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美食>正文

惡劣天氣影響全球葡萄酒產量降至60年新低,中國成第五大消費國!

全球葡萄酒產量在2017年創下歷史新低, 這意味著消費者最喜歡的廉價葡萄酒的價格可能會上漲。

根據國際葡萄與葡萄酒組織(OIV)的資料,

葡萄酒產量下降是由於歐洲惡劣的天氣狀況。

按標準酒瓶容量750毫升來換算, 去年全球共生產逾332.5億瓶葡萄酒。

總部位於巴黎的該組織在週二的新聞發佈會上說, 這一數字較2016年下降了8.6%。

這是自1957年以來最低的生產水準, 當時產量降至173.8億公升。

OIV的資料中排除了果汁和新酒的需求, 統計表明義大利葡萄酒產量下降了17%, 達到42.5億公升, 法國產量下降了19%, 達到36.7億公升, 西班牙的產量下降了20%, 達到了32.1億公升。

法國政府表示, 去年產量創下歷史新低, 原因是一系列惡劣的天氣條件, 包括春季霜凍、乾旱和風暴, 影響了包括波爾多和香檳在內的大部分主要產區。

相比之下, 全球第四大生產國美國(23.3億公升)的產量幾乎保持穩定, 中國已成為世界第七大葡萄酒生產國, 僅次於澳大利亞(13.7億公升)和阿根廷。

荷蘭合作銀行(Rabobank)全球飲料策略師斯蒂芬•蘭尼克萊夫(Stephen Rannekleiv)表示, 產量下降意味著廉價葡萄酒的價格可能上漲。

Rannekleiv說:“2017年的產量大幅下降。 產量下降確實影響到低端市場, 即普通葡萄酒。 ”

Rannekleiv表示,

下滑對歐洲市場將尤其嚴重, 尤其是在法國、義大利和西班牙等主要的葡萄酒消費國。

他說:“對於那些地區的葡萄酒生產商來說, 這給已經面臨諸多挑戰的這個行業帶來了另一層複雜性和挑戰。 ”

2016年厄爾尼諾爆發後, 阿根廷和巴西的產量有所回升, 但智利的產量連續第二年下降。

與此同時, 全球葡萄酒消費量已上升至243億公升, 較2016年增長1.8%, 其中增長最大的是中國和美國的市場。

美國人一年喝了3260萬升的葡萄酒, 確保了這個國家作為世界上最大的葡萄酒消費國的地位, 其次是法國(27億公升)、義大利(22.6億公升)、德國(20.2億公升)和中國(17.9億公升)。

對2018年的初步估計顯示, 阿根廷、智利、紐西蘭和烏拉圭的生產水準正在上升, 但南非、澳大利亞和巴西的葡萄酒產量預計都將下降。

報導稱, 相對而言, 世界第四大葡萄酒生產國美國的產量基本維持平穩;世界第七大葡萄酒生產國中國的產量也基本平穩。 產量名列第五和第六的分別是澳大利亞和阿根廷。

拉丁美洲國家的情況則各不相同,

阿根廷2016年的產量較少, 在2017年出現25%的增長, 而智利的葡萄酒產量去年減少6%。

報導稱, 全球葡萄酒消費量2017年略微增加至大約243億升, 同比增長1.8%。 美國是世界第一大葡萄酒消費國, 消費量達到32.6億升, 位列第二的是法國, 消費量為27億升。

中國的葡萄酒消費量連續第三年出現大幅增長, 2017年增長3.5%至17.9億升。

報導稱,在出口市場方面,按量計算西班牙仍然是第一大出口國,國際市場份額達20.5%;法國則是按價值計算的第一大出口國,去年出口葡萄酒價值達到90億歐元。

總體而言,全球葡萄酒出口量2017年達到107.9億升,與2016年相比增長3.4%,出口價值達到300億歐元左右,比前一年增長4.8%。

2017年增長3.5%至17.9億升。

報導稱,在出口市場方面,按量計算西班牙仍然是第一大出口國,國際市場份額達20.5%;法國則是按價值計算的第一大出口國,去年出口葡萄酒價值達到90億歐元。

總體而言,全球葡萄酒出口量2017年達到107.9億升,與2016年相比增長3.4%,出口價值達到300億歐元左右,比前一年增長4.8%。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