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家居>正文

不談設計不是傢俱人|莊承浩專欄

不轉不是中國人, 不談設計不是傢俱人。

米蘭有“設計”, 所以傢俱人每年4月份都趕著去簽到打卡;國內的各大傢俱展, 也在往設計方向靠攏。

今時今日, 不談設計, 你就不是稱職的傢俱人。

不過, 當前業界對設計和設計師的推崇, 更像是趕時髦、追風口式的追捧。 我們往往忘記了, 設計最終是為產品服務, 產品最終是要消費者喜愛和接受的。

我們“重視”了設計, 但產品卻依然沒有起色。

莊承浩專欄

“沒有好產品”這個鍋, 老闆和設計師誰來背?

沒有好產品這件事, 不但困擾著企業, 也困擾著設計師。

美籍華人產品設計師石大宇在談到米蘭展時表示, 米蘭展上能出現優秀的產品, 不在於設計師, 而在於品牌背後的企業主(老闆)有眼光。 他認為, 國內的企業去米蘭展, 應該鑽研的是設計師背後那些主導設計方向的企業主:“國內企業最欠缺的, 就是具備有前瞻性,

目光銳利, 有審美素養, 文化素養的企業主!”

石先生在朋友圈發出上述言論之後, 獲得不少設計界人士的認可。

但在傢俱企業這邊, 部分觀點則認為, 設計師的部分設計與市場有距離, 他們設計“作品”, 而不是設計“產品”。 顧家家居股副總裁劉宏在“尖峰在眼前”——2018美國尖峰設計亞太獎啟動論壇上就向設計師嘉賓強調:“產品不是為了獲獎去設計的, 是為了生活而設計的。 ”

在石大宇眼中, 企業主需要給到設計師設計的方向, 同時要具備欣賞設計的眼光;而在企業主眼中, 設計出暢銷產品的主要責任就在設計師這邊。 雙方各有各的道理, 似乎很難說服對方。

近年來, 中國傢俱業對設計確實越來越重視, 但這種重視目前幾乎就等同于對設計師的重視。

設計師在產品設計中的地位無可比擬, 但他們未必瞭解消費者, 未必瞭解市場。 這一點, 從各個設計師品牌的銷售情況中可見一斑。 老闆們, 你們就那麼放心直接把產品設計交給設計師嗎?

這裡我們都忽略了一個非常重要的角色——產品經理。

談設計, 先談產品經理

蘋果公司最為人稱道的不是首席設計官喬納森·伊夫, 而是史蒂夫·約伯斯, 後者是蘋果公司的創始人, 同時也被譽為蘋果首席產品經理。

設計師是專業人才, 他們在製造企業中的作用功不可沒, 不過光靠他們完成產品未必可取。 他們熟悉設計的方方面面, 也有自己的審美標準, 但是他們和消費者以及市場確實有距離。 對於做大眾消費級別傢俱的企業而言,

產品經理應該更被重視, 甚至應該擺到和設計師同等的地位。

換句話說, 傢俱企業不但缺設計, 還缺優秀的產品經理。 目前市面上的傢俱有兩個極端, 一邊是千人一面、看不出差異的大眾化產品, 一邊是超前於時代和普通人審美的小眾設計師產品。 偏偏就設計好, 又被大眾喜愛的產品缺失, 這可能跟我們不夠重視產品經理這個角色有關。

產品經理“負責市場調查並根據使用者的需求, 確定開發何種產品, 選擇何種技術、商業模式等。 ”他需要聽取市場的聲音, 知道各個地方消費者的喜好, 然後將這種聲音傳達給設計師, 給他們明確的設計導向。

在石大宇眼中, 我們的老闆就應該承擔產品經理的責任,

業界確實有這樣的案例, 有些企業主本身就是很好的產品經理, 甚至還是優秀的設計師。 但不可否認, 產品調研時需要大量投入時間和精力, 也需要專業的知識與足夠的資料, 部分企業主未免有那麼多的時間投入其中, 或者未必具備那樣敏銳的產品感覺。 如果是這樣, 企業家是不是可以專注於企業管理, 而把產品方向這件事交到更專業的人手中。 當然, 前提是他們對產品經理足夠重視, 並賦予他們足夠的權力。

讓設計師設計出符合市場需求的產品, 產品經理的角色幾乎是必不可少的。 少了優秀的產品經理, 正如筆者《當傢俱企業談設計的時候, 他們想談的是什麼?》一文所述, 我們對設計的推崇, 不過是對設計師“明星效應、熱點效應、宣傳效應”的推崇, 而不是推崇設計對產品的加分作用。

而不是推崇設計對產品的加分作用。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