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總有那麼一個理由,讓你想一輩子都住在常青花園!

武漢的一個超大社區, 可以說無人不知無人不曉吧!

在九十年代, 常青花園還是武漢的一片郊區, 無人問津。 直到九十年代中旬, 作為第一批“開荒者”前去入住了, 一住也就是一二十年。

直到如今搬了家才開始想念, 開始羡慕這個不出社區就能把生活過的風風火火的常青花園。

曾經自己在這裡的時候, 從小到大最多的就是抱怨:“這裡什麼都沒有、回家像回鄉裡、逛街要到江漢路、光谷從來都奢望、吃的總是那幾樣.....”

可在這搬離的半年裡, 才開始羡慕曾經的自己。

才知道, 失去的原來才是自己最愛的, 即便它不完美。

一二十年, 我卻依舊沒有摸清楚過, 一個常青花園, 貌似能叫到14區, 26村, 但具體有多少區多少村我也沒數清楚過。

記得自己在外面填寫地址的時候, 都不好意思, 怕被人看到幾區幾村, 感覺自己像是從村裡來的一樣。

今天冒著武漢夏天的第一個毒太陽,

騎著小黃車, 想再看看這個我曾經吐槽千百遍卻又想再回來的常青花園。 帶著小姐姐兜兜轉轉, 她一直叨叨“這我一個人來絕對迷路......”是的常青花園對於沒有來過的人完全可以說是一個綠色迷宮。

現在好多了,豎起了很多指向標!但是不漲記性的一樣還是會在裡面迷失的。

即使這樣也不會覺得自卑,而是自信滿滿。試問,哪個社區裡能包辦了你的吃喝玩樂睡.....任何一項生活日常都能滿足你!

也就不在管外面的世界多麼碧瓦朱甍,也只有這裡讓我朝思暮想!

曾經住在常青八村的我,搬離後的幾年裡真心懷念過,總覺得社區裡就應該能滿足自己的所有日常,而這在其他社區都只是妄想。

出了地鐵站便是老常青最初最常娛樂的地方——匯合城,雖然商場不大,但也是五臟俱全了。生活用品也都在自家樓下的小商超,或者在武商量販、中百倉儲裡就解決了。

直到後來的永旺開了,常青人的選擇也就多了,飯後散個步就到了!

而最具生活氣息,滿地都是菜米油鹽醬醋味道的應該就是這個在學府南路的農貿市場了!

面積小,可從蔬菜到各類肉食再到小小的配料也是齊全得很,全天都有居民騎車或開著小車來採購。

隨處可聽見菜農們日常的誇耀著自家的菜,新鮮好吃,而應對之策便是理直氣壯的討價還價,阿婆嫂子們的技能絕對是占上風的......

她們總有一種魔力,讓別人妥協。大中午了,雖然人不多了,可大家還是忙活著,害怕錯過任何一個買菜的人。

路邊的美食城也是一個接一個,從早餐到宵夜。四五點的餘暉還很耀眼,可路邊羊肉串的煙火已經燃起了。

這裡和其他地方的老街差不多,生活的氣息濃烈得很常青!

住過常青的,誰都知道這個萬年不變的梗——住在常青花園,你可以一輩子不出常青花園。

細數一下,在社區裡面有個七八所學校吧,具體多少我真沒數過。從常青陽光幼稚園、常青一小、常青第一學校、實驗中學等等,直到輕工業大學。

大學畢業,常青商業街裡的就業機會也是很豐富,反正我一個親戚在裡面上著班。老年後,還有老年大學可以繼續消遣時光。

我停在了小學旁,下課鈴聲一響,學校裡的歡樂聲一秒爆發,就像一個被關了許久小黑屋的孩子,看見了陽光一樣,欣喜得無法形容。奔跑、嬉鬧、遊戲,真像回到母校一樣,樹下那位像極了當初的自己。

放學後,有事沒事也總是要去豆丁文具店轉悠轉悠,總能找到一點點自己要買的東西。

常青花園真的很“常青”,每個村路邊的樹都很大,夏天陰涼得很。附近的店鋪都不一樣,有的是商超,有的是汽修,有的是花鳥。

穿梭在不同的“村落”,樹下那個調皮不願意吃飯的孩子多像當初的你們,一路被追逐,追著追著也就長大了!

那個時候常青的游泳池可是夏天最受歡迎的地方,暑假的時候免費開放,如今早已滿是瘡痍。

運動場地上,大叔打著某種我叫不上名字的球,不管姿勢如何,至少感覺到他在這裡是健康幸福的。

旁邊的釣魚池湖面平靜,可釣魚臺上從來不缺釣魚者,現在還會經常舉辦釣魚比賽,豐富著這裡生活。

是的,這樣一輩子包乾的社區誰不懷念了!

