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健康>正文

太極拳疑難排解:如何練習立身中正、氣沉丹田、周身輕靈?

一、如何練習太極拳的立身中正

練習太極拳的身形要求, 身體中正, 舒松自然, 虛實分明, 協調完整。 在太極拳的套路中, 除俯身下勢、海底針等少數動作外,

都要求身體中正, 即從頭頂的百會到尾閭, 要做到基本成一垂直線, 單腿動手時要做到百會與湧泉的連線同地面垂直。 此要求貫於整個拳套的始終。 這就太極拳入門功的關鍵。 初學者如基礎打不好, 練習時往往會出現撅臀、挺肚等毛病。 為達到上述要求, 避免出現毛病, 第一步就是練“站樁”。 其目的是通過練習相對的靜止姿勢, 以掌握正確的身型。 方法和步驟是:

(1)練習者背對牆, 端坐在一凳上(凳高與本人小腿長相同為宜), 兩手扶膝蓋, 要求後腦與背部緊貼牆壁, 微收下頜, 目視前方。 從中體會頭部與軀幹保持中正時的要領。

(2)背對牆, 兩腳開立與肩同寬, 做身體上下起伏、兩手上提下按的動作。 不論身體上升或下降,

後腦與背部都要微微觸牆, 目的同(1)。

(3)離開牆做第(2)式的動作, 要求保持第(2)式的動作規格。

練習(1)~(3)動作時, 在不改變身型的基礎上, 可配合呼吸;起吸落呼要逐步掌握, 要做到深長細勻。

(4)做左右“抱球式”動作, 要求在一腳虛點地面的情況下, 頭部、軀幹、臀部和支撐腿的腳跟基本成一垂直線。

以上四種方法, 要反復練習強化而成自然。 有條件可對著鏡子練習, 以便自我糾正不正確的動作。

二、怎樣達到氣沉丹田?

首先, 應遵循“意守丹田”的原則。 意來源於形, 而高於形。 沒有意的指導, 任何造形動作, 都不能完成。

陳鑫講:“百會穴領其全身, 要使清氣上升, 濁氣下降, 清氣如何上升?非平心靜氣不可, 濁氣必下降至足。 一勢既完, 上體清氣皆歸於丹田, 蓋心氣一下, 則全體心氣無不俱下。 ”

1、心意為先

此理述了心意為先, 內氣升降及動盪在於意導。 打太極拳要求全神貫注, “意守丹田”, 不存在雜念, 即要心靜用意。 這樣在意識的支配下, 思想始終集中在動作上, 讓逆腹式與動作合拍, 迫使膈肌上下活動,

來實現“氣沉丹田”, 使內氣存養涵蓄小腹, 不使橫氣填胸氣上浮。

2、腹式逆呼吸

其次, 應遵循腹式逆呼吸的原則。 陳式太極運動中, 以練深呼吸為主。 道學講:“虛其心, 實其腹。 ”實其腹的練習方法, 主要是練氣團聚於小腹, 以腹式逆呼吸, 達到“氣沉丹田”。 保持腹實胸寬的狀態, 把胸部由於運動而引起的緊張狀態轉移到腹部, 使胸部寬舒、腹部松靜而又充實。 這對增加肺活量, 提高肺臟的通氣和換氣功能有良好的作用。

開發時的呼氣, 膈肌下降, 使腹壓增強, 重心下沉, 胸內壓則相反地減弱。 合蓄時的吸氣, 隔肌上升, 使腹壓減弱, 重心上移, 胸壓則相反增強, 加大了肺活量。 但不要一味沉氣, 氣應當鼓蕩, 呼吸快慢要適宜拳勢和練拳者體質需要。

呼吸要求做到深、長、細、緩、勻、柔。 呼與吸相交換時, 要稍微停頓片刻。 配拳勢動作為:合或屈、退、虛、蓄、順纏絲為吸氣;開或伸、進、實、發、逆纏絲為呼氣。 技擊時, 發勁動作都用呼氣, 並要求短快完成。

