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崇左市四舉措提升甘蔗生產機械化水準

崇左訊 近年來, 我市積極推廣資訊化技術與甘蔗生產全程機械化相結合, 實現“耕種管收”各生產環節的精細化管理, 提升甘蔗生產機械化水準。 2017年, 全市甘蔗耕種收綜合機械化水準為62.93%, 同比增長2.04%, 其中, “雙高”基地甘蔗耕種收綜合機械化水準為72.4%, 同比增長5%, 領跑全區甘蔗生產全程機械化。

推廣大機械作業, 提高耕作品質水準。 全市抓好“雙高”基地土地整治, 盡可能按長200米以上, 寬50米以上的單塊蔗地規格, 建設寬為4—6米的機耕道路, 並推廣使用180馬力以上拖拉機配套平地機、大型重力耙等平整蔗地。 2014年以來,

全市新增120馬力以上拖拉機820多台。 當前“雙高”基地機耕作業, 300多畝一天能完成、1000多畝2天能完成已成為普遍現象, 機耕效率普遍提高20%以上。 使用120馬力以上拖拉機耕作可比其他拖拉機耕作提高甘蔗單產0.3噸/畝以上。 2017年, 全市投入120馬力以上拖拉機1060台, 比上年增加491台, 完成“雙高”基地深耕深松面積58.47萬畝, 比上年增長153%, 深耕率達100%。

運用資訊化技術, 推動精准化種植。 以扶南東亞糖業有限公司為代表引進的澳大利亞“現代農場”甘蔗種植機械化技術及資訊化管理模式, 得到有關部門、糖廠和廣大群眾的認可。 該技術用拖拉機配套種植機運用GPS或北斗衛星導航和自動駕駛技術起壟精准種植甘蔗, 然後管理和收穫機械就利用種植機械軌跡進行作業,

實現甘蔗種、管、收機械化和資訊技術一體化作業。 扶綏、甯明、江州等縣(區)對實施“現代農場”的每畝補貼300至360元。 2017年全市投入甘蔗種植機463台, 種植“雙高”基地甘蔗46.61萬畝, 機種率達79.7%, 其中採用自動駕駛和北斗、GPS衛星導航資訊化技術精准種植甘蔗3.14萬畝, 比上年增長80%。

推廣精細化管護, 提高甘蔗生產效益。 推廣應用甘蔗中耕培土和無人機植保機械化技術, 全市2017年舉辦甘蔗中耕培土和無人機植保技術現場培訓8次, 推廣大型中耕培土機、高地隙植保機、無人機等26台;組織3410台中耕培土機械完成甘蔗中耕培土81.02萬畝, 比上年增長52%, 使用12台無人機植保甘蔗5.12萬畝, 比上年增長96%。 採用中耕培土和無人機植保技術可促進甘蔗增產0.3噸/畝以上。

推廣宿根蔗壟上翻種技術, 按照澳大利亞“現代農場”種植技術在壟上種植甘蔗, 下一造翻種甘蔗時還在同一區域進行壟上種植甘蔗, 保持原有的機械行走路線不變, 不僅減少同一蔗地耕作量, 還可提高機械生產效率10%—20%, 降低機械生產成本5%—15%。

突破機收“瓶頸”, 提高機收甘蔗生產效率。 利用技改項目, 支持7個制糖企業改造13個甘蔗卸料槽和建設13個卸車平臺, 技改後, 單台車輛機收甘蔗最大運輸量由原來12噸提高到25噸, 最大運輸量提高了1倍, 使各種運輸車輛都能參加機收甘蔗運輸, 還使每台運輸車輛每次卸載甘蔗時間減少約1分鐘, 整體提高糖廠卸載甘蔗效率, 有效解決機收甘蔗運輸難現狀。 積極推行機收蔗新型運輸模式,

由2—3台收集機跟隨收割機在田間作業, 然後由收集機把甘蔗集中轉運送到放置地頭或公路上的掛車上, 再按一輛汽車配套3—5個掛車的辦法, 由汽車把裝滿機收甘蔗的掛車運走, 避免了收割機等待運輸車輛影響作業的情況, 確保收割機能夠連續高效作業, 提高甘蔗機收生產效率30%以上。 2017年全市投入甘蔗聯合收割機共131台, 收割面積18.84萬畝, 增長52%。

(劉志斌)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