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育兒>正文

如何通過寶寶的便便瞭解寶寶的健康狀況,寶媽們學會了嗎?

孩子的大便情況, 反映了孩子營養吸收、生長發育、身體健康情況, 家長們也很關注。 那麼如何通過寶寶的便便瞭解寶寶的健康狀況呢?

首先來看看不同年齡階段嬰幼兒的正常便便。

1、新生兒胎便

發生時間:出生12小時開始, 一般在3-4內 排完。

正常胎便:墨綠色、粘稠、無臭味。

排便次數:每天3-5次, 連續3-4天

異常情況:超過24小時沒有排除胎便。

2、母乳餵養寶寶大便

發生時間:出生5天后到6月添加輔食前

正常大便:金黃色, 偶爾淡綠色;泥狀, 有的混有奶瓣(白色的小顆粒), 有酸味。

排便次數:每天5-6, 甚至10幾次, 寶寶出現攢肚時也可以5到8天一次。

3、奶粉餵養寶寶大便

發生時間:出生5天后到6月添加輔食前

正常大便:淡黃色、黃褐色或灰土色;成形膏狀;有奶瓣, 有臭味。

排便次數:每天1-4次

4、混合餵養寶寶大便

發生時間:出生5天后到6月添加輔食前

正常大便:介於母乳餵養和奶粉餵養之間

排便次數:每天1-6次

5、添加輔食寶寶大便 

發生時間:6個月到1歲間

正常大便:黃色或褐色, 也可以是添加的某種食物的顏色;偶爾看到沒消化的食物顆粒;有臭味。

排便次數:每天1-4次

6、正常吃飯的寶寶

發生時間:1歲以後

正常大便:深黃色或褐色;成形條狀, 偶爾有未消化的食物;臭味比之前加重

排便次數:1天 1-3次

特別提醒:如果你的寶寶是母乳餵養的, 而且精神好、吃奶正常、體重增長正常, 那麼每天大便11-12次都不屬於腹瀉。

生病的孩子大便會有異常。 大便的情況為一些疾病的判斷提供了線索, 幫助醫生正確判斷和治療。 因此, 家長對不正常的大便要有所瞭解。

寶寶異常的便便及緩解方法。

1、寶寶的便便混有奶瓣是怎麼回事?

大便混有奶瓣很正常。 過度餵養, 奶量過多超過寶寶的消化能力, 大便會出現奶瓣。

解決辦法:

1、調整奶量, 奶粉餵養的寶寶, 按照說明書沖調, 不要把奶粉沖調過濃, 6個月內的寶寶不要添加輔食, 2歲以內的孩子不要喝巴氏消毒的牛奶。

2、給寶寶按摩腹部。 孩子平臥在床上, 家長首先要清洗溫暖雙手, 用一隻手的四指或手掌, 放在孩子腹部, 以臍為中心劃圈按摩。 順時針按摩20-30次, 每天做1-2次, 堅持1個月。

需要注意的是:在孩子吃奶後1小時按摩, 剛吃飽或者孩子餓的時候不適宜做按摩;按摩要注意室溫在22度以上, 給孩子保暖,

防止受涼。

2、寶寶水樣大便, 蛋花湯樣或者水樣大便, 是怎麼回事?

可能有腸道感染, 警惕細菌或者輪狀病毒性腸炎, 特別是寶寶腹瀉的時候就會拉這樣的便便。

緩解方法:

1、無特別藥物治療, 預防和治療脫水極為重要, 除了哺喂水, 口服補液鹽也是補充液體常用的, 加用益生菌可縮短病程,整個病程5-7天。

2、比較嚴重的話,大便化驗應該儘早將大便標本留取於小塑膠盒或者保鮮膜內,1-2小時內送到醫院進行檢查。要做“大便常規+潛血”、“輪狀病毒抗原”檢查。

3、寶寶的便便有血絲怎麼回事呢?

寶寶大便中混有血絲,通常是和食物過敏和腸道感染有關。在大便表面的血絲,可能肛裂。孩子同時有嚴重哭鬧,要考慮腸套疊。

解決辦法:

1、這個問題可大可小。肛裂的話可能改變一下飲食就能好轉。如果孩子出現劇烈哭鬧,又不讓大人按揉腹部,應該到醫院就診。

2、另外大便化驗時發現較多紅細胞,少量或沒有白細胞,說明腸道受到損傷,可能是食物過敏,小嬰兒,牛奶蛋白過敏比較常見。如果便常規化驗可見紅細胞,若同時還有大量白細胞,說明腸道感染,需要在醫生指導下治療。

4、寶寶的大便很乾燥的原因是什麼?