常青的吃的是真的多,當然了在97年那會,還沒有那麼多社區,那時候的餐館只有紅梅一家,宵夜都到楊汊湖克。

不論是九村北對面的小吃城、過早一條街、還是十一村的姐妹燒烤,楊家的牛肉粉,旁邊的煎包,桂林米粉,後來因為要修地鐵,被拆掉的小吃城麥香園。

很多都被拆了,但是常青花園也是隨著時間更新的,並不影響常青人對吃的訴求。

尤記得菜場二樓的九村熱乾麵,可惜去的時候是下午,並沒有吃到,只能夠靠回憶來慰藉一下自己的胃,九村熱乾麵帶點孜然味。

時間差不多快到放學的點了,踩著小黃車就往小臺灣香辣雞排店趕去,那可是以前隔三差五都要吃一下的雞排。

二十年了,老闆從小姐姐變成熱情的嫂子,以前都是“老闆兩塊錢的雞排,三塊錢的雞柳”,現在都是五塊起步了!

5塊錢的雞排,真的是超大個,炸得正到位,咬上一口,還是那個酥脆勁,雞肉味嘎嘣脆。

雞柳和雞脆骨也一樣是她們家的招牌,每一個都是大塊頭,每一款都可以自己選擇辣或者不辣,對於孩子時期,當然最愛的是番茄醬,一定少不了。

雞柳的孜然味是熟悉的味道,雞脆骨,吃起來香了不少。最後來一杯應季的冰米酒,真是的聽了頭,純手工自己釀制的米酒,人手一杯都是常態。

下課了,老少皆宜的雞排店生意還是火爆得很,隊伍很快就排了起來。

旁邊的五村麻辣燙,想必也是很多人的青春,當然自己吃過無數次了。

這家店也是任性的很,就一張圓桌,兩大鍋食物,自己選擇,從素食到葷菜感覺每一樣都還是自己曾經吃過的模樣。

想必很多也是自己吃了十幾年,到現在帶著自己的孩子來吃的。

當然常青最有名的想必就是火遍武漢大家小巷的麥香園了,它就是從常青花園走出去的,熱乾麵說不上特別好吃,但是至少是對胃口的。

常青吃的真的很多,但是忘不了的還是學校旁最簡單的!

可以想像,大一踏入輕工大的第一感覺,這個學校怎麼在別人社區裡。

後來慢慢的去習慣,教學樓、圖書館、宿舍、食堂幾點一線了,也就不再去在乎那麼多,畢竟自己學校還連通著別人的住宅區。

四年過去了,也很少離開這個社區,吃喝玩樂都在這裡,簡直就是宅男宅女們的福音,小黃車就是坐得最多的交通工具了。

後來的你們不知道有沒有想過這個在社區裡的母校,幫忙拿快遞的同學、籃球場上一起揮灑熱情......

雖然它不大,而且還在這個社區裡,但至少它容下了我四年的青春,即使懷疑過自己像上了一個假的大學!

轉眼再看看曾經住過的常青花園,無論事最初的老房子,還行新建的片區,亦或者剛剛開通的常青高架......

每一樣都在繼續撰寫著屬於它的生機。

住著近10萬余人的常青花園談不上好,也談不上不好,

好像只允許自己吐槽千百遍,也不願意讓別人說他的一點點不好一樣。

對它就只是愛得自私一點而已!

現在好多了,豎起了很多指向標!但是不漲記性的一樣還是會在裡面迷失的。

即使這樣也不會覺得自卑,而是自信滿滿。試問,哪個社區裡能包辦了你的吃喝玩樂睡.....任何一項生活日常都能滿足你!

也就不在管外面的世界多麼碧瓦朱甍,也只有這裡讓我朝思暮想!

曾經住在常青八村的我,搬離後的幾年裡真心懷念過,總覺得社區裡就應該能滿足自己的所有日常,而這在其他社區都只是妄想。

出了地鐵站便是老常青最初最常娛樂的地方——匯合城,雖然商場不大,但也是五臟俱全了。生活用品也都在自家樓下的小商超,或者在武商量販、中百倉儲裡就解決了。

直到後來的永旺開了,常青人的選擇也就多了,飯後散個步就到了!

而最具生活氣息,滿地都是菜米油鹽醬醋味道的應該就是這個在學府南路的農貿市場了!

面積小,可從蔬菜到各類肉食再到小小的配料也是齊全得很,全天都有居民騎車或開著小車來採購。

隨處可聽見菜農們日常的誇耀著自家的菜,新鮮好吃,而應對之策便是理直氣壯的討價還價,阿婆嫂子們的技能絕對是占上風的......

她們總有一種魔力,讓別人妥協。大中午了,雖然人不多了,可大家還是忙活著,害怕錯過任何一個買菜的人。

路邊的美食城也是一個接一個,從早餐到宵夜。四五點的餘暉還很耀眼,可路邊羊肉串的煙火已經燃起了。

這裡和其他地方的老街差不多,生活的氣息濃烈得很常青!

