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漢朝定下的外交政策,被朱元璋改了改,網友評論:最有骨氣的王朝

在中國的歷史上, 有兩個大王朝的開國皇帝頗具傳奇, 他們由草根逆襲到一國之君, 成為了歷史的佳話。 這兩個王朝分別是漢朝和明朝, 劉邦知能善用, 從一小小亭長, 到楚漢相爭, 最終還成功打敗項羽, 成就帝業, 成為人生的大贏家。 而朱元璋從家破人亡出家謀生, 再到建立大明成為一國之君的路程更是一個傳奇。

作為後者, 朱元璋骨子裡也很欣賞劉邦, 他認為劉邦與自己有很多相似之處, 並經常把劉邦當做自己的楷模, 史書中就有過這樣的描述:明祖行事多仿漢高。

然而兩個朝代的綜合國力與外敵的差距, 卻決定了兩個朝代不同的外交政策。 經歷過秦朝的征戰, 楚漢相爭亂局, 導致漢朝建立之初, 人口急劇下降, 這也讓漢朝的軍事實力嚴重下滑。

漢高祖七年, 韓王信叛變, 並勾結匈奴發動政變, 劉邦不顧劉敬的勸告, 一意孤行統兵32萬, 御駕親征攻打匈奴, 卻被匈奴重兵包圍于平城白登山, 險些喪命於此。 脫困後的劉邦思考再三, 意識到此時的漢朝無法跟匈奴硬碰硬, 應採取迂回戰術對待, 於是召見劉敬, 探討應敵之法。

劉敬建議:以漢朝的公主與匈奴的單于和親, 這樣匈奴就變成了漢朝的女婿,

哪有女婿打外甥的道理。 而公主生下的兒子接任單于之位後, 變成了漢朝的外孫, 外孫也是不會打外祖父的。 劉邦一聽, 犧牲大漢一公主, 保全大漢子民之外患, 這不失一條妙計。

但其實在匈奴的眼裡, 更看重的是隨公主而來的豐厚嫁妝。

匈奴屢犯邊境就是為了搶掠物資, 既然大漢王朝主動把物資送過來了, 那倒省了搶掠的時間。

從此, 後世王朝紛紛效仿, 將和親定為穩定邊疆外族入侵的政策之一, 比較出名的有昭君出塞, 文成公主遠嫁吐蕃, 這種犧牲女人和財物換來的和平卻經常被朝中稱之為佳話, 特別在唐朝採取和親的次數最多, 為保國家安定, 39位公主被迫遠嫁他鄉, 甚至還有公主到半程路中, 單于以死, 公主被迫再次嫁給單于的兒子。

歷史轉到了明朝, 作為一國之皇帝的朱元璋當然也知道“和親”的好處。 但朱元璋卻將這一政策改了改, 讓和親國的女孩反嫁到大明來。 同樣是和親, 這無疑保護了自己皇室女子的幸福, 卻也是一種綜合國力上的自信。

如今,不少網友對明朝的評價很高:天子守國門,君王死社稷;明朝是最有骨氣的王朝;而對於此政策的做法,網友紛紛表示很霸氣,有骨氣,這才是中華。

如今,不少網友對明朝的評價很高:天子守國門,君王死社稷;明朝是最有骨氣的王朝;而對於此政策的做法,網友紛紛表示很霸氣,有骨氣,這才是中華。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