3、嚴守姿勢

其三, 嚴守姿勢原則。 “氣沉丹田”的做法, 它不是孤立的, 而是與外形姿勢正確有關。 姿勢正確方能氣沉丹田。

練習“氣沉丹田”需做好:頂勁領好, 尾閭中正, 含胸拔背, 腰勁塌下, 脊柱松沉, 命門後撐, 襠勁沉著, 提檔緊合, 胯根開圓, 呼吸配合, 膈肌升降, 左右動盪, 隨意行氣, 暢達四梢。

三、如何實現太極拳的“周身輕靈”?

“靈”在太極拳中起者很重要的作用。《大拳論》指出:“一舉動,周身但要輕靈。”這就道出“靈的重要意義。

眾所周知,武術都講究“靈”,講究周身的靈動敏捷,講究手眼身法步的靈敏協調反應。太極拳所謂的“靈”,不單是指外形上手眼身法步的靈活快速,不是單純的眼快手快之靈,也不是步活、身活之靈,它更重要的是指人體內在的“靈”——神經感應的快速靈敏,亦即觸覺和內體感覺的靈敏。這種“靈”在拳術中的作用,好處很多:

第一,能增強皮膚觸覺和內體感覺的靈敏度,能增強人體對外界變化(尤其是勁力變化)的敏捷性與適應性;

第二,能使周身活潑靈敏,身心舒泰,起到較好的健身作用;

第三,能增強“聽勁”的靈敏度和準確度,使自己粘勁輕妙,化勁敏捷,拿勁靈巧,發勁準確,使對方防不勝防,有化勁令人不知,發勁使人莫測之感;

第四,能增強發勁和加快發勁的速度,因為神經感應靈敏了,全身才能隨意識神氣作靈動敏捷的快速反應,勁力才能毫無阻得地迅速地集中於一點,才能加大發勁的勁力與加快發勁的速度,打出“迅雷不及掩耳”、驚心動魄的勁來;

第五,能使人在緊張的狀態中鎮定自若,由於周身極為協調靈敏,反應極為準確迅速,常能後發先至,不急而速,故能在緊張激烈的戰鬥中保持精神鎮定自若,從容不迫,所調“泰山崩於前而神不亂”;

第六,能使人體神志清新,精神舒暢,思維敏婕,從而更好地發揮人體應有的各種優質良能。

著名太極豢家李雅軒老帥指出:“練太極拳全憑神經感應靈敏,如靈機性少了,那太極拳還練什麼?”他又說:“太極拳功夫,其最高者,是找虛無(亦稱“虛靈”)的氣勢,有了虛無的氣勢,才能感應靈敏,才能融化萬物,如果沒有虛無的氣勢,就感應不靈,應付不當,非早則遲,頂頂碰碰,胡拔拉撞,沒有太極拳味道。”太極拳家陳鑫亦指出:“一片靈機寫太河、全憑方寸變來多,?”並認為“靈足以應敵”事實上也如此,只有周身神經感應靈敏了,聽勁才會準確,地大物博能在推手或競技中做到“人不知我,我獨知人”,才能化勁令人不知,發勁使人莫測,才能出現精彩的打擊效果,才能發揮太極拳無為無不為,按客觀規律辦事,達到以柔克剛,以弱勝強的技擊作用,同時也才能產生良好的健身效應與練拳興趣。

太極拳的“靈”是永無止境的。《拳譜》中說前輩太極拳家們能達到“一羽不能加,蠅蟲不能落”的極靈敏狀態,然而功夫上仍有不同程度的差異。因此,“靈”這一法寶,在太極拳中永無止境,是一種活到老、學到老、用到老的健身防身的功夫修養。

那麼,在太極拳中,尤其是在推手與實戰技擊中怎樣增強自身的“靈”,從而提高自己的靈敏程度呢?所有求學太極拳健身與技擊的人對這個問題想必是十分關心的。這一問題的解決,幾乎涉及太極拳問題的各個方面,不是隻言片語的文字所能解決的。它全靠個人在實踐中深入學習,用心思索,默識揣摸並點滴積累。在這裡,除了全面深入地學習和掌握太極拳的理論,並付諸實踐之外,沒有其他什麼捷徑可走的。

三、如何實現太極拳的“周身輕靈”?