住過常青的,誰都知道這個萬年不變的梗——住在常青花園,你可以一輩子不出常青花園。

細數一下,在社區裡面有個七八所學校吧,具體多少我真沒數過。從常青陽光幼稚園、常青一小、常青第一學校、實驗中學等等,直到輕工業大學。

大學畢業,常青商業街裡的就業機會也是很豐富,反正我一個親戚在裡面上著班。老年後,還有老年大學可以繼續消遣時光。

我停在了小學旁,下課鈴聲一響,學校裡的歡樂聲一秒爆發,就像一個被關了許久小黑屋的孩子,看見了陽光一樣,欣喜得無法形容。奔跑、嬉鬧、遊戲,真像回到母校一樣,樹下那位像極了當初的自己。

放學後,有事沒事也總是要去豆丁文具店轉悠轉悠,總能找到一點點自己要買的東西。

常青花園真的很“常青”,每個村路邊的樹都很大,夏天陰涼得很。附近的店鋪都不一樣,有的是商超,有的是汽修,有的是花鳥。

穿梭在不同的“村落”,樹下那個調皮不願意吃飯的孩子多像當初的你們,一路被追逐,追著追著也就長大了!

那個時候常青的游泳池可是夏天最受歡迎的地方,暑假的時候免費開放,如今早已滿是瘡痍。

運動場地上,大叔打著某種我叫不上名字的球,不管姿勢如何,至少感覺到他在這裡是健康幸福的。

旁邊的釣魚池湖面平靜,可釣魚臺上從來不缺釣魚者,現在還會經常舉辦釣魚比賽,豐富著這裡生活。

是的,這樣一輩子包乾的社區誰不懷念了!

常青的吃的是真的多,當然了在97年那會,還沒有那麼多社區,那時候的餐館只有紅梅一家,宵夜都到楊汊湖克。

不論是九村北對面的小吃城、過早一條街、還是十一村的姐妹燒烤,楊家的牛肉粉,旁邊的煎包,桂林米粉,後來因為要修地鐵,被拆掉的小吃城麥香園。

很多都被拆了,但是常青花園也是隨著時間更新的,並不影響常青人對吃的訴求。

尤記得菜場二樓的九村熱乾麵,可惜去的時候是下午,並沒有吃到,只能夠靠回憶來慰藉一下自己的胃,九村熱乾麵帶點孜然味。

時間差不多快到放學的點了,踩著小黃車就往小臺灣香辣雞排店趕去,那可是以前隔三差五都要吃一下的雞排。

二十年了,老闆從小姐姐變成熱情的嫂子,以前都是“老闆兩塊錢的雞排,三塊錢的雞柳”,現在都是五塊起步了!

5塊錢的雞排,真的是超大個,炸得正到位,咬上一口,還是那個酥脆勁,雞肉味嘎嘣脆。

雞柳和雞脆骨也一樣是她們家的招牌,每一個都是大塊頭,每一款都可以自己選擇辣或者不辣,對於孩子時期,當然最愛的是番茄醬,一定少不了。

雞柳的孜然味是熟悉的味道,雞脆骨,吃起來香了不少。最後來一杯應季的冰米酒,真是的聽了頭,純手工自己釀制的米酒,人手一杯都是常態。

下課了,老少皆宜的雞排店生意還是火爆得很,隊伍很快就排了起來。

旁邊的五村麻辣燙,想必也是很多人的青春,當然自己吃過無數次了。

這家店也是任性的很,就一張圓桌,兩大鍋食物,自己選擇,從素食到葷菜感覺每一樣都還是自己曾經吃過的模樣。

想必很多也是自己吃了十幾年,到現在帶著自己的孩子來吃的。

當然常青最有名的想必就是火遍武漢大家小巷的麥香園了,它就是從常青花園走出去的,熱乾麵說不上特別好吃,但是至少是對胃口的。

常青吃的真的很多,但是忘不了的還是學校旁最簡單的!

可以想像,大一踏入輕工大的第一感覺,這個學校怎麼在別人社區裡。

後來慢慢的去習慣,教學樓、圖書館、宿舍、食堂幾點一線了,也就不再去在乎那麼多,畢竟自己學校還連通著別人的住宅區。

四年過去了,也很少離開這個社區,吃喝玩樂都在這裡,簡直就是宅男宅女們的福音,小黃車就是坐得最多的交通工具了。

後來的你們不知道有沒有想過這個在社區裡的母校,幫忙拿快遞的同學、籃球場上一起揮灑熱情......

雖然它不大,而且還在這個社區裡,但至少它容下了我四年的青春,即使懷疑過自己像上了一個假的大學!

轉眼再看看曾經住過的常青花園,無論事最初的老房子,還行新建的片區,亦或者剛剛開通的常青高架......

每一樣都在繼續撰寫著屬於它的生機。

住著近10萬余人的常青花園談不上好,也談不上不好,

好像只允許自己吐槽千百遍,也不願意讓別人說他的一點點不好一樣。

對它就只是愛得自私一點而已!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