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汽車>正文

本田又被啪啪打臉——中國首台2018金翼車主報告

從去年米蘭車展上親眼見到2018款金翼起, 其實就對這款車很有興趣, 看外形看資料, 這款車感覺應該不錯, 尤其適合亞洲人體型。

當2018金翼在歐洲開賣時候, 中國沒動靜, 好吧, 就當是本田需要先把好車供應好市場。 然而, 到了四月份, 眼瞅著往2018半年去了, 終於, 本田開始接受預定了……據知情人透漏, 交納預定金的車主, 搞不好要十月份才能拿到車……

但各位知道麼?首台2018款金翼車主, 早在三月份就已經拿到了車。

雖然車子就在身邊, 戰車我卻等不到本田中國公佈的消息, 怕把本田打臉打得太過厲害, 於是一直忍著沒作聲。 一直到本田中國開始正式發佈2018金翼的消息, 戰車才將這份使用一個月的車主報告呈上。

什麼技術參數, 各類官方照片,

已經滿天飛了, 先說說大家都感興趣的---車價。 中配巡航版, 42萬多, 高配至尊巡航版, 46萬多。 這是本田中國某旗艦店對訂車用戶發佈的價格。 而圖片裡這款屬於自動擋中配, 車價麼, 略低於本田中國公佈的價格, 至於為什麼……呵呵, 你猜。

再來一個大家感興趣的話題,

座高。 身高174的戰車我, 兩腳前腳掌著地。

再發個大家感興趣的話題, 車主談車。 為了讓車主談談感受, 戰車我各種墨蹟, 只得到一句話:輕快好騎, 比K1600好騎!

繼續大家感興趣的話題, 戰車談駕駛感受:各位媒體同行, 請勿急著叫好, 等你們真的騎過之後再說。 7速DCT雙離合變速系統, 三速變二速, 二速變一速時候, 還有明顯卡頓及雜音。 被日貨洗腦多年, 大家癡迷一下日貨沒問題, 但作為媒體, 總要冷靜客觀。

戰車談感受:新金翼車子整體不錯,但,離本田的壓箱子底科技還很遠,所以,無法說優秀。本田的聰明之處就在這裡,每次出新車時候,每次更新產品時候,做的只比對手好一絲絲,讓你一邊糾結,一邊掏錢。雖然減重到達383kg,低速下的操控依然是弱項。在Double Wishbone前避震的防俯衝系統配合之下,其實原本可以做得更好,相信,本田已經留待2019以後再做更新。

為了避免以下內容被大家忽略,感受類話題留到後面慢慢說,先看看細節。

前後兩面看一看,由於2018的新金翼對車身減磅以及外形縮小,整體看上去,不再是老金翼那種龐然大物的感覺,儼然透著一股秀氣。畢竟,歐美市場也不景氣,老是玩高大笨,不如試著轉型亞洲審美觀。

儀錶打開後,先自檢歸零,然後本田翅膀出現,進入車主事先設定的USB歌曲讀取項。當然,車主的聽歌風格跟俺相去甚遠。

水準對置六缸的1833cc引擎,終於更新了四氣門技術。本田官方發佈的扭力馬力曲線圖上,明顯標注了低扭優於老款,可惜,或許是戰車我車感過於遲鈍,與2017款相比,低扭差別真的不明顯。但空檔轟油門拉轉速確實反應更快,但,四氣門要是還不如兩氣門來油順暢,恐怕就有問題了。

看一下油箱上的控制鍵,最後一張類似電門鎖。由於此版本不是帶氣囊的版本,因此氣囊位置改成了儲物盒。相較于老款金翼,控制按鍵更加精簡,但中國目前的路況,單手操作還是有點不安全,還是儘量以左右手把上的控制為主。

