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在冷兵器時代,兩軍交戰亂成一片,他們會不會打錯人?

古時候的戰場, 兩個對立的軍隊在一片沙場上, 穿著的盔甲大同小異, 只要指揮官一下令, 兩軍就開始交鋒。 不管是史書上還是電影裡, 都沒有詳細說出兩方軍隊是怎麼區分的。 也確實, 不是很好區分, 那麼這麼混亂著也不行啊, 於是古代的將領們就會想辦法, 最簡單的方法就是甲胄之內穿不同顏色的衣服, 比如三國時期吳國裡面穿白的或者綠的, 魏國裡邊穿深藍色的布衣, 蜀國則是紅色。 而除此之外, 還有哪些辦法區分呢?

其實, 在中國古代的戰爭, 很少跟外國打仗, 基本上都是內戰, 這就需要衝鋒的人扛著軍旗, 士兵們在打仗的時候會看軍旗, 軍旗往哪走士兵就往哪走。 而在軍旗上, 會繡著國號或者軍隊將領的姓或者字, 還拿三國時期舉例子, 比如:吳、孔明、曹、司馬等字型大小。 這就是為什麼人們總說扛旗的兵可以倒下, 旗不能倒下的道理。

軍旗一旦倒了, 士兵們看不見軍旗, 就失去了方向, 就會被打得四處逃竄。

那麼, 如果遇到今天是還是盟友明天就變成敵人的情況怎麼辦?比如五代十國時期, 基本前一天還在一個帳篷裡吃飯, 後一天就在戰場上的見面了。 這種匆忙之間根本沒辦法在秀那麼多面軍旗,

這樣一來, 軍隊就會想一些特別的方法, 像在身上綁一條布子之類的。 比如東漢末年的黃巾軍、元朝末年的紅巾軍、清末的紅頭軍, 也就是太平天國運動這些。

再一個就是保持陣型, 就跟現在體育課站隊似的, 你記住自己前後左右都是誰, 然後打的時候保持著就行。 但是, 一旦打起來很容易被沖亂, 又該怎麼辦呢?那就是陣中陣, 整個軍隊為一個大陣, 裡頭又分很多小陣, 小陣裡都有一個傳令兵, 傳令兵和傳令兵之間用腰牌, 口號來聯繫。 更在清朝, 軍隊就是以同一地區的人編制, 都是一個地方的人, 面熟好相認。

至於古代國與國之間的戰爭, 比如漢武帝打匈奴, 這種就是純粹靠喊, 因為語言的不同和長相上略有差距, 所以就直接打就行了, 但即使那樣, 也常常會有誤傷的情況。 而將領們都有屬於自己的戰袍、兵器等等。 比如關羽一身綠, 韓信一身白, 張飛一身黑等等。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