1、飲食不足,小兒進食太少,奶中糖量不足,長此以往導致頑固性便秘。

2、食物成分不適宜,進食成分中如蛋白質過量碳水化合物不足;孩子進食所不耐受的食物。

3、腸道功能失常,生活和排便不規律,沒有很好地排便反射。

4、或者其他的情況,如肛門裂、肛門狹窄、巨結腸等疾病也會導致孩子大便乾燥。

解決辦法:

1、如果平時有吃蛋黃的寶寶,出現大便很乾燥可能有蛋黃不耐受的情況。也就是說寶寶消化蛋黃的酶類可能不足,儘量不要吃蛋黃了。

2、平素多補充水分。加適量滑腸食物如加含糖萊水、胡蘿蔔汁、桔子汁、棗汁、蜂蜜水等。

3、讓孩子養成良好的排便習慣。也要注意訓練孩子的排便習慣,讓孩子多動。

4、必要時可在醫師指導下用些潤腸通便的藥物,如清熱、潤腸、通便的中藥。

5、寶寶大便為什麼發綠?

1、與進入的食物有關。如吃了較多綠色的熟菜,吃了含鐵的米粉、奶粉,或補充鐵劑,過度餵養或饑餓等都會造成綠便。

2、綠色泡沫大便,比較常見,一般是消化不充分,這是因為嬰幼兒的腸道發育不成熟,吃進去的母乳或者奶粉無法完全消化吸收。一小部分孩子,有可能是食物過敏。另外綠色稀水大便,可能和受涼感冒有關。

如純母乳餵養的嬰兒,有時媽媽控制寶寶奶量,沒有按需哺乳,寶寶饑餓,都會造成綠色大便,有時每天大便會在8-10次,以至於每塊尿布上有一點大便。

人工餵養的孩子,其奶粉蛋白質分子量大,未被部分水解,孩子喝後出現不消化症狀。另外不論母乳還是配方奶,其粉含量過高,易造成寶寶喝後腸脹氣,腸蠕動加快。這些都會造成寶寶大便變綠,還帶有泡泡。

3、如果孩子平時吃得好,生長發育達標,即使有些綠便媽媽們不要擔心,這不影響孩子的健康。

4、除了注意孩子大便的顏色外,要注意大便形狀,如果大便呈水樣,量很大,大便次數突然增加,汗多,要考慮孩子是否受涼了,腸道有病毒或細菌感染,就應該去醫院化驗大便,就診,找出原因進行診治。

解決辦法:

1、調整奶量 寶寶排綠色泡沫大便,同時吐奶量增多,可能是餵養過多引起,適當調整奶量後可以好轉。饑餓原因導致的綠便,哺喂不足的,增加奶量。

2、給寶寶按摩腹部。孩子平臥在床上,家長首先要清洗溫暖雙手,用一隻手的四指或手掌,放在孩子腹部,以臍為中心劃圈按摩。順時針、逆時針各按摩20-30次,每天做1-2次,堅持1個月。

需要注意的是:在孩子吃奶後1小時按摩,剛吃飽或者孩子餓的時候不適宜做按摩;按摩要注意室溫在22度以上,給孩子保暖,防止受涼。

3、加用腸道益生菌 媽咪愛或者金雙歧等,都是腸道正常菌群,可以改善孩子的消化。

需要注意的是:益生菌,要用低於40℃的溫水沖調,可跟牛奶、奶粉、果汁一起沖服,也可跟輔食一起服用。如果服用抗生素,要和抗生素隔2小時後服用,防止抗生素殺死益生菌,達不到效果。

4、母乳餵養的寶寶,建議母親適當控制甜食水果的攝入,少哺給寶寶後奶,因後奶的脂肪含量高,這樣可以減少寶寶的腸蠕動及大便次數。

5、補充鐵劑的寶寶,同時補充些維生素C,使鐵劑得以充分的氧化。

6、 如果孩子一吃母乳或配方粉就腹瀉,而且沒有便血、濕疹等,可能乳糖不耐受有關。嬰幼兒大便化驗正常。建議母乳餵養前,給嬰兒服用1袋的乳糖酶。如果必須添加配方粉,選用無乳糖的配方粉。

6、寶寶大便黑色是怎麼回事?

