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時政>正文

推動對外開放再擴大 促進新時代合作共贏

作者:中國宏觀經濟研究院對外經濟研究所 楊長湧、李大偉

習近平主席在博鼇亞洲論壇的重要講話, 深刻地展示了我國對外開放的新願景、新部署、新擔當和新舉措。 新時代對外開放再擴大, 是經濟高品質發展、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的必由之路, 也是彰顯大國責任、推動經濟全球化造福世界各國人民的必由之路。 在新時代, 我們將繼續擴大對外開放, 堅定不移奉行互利共贏的開放戰略, 更好地統籌國際國內兩個市場、兩種資源、兩類規則, 以高品質引進外資、積極主動擴大進口和優化推進多元化出口與投資為重點,

積極推動資本、商品、技術等自由有序流動, 回應國際社會關切, 順應全球化深入發展大勢, 既更好地發展自己, 又減少摩擦、實現合作共贏, 為努力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作出更大貢獻。

新時代對外開放再擴大, 需要繼續引進外資

繼續引進外資有利於經濟高品質發展。 改革開放40年來, 外資企業成為我國國民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 對我國擴大資本和外匯供給、引進技術、引進人才和推進市場化改革發揮了重要作用。 當前, 我國經濟已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品質發展階段。 同時應當看到, 我國不少產業領域與發達經濟體在技術、管理、效益等方面還存在差距。 面向各領域的優質跨國企業, 繼續擴大利用外資,

提高引進外資的品質和效益, 有利於我國利用全球資源推動供給側結構性改革, 通過引進消化吸收再創新與自主創新相結合跟上全球科技進步步伐, 推動完善微觀層面的現代企業制度和宏觀層面的市場經濟制度, 促進經濟高品質發展。 這也有利於發達經濟體企業發揮既有技術優勢, 在市場交換中實現自身價值。

大幅放寬服務業市場准入是當前引進外資的重點。 我國服務業對外開放相對滯後, 產業整體發展水準有待提升, 仍是經濟發展和結構升級的“短板”。 世界500強跨國公司在我國的服務業投資規模和品質遠遜於製造業。 大幅放寬服務業市場准入, 放鬆乃至取消股比和業務範圍等限制, 是當前我國高品質引進外資的重點。

去年底, 有關部門已宣佈銀行、證券、保險放寬外資股比限制, 我們將進一步放寬或取消基金管理、期貨、金融資產管理公司等外資股比限制, 在設立形式、股東資質、業務範圍、牌照數量等方面給予外資企業更大空間, 有序開放銀行卡清算等市場, 統一中外資銀行市場准入標準。 還將擴大電信、醫療、教育、養老等服務業領域開放。 把自貿試驗區和自由貿易港作為服務業開放的高地, 對標發達經濟體FTA和國際自由港規則標準, 發揮示範帶動效應, 促進我國服務業發展和產業結構升級。

全面放開製造業市場准入仍是引進外資的重要任務。 我國製造業開放較早、程度較深、發展較快、競爭力較強,

但一些大件重型產品領域, 如汽車、船舶、飛機製造等少數行業, 仍存在外資股比限制。 這些限制不利於內資企業加快改革創新。 我們將放寬或取消汽車、船舶、飛機等領域的外資股比限制作為全面放開製造業的重點, 特別是儘快擴大汽車行業對外開放, 以開放促改革促發展, 在市場競爭中推動改革創新, 優化資源配置、擴大優質產品供給, 促進相關製造業領域邁向中高端。

我國引資與引技引智以企業為主體、以加強智慧財產權保護為基礎。 當前, 一些發達經濟體對我國引資引技引智中的智慧財產權保護提出關切。 事實上, 我國一直按照WTO承諾和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需要, 主動加強智慧財產權保護,

