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桂林桃花江龍舟傾覆事件調查:等待開閘未果強沖“滾水壩”

桂林桃花江龍舟傾覆事件調查:等待開閘未果強沖“滾水壩”原創 澎湃新聞 2018-04-26 07:41:00

4月22日, 市民在翻舟事發地圍觀。 新華社 圖

再次沖壩時,

行駛在前端的龍船打橫、翻了, 廖勇和整船同伴悉數落水。 此時, 已經在下游快靠岸的第二艘龍船趕過來救人, 船上的人紛紛向落水掙扎的人遞出船槳。

36歲的李漢在第二艘龍船的尾部, 是倒數第二個。 他很快發現, 第二艘龍船也被漩渦吸住了, 開始打橫, 面臨翻船。 廖勇奮力爬上了第二艘龍船, 但可惜第二艘龍船又翻了, 再次落水。

被傾覆的龍船壓在水底, 水性很好的李漢無奈發現:無論他怎麼游, 都遊不出去, “人被吸住了”。 李漢被灌了好幾口水, 他開始絕望、胡思亂想, 在最後一搏中, 他摸到了一個趴在龍船上的人的衣服, 借力浮出水面。

龍舟傾覆的水域, 倖存者表示, “滾水壩”下方的水流形成了漩渦, 吸力很大, 很難遊出來。 本文圖片 除署名外均為澎湃新聞記者 陳緒厚 攝

見兩艘龍船先後傾覆, 跟在後面的遊船過來救人。 靠著船上扔出的船槳, 李漢爬上了遊船, 同樣爬上遊船的還有廖勇。 但此時, 由於負載太多人, 遊船開始進水。 為了避免第三次翻船, 李漢、廖勇等青壯年只得跳船。

李漢拼命向岸邊遊, 岸邊一位路人解下皮帶扔給他, 把他拉了上來。 上岸後, 心疲力竭的李漢在地上躺了足足半個小時, 不停地吐水。 而經歷了落水後上船、再落水上船、又被迫跳船下水的廖勇也上了岸, 他的“三次落水”讓岸邊的母親揪心不已。 時隔三天后, 廖母對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感歎說, 三次落水, 九死一生, 幸虧兒子年輕, 且當過兵, 身體好。

與李漢、廖勇等人的幸運不同, 21歲的大三學生曾隆捷在第二艘龍船上, 該龍船傾覆後, 他沒能遊上岸, 遺體約4個小時後被打撈上岸。

上述龍船傾覆悲劇發生於4月21日13時許, 位於廣西桂林市秀峰區魯家村附近的桃花江橡膠壩處。 據桂林市公安局此前通報, 當時兩艘龍船傾覆, 共57人落水,

其中40人獲救, 17人遇難。

4月24日下午, 距離事發時間已過去3天, 魯家村附近的河岸上仍聚集眾多群眾, 大家紛紛發問:悲劇是怎麼發生的?

十年大劃

按照一代代流傳沿襲至今的習俗, 桂林的端午龍舟競賽遵循“十年一大劃, 五年一小劃”。 上一個十年大劃的年份是2008年, 當年遇上“5.12”汶川特大地震, 龍舟活動被緊急叫停。

今年又逢十年大劃, 秀峰區敦睦村村民早早開始準備:今年2月初公佈龍舟活動食品安全、人生安全管理制度, 3月份定做兩條約18米長的龍舟和一條約30米長的遊船, 並於3月中旬開始組織村民下水練習劃龍舟, 一切均為迎接今年端午的十年大劃。

據村民們介紹, 端午節當天, 各村的龍船將會在灕江決一高下, 大家主要是圖個熱鬧,

並不是非要爭得名次。

應於家村的邀約, 4月21日上午, 敦睦村的村民決定沿桃花江劃龍船去於家村。

在事發水壩附近的岸邊, 一處警示牌明確寫著, 禁止竹排、船舶、木、竹等接近、靠近壩面。

於家村位於敦睦村北部, 兩村相距約5公里。 於家村也有龍船, 這種“串門”也是當地的龍舟習俗,村與村之間聯誼聚餐,也可互相交流劃龍舟的經驗。

這次也被視為一次難得的劃龍舟訓練。

航道是桃花江,桃花江是灕江的一條支流。兩艘龍船在前,分別坐約30人,均是劃龍舟的主力;一艘遊船在後,坐著的均是年紀較大的長輩。根據當地習俗,乘坐龍船及遊船的人必須是男丁,且需年滿18歲。