寶寶的大便如為灰黑色,考慮為服用鐵劑或是對奶粉中的鐵不消化吸收,或是消化不良,一般可以通過調整飲食來預防和調理。

1、如食用了動物的血、肝和較多的肉類,或服用鐵劑、碳劑,大便可呈黑色。

2、消化道疾病,為便血最常見原因,包括食管靜脈曲張、食管異物、潰瘍病、急性胃炎、胃粘膜脫垂、腸套疊、出血性壞死性小腸炎、絞窄性腸梗阻、美克耳憩窒、腸息肉、肛裂等。

3、血液疾病,新生兒出血症、血友病、白血病、再生障礙性貧血、血小板減少及過敏性紫癜等。

4、其他全身感染性疾病,如敗血症、傷寒等,寶寶吞入母親產道血或乳頭破裂的血,鼻、咽、齒齦出血的吞入等。

解決辦法:

1、當寶寶大便黑色時,首先應考慮寶寶是否有補鐵,當吃了補鐵劑或補鐵食物時,就會出現黑便,停用後大便就會恢復正常。

所以給寶寶添加輔食時,首先要考慮輔食的染色,如吃了香蕉、柿子等也會使大便變黑,停吃後則恢復。若不是輔食的原因,則要考慮是否為寶寶消化道出血問題,建議立即將大便送檢以確診。

2、如果是服用鐵劑或消化不良引起的寶寶大便黑色,一般可通過調整飲食來預防和調理。期間寶寶飲食應以單一,清淡為宜,如喝米湯,吃稀飯。一段時間後,可以稍微添加點蔬菜,果汁,米粉等易於消化的食物。如果沒什麼影響,無需特殊處理。

3、寶寶大便出現黑色的話,飲食一定要均衡,不能偏食,五穀雜糧以及各種水果蔬菜都應該均衡攝入,小寶寶則可以吃一些果泥、菜泥、或喝些果蔬汁,以增加腸道內的纖維素,促進胃腸蠕動,通暢排便。

4、要訓練寶寶養成定時排便的好習慣。一般來說,寶寶3個月左右,父母就可以幫助他逐漸形成定時排便的習慣了。

從3個月開始,每天早晨餵奶後,父母就可以幫助寶寶定時坐盆,注意室內溫度以及便盆的舒適度,以使寶寶對坐盆不產生厭煩或不適感。

5、運動對於成人和寶寶來說同等重要。運動量不夠有時也容易導致排便不暢。因此,要保證寶寶每日有一定的活動量。

對於還不能獨立行走,爬行的小寶寶,父母要多抱抱他,或適當揉揉他的小肚子,而不要長時間把寶寶獨自放在搖籃裡。

6、家長們在日常中也要多給寶寶喝水,給孩子多吃香蕉泥,但也不要過量,促進寶寶消化。給寶寶喝奶粉的時候,在裡面加一點葡萄糖,可達到清火的目的。

7、寶寶大便少或是攢肚兒了怎麼回事?

寶寶好幾天不大便,是便秘了吧?於是乎,著急的寶媽們便各盡其招,或是給肛門塞點肥皂頭,或是用點開塞露,又或者直接抱去醫院處理,譬如灌腸什麼的。其實不然,這還可能是寶寶攢肚兒了,若盲目歸為便秘一類處理並不恰當。

什麼是攢肚呢?

