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身為縣委書記的焦裕祿,如何踏出改變蘭考的面貌第一步?

1959年到1961年, 三年自然災害令河南省蘭考縣的災情接連不斷。 為了解決蘭考受災情況, 焦裕祿主動申請調往蘭考工作。 1962年12月6日清晨, 焦裕祿乘坐火車來到蘭考, 到達後焦裕祿驚訝的發現, 這裡的情況遠比自己想像的要複雜的多。

來到蘭考不過十天左右的時間, 焦裕祿白天考察各地災情, 晚上就和同事們商談救災和糧食問題, 幾乎每天都工作到深夜。 很少有人知道, 焦裕祿剛剛來到蘭考的時候, 就患有嚴重的肝病。 過度的勞累, 很快就導致肝病發作。 有時候, 實在疼得受不了了, 焦裕祿就悄悄地用水杯把抵在腰間, 稍稍減輕一點痛苦。

(焦裕祿在蘭考)

果然, 焦裕祿的做法很快引起了議論紛紛。 有人說他違規, 說他有問題。 於是, 省裡派出專案組來蘭考調查外地購糧的問題。 專案組要求他立刻停止這種行為, 並批評他不懂規矩, 要他檢討。 焦裕祿在自己的政治生涯和百姓疾苦之間, 毫不猶豫地做出了抉擇。 他毫不客氣地說:“讓百姓吃上飯, 這政治錯誤又能錯哪去?你們要查就查, 查完我繼續買。 ”

身為縣委書記的焦裕祿當時的月工資是130塊錢, 但他每個月只給自己留20多塊錢, 其他的全部拿出去替老百姓購糧。 當時豬肉才幾毛錢一斤, 早飯吃根油條喝碗粥才幾分錢。 這20多塊錢吃飽肚子也是綽綽有餘。 但這剩下的20幾塊錢他也經常捐出一部分給更需要幫助的群眾, 自己卻常常吃不飽飯。

焦裕祿經常會挨家挨戶地到百姓家裡瞭解情況。 誰家人口多, 誰家有急事, 誰家有困難, 焦裕祿都毫不猶豫地給予幫助。 慢慢地, 蘭考的老百姓開始相信, 焦裕祿這個幹部不一樣, 大家都願意和他親近起來。 但是焦裕祿深知, 蘭考的饑荒不能一直靠救濟糧和救濟款, 要靠蘭考人民的生產自救。

(焦裕祿深入群眾中調研)

因為當時實行的是集體生產制, 老百姓參與生產的積極性不高。 焦裕祿和幹部群眾商量之後, 嘗試把一些荒地和一些邊緣地承包給下去, 讓老百姓自行耕種。 果然, 這個方法大家都說好, 焦裕祿便趁熱打鐵, 把林木農田等等都按照不同的承包方式, 分產到戶。

(老百姓在田地裡耕耘)

焦裕祿還組織一些幹部到全國去買計畫外的一些乾糧,像紅薯乾、蘿蔔片等,買來以後採取鼓勵性的方式進行分發。只要在家勞動的老百姓,既有國家發的救濟糧,又有這批“鼓勵糧”。這樣一來,原本擠在月臺上準備外逃的老百姓,又回家拿起了鋤頭。

不久,蘭考大地上的家家戶戶重新冒起了炊煙,大家覺得家鄉有了盼頭,幹勁更足了。但是,焦裕祿心裡十分明白,要想徹底改變蘭考的面貌,就必須徹底根除“三害”。

(焦裕祿治理“三害”的油畫)

從上世紀50年代末開始,蘭考的自然環境日趨惡化,春天風沙打毀麥苗,夏秋洪澇淹壞莊稼,鹽鹼地上的禾苗又幾乎都被堿死。因此,蘭考人把鹽鹼、風沙和內澇被稱為“三害”。那麼,面對這個困擾了蘭考多年的問題,焦裕祿會如何應對呢?請繼續關注明天的湖北衛視大揭秘頭條號。

分產到戶。

(老百姓在田地裡耕耘)

焦裕祿還組織一些幹部到全國去買計畫外的一些乾糧,像紅薯乾、蘿蔔片等,買來以後採取鼓勵性的方式進行分發。只要在家勞動的老百姓,既有國家發的救濟糧,又有這批“鼓勵糧”。這樣一來,原本擠在月臺上準備外逃的老百姓,又回家拿起了鋤頭。

不久,蘭考大地上的家家戶戶重新冒起了炊煙,大家覺得家鄉有了盼頭,幹勁更足了。但是,焦裕祿心裡十分明白,要想徹底改變蘭考的面貌,就必須徹底根除“三害”。

(焦裕祿治理“三害”的油畫)

從上世紀50年代末開始,蘭考的自然環境日趨惡化,春天風沙打毀麥苗,夏秋洪澇淹壞莊稼,鹽鹼地上的禾苗又幾乎都被堿死。因此,蘭考人把鹽鹼、風沙和內澇被稱為“三害”。那麼,面對這個困擾了蘭考多年的問題,焦裕祿會如何應對呢?請繼續關注明天的湖北衛視大揭秘頭條號。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