日系產品的人性化,在這裡有良好的體現,左右手把上的各個按鍵,全部無需挪動腕部,全部都在兩手掌握之中。模式控制、變光、手自切換、定速巡航、音量加減、風擋升降等等,比起艱澀難懂的歐洲風格旅行車來,新金翼的手把乍一下雖有點眼花繚亂的唬人,各項功能卻能看懂,本田的牛X之處也在這裡。緊急熄火開關打開後繼續下按,就是電啟動功能。啟動聲音超小,這點比較佩服。

兼具防俯衝及吸震的前避震系統,正因為採用了類似BMW的K1300R風格的前避震系統,沒有繼續沿用老金翼的前避震,2018的新金翼才被稱為換代產品。

LED燈組,反光鏡內嵌轉向燈,造型也具備控制亂流的功能。

風擋在放下後高度適中,市區內駕駛基本用不到將風擋升起。

反光鏡側面膠皮有老化痕跡,這個,留給本田解釋。

後制動杆的軸心位置有油污,裝車時候黃油打多了?留給本田解釋。

缸頭與電子燃油噴注系統結合的不錯,金屬味道濃郁。

已預留霧燈安裝孔位,當然,原裝霧燈售價較高,據小道消息,江浙已有商家開始開模新金翼相關配件……

最快區分中配和低配版本的辦法---中配巡航版前後各有兩個喇叭,低配的標準版只有前面兩個喇叭。

水箱與散熱風扇側置。

兩側箱加尾箱的一體式三箱,兩面的側箱帶有液壓阻尼杆,因此在開啟時會緩緩打開,有點新款轎車前引擎蓋的味道。

三個箱子的開啟,全部為轎車式的觸摸按鍵,這個設計比較不錯。

機油加注口與變速箱油加注口。

粗壯的前叉及對向六活塞輻射式卡鉗,ABS為標配。

排氣隱藏於側箱之下,放大後感覺外殼接縫做工一般,但對於喜歡日系車的人來說,忽略不計。

除了前座可以控制車座加熱,後座同樣帶有單獨控制的三段加熱開關。

後制動及坡道輔助系統。

作為旅行車的標配,起車大撐是必不可少的。

看完了一堆細節後,我們繼續口水新金翼。說實話,每次看正臉的造型,都讓我想起本田的ST1300泛歐。就好像本田當年率先將CBR前臉放在FORZA踏板上。畢竟,摩托車已經出現了上百年了,車頭造型早已各種接近,加上本田保守的風格又不敢輕易嘗試太過前衛的風格,因此,經常看到一款風格造型出現在另一款車上的事情。

由於日系廠商,掌權的大都是老年人,因此,所謂激情也都基本是可控範圍之內,對於中國市場,尤其本田雅馬哈鈴木三大家,基本是暫不放開多少的態度。這次要不是鈴木修因為汽車資料造假問題隱退,恐怕豪爵的GSX750S還將會有各種困難。對於本田和雅馬哈也是如此,沒有較大震盪,很難會對中國市場把自家產品全線放開。加上日系廠商一直對自己的新技術使用擠牙膏的形式,每年擠出一點點,也令很多車友對此感到失望。完全沒有一個全球最大摩托車產品廠商該有的風度。

因此,當本田還在如小家碧玉那樣半遮半掩欲語還休的時候,全國首台2018新金翼大搖大擺登陸山東,因此,戰車我特意找了個適合小家碧玉的拍攝環境,把圖片各種蒙版各種朦朧各種小清新,以配合本田的風格。

新金翼在操控上,已然相較於老款產品有了提升,雖然低速還是短板,畢竟自重在那裡擺著,但從時速50以上起,操控輕盈程度表現不錯。由於重心佈局合理,即便推行時候,也沒有歐洲車的那種特別笨重的感覺。由於帶有坡道輔助及倒擋功能,對於日常的使用上,確實是增加了用戶的便利。大量電子設備的使用,為駕駛者提供四種駕駛模式選擇,更有循跡系統的介入,安全性自然也是不用說。電子油門及電子避震的標配,也為能對抗BMW的K1600GT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日系產品的人性化,也意味著7速的DCT雙離合系統表現將稍稍優於歐系產品,新金翼最大的亮點在於縮減體量,讓整車風格及操控因此改變。