寶寶在滿月後消化能力逐漸提高後對母乳能充分地進行消化、吸收,致使每天產生的食物殘渣很少,不足以刺激直腸形成排便,最終導致的一種常見現象。與嬰兒便秘不同的是,出現攢肚的寶寶儘管排便次數減少了,但無痛苦表現,每次排出的便便仍是黃色的軟便,無硬結,量也不是特別多。

寶寶出現攢肚,一方面說明媽媽的母乳品質相當好,另一方面也說明了寶寶消化能力的提高,能對母乳充分地消化和吸收能力增強,這才導致寶寶的腸蠕動不充分,致使出現“攢肚”的現象。

一般來說,寶寶出現攢肚現象可以不作任何處理,但是新研究提示,此時的母乳量對寶寶來說剛夠或略有不足,因此也應調整到理想的大便次數,就是每天1~2次,以更好的保證嬰兒期的快速新陳代謝需求和抓住時機培養小寶寶良好排便習慣,做到有效預防日後的便秘發生。

解決辦法:

1、用手掌輕輕摩擦嬰兒的腹部,以肚臍為中心,由左向右旋轉按摩10次休息5分鐘,再按摩10次,反復進行3回。

2、嬰兒仰臥,抓住嬰兒雙腿做屈伸運動,即伸一下屈一下,共10次,然後單腿屈伸10次。這樣會幫助嬰兒的腸蠕動,有利於大便排出。

3、對於胖寶寶的“攢肚子”出現,可以每天在兩次奶之間喂一些白開水,待到滿6個月以後添加輔食就可以徹底解決這種大便狀況了。

4、如果孩子大便減少,體重增加不理想,是因為母乳不足引起的,那麼可以及時給孩子增加一些配方奶。

5、每天兩次在寶寶吃奶後20~30分鐘左右,用油質外用藥(如金黴素軟膏)塗在嬰兒肛門口,墊上軟紙,輕輕推按肛門,慢慢做10次。一般很快即有便意或排便;用消毒棉簽蘸上植物油,輕輕伸到寶寶肛門口處,也可引起直腸的便意。

找藥、問藥???推薦合作小程式:藥顧問!

隨時隨地都用藥顧問,專屬於你的藥顧問!

推薦閱讀

寶寶便秘食療秘方

損害寶寶智力的5大因素,你知道這些因素是什麼嗎?

為什麼先爬後走的寶寶更聰明?

加用益生菌可縮短病程,整個病程5-7天。

2、比較嚴重的話,大便化驗應該儘早將大便標本留取於小塑膠盒或者保鮮膜內,1-2小時內送到醫院進行檢查。要做“大便常規+潛血”、“輪狀病毒抗原”檢查。

3、寶寶的便便有血絲怎麼回事呢?

寶寶大便中混有血絲,通常是和食物過敏和腸道感染有關。在大便表面的血絲,可能肛裂。孩子同時有嚴重哭鬧,要考慮腸套疊。

解決辦法:

1、這個問題可大可小。肛裂的話可能改變一下飲食就能好轉。如果孩子出現劇烈哭鬧,又不讓大人按揉腹部,應該到醫院就診。

2、另外大便化驗時發現較多紅細胞,少量或沒有白細胞,說明腸道受到損傷,可能是食物過敏,小嬰兒,牛奶蛋白過敏比較常見。如果便常規化驗可見紅細胞,若同時還有大量白細胞,說明腸道感染,需要在醫生指導下治療。

4、寶寶的大便很乾燥的原因是什麼?

1、飲食不足,小兒進食太少,奶中糖量不足,長此以往導致頑固性便秘。

2、食物成分不適宜,進食成分中如蛋白質過量碳水化合物不足;孩子進食所不耐受的食物。

3、腸道功能失常,生活和排便不規律,沒有很好地排便反射。

4、或者其他的情況,如肛門裂、肛門狹窄、巨結腸等疾病也會導致孩子大便乾燥。

解決辦法:

1、如果平時有吃蛋黃的寶寶,出現大便很乾燥可能有蛋黃不耐受的情況。也就是說寶寶消化蛋黃的酶類可能不足,儘量不要吃蛋黃了。

2、平素多補充水分。加適量滑腸食物如加含糖萊水、胡蘿蔔汁、桔子汁、棗汁、蜂蜜水等。

3、讓孩子養成良好的排便習慣。也要注意訓練孩子的排便習慣,讓孩子多動。

4、必要時可在醫師指導下用些潤腸通便的藥物,如清熱、潤腸、通便的中藥。

5、寶寶大便為什麼發綠?

