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育兒>正文

在幼稚園教學活動中,你遭遇過這種尷尬嗎?

案例分享

在閱讀活動《我愛運動》中, 李老師借助一個介紹運動專案的視頻進行導入, 6分鐘的短片播完後, 活動室沸騰了, 幼兒爭相討論自己喜歡的運動項目。 李老師並未及時組織針對視頻的語言實踐活動, 而是直接示意幼兒安靜後, 輕描淡寫地說道:“今天, 我們要學一本關於運動的讀本《我愛運動》。 ”但是, 幼兒依然處於興奮狀態, 注意力始終無法轉移到讀本上……

在幼稚園的教學活動中, 教師的導入語就像一個引子, 它能巧妙地把幼兒引入話題或情境中, 從而實施有效的教學活動。 在上述案例中, 李老師的導入看似熱鬧, 卻沒有實際價值, 無形中分散了幼兒的注意力, 教學效果也會大打折扣。

那麼, 幼兒教師要如何避免這種尷尬的“跑題式”導入?在導入環節又有哪些值得關注的問題呢?以下這些“導入寶典”請收好哦~

01

遵循幼兒認知特點

不同年齡的幼兒注意力及興趣點會有所不同,

教師的導入設計要遵循幼兒的認知特點和語言發展水準。 比如:小班幼兒直觀形象思維占主導地位, 他們對形象、生動、色彩鮮豔的圖片或動畫很感興趣, 教師可以通過各種教學圖片或視頻來激發幼兒對活動內容的興趣和理解。

教師要特別注意導入部分問題的設計, 避免出現過於籠統或脫離幼兒生活經驗的問題, 導致他們無從著手, 不知如何回答, 從而禁錮了思維, 降低了學習效果。 教師在提問時應根據幼兒思維特點, 循序漸進, 由淺入深, 使幼兒持續保持積極性, 認識逐步深化。

02

符合教學目標和內容

集體教學活動時間緊湊, 導入環節應語言簡練, 力求開門見山, 避免“繞來繞去”“拖泥帶水”。 同時, 導入形式豐富多樣, 教師要結合教學目標和教學內容, 選擇最合理的導入方式, 充分挖掘教育價值。

比如:科學、數學活動對幼兒的思維邏輯及其嚴密性要求較高, 活動本身探索性強, 要求幼兒具備一定知識經驗儲備, 在組織這類活動時,

比較適合的是經驗導入、材料導入和環境導入等, 利用幼兒已有經驗或切身感受, 激發幼兒的興奮點, 便於探索活動順利開展。

03

注意情緒狀態的鋪墊

教師要對教學活動的各個環節成竹在胸, 但切忌“照本宣科”, 應站在幼兒視角, 喚起幼兒的情緒共鳴,

與他們一起發現、一起驚喜、一起悲傷……共同營造一個充滿熱情、趣味盎然的學習環境。

比如, 在開展故事、兒歌或歌曲等教學活動時, 教師應提前瞭解作品中蘊含的情感基調, 並自然運用於導入活動中, 使得自身的情緒與創設的意境、氛圍都能相互融合, 這樣才能説明幼兒更好地理解作品感情, 激發他們更多的自主思考與想像。

04

拒絕“千篇一律”的開場

很多教師喜歡或習慣用“今天,老師給大家帶來了一幅畫”“今天,老師給你們帶來了一首好聽的歌曲”“今天,我們迎來了兩位元客人”等方式導入,這種方式每天雷同,缺少激情和變化,容易使幼兒因為失去新鮮感而影響活動興趣。

因此,面對同一批幼兒,導入設計要講究風格、形式、語言上的變化,並提前做好充分的“應急預案”,即使幼兒的回答與自己的設計不一致,也要隨機應變,順利導入主題。

下面小編結合實際案例為大家推薦一些非常實用的導入方式,老師們可以根據不同的教學內容選擇合適的導入方式哦~

1.談話導入

教師通過和幼兒交談,在不知不覺中激發幼兒的已有經驗,滲透主題內容,自然而然地引入活動。如社會活動《兩個好朋友》的導入語:“你有自己的好朋友嗎?你的好朋友是誰?今天老師要給大家講一個關於好朋友的故事。”

2.謎語導入

通過謎語描述事物的主要特徵,能夠説明幼兒理解活動內容,啟發幼兒的學習興趣。如常識活動《認識青蛙》的導入語:“今天,老師要請你們猜一樣東西,‘大眼睛,寬嘴巴,白肚皮,綠衣裳,地上跳,水裡劃,唱起歌來呱呱叫,專吃害蟲保莊稼。’請小朋友動腦筋想一想,這是什麼動物?對了,今天我們就要一起來認識青蛙!”