除了敦睦村的村民,參與此次“串門”的還有相鄰獅子岩村的村民。獅子岩村沒有龍船,與敦睦村交好,遂一起參加圖個熱鬧。

獅子岩村村民李漢介紹,獅子岩村一共來了30人,有些是劃龍船的主力,有些是坐在遊船上的長輩。

敦睦村祖廟裡掛著該村龍舟賽所獲得榮譽錦旗。

4月21日上午,在敦睦村祖廟完成啟程儀式後,大家步行至約1公里外的桃花江碼頭,2艘龍船和1艘遊船停泊在那裡。

岸邊圍觀的群眾很多。年近五旬的村民曾應星是尿毒癥患者,靠透析維持生命,“連幾步路都走不了”。曾應星不想錯過這場熱鬧,家人用電動車載他,一路圍觀龍船的行駛。

曾應星21歲的獨生子曾隆捷在第二艘龍船上,他在廣西欽州學院讀大三,4月18日放假回家,趕上了這場熱鬧。

敦睦村是市區城中村,村內出租房林立。

橡膠壩

10時40分左右,3艘船下水,一路上走走停停,先後經過獅子岩村、巫山腳村,行至約4公里外的魯家村時,已近13時。

前方有一處水壩,3艘船停了下來。由於前幾天下雨,桃花江的水位有所升高。多位元村民介紹說,根據目測,當時江面比水壩高出幾十釐米。

水壩是橡膠壩。桃花江進入秀峰區後,河道形成一個大“S”形、兩個小“S”形。公開報導顯示,為抬升水位實現通航,桃花江修建了船閘樞紐,每座樞紐都有橡膠壩和通航船閘。

多位落水的倖存者表示,龍舟都是十年大劃,過去他們劃龍舟遇到的水壩都是石頭壘成的,橡膠壩是最近一兩年建的,像劃龍舟遇到這樣的橡膠壩,他們還是第一次。

沖壩未成後,大家想走旁邊的水閘通行,但是無人開閘門。李漢表示,當時有人說已經在聯繫水閘的人,他們就停船休息,在船上聊天、抽煙、玩手機打發等待的時間,等了很久。

一位當時在岸邊圍觀的群眾表示,當時,3艘船等了約50分鐘,但水閘還是沒開。

橡膠壩下游仍停泊著敦睦村的2艘龍船和1艘遊船。

據介面新聞報導,船閘一名工作人員表示,船閘由桂林市環城水系建設開發有限公司管理運營,日常值班有兩組人員,分別為維護組、操作組,值班時間朝九晚五。

該工作人員介紹說,主體與中控樓於2011年年初竣工,桃花江航道為內河七級航道,即通航能力為50噸船舶、航道水深0.7米以上。自船閘建成,過閘船隻基本是景區旅遊船,“不是你什麼船來想過就給你過的,要先聯繫船閘,附近的村民都知道。”但他並不瞭解事發當天敦睦村村民是否提前聯繫過船閘。

等待無果,約13時30分,廖勇所在的龍船行駛最前,船上的人決定再次沖壩。誰知,危險隨之而至,龍船打橫翻了,船上的人先後落水。

由於是“滾水壩”,水流流量大,壩下方的水容易“漩渦”,人若被捲入很難逃生。能游灕江一個來回的廖勇發現,他也被吸住了,無法自行遊出逃生。

此時,李漢所在的龍船已經快靠岸,見第一艘龍船傾翻,眾人落水,他們趕忙過去救人。

李漢說,當時,他們向落水的人伸出船槳,想把他們拉上來,可隨後發現,自己的船也被漩渦吸住,開始打橫,再加上落水者都想爬上來,船很快又翻了。

落水後,李漢被傾覆的龍船壓在水底,他盡力遊了幾次,發現怎麼都遊不出去。被灌了好幾口水,李漢有些絕望,感受到了死亡的氣息,他決定最後一搏,所幸摸到了一個趴在龍船上的人的衣服,他借力浮出水面。