1、與進入的食物有關。如吃了較多綠色的熟菜,吃了含鐵的米粉、奶粉,或補充鐵劑,過度餵養或饑餓等都會造成綠便。

2、綠色泡沫大便,比較常見,一般是消化不充分,這是因為嬰幼兒的腸道發育不成熟,吃進去的母乳或者奶粉無法完全消化吸收。一小部分孩子,有可能是食物過敏。另外綠色稀水大便,可能和受涼感冒有關。

如純母乳餵養的嬰兒,有時媽媽控制寶寶奶量,沒有按需哺乳,寶寶饑餓,都會造成綠色大便,有時每天大便會在8-10次,以至於每塊尿布上有一點大便。

人工餵養的孩子,其奶粉蛋白質分子量大,未被部分水解,孩子喝後出現不消化症狀。另外不論母乳還是配方奶,其粉含量過高,易造成寶寶喝後腸脹氣,腸蠕動加快。這些都會造成寶寶大便變綠,還帶有泡泡。

3、如果孩子平時吃得好,生長發育達標,即使有些綠便媽媽們不要擔心,這不影響孩子的健康。

4、除了注意孩子大便的顏色外,要注意大便形狀,如果大便呈水樣,量很大,大便次數突然增加,汗多,要考慮孩子是否受涼了,腸道有病毒或細菌感染,就應該去醫院化驗大便,就診,找出原因進行診治。

解決辦法:

1、調整奶量 寶寶排綠色泡沫大便,同時吐奶量增多,可能是餵養過多引起,適當調整奶量後可以好轉。饑餓原因導致的綠便,哺喂不足的,增加奶量。

2、給寶寶按摩腹部。孩子平臥在床上,家長首先要清洗溫暖雙手,用一隻手的四指或手掌,放在孩子腹部,以臍為中心劃圈按摩。順時針、逆時針各按摩20-30次,每天做1-2次,堅持1個月。

需要注意的是:在孩子吃奶後1小時按摩,剛吃飽或者孩子餓的時候不適宜做按摩;按摩要注意室溫在22度以上,給孩子保暖,防止受涼。

3、加用腸道益生菌 媽咪愛或者金雙歧等,都是腸道正常菌群,可以改善孩子的消化。

需要注意的是:益生菌,要用低於40℃的溫水沖調,可跟牛奶、奶粉、果汁一起沖服,也可跟輔食一起服用。如果服用抗生素,要和抗生素隔2小時後服用,防止抗生素殺死益生菌,達不到效果。

4、母乳餵養的寶寶,建議母親適當控制甜食水果的攝入,少哺給寶寶後奶,因後奶的脂肪含量高,這樣可以減少寶寶的腸蠕動及大便次數。

5、補充鐵劑的寶寶,同時補充些維生素C,使鐵劑得以充分的氧化。

6、 如果孩子一吃母乳或配方粉就腹瀉,而且沒有便血、濕疹等,可能乳糖不耐受有關。嬰幼兒大便化驗正常。建議母乳餵養前,給嬰兒服用1袋的乳糖酶。如果必須添加配方粉,選用無乳糖的配方粉。

6、寶寶大便黑色是怎麼回事?

寶寶的大便如為灰黑色,考慮為服用鐵劑或是對奶粉中的鐵不消化吸收,或是消化不良,一般可以通過調整飲食來預防和調理。

1、如食用了動物的血、肝和較多的肉類,或服用鐵劑、碳劑,大便可呈黑色。

2、消化道疾病,為便血最常見原因,包括食管靜脈曲張、食管異物、潰瘍病、急性胃炎、胃粘膜脫垂、腸套疊、出血性壞死性小腸炎、絞窄性腸梗阻、美克耳憩窒、腸息肉、肛裂等。

3、血液疾病,新生兒出血症、血友病、白血病、再生障礙性貧血、血小板減少及過敏性紫癜等。

4、其他全身感染性疾病,如敗血症、傷寒等,寶寶吞入母親產道血或乳頭破裂的血,鼻、咽、齒齦出血的吞入等。

解決辦法:

1、當寶寶大便黑色時,首先應考慮寶寶是否有補鐵,當吃了補鐵劑或補鐵食物時,就會出現黑便,停用後大便就會恢復正常。

所以給寶寶添加輔食時,首先要考慮輔食的染色,如吃了香蕉、柿子等也會使大便變黑,停吃後則恢復。若不是輔食的原因,則要考慮是否為寶寶消化道出血問題,建議立即將大便送檢以確診。