成就是有目共睹的。 應當看到, 加強智慧財產權保護是引資引技引智的重要基礎。 我們將進一步健全企業為主體、遵循自願平等市場交換原則的引資引技引智機制, 全面增強各類企業特別是大型企業掌握和運用國際商務邏輯的水準, 在國際通行規則下有效推進我國企業和國外跨國公司開展資本、技術和人力資源合作。 加快新興領域和業態智慧財產權保護制度建設, 為我國在新一輪科技革命中推進創新能力開放合作打好堅實基礎。 重新組建國家智慧財產權局, 是保護智慧財產權的重大舉措。 我們將加大智慧財產權侵權違法行為懲治力度, 大幅度提高侵權違法成本, 創造若干經典判例, 彰顯我國保護合法智慧財產權的決心和作為。 同時,同合作方進一步加強合作,有效保護我國企業的智慧財產權。

創造更有吸引力的投資環境才能更好地引進外資。習近平主席指出,投資環境就像空氣,空氣清新才能吸引更多外資。當前,主要經濟體正在掀起新一輪引資競爭,背後是投資環境的競爭。為了在這一輪競爭中贏得主動、贏得未來,我們將通過對外開放再擴大、深化改革再出發,實現比較優勢從要素成本向國際化法治化投資環境的轉變。儘快修訂外商投資負面清單,全面落實准入前國民待遇加負面清單的管理制度。加快自貿試驗區改革創新經驗的複製推廣,探索建設中國特色自由貿易港。繼續推進放管服改革,用政府權力的減法換取市場活力的乘法。加強同國際經貿規則的對接,增強透明度,鼓勵競爭,反對壟斷。

新時代對外開放再擴大,需要更加積極主動擴大進口

擴大進口是讓世界分享中國發展機遇的重要管道之一。國際貿易史告訴我們,各國依託自身的比較優勢參與國際分工,通過貿易的方式互通有無,是推進全球化深入發展、實現共同發展的主要管道。習近平主席指出,中國的發展是世界的機遇,中國是經濟全球化的受益者,更是貢獻者。我國依託巨大的經濟規模、優良的市場環境積極擴大進口,將為世界各國基於各自要素稟賦發展特色優勢產業提供巨大的市場,為全球經濟包容可持續增長作出更大的貢獻。

擴大進口是適應我國居民消費結構轉型升級的需要。隨著我國居民收入水準的提高,居民消費正在由傳統的模仿式、排浪式、生存型消費模式向新型的個性化、多樣化、發展型消費模式轉變,對於健康飲食、醫療康復、資訊通訊、文化創意等領域優質特色商品的消費需求持續高速增長。積極擴大汽車等耐用消費品、優質藥品、保健品、智慧資訊終端、文娛用品乃至特色食品、工藝品等進口,完全符合我國居民消費需求升級的方向,對於滿足我國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提升廣大人民群眾的幸福感和獲得感有重要意義。

擴大進口對推動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有重要作用。從供給側看,高端物質資本、先進技術等高端生產要素相對不足已成為制約供給品質提升的重要因素。有效擴大先進技術裝備、優質零部件、重要能源資源等生產要素的進口,有利於優化我國生產要素結構,擴大有效優質產品供給,大幅度提高生產效率,促進供需平衡向更高層次躍升。

擴大進口需要中國與世界的共同努力。一方面,我國將基於WTO原則,加快降低汽車、藥品、保健品、化妝品等優質消費品和儀器儀錶等高端資本品的關稅水準,加強檢驗檢疫等領域的國際合作,積極推進進口通關便利化,加快加入WTO《政府採購協定》進程,有效促進進口。另一方面,世界各國特別是發達經濟體也應擯棄偏見,有效放寬對華高技術商品出口管制,共同分享中國這一世界最有潛力的市場。

新時代對外開放再擴大,需要堅持互利共贏原則推動出口和對外投資

當前,我國已經擁有了一批研發能力強、產品品質好、品牌價值高、國際化經營理念完善的優質企業。這些企業通過出口和投資等方式參與全球經濟分工,有利於提高全球生產要素配置效率,推動全球生產可能性曲線向外延伸。

從出口看,我國企業將立足於自身比較優勢,大力提升出口產品技術水準和品質,積極發展跨境電子商務等貿易新業態,不斷推進出口市場多元化,在塑造優質中國品牌的同時有效提高各國消費者福利,實現互利共贏。