遊船過來救人,借力船槳,李漢爬上了遊船,已經二次落水的廖勇也爬了上來。但此時,由於負載太多人,遊船開始進水,李漢、廖勇等只得跳船。

李漢奮力遊到岸邊,一位路人解下皮帶,把李漢拉了上來。上岸後,李漢在地上躺了半個小時,才緩過神來。

敦睦村祖廟牆上裝貼的龍舟歌。

上岸後的廖勇,被救護車送往了桂林市第二人民醫院。至今,他和兩位落水受傷的同伴仍在同一間病房裡住院。

搜救至當日22時許才結束,落水的57人中,有17人遇難,遺體均被打撈上岸。多位敦睦村村民表示,多數遺體都是從橡膠壩下方的漩渦水流中打撈出來的。

龍舟傾覆約四個小時後,曾隆捷的遺體也被從漩渦水流中打撈上岸。父親曾應星在岸邊親眼目睹了兒子的“死亡過程”:“我眼睜睜地看著兒子,在水面沉浮、掙扎,到最後不見了蹤影。”

逝者

在17名遇難者中,14人來自敦睦村,3人來自獅子岩村。4月24日下午,獅子岩村的3位遇難者下葬,李漢送了他們最後一程。

曾隆捷是遇難者中第二小的人。其堂姐曾敏介紹,最小遇難者比曾隆捷還小一歲,在南寧讀大二,他和曾隆捷都畢業于桂林中學,屬於村裡讀書較好的年輕人。

21歲曾隆捷是17名遇難者年齡第二小的人,他是家中獨子,本想下半年應徵入伍。

如果沒有這次悲劇,曾隆捷會於4月22日返校,並於今年下半年準備應徵入伍。曾敏說,堂弟想當兵,在學校天天跑步,就是為了鍛煉好身體。

曾隆捷是獨生子,父親曾應星患尿毒癥多年,母親靠打散工為生。事發後,曾隆捷的父母陷入悲痛中,幾乎無法和外人交流。曾敏表示,在村裡,曾隆捷一家屬於比較困難的家庭,蓋房的錢至今欠著。

親戚為曾家發動了輕鬆籌,籌款金額為60萬元。截至4月23日上午,已籌31萬餘元,網頁顯示該專案已結束。然而,該輕鬆籌引發了爭議,部分網友認為,敦睦村較為富裕。

曾敏回應稱,目前,該輕鬆籌確實暫停了,錢尚未拿到,相關工作人員也來家裡核實了情況,他們“不怕被核查”。

一次劃龍舟導致17人遇難,這樣的慘劇讓附近的多數人都覺得離奇。時隔3天后,魯家村附近的桃花江岸邊仍聚集眾多群眾,大家紛紛指著水壩,提出自己的見解。

事發後,眾多網友追問,為何劃龍舟不穿救生衣?敦睦村村民及多位當時身在龍船的倖存者表示,劃龍舟的人都會游泳,當地劃龍舟都不穿救生衣,穿救生衣也會增加身體負荷,不利於使勁、運動。