“靈”在太極拳中起者很重要的作用。《大拳論》指出:“一舉動,周身但要輕靈。”這就道出“靈的重要意義。

眾所周知,武術都講究“靈”,講究周身的靈動敏捷,講究手眼身法步的靈敏協調反應。太極拳所謂的“靈”,不單是指外形上手眼身法步的靈活快速,不是單純的眼快手快之靈,也不是步活、身活之靈,它更重要的是指人體內在的“靈”——神經感應的快速靈敏,亦即觸覺和內體感覺的靈敏。這種“靈”在拳術中的作用,好處很多:

第一,能增強皮膚觸覺和內體感覺的靈敏度,能增強人體對外界變化(尤其是勁力變化)的敏捷性與適應性;

第二,能使周身活潑靈敏,身心舒泰,起到較好的健身作用;

第三,能增強“聽勁”的靈敏度和準確度,使自己粘勁輕妙,化勁敏捷,拿勁靈巧,發勁準確,使對方防不勝防,有化勁令人不知,發勁使人莫測之感;

第四,能增強發勁和加快發勁的速度,因為神經感應靈敏了,全身才能隨意識神氣作靈動敏捷的快速反應,勁力才能毫無阻得地迅速地集中於一點,才能加大發勁的勁力與加快發勁的速度,打出“迅雷不及掩耳”、驚心動魄的勁來;

第五,能使人在緊張的狀態中鎮定自若,由於周身極為協調靈敏,反應極為準確迅速,常能後發先至,不急而速,故能在緊張激烈的戰鬥中保持精神鎮定自若,從容不迫,所調“泰山崩於前而神不亂”;

第六,能使人體神志清新,精神舒暢,思維敏婕,從而更好地發揮人體應有的各種優質良能。

著名太極豢家李雅軒老帥指出:“練太極拳全憑神經感應靈敏,如靈機性少了,那太極拳還練什麼?”他又說:“太極拳功夫,其最高者,是找虛無(亦稱“虛靈”)的氣勢,有了虛無的氣勢,才能感應靈敏,才能融化萬物,如果沒有虛無的氣勢,就感應不靈,應付不當,非早則遲,頂頂碰碰,胡拔拉撞,沒有太極拳味道。”太極拳家陳鑫亦指出:“一片靈機寫太河、全憑方寸變來多,?”並認為“靈足以應敵”事實上也如此,只有周身神經感應靈敏了,聽勁才會準確,地大物博能在推手或競技中做到“人不知我,我獨知人”,才能化勁令人不知,發勁使人莫測,才能出現精彩的打擊效果,才能發揮太極拳無為無不為,按客觀規律辦事,達到以柔克剛,以弱勝強的技擊作用,同時也才能產生良好的健身效應與練拳興趣。

太極拳的“靈”是永無止境的。《拳譜》中說前輩太極拳家們能達到“一羽不能加,蠅蟲不能落”的極靈敏狀態,然而功夫上仍有不同程度的差異。因此,“靈”這一法寶,在太極拳中永無止境,是一種活到老、學到老、用到老的健身防身的功夫修養。

那麼,在太極拳中,尤其是在推手與實戰技擊中怎樣增強自身的“靈”,從而提高自己的靈敏程度呢?所有求學太極拳健身與技擊的人對這個問題想必是十分關心的。這一問題的解決,幾乎涉及太極拳問題的各個方面,不是隻言片語的文字所能解決的。它全靠個人在實踐中深入學習,用心思索,默識揣摸並點滴積累。在這裡,除了全面深入地學習和掌握太極拳的理論,並付諸實踐之外,沒有其他什麼捷徑可走的。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