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史上功高震主的三大功臣,囂張跋扈,讓君王賞無可賞,只能殺掉!

官場是一個沒有硝煙的戰場, 身在官場的每一個人都如履薄冰, 戰戰兢兢, 一著不慎就有殺身之禍, 所以歷朝歷代, 很多人都在官場上丟了性命, 即使曾經立過再大的功勞, 有過無比輝煌的榮耀, 只要君王一聲令下, 最終還是淪為階下囚的角色, 今天小編就要為大家介紹一下中國歷史上功高震主的三大功臣, 因為功勞太大, 最終讓君王賞無可賞, 只能將他們殺掉。

第一位:戰神白起

秦國的強盛給了白起展示的舞臺, 白起的才能又推動了秦國的統一, 白起出生的年代, 秦國的國力已經非常強盛了, 此時的秦朝正在圖謀天下, 選拔優秀的將軍成為了秦國的當務之急, 商鞅雖然已經死去, 但是秦昭王此人胸懷大志, 一心想要統一天下, 因此在即位之後仍然採用商鞅之法, 讓秦國變的更加富強, 而白起也因此出現在了歷史舞臺上, 白起一生沒有敗績,

可以說是屢戰屢勝, 創造了人類戰爭史上的奇跡, 西元前293年, 韓魏聯軍阻擋秦軍東進的步伐, 秦國丞相魏冉將白起推到了秦王面前, 率兵進攻韓國魏國, 白起屢出奇謀, 最終打敗韓魏聯軍, 殺敵二十四萬人, 將魏國大將公孫喜也俘虜了, 還攻佔了韓國的大片土地, 從此白起便一發不可收拾。

西元292年, 白起率軍攻打魏國, 奪取魏國六十一座城池, 後來白起又打敗楚軍, 在長平之戰中又消滅趙軍四十萬人, 一時之間, 白起聲名鵲起, 但是隨著白起地位的提升, 人際關係也發生了微妙的變化, 由於白起和丞相范雎不合, 范雎在秦王面前進讒言, 最終秦王勃然大怒, 賜死白起, 可憐一代名將, 最終竟然死在了自己人手裡!

第二位:韓信

韓信是西漢著名開國功臣, 韓信出身貧賤, 少年時期流浪街頭, 負劍而行, 渾身破破爛爛卻喜歡讀兵法, 由於天天無所事事, 一到飯點就到人家家裡蹭飯, 很多人非常瞧不起韓信, 有人甚至戲弄他, 因此才有了後來的胯下之辱, 韓信雖然表面放蕩不羈, 但是卻胸懷大志, 為了實現自己的抱負和理想, 韓信最終投奔了項羽, 但是項羽卻非常瞧不起韓信, 認為韓信這個人沒氣節, 因此對韓信並不重用, 韓信投奔項羽很長時間還僅僅是一個小兵, 這讓韓信非常失望, 後來韓信又拋棄了項羽, 投奔了劉邦。

劉邦剛開始也沒重視韓信, 後來在蕭何的勸說下才抱著試一試的心態讓韓信率軍作戰, 結果韓信大展神威, 在楚漢戰爭中, 韓信發揮了卓越的軍事才能。 平定了魏國, 又背水一戰擊敗代、趙。 之後, 他又北上降服了燕國。 漢四年, 韓信被拜為相國, 率兵擊齊,攻下臨淄,並在濰水全殲龍且率領援齊的二十萬楚軍。於是,劉邦遣張良立韓信為齊王,次年十月,又命韓信會師垓下,圍殲楚軍,迫使項羽自刎。項羽死也沒有想到,自己最終竟然死在了自己當年最瞧不起的一個無名小卒的手裡。可是韓信最後的命運卻非常悲慘,由於心高氣傲,劉邦漸漸對韓信不滿,漢朝建立後解除兵權,徙為楚王。被人告發謀反貶為淮陰侯,後呂後與相國蕭何合謀,藉口韓信謀反將其騙入長樂宮中,斬于鐘室,夷其三族。