敦睦村於今年2月出臺的龍舟活動管理制度。

悲劇催生的龍舟活動管理辦法

從小在河邊長大的李漢表示,如果是過去用石頭壘成的水壩,龍船就算沖不過去,也會退回來,不會翻船;就算翻船落水,大家都會游泳,也不會有事。

在李漢看來,橡膠壩是第一次遇到,沒有應對經驗,而“滾水壩”形成的漩渦,吸力很大,就算再會游泳的人,也非常危險。

在橡膠壩附近的岸邊,一塊警示牌寫著,“嚴禁竹排、船舶及竹、木等接近或通過壩面......”對此,有村民稱,警示牌在岸上,離得遠,他們當時並沒有發現。

對此,桂林市公安局官方微信公眾號“平安桂林”4月22日發佈的文章指出,近日,桂林市普降大雨,河流水位上漲,位於桃花江的橡膠壩下游水流加急。滾水壩的落差雖然不大,但水從高處流下時會形成漩渦且具倒吸力,而翻船水域位於一個漩渦水流,船翻覆後人一旦被倒吸力吸入水裡便很難掙脫。落水者在沒有救生衣的情況下,沸騰線脫險的可能性較低,當被捲入流區時,還有可能進入翻覆的船體,增加脫困的難度,幾分鐘時間就會耗盡體能,即便潛意識要遊出來換氣也會被水流拉回去,體力不好的人就更加危險了。更何況這次事件的落水者都沒有穿救生衣,這也增加了傷亡的風險。

據媒體報導,桂林市政府相關負責人表示,此次龍舟演習系村民私自組織,此前曾報備但並未通過,事發前一天還進行了相關安全警示,結果發生意外,現警方已對牽頭組織活動的2名人員進行控制。

4月24日,桂林市體育局官網發佈《關於<桂林市民間劃龍舟活動管理辦法(徵求意見稿)>公開徵求意見的公告》。該管理辦法指出,申請舉辦民間劃龍舟活動,龍舟活動承辦方需與鄉鎮人民政府(街道辦事處)簽訂安全責任書,並向縣(區)公安機關提交材料報備。此外,在民間劃龍舟活動舉行前,公安機關應當會同當地鄉鎮人民政府(街道辦事處),對安全保衛措施和應急措施落實情況進行實地檢查,發現存在安全隱患的,應及時排除或者責令整改;經整改仍存在安全隱患的,龍舟不得下水。

事實上,在籌畫這次十年大劃龍舟活動時,敦睦村也做了一些準備工作,並於今年2月發佈了《戊戌年敦睦村龍舟活動食品安全、人生安全管理制度》,要求18歲的男丁不會游泳的必須學會游泳,否則不能上龍船;70歲以上的男丁,不能上龍船,除特殊原因外,老前輩要上龍船必須經過龍舟小組研究決定後,方可上船。

這種“串門”也是當地的龍舟習俗,村與村之間聯誼聚餐,也可互相交流劃龍舟的經驗。

這次也被視為一次難得的劃龍舟訓練。

航道是桃花江,桃花江是灕江的一條支流。兩艘龍船在前,分別坐約30人,均是劃龍舟的主力;一艘遊船在後,坐著的均是年紀較大的長輩。根據當地習俗,乘坐龍船及遊船的人必須是男丁,且需年滿18歲。

