已經想好了,只不過走到今天,我們是2015年成立的前途汽車公司,走到今天其實所有這些事情都是在我們的規劃之中一步一步走過來的,我們腦子中還有後面的規劃,但是我現在沒有必要誇誇其談後面的規劃,比如2020年、2025年怎麼樣,一步一步走,到階段性成果有了以後一定會呈現給大家,我們不是走到哪兒算哪兒,先悶頭幹著看,不是這樣的。

EV知道:今天非常感謝陸總來到我們EV知道專訪間接受我們的專訪,我們也希望預祝前途汽車在做一個好車的理念下未來越來越有前途。

陸群:謝謝您,謝謝各位網友。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