從投資看,我國企業將基於自身發展戰略,以“一帶一路”為重點穩步擴大國際產能合作,積極參與東道國基礎設施建設和設立海外研發中心、行銷平臺和生產基地,在成長為世界一流的跨國公司過程中,為東道國改善基礎設施狀況、提升產業發展水準和促進就業作出更大貢獻。

同時,同合作方進一步加強合作,有效保護我國企業的智慧財產權。

創造更有吸引力的投資環境才能更好地引進外資。習近平主席指出,投資環境就像空氣,空氣清新才能吸引更多外資。當前,主要經濟體正在掀起新一輪引資競爭,背後是投資環境的競爭。為了在這一輪競爭中贏得主動、贏得未來,我們將通過對外開放再擴大、深化改革再出發,實現比較優勢從要素成本向國際化法治化投資環境的轉變。儘快修訂外商投資負面清單,全面落實准入前國民待遇加負面清單的管理制度。加快自貿試驗區改革創新經驗的複製推廣,探索建設中國特色自由貿易港。繼續推進放管服改革,用政府權力的減法換取市場活力的乘法。加強同國際經貿規則的對接,增強透明度,鼓勵競爭,反對壟斷。

新時代對外開放再擴大,需要更加積極主動擴大進口

擴大進口是讓世界分享中國發展機遇的重要管道之一。國際貿易史告訴我們,各國依託自身的比較優勢參與國際分工,通過貿易的方式互通有無,是推進全球化深入發展、實現共同發展的主要管道。習近平主席指出,中國的發展是世界的機遇,中國是經濟全球化的受益者,更是貢獻者。我國依託巨大的經濟規模、優良的市場環境積極擴大進口,將為世界各國基於各自要素稟賦發展特色優勢產業提供巨大的市場,為全球經濟包容可持續增長作出更大的貢獻。

擴大進口是適應我國居民消費結構轉型升級的需要。隨著我國居民收入水準的提高,居民消費正在由傳統的模仿式、排浪式、生存型消費模式向新型的個性化、多樣化、發展型消費模式轉變,對於健康飲食、醫療康復、資訊通訊、文化創意等領域優質特色商品的消費需求持續高速增長。積極擴大汽車等耐用消費品、優質藥品、保健品、智慧資訊終端、文娛用品乃至特色食品、工藝品等進口,完全符合我國居民消費需求升級的方向,對於滿足我國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提升廣大人民群眾的幸福感和獲得感有重要意義。

擴大進口對推動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有重要作用。從供給側看,高端物質資本、先進技術等高端生產要素相對不足已成為制約供給品質提升的重要因素。有效擴大先進技術裝備、優質零部件、重要能源資源等生產要素的進口,有利於優化我國生產要素結構,擴大有效優質產品供給,大幅度提高生產效率,促進供需平衡向更高層次躍升。

擴大進口需要中國與世界的共同努力。一方面,我國將基於WTO原則,加快降低汽車、藥品、保健品、化妝品等優質消費品和儀器儀錶等高端資本品的關稅水準,加強檢驗檢疫等領域的國際合作,積極推進進口通關便利化,加快加入WTO《政府採購協定》進程,有效促進進口。另一方面,世界各國特別是發達經濟體也應擯棄偏見,有效放寬對華高技術商品出口管制,共同分享中國這一世界最有潛力的市場。

新時代對外開放再擴大,需要堅持互利共贏原則推動出口和對外投資

當前,我國已經擁有了一批研發能力強、產品品質好、品牌價值高、國際化經營理念完善的優質企業。這些企業通過出口和投資等方式參與全球經濟分工,有利於提高全球生產要素配置效率,推動全球生產可能性曲線向外延伸。

從出口看,我國企業將立足於自身比較優勢,大力提升出口產品技術水準和品質,積極發展跨境電子商務等貿易新業態,不斷推進出口市場多元化,在塑造優質中國品牌的同時有效提高各國消費者福利,實現互利共贏。

從投資看,我國企業將基於自身發展戰略,以“一帶一路”為重點穩步擴大國際產能合作,積極參與東道國基礎設施建設和設立海外研發中心、行銷平臺和生產基地,在成長為世界一流的跨國公司過程中,為東道國改善基礎設施狀況、提升產業發展水準和促進就業作出更大貢獻。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