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淮河沒有入海口,它的水最終注入了哪裡?

清中期, 改由洪澤湖經高郵湖由揚州入江, 設歸江十壩, 根據水位確定開壩, 確保瀉洪與用水, 解放後在毛澤東“一定要把淮河修好”的號召下, 設江都樞紐經萬福閘入江, 改革開放後增加入海水道由洪澤湖直接入海, 現正常年份仍由萬福閘入江, 特大洪水啟用入海水道。 入海水道設有大量農田, 瀉洪種植兩不誤, 正常年份種植, 洪水年份瀉洪, 平均能做到十年九收, 真正做到利國利民。

現在的淮河是沒有入海口的, 淮河流入洪澤湖, 洪澤湖水又經許多管道流入大海, 如大運河(大運河再由長江入海)、蘇北灌溉總渠、淮沭新河等許多河流入海。

以前淮河是獨自入海的, 入海口在連雲港附近。 後來黃河多次決口(最主要應該是宋金對峙時人為扒開河道), 河水南侵, 奪淮入海, 使淮河被迫南下入長江後一起入海, 也造就了洪澤湖這個大堰塞湖, 所以歷史上淮河水患嚴重,

長江或黃河發大水都會造成淮河氾濫。 現在黃河已經從東營入海, 基本沒有水患。 淮河在蘇北也有了人工灌溉總渠入海, 一期已經完工, 聽說還有二期, 應該可以完全消除水患了。

由於大量泥沙的淤積使得淮河入海出路受阻, 開始形成今天的洪澤湖。

清代的時候曾經嘗試過淮河由山東大清河入渤海, 不過由於淮河入海故道的淤積, 形成了高出地面的廢黃河, 使得淮河流域分為了淮河水系和後來沂沭泗河水系。

淮河是現在是沒有直接注入海水中的, 大部分的水都是經過洪澤湖到了蘇北灌溉總渠, 然後在江蘇濱海入海。

淮河位於中國的東部, 是介於黃河和長江之間的一條河, 曾經和黃河發生過一些爭執, 但是沒有爭過黃河, 黃河的水還是很大的, 其實主要的原因還是因為決堤, 然後黃河被迫改道跑到了淮河上面, 但是黃河的水太過渾濁, 所以就形成了現在的洪澤湖。

到了洪澤湖, 洪澤湖主要有兩條水道, 一條是入江的, 一條是入海的, 而近些年大部分的淮河水都是到了洪澤湖然後再到達蘇北灌溉總渠, 然後就跟隨入海了。

新中國成立後, 為根治淮河水害, 在江蘇省北部,人工開挖蘇北灌溉總渠,導引淮河水直接東流入黃海,解決了淮河下游沒有直通入海河道的問題,淮河又有了自己暢通的入海水道,徹底根治淮河水害,並灌溉蘇北農田,提高蘇北地區農業生產水準,促進農民增收致富,造福黃淮海平原人民安居樂業。

在江蘇省北部,人工開挖蘇北灌溉總渠,導引淮河水直接東流入黃海,解決了淮河下游沒有直通入海河道的問題,淮河又有了自己暢通的入海水道,徹底根治淮河水害,並灌溉蘇北農田,提高蘇北地區農業生產水準,促進農民增收致富,造福黃淮海平原人民安居樂業。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