除了敦睦村的村民,參與此次“串門”的還有相鄰獅子岩村的村民。獅子岩村沒有龍船,與敦睦村交好,遂一起參加圖個熱鬧。

獅子岩村村民李漢介紹,獅子岩村一共來了30人,有些是劃龍船的主力,有些是坐在遊船上的長輩。

敦睦村祖廟裡掛著該村龍舟賽所獲得榮譽錦旗。

4月21日上午,在敦睦村祖廟完成啟程儀式後,大家步行至約1公里外的桃花江碼頭,2艘龍船和1艘遊船停泊在那裡。

岸邊圍觀的群眾很多。年近五旬的村民曾應星是尿毒癥患者,靠透析維持生命,“連幾步路都走不了”。曾應星不想錯過這場熱鬧,家人用電動車載他,一路圍觀龍船的行駛。

曾應星21歲的獨生子曾隆捷在第二艘龍船上,他在廣西欽州學院讀大三,4月18日放假回家,趕上了這場熱鬧。

敦睦村是市區城中村,村內出租房林立。

橡膠壩

10時40分左右,3艘船下水,一路上走走停停,先後經過獅子岩村、巫山腳村,行至約4公里外的魯家村時,已近13時。

前方有一處水壩,3艘船停了下來。由於前幾天下雨,桃花江的水位有所升高。多位元村民介紹說,根據目測,當時江面比水壩高出幾十釐米。

水壩是橡膠壩。桃花江進入秀峰區後,河道形成一個大“S”形、兩個小“S”形。公開報導顯示,為抬升水位實現通航,桃花江修建了船閘樞紐,每座樞紐都有橡膠壩和通航船閘。

多位落水的倖存者表示,龍舟都是十年大劃,過去他們劃龍舟遇到的水壩都是石頭壘成的,橡膠壩是最近一兩年建的,像劃龍舟遇到這樣的橡膠壩,他們還是第一次。

沖壩未成後,大家想走旁邊的水閘通行,但是無人開閘門。李漢表示,當時有人說已經在聯繫水閘的人,他們就停船休息,在船上聊天、抽煙、玩手機打發等待的時間,等了很久。

一位當時在岸邊圍觀的群眾表示,當時,3艘船等了約50分鐘,但水閘還是沒開。

橡膠壩下游仍停泊著敦睦村的2艘龍船和1艘遊船。

據介面新聞報導,船閘一名工作人員表示,船閘由桂林市環城水系建設開發有限公司管理運營,日常值班有兩組人員,分別為維護組、操作組,值班時間朝九晚五。

該工作人員介紹說,主體與中控樓於2011年年初竣工,桃花江航道為內河七級航道,即通航能力為50噸船舶、航道水深0.7米以上。自船閘建成,過閘船隻基本是景區旅遊船,“不是你什麼船來想過就給你過的,要先聯繫船閘,附近的村民都知道。”但他並不瞭解事發當天敦睦村村民是否提前聯繫過船閘。

等待無果,約13時30分,廖勇所在的龍船行駛最前,船上的人決定再次沖壩。誰知,危險隨之而至,龍船打橫翻了,船上的人先後落水。

由於是“滾水壩”,水流流量大,壩下方的水容易“漩渦”,人若被捲入很難逃生。能游灕江一個來回的廖勇發現,他也被吸住了,無法自行遊出逃生。

此時,李漢所在的龍船已經快靠岸,見第一艘龍船傾翻,眾人落水,他們趕忙過去救人。

李漢說,當時,他們向落水的人伸出船槳,想把他們拉上來,可隨後發現,自己的船也被漩渦吸住,開始打橫,再加上落水者都想爬上來,船很快又翻了。

落水後,李漢被傾覆的龍船壓在水底,他盡力遊了幾次,發現怎麼都遊不出去。被灌了好幾口水,李漢有些絕望,感受到了死亡的氣息,他決定最後一搏,所幸摸到了一個趴在龍船上的人的衣服,他借力浮出水面。

遊船過來救人,借力船槳,李漢爬上了遊船,已經二次落水的廖勇也爬了上來。但此時,由於負載太多人,遊船開始進水,李漢、廖勇等只得跳船。

李漢奮力遊到岸邊,一位路人解下皮帶,把李漢拉了上來。上岸後,李漢在地上躺了半個小時,才緩過神來。

敦睦村祖廟牆上裝貼的龍舟歌。

上岸後的廖勇,被救護車送往了桂林市第二人民醫院。至今,他和兩位落水受傷的同伴仍在同一間病房裡住院。

搜救至當日22時許才結束,落水的57人中,有17人遇難,遺體均被打撈上岸。多位敦睦村村民表示,多數遺體都是從橡膠壩下方的漩渦水流中打撈出來的。

龍舟傾覆約四個小時後,曾隆捷的遺體也被從漩渦水流中打撈上岸。父親曾應星在岸邊親眼目睹了兒子的“死亡過程”:“我眼睜睜地看著兒子,在水面沉浮、掙扎,到最後不見了蹤影。”

逝者

在17名遇難者中,14人來自敦睦村,3人來自獅子岩村。4月24日下午,獅子岩村的3位遇難者下葬,李漢送了他們最後一程。

曾隆捷是遇難者中第二小的人。其堂姐曾敏介紹,最小遇難者比曾隆捷還小一歲,在南寧讀大二,他和曾隆捷都畢業于桂林中學,屬於村裡讀書較好的年輕人。

21歲曾隆捷是17名遇難者年齡第二小的人,他是家中獨子,本想下半年應徵入伍。

如果沒有這次悲劇,曾隆捷會於4月22日返校,並於今年下半年準備應徵入伍。曾敏說,堂弟想當兵,在學校天天跑步,就是為了鍛煉好身體。

曾隆捷是獨生子,父親曾應星患尿毒癥多年,母親靠打散工為生。事發後,曾隆捷的父母陷入悲痛中,幾乎無法和外人交流。曾敏表示,在村裡,曾隆捷一家屬於比較困難的家庭,蓋房的錢至今欠著。