2、如果是服用鐵劑或消化不良引起的寶寶大便黑色,一般可通過調整飲食來預防和調理。期間寶寶飲食應以單一,清淡為宜,如喝米湯,吃稀飯。一段時間後,可以稍微添加點蔬菜,果汁,米粉等易於消化的食物。如果沒什麼影響,無需特殊處理。

3、寶寶大便出現黑色的話,飲食一定要均衡,不能偏食,五穀雜糧以及各種水果蔬菜都應該均衡攝入,小寶寶則可以吃一些果泥、菜泥、或喝些果蔬汁,以增加腸道內的纖維素,促進胃腸蠕動,通暢排便。

4、要訓練寶寶養成定時排便的好習慣。一般來說,寶寶3個月左右,父母就可以幫助他逐漸形成定時排便的習慣了。

從3個月開始,每天早晨餵奶後,父母就可以幫助寶寶定時坐盆,注意室內溫度以及便盆的舒適度,以使寶寶對坐盆不產生厭煩或不適感。

5、運動對於成人和寶寶來說同等重要。運動量不夠有時也容易導致排便不暢。因此,要保證寶寶每日有一定的活動量。

對於還不能獨立行走,爬行的小寶寶,父母要多抱抱他,或適當揉揉他的小肚子,而不要長時間把寶寶獨自放在搖籃裡。

6、家長們在日常中也要多給寶寶喝水,給孩子多吃香蕉泥,但也不要過量,促進寶寶消化。給寶寶喝奶粉的時候,在裡面加一點葡萄糖,可達到清火的目的。

7、寶寶大便少或是攢肚兒了怎麼回事?

寶寶好幾天不大便,是便秘了吧?於是乎,著急的寶媽們便各盡其招,或是給肛門塞點肥皂頭,或是用點開塞露,又或者直接抱去醫院處理,譬如灌腸什麼的。其實不然,這還可能是寶寶攢肚兒了,若盲目歸為便秘一類處理並不恰當。

什麼是攢肚呢?

寶寶在滿月後消化能力逐漸提高後對母乳能充分地進行消化、吸收,致使每天產生的食物殘渣很少,不足以刺激直腸形成排便,最終導致的一種常見現象。與嬰兒便秘不同的是,出現攢肚的寶寶儘管排便次數減少了,但無痛苦表現,每次排出的便便仍是黃色的軟便,無硬結,量也不是特別多。

寶寶出現攢肚,一方面說明媽媽的母乳品質相當好,另一方面也說明了寶寶消化能力的提高,能對母乳充分地消化和吸收能力增強,這才導致寶寶的腸蠕動不充分,致使出現“攢肚”的現象。

一般來說,寶寶出現攢肚現象可以不作任何處理,但是新研究提示,此時的母乳量對寶寶來說剛夠或略有不足,因此也應調整到理想的大便次數,就是每天1~2次,以更好的保證嬰兒期的快速新陳代謝需求和抓住時機培養小寶寶良好排便習慣,做到有效預防日後的便秘發生。

解決辦法:

1、用手掌輕輕摩擦嬰兒的腹部,以肚臍為中心,由左向右旋轉按摩10次休息5分鐘,再按摩10次,反復進行3回。

2、嬰兒仰臥,抓住嬰兒雙腿做屈伸運動,即伸一下屈一下,共10次,然後單腿屈伸10次。這樣會幫助嬰兒的腸蠕動,有利於大便排出。

3、對於胖寶寶的“攢肚子”出現,可以每天在兩次奶之間喂一些白開水,待到滿6個月以後添加輔食就可以徹底解決這種大便狀況了。

4、如果孩子大便減少,體重增加不理想,是因為母乳不足引起的,那麼可以及時給孩子增加一些配方奶。

5、每天兩次在寶寶吃奶後20~30分鐘左右,用油質外用藥(如金黴素軟膏)塗在嬰兒肛門口,墊上軟紙,輕輕推按肛門,慢慢做10次。一般很快即有便意或排便;用消毒棉簽蘸上植物油,輕輕伸到寶寶肛門口處,也可引起直腸的便意。

找藥、問藥???推薦合作小程式:藥顧問!

隨時隨地都用藥顧問,專屬於你的藥顧問!

推薦閱讀

寶寶便秘食療秘方

損害寶寶智力的5大因素,你知道這些因素是什麼嗎?

為什麼先爬後走的寶寶更聰明?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