第三位:年羹堯

年羹堯是雍正年間的名將,被雍正皇帝視為恩人,雍正即位後,內憂外患不斷,內有八爺党和雍正皇帝對著幹,外有青海的羅卜藏丹津作亂,此時的清王朝已經岌岌可危,經歷了康熙盛世之後,國庫僅僅剩下了三百萬兩白銀,此時任何一場巨變都可能將清王朝壓垮,雍正皇帝憂心如焚,在派誰去征伐羅卜藏丹津的問題上非常糾結,他既怕八爺党趁機奪權,又想不出合適的人選,最終只能派年羹堯到西北統軍作戰,年羹堯到西北後,厲兵秣馬,不久之後便平定了青海全境。

雍正皇帝龍顏大悅,遂予以年羹堯破格恩賞:在此之前,年羹堯因為平定西藏和平定郭羅克之亂的軍功,已經先後受封三等公和二等公。此次又以籌畫周詳、出奇制勝,晉升為一等公。此外,再賞給一子爵,由其子年斌承襲;其父年遐齡則被封為一等公,外加太傅銜。此時的年羹堯已經真正成為了雍正皇帝的心腹,但是年羹堯卻不知死活,仗著自己屢立戰功,連雍正皇帝都不放在眼裡,屢次做出有違雍正心意的事情,最終使雍正皇帝對其失去了希望,逼著雍正皇帝殺了他,雍正皇帝曾經以年羹堯的例子警告群臣:"大凡才不可恃,年羹堯乃一榜樣,終罹殺身之禍。""年羹堯深負朕恩,擅作威福,開賄賂之門,因種種敗露,不得己執法,以為人臣負恩罔上者誡。"

率兵擊齊,攻下臨淄,並在濰水全殲龍且率領援齊的二十萬楚軍。於是,劉邦遣張良立韓信為齊王,次年十月,又命韓信會師垓下,圍殲楚軍,迫使項羽自刎。項羽死也沒有想到,自己最終竟然死在了自己當年最瞧不起的一個無名小卒的手裡。可是韓信最後的命運卻非常悲慘,由於心高氣傲,劉邦漸漸對韓信不滿,漢朝建立後解除兵權,徙為楚王。被人告發謀反貶為淮陰侯,後呂後與相國蕭何合謀,藉口韓信謀反將其騙入長樂宮中,斬于鐘室,夷其三族。

第三位:年羹堯

年羹堯是雍正年間的名將,被雍正皇帝視為恩人,雍正即位後,內憂外患不斷,內有八爺党和雍正皇帝對著幹,外有青海的羅卜藏丹津作亂,此時的清王朝已經岌岌可危,經歷了康熙盛世之後,國庫僅僅剩下了三百萬兩白銀,此時任何一場巨變都可能將清王朝壓垮,雍正皇帝憂心如焚,在派誰去征伐羅卜藏丹津的問題上非常糾結,他既怕八爺党趁機奪權,又想不出合適的人選,最終只能派年羹堯到西北統軍作戰,年羹堯到西北後,厲兵秣馬,不久之後便平定了青海全境。

雍正皇帝龍顏大悅,遂予以年羹堯破格恩賞:在此之前,年羹堯因為平定西藏和平定郭羅克之亂的軍功,已經先後受封三等公和二等公。此次又以籌畫周詳、出奇制勝,晉升為一等公。此外,再賞給一子爵,由其子年斌承襲;其父年遐齡則被封為一等公,外加太傅銜。此時的年羹堯已經真正成為了雍正皇帝的心腹,但是年羹堯卻不知死活,仗著自己屢立戰功,連雍正皇帝都不放在眼裡,屢次做出有違雍正心意的事情,最終使雍正皇帝對其失去了希望,逼著雍正皇帝殺了他,雍正皇帝曾經以年羹堯的例子警告群臣:"大凡才不可恃,年羹堯乃一榜樣,終罹殺身之禍。""年羹堯深負朕恩,擅作威福,開賄賂之門,因種種敗露,不得己執法,以為人臣負恩罔上者誡。"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