3.懸念導入

採用設置懸念的形式導入活動,可引起幼兒的好奇心,激發幼兒追根問底的熱情,培養幼兒主動探索的精神。如故事活動《每一次》的導入語:“有一隻可愛的熊寶寶,它最喜歡和媽媽玩捉迷藏的遊戲,它們是怎麼玩的呢?我們一起來看看。”

4.故事導入

以故事的形式導入活動,能吸引幼兒的注意力,調動幼兒的學習積極性。如手工活動《猜猜這是什麼》的導入語:“小朋友,今天老師給大家講一個故事。報紙靜靜地躺在路邊,小貓拿起一張報紙撕成一個橢圓形,又拿起筆在上面加了幾筆,把它變成了一條小魚;小狗拿起一張報紙撕出一個三角形和一個正方形,拼了一座房子;這時,又來了一個小朋友,你們猜猜他會變出什麼呢?”

5.演示導入

借助實物、玩具、圖片、貼絨等道具,通過演示的形式導入活動,直觀形象,幼兒既感興趣,又容易理解。如科學活動《認識小蝌蚪》,導入時可以這樣說:“小朋友,老師在桌上準備了許多盆,盆裡裝了許多小蝌蚪,它們長什麼樣子呢?老師要請小朋友去看看,看的時候要認真、仔細,還要牢牢記住它們的特徵。”

6.遊戲導入

遊戲是幼兒最喜愛的活動,以遊戲的形式導入活動,能調動幼兒的積極性,活躍教學氣氛。如故事活動《為什麼不能》的導入方式:老師將各種動物的頭飾藏在教室的各個角落,再請幼兒進教室進行尋找,找到後,就模仿這種動物的動作,並說一說它有什麼本領。如:幼兒找到小兔的頭飾後,即可戴上並模仿其動作,說:“我是小兔,蹦蹦跳跳。”

04

拒絕“千篇一律”的開場

很多教師喜歡或習慣用“今天,老師給大家帶來了一幅畫”“今天,老師給你們帶來了一首好聽的歌曲”“今天,我們迎來了兩位元客人”等方式導入,這種方式每天雷同,缺少激情和變化,容易使幼兒因為失去新鮮感而影響活動興趣。

因此,面對同一批幼兒,導入設計要講究風格、形式、語言上的變化,並提前做好充分的“應急預案”,即使幼兒的回答與自己的設計不一致,也要隨機應變,順利導入主題。

下面小編結合實際案例為大家推薦一些非常實用的導入方式,老師們可以根據不同的教學內容選擇合適的導入方式哦~

1.談話導入

教師通過和幼兒交談,在不知不覺中激發幼兒的已有經驗,滲透主題內容,自然而然地引入活動。如社會活動《兩個好朋友》的導入語:“你有自己的好朋友嗎?你的好朋友是誰?今天老師要給大家講一個關於好朋友的故事。”

2.謎語導入

通過謎語描述事物的主要特徵,能夠説明幼兒理解活動內容,啟發幼兒的學習興趣。如常識活動《認識青蛙》的導入語:“今天,老師要請你們猜一樣東西,‘大眼睛,寬嘴巴,白肚皮,綠衣裳,地上跳,水裡劃,唱起歌來呱呱叫,專吃害蟲保莊稼。’請小朋友動腦筋想一想,這是什麼動物?對了,今天我們就要一起來認識青蛙!”

3.懸念導入

採用設置懸念的形式導入活動,可引起幼兒的好奇心,激發幼兒追根問底的熱情,培養幼兒主動探索的精神。如故事活動《每一次》的導入語:“有一隻可愛的熊寶寶,它最喜歡和媽媽玩捉迷藏的遊戲,它們是怎麼玩的呢?我們一起來看看。”

4.故事導入

以故事的形式導入活動,能吸引幼兒的注意力,調動幼兒的學習積極性。如手工活動《猜猜這是什麼》的導入語:“小朋友,今天老師給大家講一個故事。報紙靜靜地躺在路邊,小貓拿起一張報紙撕成一個橢圓形,又拿起筆在上面加了幾筆,把它變成了一條小魚;小狗拿起一張報紙撕出一個三角形和一個正方形,拼了一座房子;這時,又來了一個小朋友,你們猜猜他會變出什麼呢?”

5.演示導入

借助實物、玩具、圖片、貼絨等道具,通過演示的形式導入活動,直觀形象,幼兒既感興趣,又容易理解。如科學活動《認識小蝌蚪》,導入時可以這樣說:“小朋友,老師在桌上準備了許多盆,盆裡裝了許多小蝌蚪,它們長什麼樣子呢?老師要請小朋友去看看,看的時候要認真、仔細,還要牢牢記住它們的特徵。”

6.遊戲導入

遊戲是幼兒最喜愛的活動,以遊戲的形式導入活動,能調動幼兒的積極性,活躍教學氣氛。如故事活動《為什麼不能》的導入方式:老師將各種動物的頭飾藏在教室的各個角落,再請幼兒進教室進行尋找,找到後,就模仿這種動物的動作,並說一說它有什麼本領。如:幼兒找到小兔的頭飾後,即可戴上並模仿其動作,說:“我是小兔,蹦蹦跳跳。”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