因此,土豪們的生活雖然俺不好理解,但不妨礙俺蹭一蹭土豪們的車騎,大家請看戰車我的表情,騎在一款產品上能笑得出來,說明這款車具備或是虛榮感、或是體驗感、或是愜意感的感受。正是因為摩托車型的多種多樣,能讓戰車我體驗各種不同的感覺,因此才有堅持玩車二十幾年的動力。

夜想千條路,天明還得賣豆腐。柴米油鹽醬醋茶才是你我的真實歸宿。本文接近尾聲之際,感謝車主騎兵同志友情支援提供車輛,感謝摩品匯公司、山東BK2機車主題公園、長長順公司、黑騎士公司對於戰車在試車裝備上的大力支持,感謝你堅持讀到這裡還沒將手機砸了,多謝。

戰車談感受:新金翼車子整體不錯,但,離本田的壓箱子底科技還很遠,所以,無法說優秀。本田的聰明之處就在這裡,每次出新車時候,每次更新產品時候,做的只比對手好一絲絲,讓你一邊糾結,一邊掏錢。雖然減重到達383kg,低速下的操控依然是弱項。在Double Wishbone前避震的防俯衝系統配合之下,其實原本可以做得更好,相信,本田已經留待2019以後再做更新。

為了避免以下內容被大家忽略,感受類話題留到後面慢慢說,先看看細節。

前後兩面看一看,由於2018的新金翼對車身減磅以及外形縮小,整體看上去,不再是老金翼那種龐然大物的感覺,儼然透著一股秀氣。畢竟,歐美市場也不景氣,老是玩高大笨,不如試著轉型亞洲審美觀。

儀錶打開後,先自檢歸零,然後本田翅膀出現,進入車主事先設定的USB歌曲讀取項。當然,車主的聽歌風格跟俺相去甚遠。

水準對置六缸的1833cc引擎,終於更新了四氣門技術。本田官方發佈的扭力馬力曲線圖上,明顯標注了低扭優於老款,可惜,或許是戰車我車感過於遲鈍,與2017款相比,低扭差別真的不明顯。但空檔轟油門拉轉速確實反應更快,但,四氣門要是還不如兩氣門來油順暢,恐怕就有問題了。

看一下油箱上的控制鍵,最後一張類似電門鎖。由於此版本不是帶氣囊的版本,因此氣囊位置改成了儲物盒。相較于老款金翼,控制按鍵更加精簡,但中國目前的路況,單手操作還是有點不安全,還是儘量以左右手把上的控制為主。

日系產品的人性化,在這裡有良好的體現,左右手把上的各個按鍵,全部無需挪動腕部,全部都在兩手掌握之中。模式控制、變光、手自切換、定速巡航、音量加減、風擋升降等等,比起艱澀難懂的歐洲風格旅行車來,新金翼的手把乍一下雖有點眼花繚亂的唬人,各項功能卻能看懂,本田的牛X之處也在這裡。緊急熄火開關打開後繼續下按,就是電啟動功能。啟動聲音超小,這點比較佩服。