親戚為曾家發動了輕鬆籌,籌款金額為60萬元。截至4月23日上午,已籌31萬餘元,網頁顯示該專案已結束。然而,該輕鬆籌引發了爭議,部分網友認為,敦睦村較為富裕。

曾敏回應稱,目前,該輕鬆籌確實暫停了,錢尚未拿到,相關工作人員也來家裡核實了情況,他們“不怕被核查”。

一次劃龍舟導致17人遇難,這樣的慘劇讓附近的多數人都覺得離奇。時隔3天后,魯家村附近的桃花江岸邊仍聚集眾多群眾,大家紛紛指著水壩,提出自己的見解。

事發後,眾多網友追問,為何劃龍舟不穿救生衣?敦睦村村民及多位當時身在龍船的倖存者表示,劃龍舟的人都會游泳,當地劃龍舟都不穿救生衣,穿救生衣也會增加身體負荷,不利於使勁、運動。

敦睦村於今年2月出臺的龍舟活動管理制度。

悲劇催生的龍舟活動管理辦法

從小在河邊長大的李漢表示,如果是過去用石頭壘成的水壩,龍船就算沖不過去,也會退回來,不會翻船;就算翻船落水,大家都會游泳,也不會有事。

在李漢看來,橡膠壩是第一次遇到,沒有應對經驗,而“滾水壩”形成的漩渦,吸力很大,就算再會游泳的人,也非常危險。

在橡膠壩附近的岸邊,一塊警示牌寫著,“嚴禁竹排、船舶及竹、木等接近或通過壩面......”對此,有村民稱,警示牌在岸上,離得遠,他們當時並沒有發現。

對此,桂林市公安局官方微信公眾號“平安桂林”4月22日發佈的文章指出,近日,桂林市普降大雨,河流水位上漲,位於桃花江的橡膠壩下游水流加急。滾水壩的落差雖然不大,但水從高處流下時會形成漩渦且具倒吸力,而翻船水域位於一個漩渦水流,船翻覆後人一旦被倒吸力吸入水裡便很難掙脫。落水者在沒有救生衣的情況下,沸騰線脫險的可能性較低,當被捲入流區時,還有可能進入翻覆的船體,增加脫困的難度,幾分鐘時間就會耗盡體能,即便潛意識要遊出來換氣也會被水流拉回去,體力不好的人就更加危險了。更何況這次事件的落水者都沒有穿救生衣,這也增加了傷亡的風險。

據媒體報導,桂林市政府相關負責人表示,此次龍舟演習系村民私自組織,此前曾報備但並未通過,事發前一天還進行了相關安全警示,結果發生意外,現警方已對牽頭組織活動的2名人員進行控制。

4月24日,桂林市體育局官網發佈《關於<桂林市民間劃龍舟活動管理辦法(徵求意見稿)>公開徵求意見的公告》。該管理辦法指出,申請舉辦民間劃龍舟活動,龍舟活動承辦方需與鄉鎮人民政府(街道辦事處)簽訂安全責任書,並向縣(區)公安機關提交材料報備。此外,在民間劃龍舟活動舉行前,公安機關應當會同當地鄉鎮人民政府(街道辦事處),對安全保衛措施和應急措施落實情況進行實地檢查,發現存在安全隱患的,應及時排除或者責令整改;經整改仍存在安全隱患的,龍舟不得下水。

事實上,在籌畫這次十年大劃龍舟活動時,敦睦村也做了一些準備工作,並於今年2月發佈了《戊戌年敦睦村龍舟活動食品安全、人生安全管理制度》,要求18歲的男丁不會游泳的必須學會游泳,否則不能上龍船;70歲以上的男丁,不能上龍船,除特殊原因外,老前輩要上龍船必須經過龍舟小組研究決定後,方可上船。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