兼具防俯衝及吸震的前避震系統,正因為採用了類似BMW的K1300R風格的前避震系統,沒有繼續沿用老金翼的前避震,2018的新金翼才被稱為換代產品。

LED燈組,反光鏡內嵌轉向燈,造型也具備控制亂流的功能。

風擋在放下後高度適中,市區內駕駛基本用不到將風擋升起。

反光鏡側面膠皮有老化痕跡,這個,留給本田解釋。

後制動杆的軸心位置有油污,裝車時候黃油打多了?留給本田解釋。

缸頭與電子燃油噴注系統結合的不錯,金屬味道濃郁。

已預留霧燈安裝孔位,當然,原裝霧燈售價較高,據小道消息,江浙已有商家開始開模新金翼相關配件……

最快區分中配和低配版本的辦法---中配巡航版前後各有兩個喇叭,低配的標準版只有前面兩個喇叭。

水箱與散熱風扇側置。

兩側箱加尾箱的一體式三箱,兩面的側箱帶有液壓阻尼杆,因此在開啟時會緩緩打開,有點新款轎車前引擎蓋的味道。

三個箱子的開啟,全部為轎車式的觸摸按鍵,這個設計比較不錯。

機油加注口與變速箱油加注口。

粗壯的前叉及對向六活塞輻射式卡鉗,ABS為標配。

排氣隱藏於側箱之下,放大後感覺外殼接縫做工一般,但對於喜歡日系車的人來說,忽略不計。

除了前座可以控制車座加熱,後座同樣帶有單獨控制的三段加熱開關。

後制動及坡道輔助系統。

作為旅行車的標配,起車大撐是必不可少的。

看完了一堆細節後,我們繼續口水新金翼。說實話,每次看正臉的造型,都讓我想起本田的ST1300泛歐。就好像本田當年率先將CBR前臉放在FORZA踏板上。畢竟,摩托車已經出現了上百年了,車頭造型早已各種接近,加上本田保守的風格又不敢輕易嘗試太過前衛的風格,因此,經常看到一款風格造型出現在另一款車上的事情。

由於日系廠商,掌權的大都是老年人,因此,所謂激情也都基本是可控範圍之內,對於中國市場,尤其本田雅馬哈鈴木三大家,基本是暫不放開多少的態度。這次要不是鈴木修因為汽車資料造假問題隱退,恐怕豪爵的GSX750S還將會有各種困難。對於本田和雅馬哈也是如此,沒有較大震盪,很難會對中國市場把自家產品全線放開。加上日系廠商一直對自己的新技術使用擠牙膏的形式,每年擠出一點點,也令很多車友對此感到失望。完全沒有一個全球最大摩托車產品廠商該有的風度。

因此,當本田還在如小家碧玉那樣半遮半掩欲語還休的時候,全國首台2018新金翼大搖大擺登陸山東,因此,戰車我特意找了個適合小家碧玉的拍攝環境,把圖片各種蒙版各種朦朧各種小清新,以配合本田的風格。

新金翼在操控上,已然相較於老款產品有了提升,雖然低速還是短板,畢竟自重在那裡擺著,但從時速50以上起,操控輕盈程度表現不錯。由於重心佈局合理,即便推行時候,也沒有歐洲車的那種特別笨重的感覺。由於帶有坡道輔助及倒擋功能,對於日常的使用上,確實是增加了用戶的便利。大量電子設備的使用,為駕駛者提供四種駕駛模式選擇,更有循跡系統的介入,安全性自然也是不用說。電子油門及電子避震的標配,也為能對抗BMW的K1600GT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日系產品的人性化,也意味著7速的DCT雙離合系統表現將稍稍優於歐系產品,新金翼最大的亮點在於縮減體量,讓整車風格及操控因此改變。

因此,土豪們的生活雖然俺不好理解,但不妨礙俺蹭一蹭土豪們的車騎,大家請看戰車我的表情,騎在一款產品上能笑得出來,說明這款車具備或是虛榮感、或是體驗感、或是愜意感的感受。正是因為摩托車型的多種多樣,能讓戰車我體驗各種不同的感覺,因此才有堅持玩車二十幾年的動力。

夜想千條路,天明還得賣豆腐。柴米油鹽醬醋茶才是你我的真實歸宿。本文接近尾聲之際,感謝車主騎兵同志友情支援提供車輛,感謝摩品匯公司、山東BK2機車主題公園、長長順公司、黑騎士公司對於戰車在試車裝備上的大力支持,感謝你堅持讀到這裡還沒將手機砸了,多謝。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